10.31.2007

Technology@Giorgio Armani Samsung phone



It may be fashion week, but today at his fashion show, Giorgio Armani announced a new alliance, with Korean electronics giant Samsung. Together they unveiled a new phone, designed by Giorgio Armani and engineered by Samsung. The new ultra slim credit card-sized Giorgio Armani – Samsung phone will be available in Europe from November and as if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competition, announced that they are also developing an LCD TV together.

The touch screen model features the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we've come to expect from a Samsung model (including a 3 Megapixel camera and 2.6" LCD display), together with the sleek elegance we know and love from the Giorgio Amrani's label. Armani said of the collaboration, 'Today fashion has exapnded to encompass our way of life, not just how we dress, but how we design our home, the hotels we stay in, the car we drive and the technology we buy. We make as much of a personal statement with the mobile phones we carry or the televisions we have in our living rooms as we do with the shoes and bags we wear or the furnishings we place in our home.'

Armani, no stranger to brand extension, already has a home collection, a kitchen, an interior design service, cafes, bars, restaurants, a nightclub and hotels in the making. The TV, which will unveiled in January, will be part of his Armani/Casa collection.

@Source: http://www.wallpaper.com/technology/giorgio-armani-samsung-phone/1764

10.29.2007

奢華再臨…托勒達諾 捍衛Dior本色@People

圖/經濟日報提供

迪奧(Dior)有多受年輕人歡迎?兩年前,迪奧推出售價200美元的J'Adore短袖T恤,一天之內賣掉300件,就是明證。但迪奧執行長托勒達諾(Sidney Toledano)卻感到憂心忡忡,唯恐「廉價通俗」可能損害品牌的經典形象,為保持品牌獨特性,托勒達諾毅然停售這款上衣。

時尚業向來注重年輕人市場,因為他們不但是業者的金雞母,還是炒作口碑與創造品牌魅力的主力。迪奧和其他精品業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同時,還能保持品牌的獨特性。不過,托勒達諾很快發現,善變的年輕消費者,難以支撐迪奧未來的「百年大業」。

2005年托勒達諾為迪奧揭開改革序幕。迪奧旗下設計師捨棄過去奔放不羈的街頭取材,淘汰200元短袖T恤與印有粉紅Dior標誌的背包,推出「極致優雅」風格的高價產品,希望吸引更多品牌忠誠度較高的「熟女」。

擁抱華麗優雅 街頭風bye-bye

這不是托勒達諾的改革處女秀,1994年他加入迪奧時,公司業績欲振乏力,產品種類繁多,涵蓋皮件、男女服飾與高級訂製服。托勒達諾上任後積極推動品牌年輕化,他網羅三位明星設計師,肩負改造女、男時裝與珠寶部門的重任;而迪奧的母公司路易威登集團(LVMH),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在廣告行銷與打造華麗店面,另一方面買回品牌授權。

迪奧首席女裝設計師賈利安諾(John Galliano)是加速品牌蛻變的要角。他採用黑色元素成功塑造女裝時尚新概念,把黑色機車外套與破損牛仔褲推上伸展台。迪奧零售店開始銷售墜飾鑰匙圈與燙金標誌的T恤,深受大批年輕粉絲歡迎,讓清新又性感的迪奧從此成為時尚表徵,獲利從2000年起便直線攀升。

然而好景不常,2005年迪奧營益率從8.4%下滑至8%,為三年來僅見,讓托勒達諾備感壓力。他很快發現年輕消費者是問題的癥結這批20多歲的青少年往往對昂貴單品置之不理,獨鍾印有迪奧燙金標誌的小配件,而且對所有名牌照單全收,缺乏品牌忠誠度。

托勒達諾開始深思如何調整品牌方向,以凸顯迪奧精神。 他認為,成熟典雅風格既貼近時尚也能保留品牌傳統,因此逐步剔除200元T恤與小包包這類低階產品。

擦亮時尚招牌 風靡貴氣熟女

迪奧此舉也反映出精品業力圖革新。像古姿幾年前拍攝充滿性暗示的廣告,雖然成功在年輕消費族群建立口碑,卻惹惱年長客戶,之後古姿改賣起正經八百的及膝洋裝和3.8萬美元的高檔鱷魚手提包。路易威登2003年和村上隆合作,推出色彩繽紛的皮件,讓東京許多年輕美眉為之瘋狂,不過威登最新力作拼布包(Patchwork bag)改走限量發行路線,每個包包要價5.2萬美元,讓「平民」為之卻步。

柏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索卡說:「迪奧、路易威登與古姿這些品牌必須守住精品地位,才能擴大客戶群。」

托勒達諾希望高貴奢華路線,能讓迪奧獲利再次達到兩位數成長,但墨守成規不是設計師賈利安諾的作風,他在2005年7月先展示絲質皺褶裙,接下來主打哥德風時裝,去年拗不過執行長要求設計更多套裝,卻因為單調無趣被貶得一文不值。

但小小挫敗無損托勒達諾改造品牌的決心。去年迪奧在日本開設仕女專賣店,售價4,500美元的蟒蛇皮包很快風靡30多歲熟女,高價單品業績增長顯示上層消費者逐漸回流。

托勒達諾的擇善固執讓迪奧去年銷售額成長逾一成,達9.63億美元,但有些消費者仍需時間適應迪奧新面貌,正如巴黎一名43歲的消費者所說:「迪奧是屬於年輕女性的品牌,或者說,給那些買得起的年輕女性。」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07/10/28 經濟日報 ╱莊雅婷

Fashion@時尚變天》女設計師 出頭天


義大利名牌Salvatore Ferragamo禮聘奧蒂茲 (Christina Ortiz)擔任設計總監,是一位美女。圖片提供/歐新社

吉安妮妮不到30歲就接下古馳設計總監大位,在伸展台上展現大將之風。圖片提供/路透

10年前設計師凡賽斯被刺身亡,他的妹妹多娜蒂拉含淚接棒,曾一度遭到質疑,如今以實力贏得掌聲。圖片提供/路透


半世紀以來,時尚圈掌控在男人手中。(嚴格說來,應該是一群男同志的手中)。不過今日,女人將要撐起一片時尚天。


繼古馳 (GUCCI)、Celine聘用女性設計師擔任設計總監之後,近日傳出Valentino退休後,將由費琪妮蒂 (Alessandra

Facchinetti)接棒,義大利的Salvatore Ferragamo,也禮聘奧蒂茲 (Christina Ortiz) 擔任設計總監。

屈指算來,繼20世紀初期CoCo香奈兒、珍浪凡 (Jeanne Lanvin)、薇歐芮 (Madeleine Vionnet)、薛派瑞麗 (Elsa Schiaparelli)之後,女人在時尚圈已經吃癟了半世紀。女人該穿什麼衣服,幾乎都由男人(男同志)一手主導,評價什麼樣的女人「美麗」、「時尚」,也是由一群男人定遊戲規則。


女人, 才知道女人想要什麼

「實穿 (Wearable)」一詞,是近幾季時尚圈一再出現的字眼。但要詮釋「實穿」,女性設計師還是技高一籌,女人最明白現實中女人身體最常出現的缺點,小腹微凸、肩胸的線條太厚實、腳短……等,而不像男性設計師,生活周遭的女人都是貴婦、明星、名模,穿什麼衣服都美!

多年前Stella McCartney在她懷孕時,曾設計一系列寬鬆的A字娃娃裝,當時還引來「孕婦裝走上伸展台」的評語,但後來證明,高腰娃娃裝不但優雅,而且舒適實穿。如Vera Wang就出現羅馬風格的罩袍式禮服,女人穿禮服再也不必吸氣、縮小腹。這一季的凡賽斯也走出凡賽斯晚禮服的窠臼,取而代之的是實穿的小洋裝、外套。

Celine的設計總監Ivana Omazic這一季以寬鬆小洋裝為主,搭配前開襟拉鍊的運動外套,風格舒適實穿,穿插其中的粉紅、豔橘、純白等色系,因為女人都明白那些顏色可以讓自己擁有「好氣色」。

Miuccia Prada則深諳女人都愛「與眾不同」的心理,她所選用的布材、印染手法和手工都極講究,難怪會贏得各大時尚雜誌總編輯、主編的喜愛。

至於古馳的當家設計總監Frida Giannini,這一季以帥氣的褲裝、寬腰帶和九分褲,詮釋女人的強悍與性感,一反Tom Ford時代的頹廢冶豔。Frida擅長以獨特的印花布料、細緻的手工迎合女人心。

而以草履蟲 (Pasley)等民俗風印花著稱的Etro,這一季則大玩拼貼與混搭,滿足女人喜歡在衣櫃前「動動腦」的微妙心理。


女性設計師,長期被打壓

女性設計師的才華,長久以來一直被忽視,甚至是被打壓。

10年前,義大利知名設計師凡賽斯 (Gianni Versace)不幸被刺身亡,他的妹妹多娜蒂拉 (Donatella Versace)含淚接棒,當時曾經被質疑「女人不懂時尚」,完全無視Donatella是凡賽斯信任的左右手,而且擁有多年主導副牌Versus設計的優異表現。

吉安妮妮 (Frida Giannini)接下古馳設計總監大位時,時尚圈也曾謠傳吉安妮妮是因為「人際關係好」,才受到PPR集團總裁皮諾(Francois-Henri Pinault的賞識。其實只要細想,皮諾既是精明的商人,怎會隨便把古馳大業交給「只懂得做人」的女子呢?

這也難怪吉安妮妮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一再迴避「女性設計師」的主題,她不認為性別是她的優勢,個人特質才是她勝任設計的主因。

從言談中,她不希望大家把焦點放在她的性別上,道盡這位年輕貌美的女設計師,為了要在時尚圈中生存,被迫「隱藏性別」的無奈。

女人的才華,今日在時尚圈大放異彩

事實證明,近幾季PRADA的設計總監Miuccia Prada、古馳的Frida Giannini、Versace的Donatella Versace,和知名婚紗Vera Wang等女性設計師的優異表現,讓女人的才華再度受到肯定與重視。

於是,「女人撐起時尚天」的氛圍,逐漸在精品界蔓延開來,除了Ferragamo、Valentino宣布跟進外,Mulberry也宣布由Katie Grand接任創意總監。

有趣的是,義大利是對女性設計師最友善的時尚國度,幾乎所有站在檯面上的女性設計師,都來自義大利品牌,如Alberta Ferretti、Missoni的Angela Missoni等。日前在台北發表新裝秀的Etro,也由小女兒Veronica Etro接手設計總監。


為何女性設計師能出頭?理由很簡單,因為女人,才知道女人想要什麼!

@2007/10/29 聯合報╱陶福媛

10.28.2007

Prada Flagship Store, New York City@Arch

Prada Flagship Store
575 Broadway, at Prince St. (SoHo)
New York City, NY
USA

Rem Koolhaas (OMA) 2001


$40 million for 23,000 square feet of retail space? Even by New York City standards, the sum was certainly large enough to create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Prada's flagship store well before it opened. For a company $785 million in debt, and that has tried unsuccessfully going public on three different occasions, opening this store was certainly meant to be an attention-getting device. Rem Koolhaas' design for the store, which opened in December 2001, had an opening event that featured celebrity guests and even the then New York City Mayor Rudolph Giuliani - and thus it would seem the design did at least partially what Prada wanted.


Upon entering the store, which previously housed the SoHo branch of the Guggenheim Museum, visitors are met with a largely vacant space dominated by an oversized, round elevator. OMA is said to have spent two months of research "investigating ways to reinvent the retail experience." Perhaps as a result of this, the ground floor only has a small amount of merchandise, relegating the majority of merchandise and actual shopping activity to the basement level, which feels cramped and lacks appropriate lighting.


The store's main design component is the half pipe-like wooden curve that connects the two floors visually. On the Broadway side, the curve has steps and serves as a place for clothes to be shown. According to OMA, this portion of the half pipe also serves as place for people to try on shoes, though in reality the shoe department is under the stepped side of the curve, and seating is provided there for shoppers. The other side of the half pipe is a steep curve that leads the eye back up to the ground level, and has metal cages with merchandise hanging above it. Made of zebrawood, the large half pipe does not seem to be aging well, in particular its edges, which seem to have worn down prematurely. On the curved end, a stage can rotate out creating a performance space, thereby making the stepped end work as seating for such events. Koolhaas sacrificed a great deal of retail space on both floors in order to have what he refers to as a "big wave", and though its visual effect is strong, it seems to greatly impair the shopping experience due to it largely being unused space that impedes proper traffic flow in the basement level.


Once shoppers descend into the basement level via wooden stairs that go alongside the "big wave", there are shopping spaces on either side; a small room off to the left and a larger space to the right, which is itself broken up into small rooms. Here Koolhaas decided to leave sheetrock bare, which serves as an interesting counterpoint to the technological gadgetry that dominates the basement level. Of these gadgets, the most interesting are those found in the changing rooms, which are so often used by sightseers rather than shoppers, that on my last visit they were closed off and used to display mannequins. The changing rooms have sliding glass doors made with SGG's Priva-Lite technology, a glass with liquid crystal film inside that becomes opaque when an electric current through the film is cut off. Much like a two-way mirror, the customer trying on clothing continues to see those outside, while they can't see the customer who is left to trust the technology while he or she strips down. Though the technology is impressive, the glass doors seem bulky and closely resemble your average suburban sliding glass door, aside from the fact that these can be closed by a foot-operated switch on the floor of the changing room.

