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07

Arch @ 超環保 河上紙橋


知名日本建築師坂茂昨二十八日在法國南部揭示他搭建的一座紙橋,重七.五公噸,由二百八十一個紙管組成,所有階梯均採用再生紙及回收塑膠作建材,可承載二十人。
@法新社

7.27.2007

Travel @ 富比世全球10大購物天堂 -美洲篇 紐約


這間位於紐約時尚新興區的餐廳因為「欲望城市」影集四位女主角光臨,聲名大噪到要排隊預約。記者袁青/攝影

全紐約最大最知名的OUTLET「21世紀」,你能想到的名牌都有,品項齊而且便宜。記者袁青/攝影


在紐約,這個經典時尚之都,有些新興逛街地點,比起大家身熟能詳的第五大道精品街,更有發現的趣味。延伸自SOHO的NOLITA、TRIBECA、CHELSEA和肉品包裝區Meatpacking District,這幾個充滿古怪精靈活力的購物新興區域,更能領略「大蘋果」的時尚氣息。


■ NOHO

依附SOHO發展成的區域,SOHO區主要路線Sprint街往上,當地人稱NOLITA,意指不同於中國城附近的「小義大利區」精品店,以貨色新鮮、有個性著稱,美國版VOGUE雜誌常強力推薦。


■ 幾家值得逛的店

Elizabeth街226號的Lucien Pellat-finet店和INA、Arctacher是值得逛逛的地方。前者專賣喀什米爾毛衣,平均價位在550美元左右;INA是折扣二手衣店,在此各有一家據點專賣男、女二手衣,蒐羅PRADA、Paul Smith、Jil Sander、GUCCI等二手精品。紐約有不少造型工作室和名人,常把當季的名牌拿來寄賣,貨色很新、也很齊全。


■ CO-PO

這是紐約藝廊聚集中心。位於CHELSEA第八Ave和11Ave之間236 W18th ST的CO-PO也是值得拜訪的時尚聖地之一。CO-PO是紐約著名的百貨名店Barneys New York專為年輕客層規畫的一家複合式時尚名店。紅磚外觀的CO-PO看起來很低調,但店裡的商品卻十分引人。


■ Meatpacking District

有趣的是,很難想像原本是紐約肉販集散區的Meatpacking District ,居然也有如Derinier高級的精品店,由於位處靜僻,可以避開人潮,相對大大提高了「逛」的品質。

‧小提醒

1.紐約既然號稱世界大熔爐,人更是百百款。初來乍到,醜話先講,最好不要戴手表,以防陌生人借問時間行搶。

2.儘可能以地鐵為交通工具,每個街口之間則以步行為佳。

3.準備一雙輕便的鞋和斜背包,這是紐約最佳逛街裝扮。

@2007/07/25 聯合報 /袁青

Travel @ 富比世全球10大購物天堂-亞洲篇 澀谷


澀谷系穿著,是日本青春時尚指標。


澀谷逛街逛累了,補給點水果鬆餅之類的輕食吧。


澀谷是個複合趣味的時尚城市,有著六本木午後的優閒、原宿流行的前端、新宿的時尚女人味。小店百貨公司夾雜,有種挖寶的樂趣。

澀谷交通十分方便,位於「山手線」上,無論要到新宿或是池袋都十分便利。加上距離原宿僅一站之隔,從澀谷到原宿一路上也有非常多好店可逛,舉凡從藥妝店、電器行甚至到電視台與公園都有。

正因為澀谷是流行都市之一,不論你想穿著美國般的休閒風,代官山系的混搭風,竹下通的羅莉塔,還是原宿的NANA風都沒問題。

只是日本女生都會把自己打扮乾乾淨淨,因此不妨畫個美麗的妝,晚間八點半前好好逛逛百貨公司。


■ 巴而可百貨

相對於東京銀座的高雅貴氣,以七八個分館的巴而可PARCO百貨為中心的澀谷區,別有一番騷動的風塵味。

比起澀谷內其他百貨公司,PARCO最被台灣人知曉,除了像是新光三越信義區一樣,分成多棟,各有不同主題,PARCO也是台流進軍日本很大的指標。舉凡F4、飛輪海或鄭元暢等許多台灣偶像,都在此舉行活動或展覽。

受到Club聚集影響,「澀谷系」穿著風格傾向較隨興的自由搭配。其中形象年輕化的O1系百貨公司裡Dries Van Noten、Abahouse等帶名士派氣質,更是澀谷系穿著必備。


■ 109百貨

位於澀谷車站交叉路口的109百貨,則是「另類版本」。這是澀谷予人的第一印象,怪得理直氣壯,以衣著叫囂青春無敵的109,是日本辣妹朝聖的指標大樓,堆滿了俗艷的配件和衣物,穿梭在火辣的高統漆皮靴、貂紋內衣、金蔥和蕾絲髮飾、撕裂的牛仔褲、剪洞、打釘的假毛外套,前衛得令人目不暇給。

‧小提醒

1.日本百貨公司通常滿一萬元日幣就有提供退稅服務,一般是5%,請記得帶好收據,最好在當天前往該樓層的退稅中心退稅。百貨公司多會退現金,並非所有商場都有退稅服務,購物前最好詢問清楚。

2.血拚前,記得先換上一雙便利的平底鞋,不然包準逛到哇哇叫。

@2007/07/25 聯合報 / 袁青、周嘉瑩

跨界時尚》藝術加持,時尚加分…國際篇@Fashion



Camper童鞋邀請西班牙藝術家Javier Mariscal在童盒上畫上可愛的塗鴉。Camper/提供


香奈兒與Be@rbrick合作的藝術公仔。香奈兒/提供


■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vs.美國藝術家Stephen Sprouse

在眾多精品名牌當中,LV是最懂得挖崛、捧紅藝術新秀的品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就是與LV合作推出櫻花包、櫻桃包之後,自此紅遍半邊天,即是精品與藝術家攜手的成功案例。

另一位與LV密切合作的美國藝術家Stephen Sprouse,曾在多年前為LV設計過一款LV塗鴉包,廣受歡迎,可惜英年早逝,讓人不勝唏噓。

為了紀念Stephen Sprouse,LV去年將一款Stephen Sprouse從未曝光的豹紋印花作品,應用在配件上,這款豹紋圖案,仍會出現於今年秋冬配件上。


■ Loewe vs. Jaime Gorospe

西班牙名牌Loewe近日與西班牙馬約卡島 (MALLORCA)的SON VIDA度假飯店合作打造「Loewe套房」,為了讓套房更有藝術氣息,套房將化身為藝廊,展出某一位特定藝術家的作品。第一間「Loewe套房」邀請的藝術家為Jaime Gorospe,他的畫作就掛在套房內,入住的貴賓將可盡情沉醉在Loewe的藝術空間中。其他藝術家將於2007至2008年,陸續參與這個別開生面的藝術贊助計畫。


■ Comme des Garcons vs.Filip Pagowski

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旗下的「Play」系列,是以線條簡單、色彩強烈的圖騰呈現,藝術感十分濃厚。Play系列最經典的代表作品紅色愛心,是Comme des Garcons在2002年由波蘭國際插畫大師Filip Pagowski聯名設計的作品,本季新增充滿環保意涵的綠心Play,另有日本獨家專賣的黑心Play,也將於7月底上架。


■ Camper童鞋 vs.Javier Mariscal

今年3月新引進來台的Camper童鞋,這一季與西班牙設計師藝術家Javier Mariscal合作,在Camper童鞋的紙盒和紙袋上畫滿了可愛的塗鴉,色彩鮮豔繽紛、充滿童趣,洋溢西班牙的南國藝術風情,同時也延伸小朋友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香奈兒 vs. Zaha Heidid

