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07

Arch @ 萊特唯一教派教堂 重現台灣

藝術家林健成將萊特「唯一教派教堂」以縮小比例再現台灣,唯妙唯肖呈現萊特自然的精神。 圖/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由建築大師萊特設計、被美國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的「唯一教派教堂」以一比卅的縮小比例重現台灣,展現萊特一貫主張向大自然取經的「有機建築」、「草原風格」理念。

被譽為廿世紀四大建築師之一的萊特,生前曾說:「大自然就是我的信仰」。他一向主張將大自然中的元素轉化為建築語彙,終其一生、九十二年的歲月中設計了兩萬多件作品,美國境內已有五十餘棟萊特設計的建築被列為古蹟加以保護。

學生時代就是「萊特迷」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特邀藝術家林健成再現大師傑作「唯一教派教堂」,分別以一比卅及一比一百兩種縮小比例,再現大師的聖殿,其中一面牆尚可拆解,讓觀眾深入探索大師建築的內在奧妙。

漢寶德說,最令他深刻感受到生命悸動的是,萊特將建築視為生物,主張建築物像樹一樣,「從地下自自然然長出來」。他的設計,造型簡單、每棟建築各依環境特色,讓自然與建築互相密切配合、彼此和諧,這是他堅持「有機建築」的重要精神。

漢寶德說,萊特設計的住宅內部的空間,通常在中央設置一個大壁爐,象徵家的中心,彷彿家就從這壁爐開始向四方延伸,似一棵樹葉濃密的大樹。他設計的空間裡,光線充滿戲劇性,像洞穴似的安全,滿足了人類居住的感性需求不但強烈形塑出家的氛圍,同時也是美國精神的具體呈現。

世界宗教博物館(台北縣永和市中山路一段二三六號六樓),展期至明年三月二日。

林健成 不是蓋的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做建築模型就像是蓋真的房子一樣!」做蠟像出身、近年來因製作宗教聖殿模型而聲名大噪的藝術家林健成說。

大約廿年前,當時還是台中科博館館長的漢寶德想複製一座宋代人模擬天體運行的「水運儀象台」,因日本團隊估出天價,轉而在台灣物色合作對象、找上林健成。

宗教博物館四年前開辦「虛擬聖境」展,將代表伊斯蘭教的聖石廟、錫克教的金廟等十座、約一公尺高的世界著名宗教建築模型集中到宗博館,漢寶德再度找上林健成。

林健成說,他把製作建築模型當成「真正蓋房子」。最困難的是取得立面圖和有關建築的所有資料。

林健成目前已完成十二座著名宗教建築模型,他遇到最困難的個案是去年完成的科比意「廊香教堂」,因大師的傑作全是圓弧型牆面,「連電腦繪畫都有困難」。這座教堂下方有寬寬的厚牆、上面卻是窄牆,一面牆上竟有卅多面窗戶…每個細節都讓人耗盡心神,他花了七、八個月,動員約十名工作人員方才克服難題。

新聞辭典》唯一教派教堂
萊特及其家族是虔誠的唯一教派(First Unitarian)教徒,他在一九七四年應邀為唯一教派設計的教堂,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地區,不像歐洲大教堂擁有高聳入天際的高塔,因他認為美國不適合這種建築。

他心目中的聖堂依循他所堅持的有機建築理念。這座教堂的屋頂斜伸很遠,呈三角形的兩片銅屋頂,被人形容像是一頂「濟公帽」,又像是大船的船首;漢寶德則認為,這像是禱告時合十的雙手,讓信徒虔誠的祝禱傳達天聽。

有趣的是,教堂的入口處,身高一七○公分的人就可以摸得到屋角;進入室內,屋頂卻突然高聳起來,空間變得戲劇化而富有層次,窗外射入的採光則營造出神聖氛圍。另一有趣的特色是,整棟建築從屋頂、地板、禮拜堂、壁爐區、石墩柱,甚至家具都呈菱形。

@2007/08/30 聯合報 / 周美惠

Deisgn @ 「老子」出馬 東方茶飲顛覆歐洲


「老子曰」公司大門創意設計。圖/林秀明

從「開喜婆婆」到「老子曰」,知名創意人葉兩傳的「兩」個「傳」奇事業生涯,都與茶飲料有關。前者在20多年前顛覆了台灣人對烏龍茶的傳統想像,後者希望在21世紀征服西方人對東方茶的品味。