The store's design is more or less a round up of rec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hich work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in shopping environments. The large half pipe certainly works to connect both floors visually and keeps the space open, but as a result makes the basement level feel cramped and dark. The round elevator, which is large enough to hold at least 20 people, works as a novelty, but is often used not by shoppers but mannequins. Said to have cost somewhere in the millions, the elevator takes up crucial space near the front entrance, and only serves the purpose of slowly lowering shoppers one floor down. Thus design certainly seems to take backseat to technology, which in many ways fights the use for which it is intended within the store. Though some may object to the design of the store and its use of technology, it is perhaps suited precisely for the type of person who would willingly pay over $600 for a pair of shoes. The strongest component of the design is its ability to change, but this has not been taken advantage of thus far. One entire side of the store's ground level features graphics which are applied to the wall much like wallpaper would be. This would certainly serve as a potential for changing the store seasonally (perhaps having different designers contribute and rotating their work), but this has thus not been utilized as a way of making the store's design more active. It's missed opportunities like these that make Herbert Muschamp's review of the stor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eem particularly true:

"Think of this as a museum show on indefinite display,"

Though Muschamp no doubt meant it as praise, in reference to the clothing as well as the high level of design and craft executed by Koolhaas and his staff, it also speaks volumes about the static quality that a space with such potential can have.
Following Koolhaas' 2001 store for Prada in New York, Prada have continued their innovative retail architecture with Herzog and de Meuron's store for Prada in
Tokyo.2004 (updated 2005)

How to visit
The Prada flagship store is in Manhattan's SoHo neighborhood on the northwestern corner of Broadway and Prince. The easiest way to get to the store is by subway. You can take the N or R train to Prince St. or the For V train to Broadway-Lafayette.
Store hours are M-F 11-7, Sundays 12-6.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 call the store at +1 212 334 8888.

@Source:http://www.galinsky.com/buildings/prada/index.htm

Fashion@the world's biggest catwalk by Fendi


Near Beijing, October 19, 2007—China's Great Wall briefly became the world's biggest catwalk when it hosted its first blue-chip fashion show. Rome-based Fendi Fendi displayed its new collection on a restored section of the monument. Speaking to the Reuters news agency, the company's CEO commented on the complexities of staging the extravaganza—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last May—giv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safeguard the decaying wall complex. Despite such efforts, some conservationists contend that the Great Wall is being overrun, damaged, and Disneyfied.

Fashion @ Chloe Heloise艾洛依絲包

圖片/Chloe Heloise提供

清新、甜美風搶占粉絲心頭好的Chloe,爭取到全球限量款2008早春新貨Heloise「艾洛依絲」包台灣同步首賣。
「艾洛依絲」Heloise系列包款,出自新任設計總監Paulo之手,承襲Chloe 擅長帶點「波西米亞」式風情,柔軟的小羊皮,編織扭繩提把,在七○年代的復古線條裡不忘融入一貫瀟灑俐落的個性。
Chloe也趕上秋冬「漆皮」風。特殊上油處理的小羊皮或稀有皮革都呈現一種樧樧漆亮色感,又以金色和銀色最IN。


@2007/10/25 聯合報╱袁青

10.20.2007

村上隆》從計程車司機之子到世界級大師@People


村上隆的作品創下1億日圓天價的紀錄,讓他一躍成為國際級藝術家的轉變,正是「找對欲望方向,向前奔跑!」


十九歲以前,他是個計程車司機的小孩,家裡貧窮,書讀不好,只想畫畫,父母親對他說:「你去學畫也好,將來可以油漆看板。」

現在,他四十五歲,他的成功故事上過《紐約時報》,他經營的藝術創作公司,去年營業額高達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億元)。他的作品「727」,去年五月以超過一億日圓(約新台幣三千七百萬元)高價賣出,讓他成為當前日本作品拍賣價格最高的現代藝術家。



這個人叫做村上隆。也許名字聽起來還是陌生,但提到二○○五年國際品牌LV推出大賣的Monogram櫻桃包,包包上一顆顆鮮豔的櫻桃,就是出自他的手筆,他就是那個赫赫有名的「設計櫻桃包圖案」的人。

身分爭議:是藝術家也是商人 買主來畫廊才擺出畫作

很多人提到他現在的成就,但沒人追究過他為何能成為一個富有又成功的國際級藝術家?但在他最新出版的《藝術創業論》書中,村上隆倒是毫不拐彎抹角的詮釋他自我成功的道路:「找到欲望的方向,向前奔跑!」

欲望,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分析成功人物,「成就動機」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但根據心理學者分析,成就動機背後還有動機,這更深層的驅力就是「欲望」。欲望並不只一種,但欲望的力量之強,都可能主宰人們行動,影響每個人命運。

村上隆正是少見正視且敢大聲說出欲望讓自己成功的人。他說:「我要金錢的力量」、「我也要世界級的影響力」。這兩個欲望對他而言更是是緊密相連,「經濟無法自立,就會變成一顆棋子!」

今年九月,我們在東京見證了這位顛覆藝術家形象,大言疾呼正視欲望力量的人物。

那一天,車子在東京高架道上塞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在東京麻布一棟大樓停下來。麻布區,是東京的使館區,地勢比東京其他地方略高,地價則是比其他地段昂貴。我們停下來的地方,是一棟米白嶄新的六層樓建築,這是世界級藝術家村上隆花費幾億日圓買下,設在東京的「創作櫥窗」:藝術經紀公司「KaiKai KiKi」。

村上隆的助理西本京子,先帶著我們參觀,她按下密碼,設在藝術經紀公司地下樓層的畫廊安全門開啟。原木的地板搭著乾淨的白牆,此時,牆上連一幅作品也沒有。

「沒有作品嗎?」「平常除非有重要的買主來,否則畫也不會掛出來的。」西本京子語氣非常禮貌的說道。

「啊?!」儘管非常失望,但也印象深刻,把畫廊當做是高效率的商業空間,只在有商業機會時才使用,這正是村上隆的作風。

村上隆完全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那種苦哈哈、過著不在意物質生活的「藝術家」,他大剌剌的表示:「藝術就是商業。」

他是日本人,卻有本事打入以歐美白種人為主流的國際藝術市場。他有策略的在日本成立KaiKai KiKi藝術經紀公司,將日本視為製作與管理的基地,全職員工和志工約上百人。另外又在全球現代藝術中心——美國紐約市設立分公司,負責將村上隆的「品牌」行銷到全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打破日本藝術界不與金錢「掛鉤」的價值觀。

村上隆的作品帶著普普藝術慣有的鮮豔色彩與誇張線條,他的作品「727」是隻由迪士尼米老鼠的變形而成,帶著尖牙,說不出可愛或恐怖,在雲上騰行著。欣賞他的人,稱他為「日本現代藝術的新希望」;另一方面,外界對他的批評聲浪不斷,日本藝壇批評他模糊藝術創作與商業的界限,拼湊日本漫畫作品,將自己的荷包賺得滿滿的。

但他並不在意別人的批評,大聲反駁說道:「今天日本的藝術家都是些窮酸、頭腦不好、廉價的人才。若要製作讓人感到興趣的作品,當然要先投資金錢,也要先有錢。」他毫不諱言,他要金錢、要金錢帶來的創作自由,以及生前就獲得藝術家死後才會獲得的名聲。

窮困出身:買了畫具就沒錢吃飯 為拚第一,每天畫畫超過十五小時

深入了解村上隆的背景,發現他年少的時候,狠狠的吃過缺錢的苦。

「那時的我,大概就是個性陰暗的孩子吧?」東京秋老虎的陽光由氣窗灑在白牆上,村上隆對我們描述自己進入藝術界的第一步。

村上隆從小就是個喜歡畫畫的孩子,在高中畢業那年,因為覺得自己除了畫畫之外,什麼都不會,最後補習兩年,考上東京藝術大學。

那時正是一九八○年代,儘管二次世界大戰已時隔多年,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還籠罩在戰敗的悲憤之中,父親尤其經常向他提起,打仗期間,美軍軍艦將吃不完的糧食往海裡倒的情景。有錢國家與窮國的鮮明對比,深烙在孩子的腦中。

那個時代,能夠去學藝術的,多半還是家境優渥的孩子,很少有人像村上隆,對每一分錢都要仔細計較。他經常只要花錢買了畫具,口袋裡就一文不剩,連吃飯的錢也沒有。

年少的村上隆,心中有一股創作的能量燃燒著,加上個性十分好強,為了準備研究所畢業作品,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他每天畫畫超過十五個小時,畫到右手得到了肌腱炎,仍然不停止。他本來想,自己這麼努力,「可以得到第一名了吧?」結果只得到了第二名。他說,那時他甚至不甘心到咬牙切齒的哭了。

拚命作畫,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來買顏料、畫具。求好心切的他,甚至把一筆好不容易得來的獎學金三百萬日圓,全部花在畫具上。但,要求好,要更好的材料,錢永遠缺乏。

「那是一段非常紊亂的日子,紊亂到我已經不太記得了。」窮困,加上與女友的感情並不順利,從大學時期一直到三十二歲的他,生活相當顛簸。受訪時,回顧那段痛苦的年少歲月,他皺著眉、閉著眼,低頭回答,不看我們。他又說:「藝術需要金錢與時間,我是在貧窮之中,切實的體會到了。」

因為沒有錢,村上隆想盡各種方法打工賺錢,因為太缺錢,他還想了申請獎學金濟窮的法子,沒想到誤打誤撞,拿到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可以前往美國紐約市進行創作一年。

一九九四年,村上隆啟程,來到紐約大蘋果這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但,當他人真的到了紐約市,迎接他的,卻完全不是他所想像中的生活。「美國人對於日本的藝術,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村上隆像是掉進了一個沒有方向感的漩渦,突然間失去了著力點。

痛切領悟:要存活,就要成為胖老鼠 跟有錢人打交道,研究如何出頭

有一段時間,原本拚命作畫的他,變得失去了創作的意願,竟然只過著「到工作室將牆壁塗白」的生活,要不然就是狂看日本漫畫。

這樣困頓的日子過了好久,直到有一天,命運之神向他招手。那天,村上隆茫然走進紐約骯髒、到處是垃圾的地鐵站,無意抬起頭,「我看到,地鐵站裡擠著一群老鼠,一隻大老鼠毫不留情踢開小老鼠、搶走食物。」村上隆說,自己受到很大的驚嚇與衝擊,不只因為髒亂、老鼠搶食的畫面讓人不忍卒睹,更重要的是,他突然從那幅景象中領悟:「身為藝術家要存活,在美國只有成為胖老鼠一途!」

為了成為胖老鼠,他開始用心研究如何在歐美的藝術界可以出頭;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怎麼樣可以脫離困境,將自己推上世界舞台

他發現在西方的美術世界裡,藝術是無法跟社交圈的炫耀、競爭切割的。而且,富裕階層會因為購買藝術品而被認為是成功者,「這些人就是生意的對象,」他不諱言直指藝術要跟有錢人打交道這件事。甚至,他還更大膽無忌諱的說:「我認為一流的作品,就是被很多人理解的作品」;「因為有錢人的小老婆說了一句『不錯』,價值就突然提高的作品都是有可能的!」

村上隆開始有系統的研究歐美藝術史與發展脈絡,也研究西方藝術品市場的溝通方式,「每一場派對、每一次媒體曝光都是有意義的,不能不屑一顧。」

一年結束,回到日本,他在埼玉縣的鄉下找到一塊地方,蓋了鐵皮屋開始藝術創作。另一方面,村上隆開始有計畫的,以市場會接受的主題,將日本御宅族喜歡的漫畫外觀,但帶著反諷精神的雕刻與繪畫,帶到歐美。「卡通日本」恰恰符合了外國人心中的想像,他的名氣在國外漸漸開展。

不過,「我那時候還是很窮。」村上隆回憶。他的作品即使少數賣出去了,還是入不敷出,他所製作的作品,不少都變成「庫存」。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生活的他,最窮的時候,居然要靠大弟子Mr.(藝名)去超商向店員情商,帶回過期的便當果腹。

因為缺錢,他一方面去學校到處演講(他形容是騙鐘點費),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到這個稱為「丸沼藝術村」的地方集體創作,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形態很像是日本在浮世繪時代的工坊。

KaiKai KiKi製作人笠原笑說,自己早年隨著村上隆工作時,都有領日本政府的失業給付,因為「政府的失業給付比村上給得起的工資高啦。」

儘管窮,但當時的村上隆被內心裡那股熊熊的欲望驅使著,似乎有用不完的能量,又是辦展、又是創作。他常常睡個幾分鐘,就跳起來繼續工作,累了打一下盹,再起來工作,處於一天工作至少十五個小時的瘋狂狀態。為村上隆著作執筆的編輯穗原俊二,回憶他第一次到村上隆工作的小木屋訪問,就曾經看過村上四肢打開躺在大木桌上睡著了,那時候的他,甚至連床都沒有。