香奈兒的創意總監拉格斐 (Karl Lagerfeld)總是有新創意,這也是他能在時尚圈內屹立不搖的主因。日前傳出Karl Lagerfeld與知名女建築師莎哈海蒂 (Zaha Hadid)合作一個名為「Mobile Art」的巨型藝術展覽空間,純白色、流線型的外觀,很有香奈兒的味道,建築物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未來感的當代藝術品,預計明年起就會在香港、東京、紐約、倫敦和巴黎展開巡迴展,是時尚圈最值得期待的盛事。


■ LVMH和PPR兩大精品集團,興建美術館

去年,LVMH集團總裁Bernard Arnault宣佈LV將成立「Louis Vuitton藝術基金會」,並在巴黎近郊Jardin d'Acclimatation的Boulogne 公園內,由知名建築師Frank Gehry負責設計,並邀請知名藝術家Suzanne Page擔任藝術總監,提供全球藝術家和創意設計家一處發表作品的場地。

LVMH集團的「死對頭」法國PPR集團,自然也不遑多讓。由於主席皮諾(Francois Henri Pinault)本身就是藝術愛好者,日前他標下威尼斯古蹟──海關大樓 (Punta Della Dogana),作為成立PPR美術館的館址,用來收藏他的骨董與當代藝術家作品。

這個競標案的背後還有一個有趣故事,當初參與競標的有兩支隊伍,分別是PPR集團和古根漢基金會,PPR集團邀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因而勝出。

■ 浪凡(LANVIN)vs.法藍瓷

浪凡設計總監艾爾巴仕 (Alber Elbaz)近日與法藍瓷合作,推出一系列穿上浪凡秋冬新裝的塘瓷娃娃。浪凡瓷娃娃今年年底將先會在全球浪凡的櫥窗展示,成為櫥窗設計的一部分,未來不排除量產,在浪凡和法藍瓷門市同步販售。


■ PRADA vs. 藝術團體AMO

PRADA在本季服裝秀場上撥放的背景幻燈片,採用前衛創作藝術團體AMO的作品,源自著名建築師Rem Koolhaas的建築美學。這一季PRADA將這一系列精采幻燈片印在男裝T恤上,名為「Obvious Classics」,是繼塗鴉藝術家後的另一個全新創意系列,好萊塢影星布魯斯威利等皆是這款T恤的支持者。

「Obvious Classics」T恤圖案最有趣的部分,是將統計數字混合不同的圖片,簡單直接地將幽默的信息印到T恤上,總共有27種款式,嘲諷人類的恐懼及欲望,既時尚又充滿幽默感。

@2007/07/27 聯合報/陶福媛

7.22.2007

Fashion @ Alex Woo華裔的華麗

華裔設計師Alex Woo這款鏤空葉片手鐲,熱賣得像「剛出爐的蛋糕」。

出身紐約的華裔設計師Alex Woo,是最近時尚圈崛起的配件設計新星。出道五年的Alex Woo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說,父親是珠寶商對她影響很大,特別是對她學習製作配飾的精工和認識各種石頭、金屬材質。

美國康乃爾大學主修設計,Alex等到06年獲頒相當於珠寶設計界明日之星的大獎之後,才漸入佳境。Alex說,旅行是她設計靈感的泉源之一。今年她推出多件手鐲和項鍊,青春動感的數字和「」形墜子,很有創意;而被形容為一上市賣得像「剛出爐的蛋糕般」叫好又叫座的,則是如圖那隻像鏤空葉片般的手鐲。

@2007/07/16 聯合報

Design @ 東京遊設計

決定一座城市的國際高度,是計算它的天際線規模,還是其摩天樓離地有多遠?東京,全球金融中心,亞洲時尚之都,還想闖出什麼新地位?

4月27日,東京中央車站前的新丸之內大樓開幕,喜氣洋洋的紅色、充滿歡樂氣息的「新」字布旗四處飛揚。在地鐵車站通連新丸之內大樓的出入口,偌大的大廳裡,每一支樑柱的櫥窗都張揚著大紅色的「新」字海報,一眼望去竟有類似聖誕節的歡樂氣氛。

一走進大樓裡,木頭裝置的歐風大圓拱門首先吸引目光,商店裡販賣的東西,僅管是熟悉的衣服、鞋子等,但是裝潢、擺設均很有設計感,逛街的人潮更是絡繹不絕。

「這個區域原本像是東京的金融街、曼哈頓,下午過後、週末假日都沒人。現在平均每天有13萬人到這裡,紅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大家都想來看,這裡變商業街是什麼樣子,」帶著《遠見》記者走訪的三菱地所株式會社廣報部副主事石井隆弘說。

事實上,新丸之內大樓只是這個總面積約110公頃區域內的一個開發案而已。

自從1990年代末期,這個靠近「皇居」、約有100棟大樓的日本金融經濟心臟地帶,就開始進行日本人稱的「再構築計畫」(都市更新)。

而當地最大地主、在該區擁有30棟老舊大樓,甚至每天提供該區免費旅遊觀光巴士的百年企業——三菱地所,正是丸之內都市更新的帶動者。

石井隆弘說,丸之內的舊建築多數完成於1950~1960年代,當初規劃的概念、外觀均已過時。因此從1998年開始,三菱地所就在思考大幅翻新這個區域。「預計到2008年有六棟大樓重建完成;明年又進入第二期十年計畫,再改建六棟,我們會一棟一棟來做,」令石井隆弘興奮的是,今年9月將完工的新大樓內,將有國際知名的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進駐。

經過改造的新丸之內區域,都市慢慢恢復了生氣。過去假日、下午無人的都市中心,現在咖啡廳、商店林立,已成為工作、休憩舒適的空間。


新‧六本木》Tokyo Midtown自信和風設計,日引10萬人朝聖

就在新丸之內大樓開幕之前的30天,在東京另一個精華區六本木,中城(Tokyo Midtown)經過七年規劃興建,終於面世。

中城是一個結合住、商、辦、遊、憩、文化的複合式開發。10公頃基地中,40%保留為綠地、附有四座美術設計館、132家商店,動員了美國知名的SOM建築設計事務所、日本知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青木淳、隈研吾等,一開幕就吸引了全日本最好的企業與商店進駐,比新丸之內大樓,更聲名大噪。

直到6月中、開幕兩個半月內,已經近800萬人次被吸引到該地購物、休憩,或者只是純粹參觀。

台灣的知名設計師姚仁祿就慕名中城,5月中旬特地去參觀。

在中城仔細踏過一遍後,姚仁祿有感而發地說:「過去十年日本景氣蕭條,但是我發現日本人沒有浪費時間。他們又站起來了,而且不是從原來的高度站起來,而是在21世紀的高度、21世紀的概念再站起來。」

什麼是21世紀的高度呢?姚仁祿認為,除了設計、創意、文化外,整個中城展示的「低調奢華」氛圍,最令他印象深刻,「低調奢華、或是素華,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慢慢取代奢華,成為主流。」


新‧美術館》循環型都市縮影,素材納入新舊、人與自然元素

時間再早一點,今年1月底開幕的國立新美術館,也是國際矚目的建設案。

坐落在青山靈園森林區旁的國立新美術館,像是蓋在森林中的美術館,高大波浪型的玻璃帷幕外觀,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一下子就打開知名度。每天開館前一、兩個小時,就有人在大門口等著進場。

東京正在蛻變中。不只是在新大樓、新區域開發。老舊建築的重新復舊,也將是新東京風貌的元素之一。

就在5月31日,東京各大報紙均報導,1914年完工的東京車站,將預計花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30億元),全面恢復老火車站將近百年前的舊觀,也留住城市的記憶。

6月9日來台北演講,吸引3萬多人索票、只有1萬多人得以進場的安藤忠雄,被形容像是「萬人布道大會」「堪稱台灣有史以來最轟動的一場演講」。

安藤曾經形容,東京是個「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興建、經濟效率掛帥、沒有任何歷史紀錄的無臉城市……,問題就出在,日本都市建造的過程中,明快的視覺感始終無法被顯現出來。」

過去作品集中在日本關西一帶的安藤,近幾年把力氣轉移到東京。在台北演講中,安藤提到,他希望把東京打造成為循環型都市,並以正在參與一個區域與學校的改建為例,「希望把電線桿地下化,增加綠地的空間;把操場綠化,讓小孩更有精神、更活潑。」


@遠見雜誌7月號

Design @ 東京遊設計

決定一座城市的國際高度,是計算它的天際線規模,還是其摩天樓離地有多遠?東京,全球金融中心,亞洲時尚之都,還想闖出什麼新地位?