葉兩傳 創意行銷

葉兩傳是20多年前台灣重要的廣告創意人,以行銷開喜烏龍茶在1985年掀起台灣的罐裝茶飲料革命,讓瓶裝冷飲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占領台灣市場,1994年開喜烏龍茶更創造超過70億元銷售佳績。

當時葉兩傳首創「冷飲茶」概念,用文化、藝術行銷(例如推出「開喜婆婆」、「新新人類」等廣告),徹底顛覆華人3,000年來喝熱茶的傳統習慣,將茶飲料推居市場領導地位,並影響全亞洲。

這些年來,看似沈寂的葉兩傳,2004年起以自創品牌「Lao Tsu Say老子曰」茶飲,在歐洲市場攻城掠地,希望藉由「老子曰」茶在歐洲掀起台灣茶文化熱潮。

有40年以上歷史、全球最大的「巴黎國際食品展」,2004年還頒給「老子曰」國際趨勢及創新獎,在所有的獲獎廠商中,是唯一的台灣廠商、也是亞洲第一個自創品牌獲選。

到底葉兩傳在國內外行銷茶飲料的策略為何?又如何讓西方人了解東方的茶文化?

葉兩傳說,推動開喜烏龍茶的時候,他就認為茶是可以賣100年的商品,也深信台灣茶有機會成為世界級飲品,十幾年前他就有「台茶西進」的想法;但當時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都未到位,他只好按兵不動,持續保持對歐洲市場的觀察。

1990年代起,他開始陸續代理法國多個品牌產品到台灣市場,從38歲到現在53歲間的人生黃金歲月裡,去了法國上百次,因為一直想把茶飲料推到西方,每次出國他必看當地的菜市場及零售店,從菜市場觀察西方人的生活美學,從零售店看飲料種類的變化,卻發現「十幾年看下來,他們架上陳列的飲料種類幾乎沒變過,我完全找不到切口進去」。

歐洲人 喜歡老子

直到1998年,葉兩傳發現歐洲市場開始出現大規模變化,許多獨立公司紛紛成立,不再甘於為大企業集團工作。葉兩傳認為,這是因為政經社會環境的改變,讓愈來愈多人想在千禧年後為自己開創新局。

對市場很敏銳的葉兩傳直覺「時機到了」,但想在歐洲行銷東方茶,沒有龐大資金做廣告預算,葉兩傳只能靠過去累積下來的創意腦袋,為品牌找一個響亮的、且歐洲人不陌生的名字。

他指出,取名「老子曰」是因為調查後發現,歐洲人最熟悉的東方人名有三位,分別是孔子、老子及毛澤東。毛澤東因政治上的意涵,第一時間就未被考慮;孔子雖然比老子有名,但西方人對老子的好感度高於孔子,因為老子講的Let it be等思想,很吸引西方人。

衝市場 布建通路

由於20世紀日本「禪(Zen)」已在西方取得時尚地位,展望21世紀,中國熱正在西方崛起,西方人對「陰陽」深深著迷,讓他相信強調一切都是動的「道(Tao)」,應可成為西方人喜愛的東方時尚代表。後來他又為老子加了「曰」字,變成「老子曰」,讓這個品牌也有了動作感,更符合茶泡開時的感覺。

找到了進場時機及品牌內涵,產品本身的好壞更攸關市場接受度。葉兩傳一開始就決定以一瓶售價2到2.5歐元(約新台幣80到100元)價位的瓶裝茶,切進重要餐廳及高級百貨公司通路。今年5月更推出「可站立的袋茶包」,佐以茶盤陳列成禮盒包裝。

由於「老子曰」的包裝、色彩,都顛覆一般人對傳統東方茶的既定印象,又有老子、道的文化意涵支撐,目前「老子曰」在歐洲擁有180個銷售據點,光是法國就已進入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彭瑪榭(Bon March)、春天(Printemps)等百貨公司超市通路。

不過,進軍歐洲市場絕對不可能一帆風順。葉兩傳記得,2004年「老子曰」在巴黎舉辦第一場記者會,當地媒體只來了五、六人;但今年6月「老子曰」在巴黎舉辦一場「老子曰茶與法國起司」的美食記者會時,卻吸引了35家媒體,會後媒體也紛紛報導。

他指出,歐洲人看文創產業,不只要看產品,還要看背後有什麼文化內涵,主其事的人有過什麼創造歷程。

因此,文化品牌在異國行銷成功的關鍵,不能只是一廂情願地自我推銷,與當地文化連結,才可能吸引當地媒體報導,如此才算取得零售市場的入場券。

葉兩傳以開喜烏龍茶的經驗指出,開喜烏龍茶不是一推出就成功,而是七年後,才在社會大眾接受下翻紅;「老子曰」搶進歐洲市場,能不能站穩腳步,還有賴時間和實力證明。自稱「我們還是小兵,還未立大功」的葉兩傳說,「老子曰」正等著最後爆發點,期望早日看到「開喜經驗」在歐洲重演。

@2007/08/25 經濟日報 / 文/鄭秋霜

8.20.2007

Fashion @ 輕鬆自在的簡約風潮agnès b.