「那真是很窮的一段歲月呀!」「但想到有五十個人(志工)必須靠我,就把它當做是辦同樂會,雖然內心苦,臉上還帶著笑容,絕對不能倒下去。」回憶到那段日子,村上隆嚴肅的表情,居然浮上了一點笑意。

就在那段時間,村上隆陸續完成日後在國際市場被拍賣出五十萬、甚至百萬美元的作品,包括尺寸與一般人身高差距不遠的巨乳少女「Hiropon」、「Miss KO2」、「727」等創作。

不顧批評:與LV合作設計 受西方賞識,被封普普藝術接班人

隨著幾次展出,受到西方藝評家的欣賞,他開始享有「現代普普藝術新接班人」的定位。有些村上隆口中的有錢人,也注意到他的作品。二○○三年,村上隆的作品「Miss KO2」在美國拍賣出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的高價,創下當時日本現代藝術作品的歷史新高紀錄。

孕育出高價作品的鐵皮屋,現在已經成了倉庫。隨著村上隆在全球知名度增加,展覽與訂單不斷,新的鐵皮屋陸續蓋了起來,做為藝術品創作的場所,村上隆還在這裡蓋了溫室,種他從全世界蒐集而來的仙人掌,還有他喜歡的蓮花。整個工作場區的占地廣大,已經可以稱為藝術村了。

從日本埼玉縣鄉下的鐵皮屋,到東京都麻布區高級地段的大廈,正是村上隆欲望成功的V型反轉。

村上隆自己的心中有強烈的欲望,讓他也能發現買家的欲望。「有錢人是會將自己的欲望,與社會需求完美結合起來的人,而我會走到今天這個境界,就是因為我跟他們一樣,害怕失敗、不斷努力活著。」他提到富人與藝術家相似的地方。

因為「有錢人就是要世界上唯一、沒有見過的東西!」為了得到這股藝術市場最重要力量的肯定,村上隆的藝術創作方式,也打破了許多藝術世界的規則。

例如他跟LV的合作,村上隆在其書中表示,藝術家跟時尚品牌合作,當時他算是開首例,「扮演壞人的角色,故意破壞行規」,許多人批評他「向商業靠攏」,但他卻說:「我在跟LV合作的過程中,了解到所謂的品牌生意多麼辛苦。要吸引各種充滿欲望的人,然後讓絕大多數人感到幸福,這是多麼厲害啊!」

為了符合全球買家需求,同時創作高水準作品,村上隆更完全打破藝術作品製作的方式。

品管嚴格:為藝術創作制定SOP 一眼看出別人看不到的瑕疵

在埼玉縣的工作室,一樣是白色的牆壁,上方掛了四十二朵碗公大小、色彩繽紛,帶著笑臉的櫻花浮雕。花的底下,幾位年輕美術學徒,好像工廠女工一樣,一次又一次,在我們看不出問題的作品表面上,修改、擦拭、打出光亮,再修改、擦拭、打出光亮,儘管攝影機鎂光燈一直閃著,但沒有人抬頭起來看一下。

牆上,我們驚異的發現了幾張紙,詳述每一朵花瓣的曲度、顏色、線條,哪個位置要用哪個色號、花蕊與花瓣交界處的九十度直角位置、花裡只有零點幾公分的亮點、角度該是如何……,這竟然像是工廠一般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手冊」!

管這創作「工廠」的組長表示,掛在牆上的每一朵花,製作時間要花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每組工作人員一天二十四小時三班輪班,每人工作八小時,休息四小時,毫不停歇的趕工製作,就連要去上廁所,都要舉手報備。

因為聽說村上隆要來檢查,領頭的小組長神情有些緊張,就怕他檢查作品時不滿意,作品又要重來。

而這經常發生,有些工作人員看不出的瑕疵,他一眼就會看到,廢掉成品重來的事屢見不鮮。

這一條打破傳統,與金錢「掛鉤」與眾不同的路,他卻成功游移其中。

現在村上隆的藝術經紀公司,旗下有年輕藝術家,有製作藝術品的工作人員與志工,他管理他們,並用經營品牌的概念,將年輕藝術家帶上國際舞台。新的國際大展即將在這個月二十九日展開,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德國法蘭克福、西班牙畢爾包等知名的現代美術館展出,都會有村上隆與LV歷年合作的作品。

採訪當中,我們曾戲謔的問他:「不是有人說,藝術家不應該汲汲於金錢?」

「那是小鬼(的說法)啦!我們做大人的,應該好好教他們。」他發出一陣笑聲。

藝術家?商人?不管爭議如何,首先誠實面對欲望、其次化欲望成為正面力量、接著打破陳規,然後讓自己來到其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功境地。這,正是村上隆欲望成功的四部曲。


@ 商業周刊 2007.10.15 / 李郁怡

Arch @ Richard Meier retrospective

Jubilee Church, Rome, Italy, © Scott Frances/ESTO


When American architect Richard Meier was awarded the Pritzker Prize in 1984, he was a mere 49, the youngest recipi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prize. In his acceptance speech Meier said how he viewed his skill as more master builder than artist, concerned with the concrete making of his buildings, ‘My goal is presence, not illusion. My meditations are on space, form, light and how to make them. My style is something that is born out of culture and profoundly connect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he said.

This tract is clear to see in his extensive architectural portfolio and goes some way to explaining why he is the architect behind a number of the world’s finest museums and galleries: The Getty Centre in Los Angeles, the High Museum of Art in Atlanta,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Barcelona and, recently the Ara Pacis in Rome, to name just a few. Clean light and often white buildings, Meier's architecture has a subtle magnificence to it that is unmistakable in its simple, post-modern grandeur.

Less well known are Richard Meier's parallel activities as an artist, sculptor, photographer and product designer, and it’s this collection, together with photographs of his buildings, which forms the subject of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at the Louise T Blouin Institute. The simplicity of his sculpture and product designs echo his architectural ethos where, particularly in his sculptures, geometric post-modern shapes make for a monumental but, at the same time, remarkably understated and discreet effect.

@
http://www.wallpaper.com/architecture/richard-meier-retrospective/1836

Poeple @ 北京第一才女 徐靜蕾



徐靜蕾,她是京城第一美女,也是第一才女。這個第一包括:創建自己手寫體的字形檔,瀏覽人次破億的博客(部落格),拍電影做一個叱吒風雲的女導演,同時繼續當演員,接形象清新知性的廣告,成為電子雜誌的主編和採訪者。

徐靜蕾,不只是美女

●2002年美國《Variety》雜誌的 Derek Elley 稱讚徐靜蕾的表演「極富層次與質感」。並稱她在《我愛你》中的表演「必將奠定她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演員在世界影壇的地位」。
●2003年,徐靜蕾以《開往春天的地鐵》榮獲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2003年,徐靜蕾以《我的美麗鄉愁》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2004年,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和爸爸》獲得第四屆華語電影大獎最佳編劇、最佳新導演、內地最受歡迎女演員獎。
●2004年9月由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獲得第52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7年,4月16日,徐靜蕾主編的網路雜誌《開啦》創刊,一周內創下200萬人下載率。
●2007年7月,徐靜蕾於新浪博客的部落格,瀏覽人數超過1億1千8百萬人。

美女的外貌,雙核的心

徐靜蕾是個美女。。沒人不承認。但是她小時候卻從來不覺得自己美麗,覺得自己黑黑瘦瘦的,像醜小鴨,不知道怎麼變了白天鵝—不對,是「花瓶」。這個花瓶,在花瓶雲集的娛樂圈,終有一天發出聲音來,讓人聽見,訝異,原來,她還很有才華。

她提醒過當年還不太知道她的導演劉偉強,「是徐靜蕾,不是許靜蕾。」她對她的名字很認真。所以,她的名字,讓很多人也認真地記住了。 徐靜蕾現在的主要身份是什麼?美女?演員?導演?太多了。就像她曾經接拍的 AMD 雙核的廣告所定義的那樣:她是個美麗的女性,她有雙核的內心。 女人可以美,可以智慧,兩者皆可卻不容易。徐靜蕾做到了。她的美麗囊括了外在與內在。曾經與章子怡、趙薇、周迅並列為中國四大花旦,但不同於其他3位,徐靜蕾可以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花旦,而是更全方位的才女,從導演、雜誌編輯、書法家到部落客。徐靜蕾,不單單只是女主角而已。

她走進來的時候,打著手機,和電話那頭說著什麼,語音輕快。我在旁邊仔細聽了一下,她卻不是在聊天,是在談公事,關於拍電影使用什麼機器,她說的全是術語。她看到我們,很快招手,又回到電話交談中去。 她穿著一件鑲有金黃水鑽的吊帶小禮服進門,照常不戴墨鏡,說著自己最近很喜歡女性打扮—以前她明明常常穿一件 T 恤出門—「我最近發現,要對自己好一點!」說這話的徐靜蕾,方才十分的女性化,眼神都嬌柔起來。她最近還有個癖好就是收集高跟鞋,各式各樣的。 化妝師、攝影師和採訪者,她都是熟悉的。她輕鬆地說笑,要我們慶祝她家貓咪的滿月。很快,她坐在椅子上,神色放鬆,容光煥發,好像被按下了開關,變成了那個我們熟悉的美女。 不過,她說的都是什麼?關於她的字庫,關於電影,關於女導演的世界。

關於方正徐靜蕾字庫,她的書法

「我3歲開始練習鋼筆鉛筆字,6歲開始練習毛筆字。所以,書法基礎是有的。不過,現在看來代價有點大,我整個的童年都交付給了寫字,導致我一段時間非常排斥。可是我最近一直在看明末清初的半文半白的書,像是柳如是、吳梅村的書,和一些詩詞,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勾起我特別想寫字的癮了,我狂寫了兩天,一下連著寫了特別多篇。有一天半夜,我睡不著,起來又寫了兩篇!」我們笑起來。

「其實我對書法是很牴觸的,因為我從小被逼著寫,特別不願意寫字。最近這段時間,觸底反彈,突然我就開始寫字了。我知道了,這個東西本身我還是喜歡的,只是牴觸那種教育方式。所以牴觸的情緒很大。」除了這個字庫,她的字早被掛在北京的賽特大廈,她執導電影的片頭字都是她自己寫的。

關於作為一個女導演的自省

「其實男女沒有什麼性別差異,只有性格差異,而且不是因為男女性別引起的性格差異。男導演裡面也有很不相同的性格,像關錦鵬是一種類型,陳可辛是一種類型。現在這個時代進入了一個性別不是那麼清楚的時代,只在個別工種上有所區分。觀念上,因為男孩從小被教育了要承擔,你要做一個對世界有用的人...他有這種觀念,但實際上我覺得從做事能力上沒有什麼區別,至少我是如此。」拍片現場,她雖然是從一個沒有經驗的導演變成了一個有經驗的,卻沒怎麼遇到過性別歧視,「至少我沒有碰到什麼人,因為我是女性而瞧不起我。確實是中國有傳統,不像國外平等的概念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中國還在比較初級的正在演變的過程當中。可是我相信,歧視女導演的,也會歧視和他同性的人」。

與劉德華、李連杰、金城武對戲的女性

「陳可辛為什麼找我來演?說明他有眼光唄。哈哈。有些女演員長相和樣子就像是女演員,但,其實一直以來,幾乎所有導演找我演戲,都是因為我不太像女演員。可能這是我的優勢。我自己做導演、找演員,我也找這樣的,最好不要太像演員。所有的演員都是在塑造生活中的人物,如果太像演員,很難塑造人物。」其實,對於《投名狀》,徐靜蕾與陳可辛有一樣的詮釋。陳可辛要這個女人有情,爭取自主的感情,而徐靜蕾則覺得:「在這個戲裡面,導演要的現代性只是一種氣質。我覺得女人的現代性比較明顯的是,更加完善自己,而不是取悅於人。其實女性很長時間處在取悅別人的角度,以獲得自己生存的空間。但是現在的社會,女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妳要想取得更大的空間,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她說著這些,目光炯炯有神。即使這周已經在接連拍封面,她的精神還是很好,間或說一兩句最近旅遊曬黑了。當她在訴說這些深層思考或者淺淺的閒聊,妳都會覺得,原來,一個美女有想法之後,會變得這樣迷人。 雙核的女性,更加迷人。

無心中的野心

徐靜蕾是北京人,有著北京女孩子獨特的氣質。她美麗、坦白、直接、親切,有時甚至很家常。她會開玩笑,說自己沒有睫毛,還平胸,可這不妨礙人們越發喜歡她的自然天成,不矯揉造作。在生活中如此,博客上也如此。 也許就是這種原因,才造成她的博客點擊上億吧。「老徐博客」早已登上國際頂級博客搜索引擎 Technorati 排行榜第一名,成為全球第一博客。可是她寫的,還都是些生活瑣事、養貓,和閨中密友們的聚會、旅行、做菜、心情、初戀…人們熟知她的生活細節,看著她聊天般寫著日常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會誤會她是個和別人沒有兩樣、沒什麼心眼的北京女孩,卻忘記了,她有更多的野心,也有更多的把握。