4月27日,東京中央車站前的新丸之內大樓開幕,喜氣洋洋的紅色、充滿歡樂氣息的「新」字布旗四處飛揚。在地鐵車站通連新丸之內大樓的出入口,偌大的大廳裡,每一支樑柱的櫥窗都張揚著大紅色的「新」字海報,一眼望去竟有類似聖誕節的歡樂氣氛。

一走進大樓裡,木頭裝置的歐風大圓拱門首先吸引目光,商店裡販賣的東西,僅管是熟悉的衣服、鞋子等,但是裝潢、擺設均很有設計感,逛街的人潮更是絡繹不絕。

「這個區域原本像是東京的金融街、曼哈頓,下午過後、週末假日都沒人。現在平均每天有13萬人到這裡,紅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大家都想來看,這裡變商業街是什麼樣子,」帶著《遠見》記者走訪的三菱地所株式會社廣報部副主事石井隆弘說。

事實上,新丸之內大樓只是這個總面積約110公頃區域內的一個開發案而已。

自從1990年代末期,這個靠近「皇居」、約有100棟大樓的日本金融經濟心臟地帶,就開始進行日本人稱的「再構築計畫」(都市更新)。

而當地最大地主、在該區擁有30棟老舊大樓,甚至每天提供該區免費旅遊觀光巴士的百年企業——三菱地所,正是丸之內都市更新的帶動者。

石井隆弘說,丸之內的舊建築多數完成於1950~1960年代,當初規劃的概念、外觀均已過時。因此從1998年開始,三菱地所就在思考大幅翻新這個區域。「預計到2008年有六棟大樓重建完成;明年又進入第二期十年計畫,再改建六棟,我們會一棟一棟來做,」令石井隆弘興奮的是,今年9月將完工的新大樓內,將有國際知名的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進駐。

經過改造的新丸之內區域,都市慢慢恢復了生氣。過去假日、下午無人的都市中心,現在咖啡廳、商店林立,已成為工作、休憩舒適的空間。


新‧六本木》Tokyo Midtown自信和風設計,日引10萬人朝聖

就在新丸之內大樓開幕之前的30天,在東京另一個精華區六本木,中城(Tokyo Midtown)經過七年規劃興建,終於面世。

中城是一個結合住、商、辦、遊、憩、文化的複合式開發。10公頃基地中,40%保留為綠地、附有四座美術設計館、132家商店,動員了美國知名的SOM建築設計事務所、日本知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青木淳、隈研吾等,一開幕就吸引了全日本最好的企業與商店進駐,比新丸之內大樓,更聲名大噪。

直到6月中、開幕兩個半月內,已經近800萬人次被吸引到該地購物、休憩,或者只是純粹參觀。

台灣的知名設計師姚仁祿就慕名中城,5月中旬特地去參觀。

在中城仔細踏過一遍後,姚仁祿有感而發地說:「過去十年日本景氣蕭條,但是我發現日本人沒有浪費時間。他們又站起來了,而且不是從原來的高度站起來,而是在21世紀的高度、21世紀的概念再站起來。」

什麼是21世紀的高度呢?姚仁祿認為,除了設計、創意、文化外,整個中城展示的「低調奢華」氛圍,最令他印象深刻,「低調奢華、或是素華,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慢慢取代奢華,成為主流。」


新‧美術館》循環型都市縮影,素材納入新舊、人與自然元素

時間再早一點,今年1月底開幕的國立新美術館,也是國際矚目的建設案。

坐落在青山靈園森林區旁的國立新美術館,像是蓋在森林中的美術館,高大波浪型的玻璃帷幕外觀,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一下子就打開知名度。每天開館前一、兩個小時,就有人在大門口等著進場。

東京正在蛻變中。不只是在新大樓、新區域開發。老舊建築的重新復舊,也將是新東京風貌的元素之一。

就在5月31日,東京各大報紙均報導,1914年完工的東京車站,將預計花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30億元),全面恢復老火車站將近百年前的舊觀,也留住城市的記憶。

6月9日來台北演講,吸引3萬多人索票、只有1萬多人得以進場的安藤忠雄,被形容像是「萬人布道大會」「堪稱台灣有史以來最轟動的一場演講」。

安藤曾經形容,東京是個「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興建、經濟效率掛帥、沒有任何歷史紀錄的無臉城市……,問題就出在,日本都市建造的過程中,明快的視覺感始終無法被顯現出來。」

過去作品集中在日本關西一帶的安藤,近幾年把力氣轉移到東京。在台北演講中,安藤提到,他希望把東京打造成為循環型都市,並以正在參與一個區域與學校的改建為例,「希望把電線桿地下化,增加綠地的空間;把操場綠化,讓小孩更有精神、更活潑。」


@遠見雜誌7月號

Arch @ 城市美學新地標:Tokyo Midtown

向來被認為西化最徹底的日本,正以東京六本木中城(Midtown),開創世人對都市規劃、城市美學的新視野。而這個集名家大成的美學新地標,更一反西化「傳統」,大方散發它濃濃和風、源自日本庭院精神的建築風範。

透過中城,日本向世界展示它的另一項實力:設計力。

從附近高樓往下眺望,占地約十公頃的東京六本木中城(Tokyo Midtown)開發案,中央一棟高樓、周圍五棟中層建築,外圍再被花園綠地與森林包圍。

就是這一小塊區域,正在開創世人對都市規劃、城市美學的新視野。

「在日本經濟復甦的此刻,中城增添日本的創意元素,向世界展示它的創意新活力。」「透過中城,日本向世界展示它的另一項實力——設計力。」美國《Newsweek》在中城開幕不久後,就以「超越了財經」(Beyond Business)為題,報導中城。

說它是世界城市美學的新地標,一點也不為過;說它是目前全日本、也是全亞洲最酷、最炫、最新的哈日地標,更是貼切。

從2000年開始規劃設計、今年3月30日正式開幕啟用的中城,總建設金額30億美元(約100億台幣),可說一開幕,就造成轟動,兩個半月內約吸引近800萬人次參觀。

5月底《遠見》記者走訪中城,除了體驗購物商場、餐廳、戶外公園人潮不斷,也常常不經意地撞見電視台的拍攝團隊、平面媒體攝影、記者,顯示中城也是媒體蜂擁追逐的題材。


大師的Midtown

中城會出名,實在是因為它本身具備太多吸引人的條件。

首先,在這十公頃的基地中,動用了十幾家世界頂級的建築、景觀、燈光、室內設計事務所,各個均是名家,大有來頭。

名家匯聚一堂,讓中城光是硬體建築外觀,就讓人驚豔,更開啟成功的第一步。


100個規劃師、12家設計公司、30個包案

從2000年起擔任開發商三井不動產委任的統括設計者、也是日本國內超過百年企業的最大建設設計公司——日建設計,副社長安昌壽說,這個案子的複雜度很高,「最忙的時候,光日建就動用了超過100個規劃師。」