徐靜蕾,身為導演

《我的爸爸》

2002年,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我的爸爸》,反應了真實生活裡徐靜蕾與父親的關係。她在片中飾演少女小魚,從17、18歲的高中生演到年近30歲的失婚少婦,與大陸知名導演兼演員葉大鷹的精采對戲,讓觀眾感受到細膩的父女情感,此片也在日本賣出電影版權。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根據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一樣是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姜文演出一個41歲的男人,在生日那天收到一個固執而癡情的女人來信,那個人是徐靜蕾-那個自18歲開始就對姜文傾心,不管他忘了她幾次,卻始終守著姜文的女人。片子不管從北京胡同的場景設計到刻劃女主角情緒的運鏡,都有著徐靜蕾獨有的豐富情感,功力可見一斑。

《夢想照進現實》

邀到作家王朔的劇本,再拉上大陸男星韓童生,徐靜蕾的第三部片自導、自演,甚至親自配唱主題曲。兩個人、一間房與一段又一段的對話,談著女演員和導演之間的困惑和憂愁。著重在對話與細微動作的小眾電影,表現出徐靜蕾著重思考的導片方向。

世界很寬,因為想做的事情很多

她有很多興趣,拍電影只是其中一個。她攝影、養貓、寫專欄、開自己的公司、唱歌、辦電子雜誌,去採訪別人,每件事情,她都興致勃勃。每件事情,我們看到的她,也都是成功的。

「我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做那麼多事?奇怪,以為我沒有時間的想法,才不對吧?我每天都有至少1個小時的時間用來發呆!」徐靜蕾笑笑的。「我也不是超人,當然, 我只對我有興趣的事情,表現出超人的那一面。事實上,我是非常非常沒有耐心的人,貼個假睫毛我都覺得很煩呢!」她望著化妝師眨眼睛,化妝師沒奈何地回她一笑。

徐靜蕾的每一步,真的都很成功嗎? 「當然不是。」她肯定地說。 從上一部電影拍完,後來籌備的《宮裡的日子》因為許多原因未能開拍,她覺得那當然是一個失敗。所以她聽了別人的「誘導」,無所事事的日子裡,寫起了博客。寫博客雖然無心插柳,卻給她帶來無限商機。後來她又拍了新的電影,還創建了自己的電子雜誌《開啦》。目前的她很開心。

「現在的情況是,我想拍電影就可以拍電影,不拍電影也沒關係。我哪件事情都不著急了,就算現在博客沒人看我也不著急,我還可以拍電影,演電影。每個成功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的。一個人如果能夠面對失敗,就會比較高興。大多數人難過,都是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但現在我對自己完全清楚了,一個小失敗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大成功。」

她說自己的眼界,已經寬廣。現在的感覺,更加通透。「隨著我做這麼多不同的事情,我就會覺得,哪件事情失去了我都會有點難過,但是哪個失去了,對我都不構成傷害。世界很寬。如果從現在的角度講,失敗是好事。所有的壞事都是好事。」

失去了所有,至少還有自己

是的,19歲的時候,徐靜蕾因為失戀,而認為失去了全世界,她充滿恐懼。喜歡的那個人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害怕極了。可是現在?「我和19歲的時候不一樣了。我現在有成功,也有失敗,可是如果我碰到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會覺得,這是成功的一個基礎。一個人眼界越狹窄,他就越固執,看的東西越多,越會是個通達的人。我覺得一個通達的人才能快樂。」否則,她會覺得自己永遠是那個井底之蛙。陰天,看到一片雲彩,覺得雲彩覆蓋了全世界,心情也全陰霾。「可如果妳是個眼界很寬的人,就會覺得,這裡陰天,其他地方會是晴天,或者,過一段時間,這裡也是晴天。心境會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看到更多面,就會變得沒有那麼極端」。

是的,她不再極端,變得柔和起來。她的形象越來越女性化,美得光芒萬丈。當年,她憑藉自己的清純形象,為Converse 做廣告代言,使 Converse在中國大賣3,000萬人民幣。現在,她更加吸引無數廠商找她代言,從廣告、化妝品、手錶、電器,甚至毛巾、飲料,卻不接藥品廣告,原則是,這與健康有關,人命關天。她知道很多分寸,拿捏得當。 她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變成了懂得珍惜自己、經營自己的美麗女人。 我想,她的成功,更大的原因,是知道了如何做自己。

現在,我需要安定

初戀,徐靜蕾很折騰,生怕失去,卻又失去。 她的初戀,19歲結束。後來,她經歷過更長時間的戀愛,10年以後,她和他分開了。但至今他們還是好朋友。看起來很現代感的感情,不是嗎?

「是,我有時候想,我要是晚一點碰到他,生活就完美了。並不是我們兩個不合適,或者有不喜歡他的地方。我和那個男朋友,非常好,現在每天都通挺長時間的電話,而且彼此的寬容可以到非常大的地方,他怎樣我都不會生氣,我怎麼樣他也不會生氣,那種感情已經像絕對親情了,像血緣關係。但是就是因為時間不對。我認識他的時候太小」。

那種小,是心理年齡的小,不懂得如何經營感情,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過程,哪怕是在工作方面,妳以為妳要這個,但是做了之後發現並不是要這樣的。等試了幾次,才發現,哦,其實我是適合這樣的。就是妳一開始以為自己喜歡這樣的人,白馬王子,什麼的。但是後來真的碰到白馬王子,就發現不是這回事。妳後來發現可能喜歡那樣的人,但後來又發現不是。對我來說呢?有的人是因為妳碰到他太早了。」她這麼說著,語氣裡有一點點遺憾,轉瞬即逝。她知道時光不可倒流,現在的狀態,其實也蠻不錯。

現在的她,有一個男朋友,她也早早承認。不過,她並不喜歡暴露自己的隱私,感情的事,她基本不在博客裡寫出來。她只在聊天的時候,淡淡的提兩句。

我的快樂不被左右

「現在需要安定感的感情,是因為小時候鬧得比較厲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她換了個舒服的坐姿。「我總覺得現代人活得時間太長了。本身壽命延長了,到50、60歲的時候精力還是很旺盛的,和年輕人沒有什麼差別。我認識很多50、60歲的人就是這樣。過去的人到40、50歲就樂天知命了,現在人可能認為,40歲?正是發展的時期。是一個成熟一點的小孩子,到了50歲,大概變成更成熟一點的小孩子,但還是小孩子。我們的衰老度被延緩得挺多的,起碼有15年、20年」。

「不是好事嗎?」我有些疑惑。 「問題是,時間真的太長了。有時候真的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所以最終我發現適合自己的,就是很穩定的生活,這樣我可以做很多事情。小時候是個井底之蛙,快樂和不快樂是被別人左右的。現在,我覺得人應該學會自己快樂,其實我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想講這個的。這個女人,並不因為這個男人給她多少,或者不給她多少,而產生變化。我想說的最多的就是『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他的如何並不影響我,我的情感並不因為他對我更好就變得更好,也不因為他對我更壞就變得更壞。」

徐靜蕾的迷人,沒有句點

所以,現在的徐靜蕾,可以宣稱不需要婚姻,可以想40歲左右生個孩子,還是找代理孕母的那種,可以覺得女人的感情比男人更自主,就像個經歷過很多、又將經歷很多的女人。當她說自己不怕老,恨不能一夜之間白頭,我也信了。她很多關於感情的言論,以及可以想到的故事,其實,根本就常常在我們身邊發生,為什麼不信呢?

從一個只知道傻傻地跟著男朋友的無聊小女孩,變成了現在這個充滿個性和魅力的女明星、女導演、女主編…還有更多的頭銜。 這樣的徐靜蕾,眉眼之間,盡是風情。

徐靜蕾,身為演員

《風雲》

這是第一部徐靜蕾與劉偉強合作的片子,這部片在1998年橫掃金馬獎與金像獎。也是第一次徐靜蕾與鄭伊健、郭富城、舒淇、黃秋生等兩岸三地大牌影星一起合作的古裝武打片,她在片中飾演名叫鳳舞的女人,氣質出眾與具有靈氣的演技,點亮了觀眾的眼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這部2003年的日本集資電影,找來兩岸三地的清新面孔,也打開了徐靜蕾在日本的知名度。描寫的是赴上海工作的日本人渡部篤郎與徐靜蕾、台灣人陳柏霖與董潔,四方交織的愛情故事。徐靜蕾在片中飾演一名酒店公關經理,身患絕症,與渡部篤郎有一段愛戀。

《雙雄》

由陳木勝所執導的動作警匪片。徐靜蕾在戲中與黎明、鄭伊健、林嘉欣、吳鎮宇共同演出,她扮演一個為黎明掏盡眼淚的妻子,兩人原來婚姻生活美滿,但因為加入兇案組之後,逐漸有了變化。此片帶出許多徐靜蕾與香港導演合作的機會。

《傷城》

徐靜蕾再次與導演劉偉強合作的年度鉅片,和梁朝偉、金城武、舒淇、杜汶澤共同飆戲。在《傷城》中,徐靜蕾飾演一位戰地記者,也是梁朝偉的妻子,勇於追查父親死因不肯放棄。劉偉強表示,因為徐靜蕾是有性格的女演員,所以特別把她的角色也塑造成有個性的角色。

《投名狀》

陳可辛首部耗資4千萬美元的跨國製作,即將在2007年12月底上映。是根據家喻戶曉的歷史紀實、滿清四大奇案「刺馬」改編,塑造出中國式史詩電影,刻畫了深刻的動盪戰地與兄弟情誼,由一女主角徐靜蕾,搭配國際巨星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共同演繹。


@美麗佳人雜誌2007年十月號

Study @ 名嘴都是練出來的

做一場精采的演講,引起聽眾共鳴,提振銷售,贏得大筆生意,有很多實用技巧可以參考:了解聽眾、說出聽眾可以獲得的利益,讓自己的演說層次分明、簡單扼要,充滿熱忱、自然流暢而非強迫推銷。反覆練習,成為卓越演說家,驚人的投資報酬正在前方等著你。
▼五分鐘摘要:練就一身演說技能,走到哪裡都是你的舞台!

做一場精采的演講,引起聽眾共鳴,提振銷售,贏得大筆生意,有很多實用技巧可以參考:了解聽眾、說出聽眾可以獲得的利益,讓自己的演說層次分明、簡單扼要,充滿熱忱、自然流暢而非強迫推銷。反覆練習,成為卓越演說家,為自己敲開更多機會之門。其作法如下:


一、層次分明

演說起來層次分明,就表示之前已經規畫好合乎邏輯的架構,使得各項構想能夠流暢地次第連接,而且全面整合。能夠建立嚴謹的架構,就能吸引注意力、含括各項相關要點,然後塑造出令人難忘的有力結尾。

■如何讓演說層次分明?

1.簡潔有力:鎖定在最重要的事證上,不會又臭又長。

2.根據典型的層次建構:

●說明自己要陳述的內容(開場)

●說明具體事證(演說的主體)

●說明剛才陳述過的內容(結語)

3.運用筆記和講綱:讓聽眾覺得演講者準備充分,並且能夠清楚說明演說的內容。

4.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5.事先準備妥當:確保演講會使用到的各項設備都能正常運作。

6.演講開場和結語都很有力:要能順利開場,可以運用名言、提出問題、連結話題事件,甚至是大膽提出預言,藉此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要能有效收尾,就要直陳自己的目的,並且發出行動號召。

7.全力做到簡單扼要:實際演說時間要比原訂稍短一些,盡可能造成最大效果。


二、自然流暢

演說要讓人覺得自然流暢,有個特別重要的面向是,要妥善處理問答時間。處理問答時間的表現,對於演說者的可信度至關重要,可能急速攀升,也可能瞬間探底。

■如何漂亮處理問答時間

1.如果聽眾提出非常負面的問題,就要先稍加導正:用比較確切的方式重新闡釋問題。比如說,如果有人直率提出:「為什麼你收費這麼高?」那就應該這樣回答:「好的,您要問的應該是我們的收費結構,讓我來說明一下……」

2.利用問答時間,釐清聽眾產生的誤解:重新概述一遍演說內容,清楚說明自己說了什麼,沒說什麼。

3.絕對不要唬弄聽眾:不懂就不可以裝懂,不然會回過頭來惹得自己一身腥。萬一不會回答,就要直說。

4.在問答時出現空檔,不要覺得不自在:要讓自己有時間思考。最好能花個15秒到30秒的時間,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不要在還在想答案時,支支吾吾隨便搪塞。可以對聽眾說:「請容我在回答之前先思考一下。」。


三、滿腔熱忱

卓越演說家對於自己的言談,一定會顯露出熱情和信念,他們說的都是由衷之言,而且絕對不會讓人弄不清楚,自己對於演說主題的看法是什麼。這麼一來,演說家的活力就會變得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運用下列4套技能組合,讓演說更顯熱忱:

1.姿勢:姿勢是營造第一印象的關鍵要素,不論演說時是站立、有演講台,還是坐在桌前,姿勢都非常重要。

■如何給人放鬆、自信又專業的感覺

●要微笑,展現出真心誠意的微笑,即使場子再冷,也能熱起來。

●刻意不時走動,表現活力,不要讓人覺得自己畏畏縮縮,要不斷表現自己。

2.手勢:微運用自然的手勢,能夠更清楚強調自己演說的內容。

■如何有效運用手勢

●明確運用特定手勢,根據經驗法則,最有效的手勢,位置通常在肩膀以下、腰部以上。

●運用手勢是要幫助聽眾理解,不要讓手勢變成整場演說的焦點。

3. 聲音:是傳遞內容的媒介,讓聲音有抑揚頓挫非常重要,這樣演說起來才不會顯得單調。

■聲音表現的注意事項

●設法記錄下自己演說的狀況:看看表現如何。

●理想上,聲音應該要能展現活力、欣喜和熱忱:努力練習,讓自己在演說的時候可以展現上述要素。

4. 措辭:要成為卓越的演說家,必須剔除各種冗詞贅句

■如何讓言詞更有力

●找出模式:到底是習慣在一句話的開頭運用冗詞,還是在結尾會用到冗詞。

●緩一口氣:克制運用贅句的衝動,轉而直接說出自己必須陳述的內容。


▼大師名言


※「演說者就是群眾熱忱的化身,要激發群眾的情緒,必須先打動自己;要能催出群眾的眼淚,必須先落下自己的眼淚;要讓群眾信服,自己必須先相信。」——邱吉爾 英國名相


※「演說技能的優劣,會影響到收入和職涯發展;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和領導能力、說服能力,還會影響到職務高低和名聲好壞。要成為卓越演說家,不是什麼『過五關、斬六將』的難事,其實根本連難事都稱不上。我相信,這段歷程一定會讓你覺得樂在其中、活力十足,而且獲益無窮。要提升自己,練習最重要。如果把表達技能變成反射動作,這些技能在面臨壓力時就不會失靈。」——考格爾


@本文出自《大師輕鬆讀》第248期

Design @ 舉國玩設計,輸出全世界 瑞典把生活進化為國家競爭力

有人說,設計是人性價值的反射,瑞典更是如此。

累積了400年創意,又花了半個世紀來確立風格,瑞典從國家價值汲取大量的創意養分,終於釀成傲視全球的設計競爭力。

放眼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國家,能夠在一棟不過才三樓的國家級美術館,奢侈地使用一整層展示設計歷史與作品,除了瑞典。


走進距離瑞典皇宮沒多遠、面對諾爾運河(Norstrom)的國立美術館(National Museum),偌大的整層二樓,展示的就是瑞典從16世紀到現在的經典設計作品。


16世紀以來的瑞典設計,藉著歷代皇室的家具、吊燈、玻璃、瓷器和壁畫,展現出受到法國凡爾賽華麗繁複風格影響,卻又營造比傳統法式風格更輕巧單純的嶄新美感。


正式進入1900至2000年瑞典現代設計展示區之後,這時才明白,原來近幾年風靡全世界的北歐設計,並不是無中生有忽然竄起,而是過去100年來,累積下來的產物。


透明櫥窗裡展示著北歐航空機60年代的機上餐具、數十年來諾貝爾晚宴的經典餐具、利樂包牛奶包裝,還有許多叫不出設計師名字的單椅、銀製品或書櫃,不難看出隱藏其中的瑞典正統設計語言:簡單的形式、乾淨的線條、低調的表達、自然的材質,以及沒有多餘的裝飾。


例如一張張展示的經典椅子,大多只有單色,表面沒有裝飾與雕刻,線條更像流線的一筆劃過。


主題演變》從現代風格流轉到人性價值

追究瑞典近代設計的發展,很難不談歷史。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現代主義風行北歐,創造了北歐1950~1960年代設計的黃金時代,北歐設計開始大放異彩。


像是在餐具畫插畫的瑞典設計大師林白義(Stig Lindberg),以及拉森(Carl Larsson)的手工陶藝品……,不管設計師或產品,都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目不暇給。


後來嬉皮年代興起,消費主流開始轉移,北歐設計一度沒落,造成許多公司紛紛倒閉或被購併。


面對這樣的困境,斯德哥爾摩有人開始思考新方向,提倡以人因工程、人體工學做為產品設計的核心,單椅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也鋪陳出1990年代山德爾、伯林、塞瑟琉斯等瑞典新生代設計師崛起的設計新文藝復興時代。


再加上全球化後造就許多有錢有閒階級,富有的他們反而崇尚反璞歸真,而北歐設計簡單、重視產品功能、擅長使用當地自然資源的特質,再度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全球迷瑞典》不只台灣瘋,日本血拚團更列為必攻之地

北歐設計有多紅?光看台灣就知道。

各大書店裡和北歐有關的書籍,永遠放在最明顯的櫃位,北歐設計的專題演講一場接著一場,電視上每個名人住宅擺滿了來自北歐的家具,每家新開張的旅館也瀰漫著濃濃的北歐風,只要產品貼上「北歐設計」標籤,就像是票房保證,不管多麼貴,都會有人買單。


而近來日本人到瑞典去旅遊,一定會專門逛設計專賣店。「日本人都是整團遊覽車一起帶下來購買的,」瑞典一家設計專賣店店員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我們的設計。」


也難怪瑞典首相和工業貿易部長不約而同地說,「設計是瑞典工業最重要的競爭力。」


瑞典政府甚至還把2005年訂為設計年,以「更多的設計」為口號,藉著在瑞典各地舉行不同活動,把設計再進一步變成瑞典的全民運動。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0月號

10.19.2007

品牌 不只是商品名稱@Thinking

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大多想做品牌。不論是否已付諸行動,關於「品牌」是什麼,似乎每個人都能各成一家之言,這其中有交集,但也有著盲點。

這讓我想起,關於「自我」的認知,指的到底是別人眼中的我、自己想像的我,還是真實的我,有時是不太一樣的。而這一套有關「自我」的理解方法,或許可以用來觀察「品牌」迷思。

打造品牌DNA特質

有一次,一個西方企業的採購者,到大陸百貨公司參訪。大陸百貨公司老總對架上的產品信心滿滿,大力介紹:這是我國的某某品牌、那是XX牌,「你看,我們有很多自創品牌。」

這位採購主管聽完後回了一句:「Sir, It's not a brand. It's a name.(先生,那不是品牌,那只是個名字!)」

這個例子生動地點出了品牌經營的迷思。

你所認知的自己的品牌,與別人眼中的品牌是不是同一回事?你的品牌只是一個名字,還是有更深的內涵與價值?或你的品牌DNA裡,有哪些優劣勢、缺了哪些特質?都值得有心想從創意市集達人、設計工作室,或從OEM、ODM轉型變成文創品牌經營者的人深思。

2007年與台北101大樓合作推出101公仔「Damper Baby」的三麗鷗遠東公司總經理東山靖,以三麗鷗成功塑造Hello Kitty等知名品牌的經驗指出,要看出品牌(brand)與設計(design)或產品(prod-uct)間究竟有什麼差別,只須問以下這個問題。

拿著Hello Kitty或菲力貓的圖像問人:「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多數人會立刻本能式地回答:「這是Hello Kitty。」或「這是Felix。」基本上,這就是一種品牌。

反之,如果有人看了後,回答說:「嗯!我在哪裡看過它,可是我不太清楚,好像是隻貓吧!」那麼這就是品牌尚未建立,還只是一個產品或設計。

這就像名牌服飾,即使把標籤剪掉,你或許還看得出它是哪個品牌;一件精美的琉璃作品擺在眼前,就算不確定是哪一家的產品,猜來猜去答案一定脫離不了幾家領導品牌。

品牌需要時間積累

品牌需要時間的積累,而獨特原創的可辨識性,無異於品牌的第一生命。這也是為什麼設計精品通路清庭負責人石大宇,最為看重的好設計特質,就是高度原創(highly original)。

除了獨特辨識性,東山靖認為,型塑品牌的重要過程之一,就是創造話題性。光是便宜,不會引起談論,但如果把它塑造成為話題,引起談論,才可能讓人興起「下次我也一定要買」的念頭。

品牌傳達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理念主張、一種聲音。

在眾聲喧嘩的國際品牌舞台上,台灣過去長年做代工,猶如一直在為外國廠商的品牌態度、生活主張「幕後配音」,因此,比較少有機會透過設計商品表達真正的「台灣之聲」。

不過,就算有了很棒的原創與獨特設計,我們能整合多少資源、要花多少力氣、有多少決心,才能讓想要傳達的品牌辨識度,可以清亮、聚焦到足夠讓世界聽見、看見,更是「品牌台灣」與文創品牌的大課題。

關於品牌,太多人說,太少人做;太多人半途受挫,太少人堅持到底;因為自創品牌一點都不浪漫,而是條漫漫長路。

(本文摘錄自經濟日報與三采文合作、31日出版的《好創意,更要好管理》)

@2007/10/19 經濟日報

無米樂有機茶 包裝設計金獎@Design

「世外茶園」的包裝。圖/台創中心

2007第三屆國家設計獎日前出爐,在環保趨勢下,得獎作品「綠色」當道,不只傳達濃濃台灣味,質感及設計上注重環保、有機及人文關懷。

國家設計獎是台灣設計界的年度最高榮譽,今年選出12件優良設計,其中「包裝設計」兩件、「產品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中各選四件,還有評審團特別推薦的「通用設計」與「綠色設計」兩項主題獎。

包裝設計近來愈來愈受到台灣商家及設計師重視,今年兩件得獎作品都讓人驚豔。其中之一為彭喜埶設計工作室,為業者綠茶溫家堡所設計的「世外茶園有機綠茶」包裝,以「CHAngrila(茶格里拉/世外茶園)」為品牌重新命名,重現傳統茶簍的包裝造型,以紙藤編織而成的紙纖為材料,符合有機茶品的環保概念。

台創中心指出,此作品傳達經營者尋覓淨土的堅持,並將茶園的經緯度標示於商標中,上網透過Google Maps(網路衛星地圖服務),即可看到茶園。

另外一個得獎作品,由小唐視覺包裝設計公司為業者芳榮米廠所設計的「無米樂」品牌,以四位主角人物肖像為包裝主視覺圖像設計,點出「人」才是品牌故事的主角,並傳達「台灣人用心種的台灣米」的精神。

此包裝設計的造型靈感來自稻草編織和古早篩米籮筐的木架,運用與稻子息息相關的素材,猶如台灣農業文化與人文精神的縮影。「無米樂」也榮獲「綠色設計」主題獎,是唯一雙料獎項得主。

「通用設計」主題獎今年頒給桔思創意設計公司的「檸檬擠」,以銀杏造型包覆檸檬切片,擠壓時檸檬汁時會順著銀杏梗流下,滴到食物上,既可點綴食物,又可保鮮衛生。

@2007/10/13 經濟日報 ╱鄭秋霜

10.11.2007

Fashion @ 時尚黑潮 夠黑,所以紅

黑潮再度席捲時尚界,彩妝也流行黑色粗眼線。資生堂/提供


黑皮膚的模特兒代表另一種審美觀的成立。Vivienne Westwood


GIVENCHY女裝以黑色襯金色鉚釘展現出人意表的酷味


MOSCHINO把黑色當作一種穿透性的布局手法。


BLACK ON BLACK,黑不只是黑而已。今年秋冬的「黑潮」,應該從化妝師手裡那支粗黑的眼線筆,勾勒出復古的輪廓開始,時尚就和黑色結下不解之緣。

■ 戀戀黑色,從卓別林開始

1917年,第一支膏狀睫毛膏誕生,經典默劇泰斗卓別林刻意塗黑的眼圈,帶動女人愛上黑暈暈的「煙燻妝」,一直到一代巨星蘇菲亞羅蘭和伊麗莎白泰勒微翹的黑色眼線,不但描繪出50年代好萊塢式的風華,也帶領我們再一次探訪美麗的「黑色回憶」。

■ 黑色小洋裝,讓黑翻紅

這是CoCo香奈兒夫人在20年代的創舉,她替黑色「翻案」,從而進入全新的黑色時代。
70年,Vivienne Westwood龐克女王以黑作為暴力、頹廢的象徵。

巴黎的Sonia Rykiel幾乎99%都是黑衣,傳達出神祕而蠱惑的魅力。同期Giorgio Armani簡潔典雅的風格,黑色化作知性和高雅的替身。

但嚴格說起來,黑色真正變成一種「新色彩」,是到80年代的事兒。已故時裝大師GIANFRANCO FERRE在1983年說過,GRAY IS THE NEW BLACK「灰色是一種新的黑色」。


■ 每一種黑,都有自己的語言和表情

跟著GIANNI VERSACE強力雕塑女性曲線的手法,黑色成為襯托、對照各種艷色的最佳對比。

但到了日本大師山本耀司手裡,把東方農家色調搬上西方時尚天橋,不得不感念黑色魅力的加持。

美國設計師中,Donna Karan和Calvin Klein藉著冷冷黑色調,成功詮釋「中性、簡約」的都會性格。

走進比利時安特衛普「六君子」新銳設計風潮的年代,黑色化身「解構」主義代表,深沈、謹慎而低調的個性,把黑色定調為抵抗時潮的最佳宣言,也成了表現個人特質和COOL味的經典。