中城的總體規劃(master plan),是由這方面最知名的美國SOM(Skidmore Owings Merrill LLP)設計公司負責。

在總體規劃階段,日建設計派多位設計師前往紐約,與SOM同仁一起工作,提供日本法規、文化習慣方面資訊的協助。

總體規劃確定後,再將基地內個別建築、與景觀、室內設計需求個別發包。

「總共與12家設計公司簽約,分成30個包案,」日建設計回顧資料上寫著。

「我們最大的工作就是在協調這些設計公司,管理進度,讓個別有設計創意,但加起來又有一體感,」副社長安昌壽說。

SOM做總體規劃,占基地面積高達四成、共四公頃大的戶外公園綠地景觀設計,也是由世界知名的EDAW負責。


安藤忠雄的21_21設計館

才於6月9日抵台北演講,共有3萬人索票、只有1萬多人得以入場,網拍票價從2500元到1萬多元不等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則負責中城內「21_21設計館」的建築設計。

走在中城戶外草地上,參觀者一定不會錯過那兩片一體成型的三角形鐵片屋頂建築。

「21_21設計館」是由日本知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而三宅一生服裝的設計風格正是同一塊布料不剪裁,一體成型、強調皺折。各種建築專業雜誌一致分析,安藤運用25塊2公尺長、連接成50公尺的一整塊鐵板,製造出皺折的感覺,「完全將三宅一生衣服融入他的建築設計裡。」

來台演講的會後記者會上,安藤被問到「21_21」建案時,強調如何把文化引進建築物,一直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三宅一生想透過『21_21設計館』,讓設計跟生活的豐富性,可以在這裡產生交流,不要讓設計是設計、生活是生活。我已經做好硬體部分,接下來就看軟體經營,才能相互呼應,」安藤說。


隈研吾的三多利美術館、花園餐飲樓

除了安藤,另一位知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也為中城設計三多利美術館與花園餐飲樓。

從外觀看,隈研吾在中城的建築,取自日本傳統住宅風,採用大量木頭、竹子、細窗構造。

台灣的日本建築通、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清志表示,隈研吾近來作品幾乎都在做日本精神的表現,比如石頭美術館、廣重美術館,都是在鄉下,都採用一些日本傳統材料,例如竹子、木頭、石頭、土等素材。

「你看有些建築喜歡用木頭一條一條釘成面,或是竹子,都是學他的,中城的三多利美術館也是用木頭跟竹子,一條一條的,」中城一開幕就迫不及待跑去考察的李清志說。

幫LV等世界精品設計東京旗艦店的青木淳,也沒在中城缺席,進行幾棟建築的外觀設計。

同一個規劃案囊括了日建、SOM、EDAW、安藤忠雄、隈研吾、青木淳等等,六本木中城已堪稱是名家作品的競技場。


@遠見雜誌7月號

Fashion @ 專訪日本美容時尚大師植村秀 美,就是我的表演



3月開幕的六本木中城(Midtown),吸引日本與世人眼光,每天都有一波波人潮湧入,不少餐廳更大排長龍。在這麼熱鬧的商場內東鑽西逛,不小心走進了三樓西側,剎那間竟完全安靜下來,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除了耳根清靜,視覺也純淨下來。

白。鋪天蓋地的白,涵蓋著面積約350坪的碩大區域,宛如一片白色的時光走廊。

一口氣有八個頂級的美容護膚休閒店面整合在寸土寸金的時尚空間裡,從男性修容、女性SPA護膚、香氛療法、太陽眼鏡專賣店、美髮護膚產品、瘦身美容料理與有機食品的咖啡廳等概念店的頂級服務,應有盡有。

這一整排面對外面綠意盎然的臨窗店面,名為「秀之聖境沙龍」(salon de shu sanctuary)。是以日本美學橫掃世界17國、2002年時被來自法國巴黎的世界第一大化妝品集團萊雅(L’’’’’’’’OREAL)併購的植村秀(shu uemura)日本最新概念店。這也是日本彩妝大師植村秀在79歲的再一次冒險。

就在Midtown店面裡,接受《遠見》專訪的植村秀說:「我要提供全方位的美的服務。」語畢,他視線望向窗外的花園綠地說,「我認為,一個人想要變美的時候,當然要在一個很美的環境裡。」


對黑白情有獨鍾,卻開啟日本彩妝革命

植村秀創業於1971年,1983年在東京成立第一家開架式彩妝專賣店,大膽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做為品牌名:「shu uemura」,成為世界開架彩妝先驅。

儘管從事的是多采多姿的美麗行業,但是植村秀本人,過去20年穿著打扮卻幾乎都是黑與白。他的品牌也是以黑與白做為識別的設計基調,「我認為最漂亮的顏色是黑跟白,這是最有深度的兩種顏色。」直到今日,任何一個植村秀商品,都維持黑白基調。

接受訪問當天,毫無意外的,他也是一身白短髮、白襯衫、白牛仔褲,踩著黑色的New Balance運動鞋,胸前懸著黑色鏡片的太陽眼鏡,白與黑,180公分高的身影,步履沉著,微笑而來。

從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瀰漫生產報國,在經濟掛帥的年代下成長,植村秀因為一場大病,無法念大學,選擇就讀美容專業學校。

後來,美國好萊塢到日本拍攝電影,因為化妝師生病,植村秀臨危受命,受到製片的賞識,從此展開他在好萊塢的化妝師職業生涯。一路以來,他不僅抓住時尚與美容產業的趨勢,還衡諸國際經濟情勢與日本經濟動向,伺機創造自己的個人事業。

1983年成立開架彩妝店是他轉型的契機,針對眼影、口紅、腮紅等商品研發各種各樣的顏色,歡迎每一位消費者動手試用,打破當年專櫃小姐對彩妝的獨斷權,馬上在日本造成轟動,不僅改變了化妝品的銷售、陳列方式,也讓其他業者紛紛仿效。

「1980年代,當日本人對顏色還不能充分掌握的時候,植村秀提供給日本人的是顏色,成功抓住了時機,因此成為先鋒,」植村秀的品牌識別設計師卷波宰平分析。


從臉龐到冥想藝術,在在寫下美的驚歎號

20多年來,植村秀不斷揮灑創意,每隔一段時間,都在時尚美容界創造驚歎號。

在「秀之聖境沙龍」,女性SPA區首度引進日本的摩洛哥三溫暖,奇幻的雕花門窗都是請捷克玻璃公藝大師打造的,助人靜心的冥想室要讓顧客從外到內都美得徹底。

男性修容服務特別由英國引進,一進門,亮紅的室內色澤要讓東京男人踏上時尚尖端。

走到最前端的太陽眼鏡部門,植村秀面對鏡頭試戴一支支彩蝶造型的眼鏡,儼然是個正要參加威尼斯面具嘉年華的年輕型男。而太陽眼鏡部門門口,好幾名眼尖的購物女性一眼認出植村秀本人,張口結舌,手足無措,不知該前進還是後退。這,正是植村秀跨越時光的魅力所在。

這個魅力大師,如何看六本木中城規劃?為何要在這麼昂貴的地方開店,是否代表一個新的美麗時代又將來臨?以下是植村秀的專訪內容。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會選在Midtown商場內開沙龍?


植村秀答(以下簡稱答):首先是Midtown地點非常好,而且周邊有很多綠意,有公園。我認為,一個人想要變美,也要在一個很美的環境裡,這是我選擇Midtown很大的原因。

我是個規劃者,好比一個演員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舞台;對我來說,我的表演就是美。另外,這裡很有話題性,由於我從事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矚目就沒什麼意思,這也是我選這裡的另一個原因。


問:這是你第一間概念店嗎?