黑色也曾遇到低潮。而今曾被賦予死亡和靈學色彩的神祕黑色,又從色譜再回到充滿象徵意義的NON-COLOR,黑,這個時候不再是單純的色彩,而是一種心境的反映。經濟不景氣、社會不安定的氣氛裡,彷彿「黑」最貼切。


■ 「抹黑」自己,設計師最愛

謝幕的時候,大多數設計師最愛穿得一身黑,「歸零」、「化繁為簡」是他們「抹黑」自己的理由。

永遠戴著墨鏡的卡爾拉格斐,到今天都不肯輕卸心防,反而成了大師標記。Giorgio Armani、RALPH LAUREN分別以「黑標」作為服裝系列的識別。PRADA初出江湖的尼龍包異軍突起,黑色又成為實用、基本和長青款的時尚招牌。

■ BLACK ON BLACK,在細節玩遊戲

07年秋冬,黑潮再現,BLACK ON BLACK黑色以更豐富的層次感,力挽狂瀾,在各種時尚元素和形式之間強力放送。

YSL、MOSCHINO、GUCCI、PRADA、LANVIN、GIVENCHY、BURBERRY、VERSACE,都可見黑色無所不在的勢力。有人把黑色當作雕塑般的媒介,更多設計者企圖以質感上的衝突和對比,製作出若有似無的細節變化。配件中從鞋、包到任何飾品,黑色以金屬、皮革、針織、絲、絨和皮草上大作文章。細節上,水晶網紗、立體亮片、皮草拼接、壓紋縐褶、甚至羽飾,不論是表面紋飾或是編結處理,把一片黑,變化出無比創意。

■ 黑色,高調出場

秋冬的黑不再含蓄、哀怨和低調,反而以高分貝的姿態盡情演出。黑色,也不再侷限於某一個年分的復古,時代賦予黑色新的角色。「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穿越時空不敗的黑,永遠是操弄流行的「黑手」。

@2007/10/08 聯合報 /袁青

10.08.2007

Thinging@Sensss好,勝過學歷好

“唯一將幸福列為標準配備”這句汽車廣告詞,你一定不陌生。不過恐怕很少人知道這個廣告創意來自一個中文系畢業生。

  在競爭激烈的廣告界,只有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學組學歷的黃國燦憑什麼能夠脫穎而出,表現甚至比廣告科班生還優秀?

  答案很出人意料。他憑的竟是一般人認為“沒啥用處”的文學和歷史知識。

  關鍵面試:歷史出頭天!

  黃國燦談起當年進入華商廣告的一場關鍵面試,200人應考,只錄取8人。

  當時3位主考官都是廣告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譚福民、凌來誠和劉啟昌。譚福民沒有問他任何廣告專業知識,反而要他談談:“孫子兵法和諸葛兵法有何不同?”

  從小就喜歡讀歷史的黃國燦,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甚至用武俠小說“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來比喻兩者一脈相承的道理。

  這場精采的答辯,為他贏得與當時華商廣告副總經理、也是後來奧美廣告創辦人陳信雄最後面試的機會。當時陳信雄對他說:“少年耶,我看你不錯哦!那你的人生理念為何?”

  “自信不自傲、出色不礙眼、平凡不平庸。”10分鐘的面試,他侃侃而談了1小時,當年連copywriter都不懂的黃國燦,就這樣跨進廣告業,一待20年。

  “我念中文,但我有自信不管什麼領域,只要讓我進去,我就能找到出人頭地的方法,”他不服輸的說。

  現任南桃園有線電視總經理潘煦邦,和黃國燦從6歲開始就是同班同學,也是40年的莫逆之交,就連現在都是住對門的鄰居。

  同是中文系畢業的兩人都不想平平凡凡當老師,潘煦邦回想起剛出社會找工作的情景,直說“真的很坎坷。”

  他笑說:“他(黃國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沖印店賣軟片,我是開著小貨車送金庸全集!”

  活著,就要有品味

  黃國燦在廣告界闖出名號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於“品味”和“態度”。他主張,“人要懂得過生活,不是活日子。對人、對事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生活哲學,就是taste(品味)。”

  一台7、80萬買的二手積架車,一開10多年,“我就是喜歡那個舊車的樣子,這就是對待車子的看法、態度,不是錢的問題。”

  過去自己開公司時,因為希望客戶看到他第一眼就有印象,所以他開始穿得跟別人不一樣,如今不打領帶、一身素袍成了黃國燦的“標準配備”。

  建立出個人風格,“有沒有『型』”連帶變成他用人、看人的標準之一。“『士之特立獨行,皆豪傑之士』,做廣告創意就要有個樣子,連個樣子都沒有,就到別的地方去吧!”

  尋找自己的核心能力

  正是因為找到自己擅長的20%,擁有“舉一反三”這種超越文憑的大能力,對於哲學思想、文學論述任何“有感覺的東西”,都能快速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大學聯考數學只考8分的黃國燦,從未放棄過自己。

  “國三的兒子,我也教他從小就要用這種態度看事情。不要看同學的成績,要看他擅長什麼,看他的特質是什麼。”

  他提醒年輕朋友,不要“太執著於自己所學的那一塊,凡事沒有經過咀嚼,食古不化反而會讓自己變成專業但白目的人。”

  第一高收入廣告商

  李奧貝納總經理黃國燦

  我念中文,

  但我有自信不管什麼領域,

  只要讓我進去,

  我就能找到出人頭地的方法。


@天下雜誌群/李筑音

10.05.2007

Fashion @Leonard春夏新裝 艷彩舞春風

二○○八Leonard春夏新裝四日於巴黎舉行發表會,圖為模特兒展示法國設計師Veronique Leroy的最新作品,Veronique Lero大膽運用創意,在同一件服裝上融合紫色黃色等鮮豔顏色,展現春夏服裝款的活力。

@(美聯社)

Fashion @ 08早春秀 香奈兒玩瘋了

香奈兒以糖果色為點子的鍊飾,及放大版本的雙C LOGO帶出趣味。圖片/香奈兒提供

不要抽菸。繡在襯衫背後的「警語」是香奈兒早春表現趣味的點子。圖片/香奈兒提供

2008早春,請和香奈兒一起「找樂子(for fun)」。品牌在洛杉磯機場推出的08早春秀,開宗明義點出主題。

一件前胸以香菸頭、後背卻寫了禁菸警語的白襯衫,是香奈兒早春顯現親和力的最佳代表,應和了設計師點出早春女裝教人莞爾的賣點。

此外還有珊瑚紅的洋裝和高跟鞋,香奈兒預告了明年春夏主要色系;接了短襪套的涼鞋、帆布提袋和項鍊吊飾上,分別出現斗大雙C Logo、T恤上綴滿小飛機別針…CHANEL早春真的玩瘋了。

至於輕薄的皮衣、刺繡斜紋軟呢洋裝和泳裝等替名媛設想的旅遊單品,既不怕縐又上得了檯面。

@2007/10/04 聯合報

10.01.2007

Fashion @ 反瘦 PRADA欽點豐滿麻豆


為PRADA走秀的拉蕾史東,比起時裝展習見的骨感模特兒明顯大了一圈。美聯社

在上周的米蘭時裝展中,PRADA第三代掌門人Miuccia Prada親自挑選了上圍34的荷蘭模特兒拉蕾史東走秀,做出「反瘦」宣示。時尚專家預測,以Miuccia Prada在時尚界舉足輕重的份量,勢必起帶頭作用,影響本周登場的巴黎時裝周,讓伸展台上不再放眼盡是宛如紙片人的超瘦模特兒。

國際時裝品牌近年以瘦為尚,流行所謂「零碼」模特兒,去年三名南非「零碼」模特兒喪生後,求瘦傷身的問題引起重視,考慮到模特兒的健康和對年輕女孩的影響,米蘭和馬德里時裝展相繼禁止身體質量指數低於18的模特兒走秀。

身為母親的Miuccia Prada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PRADA發言人說,拉蕾史東是由她「欽點」來展示一襲開襟針織上衣。薄薄毛料中,拉蕾豐腴的胸部隱約可見,和一般模特兒的平板身材截然不同,成為各方焦點。

23歲的拉蕾穿8碼衣服,身高178公分,三圍34-24-35,比零碼標準31.5-23-32足足大了一圈。

英國時尚雜誌形象總監李德指出:「P-RADA起用擁有健康體態的模特兒,實在人令人高興。Miuccia深具影響力,她無疑向時裝界傳達出重要訊息,相信其他設計師會效法她的做法。」

米蘭時裝周並且打出「反瘦」廣告,市區醒目地點豎起大型看板,照片中瘦骨嶙峋的模特兒令人觸目驚心。在去年開始的反瘦運動後,倫敦時裝周也建議模特兒進行健康檢查,禁止不滿16歲的模特兒把自己餓到零碼。

這讓體型較豐腴的模特兒鬆了一口氣,也獲得更多發展空間。同樣穿8碼的英國模特兒凱莉海瑟兒獲得為「星期日泰晤士報」拍時裝照的機會,30日開始入鏡。21歲的凱莉來自倫敦南部,上圍32E,她說:「我超愛吃,如果為了展示PRADA褲子就得挨餓,那有多難受啊。」她說,許多男士告訴她,他們更喜歡有曲線的女人,不但看來比較自然、也更有女人味,太瘦的女人並不能吸引他們。

凱莉說,名模辛蒂克勞馥走紅多年,也沒有瘦到只剩骨架,希望時裝界能走回辛蒂克勞馥的路線。

@2007/10/01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

Fashion @ 亞洲3大設計師 巴黎爭艷

中國的謝鋒(右)是今年巴黎周中受到矚目的東方面孔。路透

印度設計師馬尼希‧阿洛拉(中)。路透

巴黎是公認的世界時尚首都,愈來愈多的亞洲設計師逐鹿巴黎,讓巴黎真正的「全球化」,今年的巴黎時裝周有來自印度的馬尼希‧阿洛拉、中國的謝鋒和南韓的李尚邦三位設計師登場,和Chanel、CD、LV、Givenchy等名牌爭艷、以此為打入世界市場的跳板。

阿洛拉已經連續四季在倫敦時裝周參展,相當受矚目,今年更成為第一位站上巴黎伸展台的印度設計師,問他為何捨倫敦而就巴黎,他說:「這是現實問題,巴黎才是時裝之都,想要更多人欣賞我的設計、更大曝光率,唯有來巴黎。」能夠躋身已成時尚代名詞的各大名牌之間,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來自中國謝鋒今年是第二度叩關,他指出,世界愈來愈小,進軍巴黎的理由是這裡更容易打出品牌知名度,讓他旗下的「吉芬」品牌跨足國際市場。

三位亞洲設計師把文化背景融入設計,阿洛拉讓巴黎染上印度寶萊塢的華麗,他結合印度傳統手工和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風,印度神祗躍然裙擺,亮片和刺繡就動員了百餘多人費時兩個多月準備。

謝鋒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主題,主打的「翔」,靈感源自中國體育明星劉翔的跨欄英姿。這樣的設定,其實目標在期待明年國際市場能掀起運動風。李尚邦也不吝揮灑韓國文化元素,不論亮片外套上暗藏的韓文,或雷射印染的花草圖案,都吹著「韓風」。李尚邦說,亞洲設計師在世界時裝界已闖出成績,讓東西文化得以交流,這股亞洲風尚潮都將由巴黎吹向世界市場。

@2007/10/01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

當北京人遇見Louis Vuitton@Fashion


LV旗艦大店,全店以LED液晶製造出炫亮的品牌符號。記者侯世駿/攝影

藝術家周鐵海是LV第一位合作的中國藝術家。記者侯世駿/攝影

改裝自北京俱樂部泳池的派對現場,重現奢華LV式的氣氛。記者侯世駿/攝影

北京LV大店獨賣限量吊飾以迷你版的LV箱子為靈感。記者侯世駿/攝影


Louis Vuitton今年推出的全球形象廣告,不再把重點放在商品,反而藉著不同溫度和情境的畫面,提醒世人:這個老牌子一百多年來的核心價值──旅行,喚起人在旅程中的感動和回憶。

我跟著LV去了不少地方「旅行」,當然目睹不少感動的旅行印象,也留下許多回憶。雪梨、巴黎、曼谷、首爾、東京、上海、香港,今天到了北京,秋涼、秋涼的北京城。

再結100年前的前緣

一個世紀之前,1907年,一群由巴黎出發的旅行家,帶著路易威登的行李箱,穿越酷熱的戈壁沙漠,熬過攝氏零下35度嚴寒,遠征北京。

將近90年後,1992年,北京王府飯店第一家LV專門店開了。

1998年,史無前例地,從大連到北京,LV集合全球50輛骨董車,橫越1,300公里,以天安門廣場為終點。

然後,整整100年後,LV在北京開了旗艦店。新店開在北京西城區金城坊街2號金融街購物中心,這是LV在北京的第三家店了。

100年後,路易威登和中國市場更深入的關係,這才剛起了個頭。

結合當地藝文,就是要深耕

LV對品牌形象的操作,自有一套「哲學」,也就是說,LV向來把開新店的活動,視為比任何一場服裝秀和新商品發表,都來得重要。

「全世界都在看,」而且LV會藉著店面的延伸,嘗試和當地藝文活力結合,那是一種深耕的思維,而櫥窗是第一個看見世界文化的眼睛。

如果愛馬仕HERMES巴黎福寶路的櫥窗,是時尚界流行的指標,那麼同樣是法國品牌的LV櫥窗,更是兼具藝術和商業的最佳示範。

東京表參道上的LV旗艦店開幕時,櫥窗出現了日本漫畫家村上隆的動畫和公仔;首爾LV店櫥窗,則是韓國藝術家以韓文成畫的布景;到了台北,本地裝置藝術家林明弘以台灣 客家花布為靈感,設計的VIP區電梯內裝和屏風,也象徵著LV「本土化」的示好之意。