答:這不是我的第一間SPA店。我之前在四國海邊汲取海洋深層水,設計、規劃了一間SPA旅館,《ELLE》雜誌「全球精選110間最好的SPA」特輯,我的旅館就有中選。四國的旅館裡面全部都使用我的海洋深層水,價格非常貴。因為那一個已經很成功,所以就想來東京市區設據點。


@遠見雜誌7月號

Arch @ Daniel Libeskind在新加坡的「彎曲住宅樓叢」大受歡迎


丹尼·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在亞洲的首個住宅項目,位於新加坡的吉寶灣,面臨聖淘沙島,背倚花芭山,毗鄰吉寶置業已完成的項目 Caribbean at Keppel Bay。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附近設施有地鐵站,高爾夫俱樂部,以及新加坡最大的購物娛樂中心怡豐城。未來設施還包括聖淘沙綜合娛樂城。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由六棟高層公寓和11座低層公寓共1,129戶組成,包括一房到四房豪華公寓和頂層公寓單位。豪華的休閒設施有高級會所,奧林匹克標準長度泳池,水力按摩池等。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於2007年4月初推出的350戶在一周內銷售了80%以上。餘下單位將陸續推出。

Arch @ Steven Holl Architects公佈「丹麥藝術中心」設計







據報道,斯蒂文‧霍爾建築事務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最近公佈了它在丹麥的「「赫寧藝術中心」( Herning Centre of the Arts)的設計方案。「赫寧藝術中心」的設計,在一個「織物主題」(fabric theme)中,將視覺藝術和音樂結合起來。

由於結合了視覺藝術和音樂,這幢建築物被作為一種創新工程來設計。它首次聯合了三個截然不同的文化機構:赫寧藝術博物館(Herning Art Museum)、「中西演出團」(MidWest)和Socle du Monday。

斯蒂文‧霍爾說:「目前部分收藏品被收藏在赫寧的一個舊的襯衣工廠。這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建築物,被設計成一個襯衣領口的形狀,就在新建設場地的街對面。這是工廠的擁有者和貧民藝術家,例如皮埃羅‧曼佐尼(Pierro Manzoni)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使那樣一種特殊的藝術收藏建築能夠在赫寧存在。」

「織物主題」貫穿於整個建築物的形狀,從上方看,像襯衣的袖子。

這幢6,500平方米的建築物將風景和建築結合在一起。它將包括永久性畫廊和臨時性畫廊、一個有150個座位的會議廳、音樂排演室、一個餐館、一個媒體圖書館、管理辦公室和一個活動風景區(active landscape)。其生態節能設施包括一個地熱加熱、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和廢水再循環系統。
這個建築項目預期於2008年-2009年完工。

@ABBS獨家編譯自美國「建築新聞網」

Arch@Renzo Piano設計托斯卡納葡萄酒窖



由於葡萄酒品嚐和葡萄園觀光業迅猛發展,歐洲的葡萄酒生產商,正高薪聘請那些設計摩天樓和大型空港的頂尖建築師,為他們設計最先進的葡萄酒窖。

緊接著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設計的像古根海姆博物館一樣的西班牙葡萄酒廠和馬西米亞諾‧福克薩斯(Massimiliano Fuksas)設計意大利的格拉巴酒(grappa)工廠,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在托斯卡納設計了一個投資1,000歐元(673萬英鎊)的地下酒窖。這個酒窖有一個玻璃頂篷和許多反射鏡,可以讓陽光透進酒窖。
倫佐‧皮亞諾對記者說:「這是一個宏偉的工廠,它不僅生產葡萄酒,而且儲藏葡萄酒,使它的品質達到更高的水平。」

媒體大亨兼法斯奈羅葡萄園(Rocca di Frassinello)的擁有者帕奧羅‧帕內拉說,在設計用於地窖的數百個橡木桶方面,皮亞諾也是個熟手。帕內拉勸說他的朋友皮亞諾來設計這個葡萄酒窖。帕內拉說:「我們甚至有地下的葡萄容器,在收穫季節,能將葡萄直接運到地下加工。」

這個新的酒窖,使法斯奈羅葡萄園與傳統的意大利葡萄園有很大的區別。在傳統的意大利葡萄園,技術進步不大,一般是用一個汽車泵一樣的裝置,將葡萄酒注入客戶帶來的容器中。

皮亞諾設計的葡萄酒窖,位於托斯卡納馬雷瑪地區的山腹中。酒窖的面積為500平方米。上部是一個用玻璃裝修的大廳,從大廳旁邊一個塔樓的陽台,可以看到葡萄園的全景。

葡萄園的發言人說:「地下酒窖是這幢建築物的中心,在啟用儀式上,將有600個客人在這些酒桶之間用餐。」

葡萄籐將在這幢建築物的牆上生長,甚至爬過玻璃頂篷。

但與法國羅斯柴爾德家族合作經營這個葡萄園的帕內拉,希望皮亞諾設計的葡萄酒窖迅速提高知名度。他的目標是在三年之內,與附近布魯耐羅地區最好的葡萄園展開競爭。

@ABBS獨家編譯自美國「建築新聞網」

Arch@卡拉特拉瓦設計「芝加哥獎品」

據報道,西班牙建築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在7月11日展示了他的雕塑作品「芝加哥獎品」(Chicago Trophy)。在每年的「芝加哥足球錦標賽」上,國際足球隊將爭奪這個獎品。卡拉特拉瓦介紹了為謝爾本開發公司(Shelbourne Development)設計的這個獎品。謝爾本開發公司是「芝加哥足球錦標賽」的主要贊助商。它與卡拉特拉瓦正在合作建設「芝加哥螺旋塔」(Chicago Spire)。「芝加哥螺旋塔」是一幢150層的摩天樓,將為人們提供一幢瀕水的住宅建築物,預期在2010年完工。卡拉特拉瓦說:「這個青銅雕塑是『美麗的挑戰』。芝加哥已經是世界上建築領先的城市。現在,它定位自己是『美國足球之都』。」


這件70磅重的雕塑是卡拉特拉瓦11歲的女兒索菲亞踢足球的一個鑄件,由法國的「古柏坦基金會」(Coubertin Foundation)製作。「古柏坦基金會」的主席——芝加哥人吉爾斯‧德‧拉瓦塞爾,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皮埃爾‧德‧顧拜坦的侄孫。拉瓦塞爾說,芝加哥要申辦2016年奧運會,「芝加哥必須向世界表現出,它希望是國際奧委會的明確的選擇」。

今年的「芝加哥足球錦標賽」將於7月27日到7月29日在「軍人球場」(Soldier Field)舉行,爭奪冠軍和獎品的球隊,包括西班牙的「西維爾隊」(Sevilla FC)、波蘭的「克拉科夫隊」(Wisla Krakow)、墨西哥的「德波蒂沃隊」(Club Deportivo Toluca)和意大利的「雷吉納‧卡爾西奧隊」 (Reggina Calcio)。拉瓦塞爾說:「『芝加哥獎品』是向全世界和國際奧委會,顯示芝加哥作為歷史上最有紀念意義的奧運會之一的東道主的奧林匹克精神、技藝、熱情、文化和基礎設施的絕妙的機會。」


@BBS獨家編譯自美國「建築新聞網站」

7.20.2007

Culture @ 日本文化產業 橫掃全世界

「亞洲價值」不再只是一種文化鄉愁,已變成一種活生生發展中的商業動力。除「韓流」與「臥虎藏龍」引發的中國武俠旋風,日本的流行文化更是這波亞洲魅力風潮的老牌代表。

政治人物沒有放過這一點,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以及現任的安倍晉三都曾公開表示,加強推動日本的文化吸引力是當前要務。安倍晉三去年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日本文化產業戰略」,推動從生魚片到日本動畫的各種「日本酷」文化產品。


日本壽司料理店早已在歐美出現多年,但現在更成為高檔與時尚的代名詞。拜生機飲食、「東方養生」觀念流行之賜,好萊塢名流紛紛學會用起筷子,上日本餐廳,再也不排斥吃「死魚肉」。


而皮卡丘、超級瑪莉歐這些動畫與電玩人物,也橫掃全球青少年,甚至深植中年人的心靈。Sony PS2與任天堂的Wii電視遊戲機,都是全球家庭娛樂的標準配備。


日本動畫產業也有突出表現,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估計,若算入週邊產品的銷售,每年全球銷售額達200億美元。JETRO副會長奧武司(音譯)表示,推廣日本音樂、動畫、漫畫與電影的外銷是重點工作。他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訪問時說:「我們希望這些產業,未來能成為日本的關鍵產業。」


不過有些日本文化的輸出能力顯然有地域限制。濱崎步、恰克與飛鳥僅在亞洲走紅,一如南韓流行歌手Rain只能在亞洲稱「天王」,在歐美打不開市場。


若以好萊塢電影的角色刻畫來看,日本人的確獲得愈來愈多正面的描寫。「末代武士」的主角雖是美國影星湯姆克魯斯,渡邊謙扮演的配角則把日本傳統武士道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搶盡鋒頭。「硫磺島的來信」描繪的日本二戰軍人,也不再只是沒有臉孔的嗜血怪物。


這些都和「旭日東升」一片中,那個陰暗、野心勃勃,想買下全世界的日本企業形象截然不同。因此美國商業周刊評論說,今日的日本不再是1980年代那個讓人懼怕的商業巨獸,而是已脫胎換骨,變成尖端流行文化的代表。不過日本文化產業是否真能成為日本貿易產業的臺柱,還有待時間判明。

@2007-06-04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Fashion @ 香奈兒 「作秀」令人迷

六○年代風格的連身洋裝要價台幣73萬3,700元,以白色斜紋軟呢為材質,由香奈兒專屬巴黎Lesage刺繡工坊,耗時139小時,一針一線將金色紗線和招牌鍊帶縫綴在領口,腰間和迷你裙襬,亮麗動人。記者高智洋/攝影


提起當代名牌,如果Louis Vuitton會「辦派對」,那麼CHANEL最會「作秀」。國際大秀的精采在於引領風騷、意猶末盡。從主題創意、到參與的媒體、動員人數、場地等,香奈兒始終都是拔了尖兒的高手。為了保持品牌國際知名度和同行之間的龍頭寶座,每年兩次時裝預展是兵家必爭之地。

香奈兒 沒讓秀冷場過

說香奈兒會作秀,接手香奈兒品牌二十多年的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不斷的點子,功不可沒。巴黎定期舉辦的高級訂製服秀,卡爾拉格斐十年如一日,從沒讓香奈兒的秀冷場過。

從巴黎擴散到全球各地的秀場文化,因為各大名牌全球市場定位的觸角,逐漸在亞洲落實。1991年卡爾拉格斐首度親征亞洲,選定香江半島酒店包下頂樓游泳池辦秀,不巧遇上香港颱風,秀場連夜搬到室內上演,讓人見識到香奈兒應變魅力。

緊跟著亞洲名牌市場驚人的業績,包括香奈兒在內的歐洲大秀規模和創意,幾乎同步在東京、香港、台灣和上海複製。以香奈兒為例,大秀從巴黎總部發聲,然後逐一傳遞到亞洲重要城市。但也因緊扣服裝設計主題,香奈兒的秀彷彿永遠都有用不盡的活力、談不完的話題。

亞洲、巴黎主秀場 以電話遙控

香奈兒時裝發表從巴黎引爆,隨之延伸到其他主要城市,一般來說,品牌又分小規模的地方性發表會和橫跨亞洲兩岸三地的區域型主秀。日本市場大,大都是獨立發展,港、中、台則輪流作東。通常視秀的規模,三個月是基本的籌備期,為了保持原創精神,香奈兒巴黎主秀秀場常可聽見亞洲分公司公關人員實況轉播,直接以電話遙控,把秀場原裝氣氛傳回國內,或是取得巴黎秀場一草一木、一幕一景當作範本,務求主秀能和巴黎「原汁、原味」。

2000年在東京香奈兒發表第一款經典菱格紋,變成正方巧克力紋的大秀,從早到晚選定東京地鐵站、巴而可百貨,到富士電視台等8處街頭馬拉松式接力秀,最後在東京惠比壽露天公園上秀,轟動一時,隔年台北圓山飯店如法炮製,在國內引起不小震撼。

香港九龍碼頭布成一個私人俱樂部,從進碼頭處所有的雞尾酒檯面、椅子都成了一張張黑膠唱片,秀後Life現場演唱的氣氛和那一年香奈兒的「搖滾」主題,互為呼應。

東京旗艦店 12層LED牆面時尚傳頌

1997年香奈兒東京銀座旗艦店落成,樓高12層的LED液晶牆面更是國際時尚圈的盛事,也讓當時御駕親征的卡爾拉格斐過足了設計師的癮。台北香奈兒2004年為了營造「時尚大道」的服裝主題,大手筆地把台北信義A11館旁停車場平空搭起帳幕的大秀,吸引了港台、中國的媒體和大戶。千人大秀的手筆,台北首見。一直到2005年,上海香奈兒利用包下整列市區到浦東機場的全球首創磁浮列車作秀,再度為香奈兒的時裝秀創下紀錄。

2006年輪到台北作東,香奈兒卯足了勁兒,為了展演巴黎大皇宮2006春夏秀的航空精神,特別情商華航破例把秀場拉到停機棚裡,不但打破台灣作秀排場的紀錄,也使得2006春夏香奈兒「當Coco夫人遇見詹姆士狄恩」的創意主題,迸出時空交錯的火花。這就是香奈兒,秀場創意教人意猶未盡。

@2006-01-14 聯合報 /袁青

Fashion @ Gucci 品牌辨視符碼玩創新

古馳,85歲了。這85年來,古馳從一個皮件專賣店,轉型成為引領時尚的龍頭品牌,這一路走來,其實就是時尚百年演進史的小縮影。

1921年,古馳還只是一個佛羅倫斯的皮具專賣店。85年後的今日,古馳已是雄霸一方的時尚品牌,與路易威登所屬的LVMH集團各據山頭。古馳,是如何打造今日的時尚王國?

明星名人加持,一路相伴

精品時尚與好萊塢之間的關係,向來密切,加上早年義大利狗仔隊的推波助瀾,成功打造一個勢力龐大的時尚產業。其實,古馳是最早懂得利用時尚明星為品牌加持的時尚品牌之一,50年代的伊莉莎白泰勒、李察波頓、摩洛哥王妃葛莉絲凱莉;60年代的奧黛麗赫本、70年代的賈桂琳歐納西斯等,都在不同年代成功地為古馳代言。

其中賈姬在1962年拎的包款,已被暱稱為「賈姬包」,一幀她拎著包包低頭閃躲攝影記者的倩影,永留在時尚人士的心裡。1967年,摩洛哥王妃葛莉絲凱莉最鍾愛的古馳印花絲巾,成為當時時尚圈內最當紅的印花圖騰,當時時尚仕女還紛紛傚法葛莉絲凱莉,把絲巾順手繫在包包上呢!