13年前的豪語,促成與周鐵海合作

通常LV的櫥窗分成三種「等級」:定期、定時,根據商品主題平均一到一個半月更換一次的門面,是全球性的;第二類是屬於特殊節慶的,比如耶誕節的櫥窗,就是LV很重視的門面之作;另外一種則是所謂為了開店展示的櫥窗。這是LV嘗試和在地文化、藝術接軌的一種有趣的方式。北京西城金融街的櫥窗就是一例。

金融街這間LV在北京的第三家大店,也是LV第一次和中國藝術家的合作。周鐵海,1966年生在上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畢業,曾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1994年,「我的畫要用路易威登的包來裝」,周鐵海回答一位法國攝影記者的答案,事隔13年,居然真的成了他和路易威登合作的序曲。櫥窗裡周鐵海以複製的畫作,表現他對LV和西方文化藝術的「對話」,形成一幅特殊的櫥窗景觀。

開店派對,「酒池」伺候

LV的開店計畫中,大型派對更是品牌令人 印象深刻的「遊戲規則」。LV的派對,習慣把所有的元素廣泛運用在派對的裝置上。從Momogram或Damier格紋經典圖案,這次化作金融股市的LED投影,從地板、隔屏到多數視覺印象,都被感染到一種「完全品牌化」的氛圍。

這次派對,宴設一處高級俱樂部的游泳池畔,但有趣的噱頭是,把泳池的水抽乾布置成凹陷的「酒池」,場子裡處處是品牌符號的裝飾,一切很快地就白熱化了。

這就是LV,成功複製品牌意識,帶你走過一小段歡愉的人生旅程。哪怕只是一場派對時光,你會記得LV每一個印記,今夜,就讓它留在北京。

@2007/10/01 聯合報

Arch @ Steven Holl 眼中的建築

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的名氣可能源於其對材料的創造性使用,但他的獲獎設計卻刻意在避免一種特徵鮮明的風格。


霍爾眼下正在中國完成許多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一個與綜合性建築相關,是北京的一個擁有750套公寓的「綠色」綜合樓,其不僅安裝了用地熱來加熱和降溫的系統,產生的廢水也可進行回收利用。


霍爾還為中國萬科的總部設計了一座環保的「臥式摩天大樓」,公寓和賓館盡在其中。


霍爾完成了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延伸建築的設計,他設計了一連串的5個獨立的有些不對稱的幾何建築結構,勝於在現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上畫蛇添足。

霍爾設計的愛荷華城的愛荷華大學的藝術與藝術史學院於2006年9年開放,在其外部設計中,採用了考登鋼(耐候抗腐蝕鋼)( Cor-Ten steel,原文為Core-Ten steel),其價格為鋁的一半,但同樣具有視覺衝擊力。

光線從會議室的窗戶傾瀉而入,投射在建築師斯蒂文‧霍爾光滑而又具有工業風格的辦公室中。這間辦公室位於曼哈頓西邊的一處舊貨棧。在聊完了他的「世界奇觀」排行榜之後,霍爾開始把話題轉向自己的作品本身。霍爾心宜的建築包括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威斯康星州拉辛的約翰森-萬克斯總部(Johnson Wax headquarters),以及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La Jolla)的薩克生物研究學院(Salk Institute),這些建築都給他的創作帶來了巨大的靈感。也許是陽光的原因,霍爾熱切的藍眼睛與他亮藍色的襯衣看起來很匹配,特別是當他的目光集中在一個巨大的佩雷格裡諾玻璃瓶,一個咖啡杯和一個不銹鋼奶油杯這些桌上的小擺設上的時候。他四處踱著步,生動地描述著自己正在深圳完成的綜合性建築。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一棟環保的「臥式摩天大樓」,其長度超過帝國大廈的高度,內置酒店、公寓和公司辦公室。

「該項目由三部分組成,但它們並不被完全等分或是共同發揮作用,」霍爾邊說邊擺弄小物件。「所以我建議,讓我們把它們合在一起然後修一座長形建築。而且因為深圳地處(亞)熱帶,我認為,蔭涼是受歡迎的。」製造蔭涼區域的想法激發霍爾在高蹺樣的圓柱上設計了大面積的建築體,這樣建築本身就能提供一個巨大的天蓬,為下方的步行者遮擋陽光。 尊重歷史 在斯蒂文‧霍爾的新書——《建築口語》(Architecture Spoken:Rizzoli公司出版)中,霍爾對他在中國設計的許多大膽的建築中的其中之一進行了探討。

那就是中國萬科(China Vanke Co., Ltd)的總部多功能綜合大樓。這家公司是中國公認的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並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去年,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宣佈將投資2000萬美圓,成為新成立的中信資本-萬科中國房地產開發基金(CITIC Capital Vanke China Property Development Fund)的唯一的戰略投資者,並借此進入中國急速發展的房地產市場。「萬科意圖讓全球瞭解,這是其在地球上的位置」,一個大膽的,品牌構建性質的聲明所傳達的是一種前瞻性的態度,霍爾解釋說。雖然霍爾並不能算作一位走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路線的「偶像派築師」(starchitect),但他是一位成功的設計師,取得了許多獎項和讚譽。他的名聲來源於對通常能節省開支的新材料的試驗性運用,以及他謙恭地以現代途徑來進行歷史的創新。上世紀70年代,這個華盛頓州土生土長的人在建築協會完成學習之後來到紐約。在倫敦,他與扎哈‧哈迪德以及其他著名建築師並駕齊驅。

在1976年建立了斯蒂文‧霍爾建築師事務所。上世紀80年代晚期,霍爾因設計佩思藏品展示廳而引起人們注意,這是一個位於曼哈頓上東面的傢俱零售店面,在該項目中,霍爾嘗試了像銅、鋼以及玻璃這樣的工業材料。1989年,他的作品在紐約名聲顯赫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上世紀90年代,他的另外一個工業材料的試驗作品受到了熱捧,1998年,霍爾在芬蘭赫爾辛基設計的,曲線優美的、優雅的基亞馬當代藝術博物館(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完工,這也是霍爾至今最被認可的建築作品。

其結構特色是以工業玻璃製成的半透明的牆,夜裡點亮後,看起來就像從裡面在發光。儘管這些設計可能看起來是展示流行工業時尚,但霍爾卻稱,他對於材料的選擇通常是考慮了經濟和環保因素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在樣式上下工夫。鋼之子霍爾立刻舉了個例子:愛荷華城的愛荷華大學的藝術與藝術史學院於2006年9年開放,在其外部設計中,採用了考登鋼(耐候抗腐蝕鋼)( Cor-Ten steel,原文為Core-Ten steel),這算是材料應用在一個更划算的項目中的典型例子。

霍爾回憶說:「我不得不在兩分鐘內將我的設計呈現給州級的董事會,這是一個1500萬美圓的項目。」「我必須把建造成本控制在每平方英尺200美圓左右。所以我嘗試一種特殊品級的考登鋼,其(混有)銅和鎳的成分。我從未用過這樣的材料!但其成本只是鋁的一半。」——很多建築師都喜歡用這種閃閃發亮、光滑而耐久的金屬。該項目不僅僅在預算內完工,其還贏得了2007年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的榮譽獎,這是行業內的最高認可。(他的其他榮譽包括2002年建築領域內的國家設計獎)。

霍爾完成了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延伸建築的設計,已於6月開放。曾有一種方案是在現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結構上修建附加的畫廊以滿足增加的收藏品和展覽品的存放需要,但霍爾選擇了一種更好的方案:他設計了一連串的5個獨立的有些不對稱的幾何建築結構,並運用了他在芬蘭赫爾辛基設計基亞馬當代藝術博物館中使用的玻璃板材(當然也做了些更經濟的升級)。

停車場建議每個建築的牆體包括雙層玻璃夾層,在玻璃內添加的透明絕緣材料的幫助下,這樣設計的結構在冬季能保溫,在夏季可循環冷卻空氣——能省一大筆取暖費和降溫費。霍爾說,博物館得到的其他建議是在相鄰的區域為這座以有70年歷史的建築配套建一個停車場。「我想讓老建築體現自身的完整性」,他又補充道,他不想破壞建築自身優雅的比例,其讓人聯想到希臘的帕台農神廟(Parthenon)。霍爾對於綠色建築的關注體現在他在中國的項目上。

他最具挑戰性的設計是北京的一個被稱為當代MOMA的互連綜合建築群(Linked Hybrid),佔地面積215萬平方英尺,囊括750套公寓,一個電影院、遊樂場和水景。該項目靠近北京老城牆,估計售價每平方米23000元人民幣。該建築群計劃在2008年完工,是北京充斥著偶像派建築師手筆的作為奧運會先導的建築熱的一部分。互連綜合建築群擴大了環保建築的規模,設計的660口地熱井可加熱並冷卻建築,一個水回收系統能淨化(從洗衣房和淋浴室)回收的廢水,在通過紫外線照射處理之後重新用於水景和沖洗廁所。

霍爾還設計了一套自動升降的遮光系統來調節建築的溫度。儘管,看起來明顯的設計元素和理念重複出現在霍爾的作品之中——包括對工業材料的實驗性運用,適量的不對稱幾何造型以及「綠色」元素。但霍爾更希望他的客戶同樣能注意到每個建築之間的不同之處。

「我們的公司確實沒有一種特徵鮮明的風格,對於地點、規劃和位置來說,每個建築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些建築師只採用白色或是有波紋的金屬鈦,」霍爾說,似乎在影射偶像派建築師理查德‧邁耶(Richard Meier)和蓋裡(Gehry)。「我們的建築哲學就是避免特徵鮮明的風格。」但是,縱觀在霍爾所創造的建築奇跡的清單中折射出的多樣風格以及對不同材料的運用,這也沒什麼值得好奇怪的了。

眼中的奇跡:霍爾談對他影響最大的建築和場所建築師斯蒂文‧霍爾以其優雅而風格大膽的建築而聞名,在這些作品當中,他採用創新性的材料(不透明玻璃)和大膽的幾何結構(少許不規則的矩形),在保存歷史建築原有風貌的同時進行適當補充。

其中一個項目就是2005年紐約布魯克林的普拉特學院(Pratt Institute),該作品得到了設計評論家的稱讚——霍爾在舊的建築之間運用半透明玻璃牆體構築了一個內部發光的附加結構。該設計激發了一種溫暖共生區的感覺並確切地橋接了藝術學院的過去與現在。霍爾完成了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延伸建築的設計,在完整無缺地保留原有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同時,增加幾何的現代附屬建築來為新增的收藏提供新的展覽空間。儘管大本營設在紐約,但霍爾在北京也有一個辦公室,承接中國的設計項目。

一些大量地融合了雄心勃勃的,環保的特點,而其他值得注意的是為超高層建築提供的替代方案。例如,深圳的「臥式摩天大樓」的長度超過了帝國大廈的高度。該項目計劃於今年動工,包括商場、公寓和中國萬科的總部。如大多數建築師一樣,霍爾的設計風格受到既存建築的影響很深,以下是給他帶來最多靈感的世界「十大建築」。

1、洛克菲勒中心(紐約) 建築師:雷蒙德‧胡德 1939

洛克菲勒中心包括了數個紐約城市地標,從齊名的季節性溜冰場到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以及藝術裝飾的通用電器大廈。但洛克菲勒中心完全不同的結構看起來並不顯得衝撞,事實上,一個中央廣場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公共區域,將前幾者聯繫在一起。「這是一個城市空間設計的偉大典型,」霍爾說。「有一種城中城的感覺,每個建築都服從於一個更大的整體的定義。」

2、國會三權綜合廣場(巴西利亞)建築師:奧斯卡‧尼梅爾 1958
1960年,巴西正式將其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新建的巴西利亞城,冀望巴西利亞能刺激其國內經濟的發展,該城流線型的現代建築在當時就展示了巴西是個具有超前思維的國家。「這個地方的設計到現在都還流露出始建時的未來樂觀主義,並傳達出塑造一個新國家的可能性」。 霍爾說。

3、聖索非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建築師:Isodore of Miletus

公元537年霍爾將聖索非亞大教堂視作通用設計的終極典範,一千多年來,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被它征服。先是被作為基督教堂,然後是清真寺,現在是個博物館。霍爾稱讚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數世紀以來架起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間橋樑的建築範例。


4、約翰森-萬克斯總部(威斯康星州拉辛)建築師:弗蘭克‧洛伊德‧萊特

1939該建築的外觀是一個典型的塔樓,可能看起來乏味,而內部卻擁有戲劇性的開放空間——巨大的蘑菇形狀的柱子隨處可見。「這樣的建築方式易於激發工作靈感。一個設計得很好的辦公室具有經濟影響作用,」霍爾說。「當工人因為表現平庸而辭職,代價是巨大的。這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去尋找新崗位,耗時費錢。」

5、萬神殿(羅馬)建築師:無名氏

公元125年萬神殿是遊客和建築師心目中永久的最愛。霍爾將其稱為一個將不同幾何學融合在一起而無衝突的經典範例,從建築半球形穹頂中極好的開放式圓周線條到有稜有角的外部,都無不體現了這一點。他還稱讚了對於混凝土實驗性地運用。「這是世界上具有近2000年歷史的為數不多的混凝土建築。」霍爾說。

6、廊香教堂 (法國廊香)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1954霍爾為這個建築的不對稱和曲線外形著迷。「它不像其他任何之前的教堂建築,」霍爾說。儘管嬉皮、不虔誠的形式仍然涉及一個教堂的經典元素——小禮拜堂,一個教堂中殿,以及一個祭壇——但它是一個敢作敢為的建築師以風格上的創新方法在一個主題上創造變化的例子。

7、薩克生物研究學院(加州拉霍亞)建築師:路易‧康

1963由於嚴格的規劃法律限制建築物高度,康設計了兩棟很長的對稱建築。這個研究中心實驗室的外牆以強化玻璃窗戶構成,提供豐富的自然光。一覽無餘的海景讓人覺得心曠神怡。「該建築能傳達出無限的感覺,還要感謝太平洋連續不斷的海平線,」 霍爾說。


8、馬拉帕爾泰別墅(意大利卡普裡)建築師:A. 利貝拉

1937這棟別墅是為庫爾喬‧馬拉帕爾泰(Curzio Malaparte)建造的,位於一個孤島的峰頂。階梯狀的外形和光滑,矩形的內部使其成為一個現代建築學上的幾何象徵。這也是一個小型建築傳遞巨大戲劇感覺的典範,這對於那些店面擁有者來說很有幫助,他們想讓自己的流行小店具有街道效果。

9、禪意花園(日本京都龍安寺)建築師:無名氏

15世紀晚期在霍爾眼中,這個平和的,歷史悠久的戶外矩形建築的經典之處在於在微型的公共空間中表現雋永的戲劇效果。「這是一個簡約、狹小的空間,但以質地和細節取勝,」霍爾說。通過在不同時節使用像障子(shoji screens)這樣的各色裝飾附件,園丁在有規律地改變禪意花園的風貌的同時避免將風格固化。

10、聖‧馬克教堂(瑞典比約克哈根)建築師:西格爾德‧勒維倫茲

1959霍爾指出,勒維倫茲簡約、優雅的設計成功應用了「簡單是美」的理念,將教堂建築回歸到最樸素的元素中去——沒有框的窗戶,以磚和鋼桁條修建的拱頂——並保留了其作為一個聚會(或是崇拜)的地方的感覺。「每個簡單的元素都如此令人鍾愛,」霍爾說。

11、洛杉磯 建築師:弗蘭克‧蓋裡

2003霍爾之所以猶豫是否將21世紀的建築添加到他的「世界奇觀」中去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並為經過時間的考驗。但他還是舉了弗蘭克‧蓋裡的2.74億美圓的沃特‧迪士尼音樂廳的例子,該建築的曲線通過設計飛機的計算機軟件設計,是一個以結構和風格著稱的當代建築。「作為地標,該建築對這個城市非常重要。」霍爾說。

@ABBS獨家編譯自美國《商業週刊》

Arch @ 福斯特重新設計諾坎普體育場





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最近首次發佈了他設計的巴塞羅那新的「諾坎普體育場」(Nou Camp)的圖像。

這個重新開發的體育場投資1.75億英鎊,將是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的基地。「諾坎普體育場」目前的座位為98,000個。新的設計方案希望將座位增加到106,000個。在重新設計這座體育場的過程中,福斯特由「磁磚拼貼法」(trencadis)獲得了靈感。這是由巴塞羅那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使用過的由破碎的磁磚組成的一種鑲嵌圖案。這個體育場的外表面將由聚碳酸脂和玻璃鑲嵌板組成,在晚上將改變顏色,提供了一種吸引人的燈火效果。另外的特點包括一個可伸縮的屋頂和擴大的接待區和公共區。

福斯特被選擇去重新設計這個歐洲最大的體育場,是為了慶祝這個體育場建成50週年。
這個重新設計方案提出的建築成本是1.75億英鎊。建設工作將在2009年開始,在2011-2012年完成。

@ABBS獨家編譯自美國「建造新聞網站」

Thinking @ 10部電影教你6大溝通術

看電影不只享受聲光效果、沉浸動人愛情,更可以增進職場人際關係的溝通智慧!
愛看電影的王文華,在經緯智庫舉辦的HR交流活動中,分享他從10部電影裡擷取的心得。


我自己很喜歡電影,也在電影公司工作過,在電影裡我看到很多值得跟大家分享的職場智慧。

在職場上跟人溝通,會面臨的人際關係大致包含以下6種:

1.對老闆:展現自我特色

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在《因為你愛過我》(Up Close and Personal)中,有次向製作人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爭取成為氣象播報員,卻被叫去拿他送洗的衣服。隔天正好有位氣象主播抗拒穿雨衣播氣象,她趁跑去交給勞勃.瑞福衣服的機會,再次強力推薦自己,願意穿雨衣上陣,終究獲得播報的職位。

過程中,蜜雪兒.菲佛總是保持自信與微笑,被拒絕也不放棄,更能察言觀色,伺機而動。「主動,選對時機」,是跟老闆溝通、爭取機會時的不二法門。

有時也可以用「激起同理心」的方法來面對老闆。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的電影《成功的祕密》(The Secret of My Success),描述一位鄉下年輕人,到城裡遠親所開的大公司求職。首先,祕書問他有沒有名片,沒有就不通報,他靈機一動,乾脆貼在影印機上,印出自己的臉,再寫上姓名,不就是一張極具個人風格的名片?

職場的溝通常常很制式化、僵硬。滿抽屜的名片,你會特別記起哪一張是哪個人嗎?在自我介紹時,個人化(personalized)的表現能給予對方特別突出的印象,像是手寫的文字,就比印刷的字體來得溫暖而生動。

見到老闆後,米高.福克斯開門見山,馬上簡潔提出希望有工作的要求。面對老闆對他毫無經驗的質疑,他以訴諸同理心的熱情說服了老闆:「過去你20幾歲的時候,不也最痛恨別人問『你能做什麼』?我什麼都能做,只要有一份工作!」

2.對部屬:轉變環境,真心交流

團隊起內鬨時,該如何控制場面?黛咪.摩兒(Demi Moore)、凱文.波拉克(Kevin Pollak)在《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飾演軍事檢察官,有次為了開庭攻防的表現而吵架,海軍上尉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先制止凱文的言詞攻擊,再要求大家停止工作,各自回去休息。就算爭執一時難分對錯,但有肩膀的主管,還是要先保護被欺負的一方,且適時隔開雙方,讓彼此有重新冷靜思考的空間。

之後黛咪.摩兒邀請湯姆.克魯斯到需要動手剝龍蝦的餐廳用餐,原本不太熟稔的兩人,一下子就放鬆心情,有更深入的交談機會。這個場景提醒了「環境」對於員工心理的影響力,如果他們是去高級法國餐廳吃飯,還能從先前緊繃的氣氛中脫離嗎?

同樣地,在《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心理醫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在心理治療室受到數學天才麥特.戴蒙(Matt Damon)言詞頂撞後,選在陽光普照的公園再次誠懇對談,成功打動了他封閉的心扉。

在職場上有太多的說,太少的「談」。比如我們常靠著許多報表數字來認識部屬或求職者,卻忘記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立場來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像羅賓‧威廉斯先毫不隱瞞地向對方揭露他內心深處的感受,才能真正的談、真正的交心。

3.對同事:團隊默契為彼此加分

在職場上,和同事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如果同事只用你的職稱來稱呼你,其實表示你們缺乏真誠的溝通和了解,你應該讓同事認識「你」是個怎麼樣的「人」。

《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裡,律師湯姆.克魯斯被引薦到一家有名的律師事務所,當他和資深合夥人見面時,原本緊繃嚴肅的對話,在他將話題轉移到和妻子間的相處時,氣氛便緩和許多。

很多職場上的溝通,其實可以更personal一點。在公司辦活動時,可以多安排讓大家展現私底下的另一面,有助於拉近彼此距離。

我一直很嚮往、也很懷念團隊工作裡彼此專業上的精準默契,而這點在動作片裡其實頗為常見。不過在《反恐特警組》(S.W.A.T.)一場解除銀行搶劫的行動中,很有默契的同僚臨時帶領你一起抗命,決定冒險救出人質,你該如何反應?

不要給同事或老闆這種「驚喜」(surprise)!大部份的人遇到和原先計劃截然不同的「驚喜」,只能不知所措、慌張應對,很容易產生臨場失誤。

此外,在第一線上能否臨場「抗命」,須視不同產業的不同特質而論。比如軍、警、消等攸關人命的行業,就必須強調遵守規定和命令;而在重視知識經濟的行業,則可以給員工的腦袋多一點空間。

職場上還有另一種默契,就是同事間相互的掩護(cover)或分享。

《收播新聞》(Broadcast News)是我看過最好、最聰明的職場電影。當亞伯.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採訪的新聞受到大牌主播好評,親自在播報空檔打電話給製作人荷莉‧杭特(Holly Hunter)稱讚時,荷莉.杭特不忘將功勞歸給原作者,請他一同來聽電話,但主播因過去和他有嫌隙,便馬上掛掉。在這尷尬的時刻,威廉‧赫特(William Hurt)飾演的草包同事用了個很聰明的解圍方法:「你剛才採訪的新聞真是棒極了,可以現在帶我去看帶子嗎?」

這些不吝嗇的讚美、為同事解圍的幽默和善意,在職場上都是非常好的潤滑劑,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經營。

4.對顧客:用心展現熱情

湯姆.克魯斯飾演運動經紀人的另一部電影《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是如何與顧客相處的極佳範例。當他唯一的客戶、二線橄欖球員小古巴.古汀(Cuba Gooding Jr.)總是抱怨他沒爭取到好薪水時,湯姆.克魯斯也直率地說,當你只計較薪水應該要多少時,根本不知道應該要用「心」打球、用「心」展現你的熱情去鼓舞(inspire)觀眾!

職場上很多人強調要用大腦,卻忽略了用「心」。我們的表現能不能鼓舞、感動、激勵你的夥伴、你的顧客?這關乎著你的工作,以及整家公司的成功。

5.對供應商:自信與堅定的態度

經典電影《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裡,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為了保住兒子監護權,急著找份新工作,在仲介所裡一再要求馬上聯絡公司:「我就是要今天面試,如果你不打,我自己來打,這樣你就賺不到仲介費!」果然成功說服對方拿起話筒。

當他前往面試後,不但積極解說自己的作品,主管請他年後來詳談,他也非常堅持:「如果你要用我,今天就雇用我!」

雖然這是面試的橋段,但達斯汀.霍夫曼不慍不火的堅定態度,遇到關鍵時刻,不惜來硬的以展現決心,是與供應商溝通時很好的參考。

此外,電影中其實還展現許多小技巧,比如主管們要討論是否馬上雇用達斯汀.霍夫曼,請他走出房間稍等,他不但刻意將作品集留在房間裡,臨走關門時還不忘定定望著主管3秒鐘,再三提醒他的決心和存在。

6.對競爭對手:善用談判技巧

如何在與競爭對手或敵人談判時佔上風?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控告兩家企業集團污染鎮上水源,造成飲水孩童死於白血病的《法網邊緣》(A Civil Action),有很犀利的心理戰示範:

(1)營造主場優勢。為了商談賠償金額,企業法律顧問叫約翰‧屈伏塔來哈佛畢業菁英才能進入的「哈佛俱樂部」見面,讓非哈佛人的約翰‧屈伏塔舉手投足感到拘謹,馬上將己方氣勢拉高一截。

(2)明褒暗貶,讓對方覺得stupid。「你沒來過俱樂部?你不是哈佛畢業的嗎?」「不,我讀康乃爾大學。」「咦,我確定有人跟我說過你是哈佛的?不過康乃爾啊……那也是所好學校。」對話裡暗中強調彼此高低有別,再挫對方的氣勢。

(3)讓對方覺得無聊。切入正題前,法律顧問大談好幾個小時的吃喝玩樂經,甚至買帆船的種種細節……讓不擅此話題的約翰‧屈伏塔越來越疲累。

(4)讓對方身體感受不適。要求坐得稍低的約翰.屈伏塔將腳高放在不穩的桌几上,趁他感到局促時,突然開始談判,並叫他先開賠償金額的數字,謀定而後動。

以上這些招數,你是否曾使用過,還是受害者?日後看電影,也不妨多留意這些小地方,以及角色間的相處之道,放鬆之餘也增進自己的職場溝通智慧。


@文/張詩芸 /快樂工作人雜誌網站 /2007.09.19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