如今,古馳的賈姬包、葛莉絲凱莉曾繫在脖子上的印花絲巾等,不僅只是過眼雲煙的美麗片斷、也不只是一幀泛黃的歷史照片,這些名人曾經深愛過的時尚風情,早已化身為古馳的經典,迄今仍深受時尚人士的喜愛,歷久不衰。

古馳,成功打造品牌辨視符碼

品牌,就是資產。打響品牌的「金字招牌」,就能成功打造精品的完美形象,古馳在1937年首度推出的馬銜鍊、1947年的第一款竹節包、1950年首度問市的綠紅綠織帶和雙G Logo緹花織紋等,都是辨視古馳歷年來相當重要的品牌象徵符碼,讓人一眼就可清楚瞧見,成功辨認出品牌。

這些古馳的「品牌辨視符碼」,每一季都會以不同的風貌出現在古馳的新品貨架上,儘量外觀略有更動,但對品質和時尚風貌的堅持,數十年來如一日。古馳的前任設計總監Tom Ford和現任設計總監Frida Giannini,就非常擅長詮釋這些「品牌辨視符碼」,並玩出全新的風貌。

古馳,是都會時尚、性感的代名詞

1992年,Tom Ford擔任古馳設計總監,直到2002年才卸任,這將近十年的「Tom Ford時期」,將古馳塑造成「都會時尚」、「性感」的形象,打從古馳的服飾、廣告風格,無不圍繞著「性感」、「都會感」打轉。

古馳在90年代引領「性感當道」的時尚主流,成為當時的「顯學」,足足長達十年之久,時裝周上的伸展台上盡是模特兒走光的畫面,坦胸露乳早已習以為常,只因為衣不蔽體的性感,就是美。

古馳的今日 形塑新女性的個性美

今日的古馳,表面上歡慶85周年,其實另一方面,古馳也正悄悄面臨另一個階段的轉型。肩負著振衰起敝重責的設計總監Frida Giannini,正以有如鄰家女孩般的清新設計風格,形塑時代新女性堅毅、剛中帶柔的「新古馳風」。

2006年才30歲出頭的Frida Giannini,以全然不同於Tom Ford的設計風格,試圖建構一個全新的「古馳時尚」。近幾季的古馳新裝,早已跳脫以往性感、都會、冷調科技感的「Tom Ford風」,清新、充滿女人味的花朵印花,帶有濃郁復古風情的裙裝,歐普風的炫目圖案、以及剪裁俐落的褲裝,形塑時下時代女性的「個性美」。

@2006-08-16 民生報 /陶福媛

7.17.2007

People @ 安藤忠雄:要有挑戰 才會感動不斷

吸引一萬兩千聽眾的傳奇建築師 一個木匠之子為了圓建築夢,每天少吃一餐,存錢買書;數十年如一日的鬥志,讓他成為榮獲國際四大建築獎第一人。他為什麼在台灣與國際都擁有高人氣?他有什麼執著?


「安藤、安藤、安藤!」六月九日晚上六點,台北小巨蛋人聲鼎沸,擠進一萬兩千人。在電影洛基(Rocky)的背景音樂下,出現的不是當紅偶像藝人,更不是選舉造勢的政治人物,而是全球知名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今年六十六歲的安藤忠雄,是建築界傳奇人物。二十歲立志當建築師,經由自學而無師自通,為此還做過拳擊手和卡車司機。「他的人生,跟電影一樣精彩。」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育東說。

多數人只看到安藤的成功,卻不知道他成功的背後,是四十六年如一日的「戰鬥」和屢敗屢戰的毅力。

「建築就是戰鬥。」「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像十八歲剛開始的時候一樣,每天認真的工作。」安藤忠雄自認不同於其他認真的建築師:「我是不間斷的努力,跟自己戰鬥!」

每天都與第一天相同、不打折的奮鬥,使沒錢、沒背景的他,在講究正統流派的國際建築界中,依舊出類拔萃,衝出一片天。

對抗家世:買書自學 為出國看建築,當拳擊手而最初的戰鬥,是跟自己家世對戰。

安藤出生於大阪市,小時候跟著當木工的父親到處做工,耳濡目染下使他立志成為建築師。因為家中經濟因素,他高職畢業就無法繼續升學,必須到家具店做學徒。

然而,建築大夢始終盤繞。一有時間,他就搭公車到東京、大阪看房子,整天去家具行打零工,卻仍無法得到建築的正統知識。有一天,他心情沮喪得跑去大阪海邊看海,回來正好遇到祖母,祖母看他一臉愁容,拉著他的手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他在演講會上說了兩次「永遠記在心中」。

因此只要有空,他就會跑到附近的書局去看書直到晚上。怕尚未看完的建築書被買走,他會偷偷將書放在其他書底下,不讓別人輕易發現,下次來就能繼續看。

他還規定自己每天少吃一餐,存錢買書,「我對書可是從來沒有吝嗇花錢!」安藤為了學「正統」建築知識,趕上東京大學建築系的四年課程,買了許多建築書,「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念書,不眠不休到凌晨三點才休息。」劉育東說,就這樣念了一年,追上別人四年課程。

「我一定要對自己非常嚴格,才能保有戰鬥力。」安藤說。

但他又發現,每天畫圖、看書,還是無法更上層樓,除非和西方建築師一樣透過旅行去觀察其他文化的建築,才能進步、開眼界。

不過,他沒錢可出國。一次,當拳擊手的弟弟告訴他,只要拳擊打得好就能出國比賽,安藤當下就決定跟隨弟弟去打拳擊,而且立志要打成冠軍,如此一來有錢,二來又能名正言順藉機出國。

一九六一年,安藤開始拳擊生涯。

為了出國看建築,他反而必須將建築的書全收起來,房間除了拳擊手套外,空無一物。一起床就做兩百個伏地挺身與重量訓練,完畢再到住家附近跑步,開始一天的訓練,絲毫不分心。

一年後,他不過二十歲出頭,已成為職業拳擊手並出國比賽,往往,他一比完脫下拳擊手套,立刻換上衣服,拿起筆到附近的景點去欣賞建築,隔天再繼續比賽。

一九六九年,他終於如願在家裡開建築事務所,但一切陽春。「十坪大,一個人,而且沒有空調。」他在書上形容。

從拳擊手變成事務所建築師,安藤進入第二場戰鬥,與工法技藝作戰。

安藤沒名氣又非正統,當時他拿著建議的設計圖到處找生意,都被「你又不是大學畢業的建築師」為由拒絕。

但他卻不放棄:「我開始一人的奮鬥。」他不斷假設自己要蓋不同房子,這時如何設計?然後畫出設計圖,做出模型後,再自己評價,並開始參加競圖比賽。然而競圖失敗率達一○○%,全石沉大海。

開張一年多後,門可羅雀,京都一位朋友才請他幫忙蓋一間三個人住的小房子。

對抗主流:鑽研基本功 完美清水混凝土,闖出名號 安藤思索,在預算不高的狀況下,如何蓋出好房子?這時最省錢、基本的「清水混凝土」(無表面裝飾的混凝土)躍進腦中。

當時清水混凝土在日本已經相當普遍,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李清志說,一般建築師都認為這只是最基本的「入門」技藝,如何以混凝土做好外牆,再點綴磚瓦、油漆或其他輔助材質,才是建築師顯示「品味」的重點。

但安藤卻執意鑽研這項技能,原因是他在歐洲旅行時看到瑞士建築大師科比意(Le Corbusier)的廊香教堂,就是清水混凝土,因此他決定要走和主流不同的路,往「基本功」鑽研。

實際上,清水混凝土並不好做。劉育東舉例,因為清水混凝土只要有一點點瑕疵,外觀就非常明顯。接縫沒接好、水與石頭的比例不對、灌漿的力道沒掌握,都會使模板出現變形,外面甚至會有裂縫。而即便這些做好,多數人也沒辦法做到一拆開模板,牆壁沒有一丁點氣泡空隙、不粗糙。「這難度更高,但安藤忠雄就能夠做到如此境界。」

而做到超越極致的努力,可是花了安藤超過二十年的光陰研究。曾在安藤忠雄事務所工作的十月設計事務所負責人陳瑞憲說:「他是那種願意以一生來煮出一道完美的湯的專注工作態度。」回憶那時在安藤事務所裡工作時,剛開始幾個月,安藤都會要他一早來先花幾個小時徒手畫直線,安藤重視基本功的程度可見一斑。

安藤會獨自去日本找最好的建築石頭,而且不斷研究水與石頭的比例。再者,他還會考慮氣候不同下,要用不同比例去調配。對細節的重視,甚至連一根攪拌的竹竿都要研究。李清志說安藤捨棄一般常用的金屬攪拌器,採用竹竿,原因是金屬攪拌水泥會產生離子,但竹竿不會。

在事務所開張七年後,安藤終於以清水混凝土的「住吉的長屋」初試啼聲,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但得獎還是無法獲得日本建築界認同,甚至遭排擠,認為他「血統不純正」。

這時,他不理會外界雜音,一方面繼續競圖,退件率卻還是達九五%。但他不氣餒,反而針對每次退件作品,重新思考究竟哪裡能更好,再花時間重做一個,「我們事務所的人都會說:『受不了,安藤又要競圖了!』」安藤打趣的表示。

他永不放棄,從他花二十年勸說大阪市政府改善環境,可看出他的堅持。

三十歲出頭時,還沒名氣,但他覺得大阪市缺少綠樹,因此擬了一個綠化大阪的計畫給市政府,卻遲遲未獲回應,他不死心,每年都呈上新計畫。十年過去,市政府總以「無法令依據」拒絕他。

安藤還不死心,認為既然綠化不行,那在建築物頂端蓋博物館、美術館總可以吧?因此又擬計畫給市政府,十年過去,五十歲的安藤已在建築界闖出名氣,但依舊被市政府拒絕。「最後他們受不了就跟我講,以後都不要再去市政府。」安藤笑著說。

憑著屢敗屢戰的精神,安藤終於在一九九五年獲得國際肯定,拿到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Pritzker)。這年他五十四歲。

對抗名利:保有單純衝勁 成名後做更慢,更要求突破

大受歡迎後,隨之而來的名與利並未讓安藤沖昏了頭。至今,他還是與第一天開事務所一樣,保有單純的衝勁。

許多人攀上頂峰後就找不到挑戰而開始下坡,但安藤卻始終保有戰鬥意志。這時的他必須與成功的自己作戰。這是他能至今不墜的關鍵。

縱使聲名大譟,安藤至今依舊不用電腦、沒有助理、沒有電子郵件、沒電視,更不穿名牌。李清志說,建築師成名後,多會到處接案子、快速致富;但安藤卻相反,反而做更慢、更要求突破。

這兩年,除了混凝土外,他開始嘗試不同建築素材,例如金屬鋼板與玻璃素材。對此,他的好友、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教授古山正雄就說:「安藤這個人認為,人要有挑戰才會感動不斷。」六十六歲,開始跨入新的建築風格,安藤像個鬥士,不滿足現有成功。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有一段渾然忘我的時間……這樣才能全力衝刺完成任何事情,所以六十歲的我,還是認為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安藤說。

二十歲,可以精力充沛,擁有華麗夢想;但四十歲、五十歲還能保有夢想與體力者,寥寥可數。安藤忠雄六十六歲,爬上世界的頂峰,但他依舊充滿戰鬥意志。他說:「我,身心頑強!」

李清志看安藤》影響力不止於建築界

安藤忠雄來台掀起超人氣,《商業周刊》邀請本刊「發現酷建築」專欄作家李清志,解讀緣由,以下為其觀點:

台灣的建築可以說是亂七八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看到安藤的清水混凝土,那種簡單又安靜的空間,一看就能讓心靈沉澱下來,與台灣的建築有很大的反差,這是他受歡迎最主要因素。

但安藤忠雄的超人氣,在於他不只是一個建築師。

他近幾年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甚至成立基金會鼓勵人們種樹。這樣對環境保護的觀點,超乎了建築師本身。而這些理念透過他的書籍大量在台灣上市,也引起共鳴。

他對於環境保護、文化、政策,都能夠侃侃而談,所以他的影響力不止於建築界,更包含社會大眾。而他具有傳奇性的非科班背景、經過不斷努力而成功的故事,更使一般年輕人有效法的對象。

聽他的演講就知道,他不像一般建築師一味講解建築理論,而是去省視建築與人的關係,加上他幽默的個性,都可以讓他更加親民、更有群眾魅力。


@商業周刊 /文/鄭呈皇 口述/李清志 整理/鄭呈皇

7.05.2007

People @ 偉大的麻煩製造者 Steve Jobs傳奇

催生iPhone的賈伯斯(Steve Jobs)是個屢敗屢戰的「九命怪貓」,不管事業或生命都是如此。美聯社資料照片

賈伯斯 (Steve Jobs)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是「天才」,也是美國人的驕傲,他創立蘋果電腦、他讓科技和美學畫上等號,他讓全球數位音樂因iPod而發燒,如今他再進軍手機市場,正在改寫人類的通訊歷史。

這位老大,曾被蘋果fired!

儘管有如此的「豐功偉業」,但賈伯斯的事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1985年時任蘋果電腦董事長的賈伯斯,和當時由百事可樂挖角來的CEO史考力(John Scully),在理念上產生嚴重衝突,最後他被蘋果公司董事會請出蘋果公司。

賈伯斯說,「自己創辦的公司,怎麼會開除自己?當蘋果電腦日益擴大,我聘請一位在經營上頗有才華的傢伙,他在頭幾年確實也幹得不錯。但我們對願景有很不同的想法,鬧到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炒了我魷魚,還公開把我請出公司。我整個生活重心的東西頓時消失了,完全不知所措」。

失業後,靠「海底總動員」翻身!

「在這幾個月裡,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更覺得令企業界前輩失望,他們傳給我的棒子掉了。我甚至想離開矽谷。但最後我發現我仍然愛著曾做過的事業,在蘋果的日子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我愛的事。即使人們否定我,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離開蘋果後的賈伯斯,投資皮克斯動畫 (Pixar)公司和軟體公司NeXT,開發幾乎沒人看好的下世代軟體,最後他公司的「海底總動員」將賈伯斯帶入好萊塢,並大敗2D動畫之王迪士尼,3D動畫的成功,再度讓蘋果公司回頭找賈伯斯,並且併購NeXT,讓賈伯斯二進蘋果的大門。

以「我」為中心,靠i系列復活!

1997起蘋果公司再度重用賈伯斯擔任「臨時執行長」,他此時運用印度的簡約風潮,把動人心弦的藝術結合科技,此時他開始以「我」為中心,也就是「i」,iPod、iBook、iMac都是以「我」為中心,成功的顛覆當時的數位產品。

iPod的狂賣,讓許多數位產品專家跌破眼鏡,當時不僅資訊業對他冷眼冷語,就連公司內部也有一股請這「叛逆者」、「麻煩製造者」回來幹啥,但賈伯斯掀起了這股白色流行洪流,誰也擋不住,富人窮人都配帶iPod,iPod已成為 時尚流行的代名詞。

高峰得癌,竟從死神指縫溜走!

此時再度浸淫在成功喜悅中的賈伯斯,竟被判定得了癌症,醫生告訴他得了不治之症,大概活不過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叫他回家,好好跟家人相聚,蘋果公司陷入一股低壓,最後「奇蹟」出現在賈伯斯身上,他切了一半胰臟,休息一個多月再回到他熱愛的崗位。

生病中的賈伯斯說,「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逃過死神的賈伯斯,對生命和生活更有另一層義意,他要繼續用iPhone改寫人類通訊史,表達他對生命和生活的最大尊重,因為他是一位「天才」,永遠走在一般人前面的「天才」。


@2007/07/04 聯合報 /祁安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