設計師Agnès她認真的注視生活,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每年更親自設計數個系列產品,務求讓每件衣服都能達到她心目中的效果。
輕鬆享樂玩時尚

設計師Agnès說:「我並不想做一名出類拔萃的設計師!」設計師自然不矯飾做作的態度就如同她賦予agnés b.的品牌精神一樣,有別於一般時裝品牌的經營走向,簡約且低調的agnés b.從不盲目追求流行,摒棄奢華及繁複的設計風格,將天然且實穿的材質以隨性的剪裁搭配清新舒適的色調,讓穿衣時尚也能如此的自然又愜意,設計師Agnès也表示服裝應該讓人感到輕鬆又快樂,如此平易近人的設計理念也重新詮釋只屬於agnés b.的法式風情。agnés b.勇於挑戰既定模式的創新理念,她不嘩眾取寵也不求博得大眾目光,然而這樣的堅持反而讓更多人對agnés b.著迷不已,就像品牌經典的開襟外套(Snap Cardigan),平均兩人就有一件的人氣指數堪稱法國人的名牌制服!

多元化的品牌路線

agnés b.的設計風格清新簡約,蘊含個人直覺、感情及生活體驗,在每件服飾的製作過程中,她都親力親為不遺餘力,全心全意地演繹出設計背後的理念。除女裝Femme外,還有少女裝Lolita、男裝Homme、休閒運動服Sport b.、童裝Enfant、公雞牌球鞋le coq sportif、與拳服品牌合作的Everlast、與L'Oreal合作的化妝美容用品Beaute、與精工SEIKO合作的手錶以及適合旅遊的VOYAGE手提袋、飾物配件系列等,品牌如此活躍也難怪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20間的分店,休閒運動系列Sport b.也將於今年8月底在台北的信義誠品隆重開幕,品牌成長迅速也造就了一個銳不可擋的龐大agnés b.時裝王國。

豐富的跨領域成就

設計師Agnès熱愛生活,也從生活中得到靈感,品牌每年的數個系列也與生活息息相關,agnés b.可說是與生活自然同步成長。agnés b.在集齊品牌旗下的系列之餘,也致力於推廣藝術文化等活動,更跨領域推動品牌的生活概念,引入全球首間agnés b.花店Fleuriste、全球首間agnés b. le pain grillé餐廳及全球首間agnés b.電影院。此外,熱愛旅遊的Agnès,也於2005年創立全球首間旅遊概念店agnés b. la Maison sur l'eau,讓喜愛agnés b.的朋友,即使不用搭乘飛機,都能跨越國界時空,親身感受著不同國家的文化藝術。如此豐富的跨界創始,讓agnés b.的魅力更深入生活,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指標。

@BRAND名牌誌2007年8月號

亞洲設計鬼才杉浦:我像拾荒老人,專撿東方文化的寶貝@People


被稱譽為「亞洲設計鬼才」的杉浦康平,為初夏的台灣帶來了「疾風迅雷」。
他將自己長達半世紀的設計理念與作品集結成書——《疾風迅雷——杉浦康平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於6月底來台舉行發表會,並與多位台灣出版文化界名人,如李賢文、郝明義等人舉辦座談會。
這位75歲的日本平面設計家,在50年的設計生涯中,曾為40餘種雜誌做封面設計,作品超過2000冊,目前仍創作不輟。
總是穿著具設計感的襯衫、渾身散發禪味的杉浦康平,是設計界研究亞洲圖像的第一人,深深影響一個世代的亞洲設計人才。
他的作品大量運用漢字、曼荼羅等東亞文化傳統意象,並融入具科學根據的宇宙觀,因此「杉浦美學」既古典又顛覆,不斷挑戰讀者的視覺印象。

封面即臉孔!書有氣味與聲音

1982年就拿到世界性書籍設計獎項——《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金獎、1998年又被授予日本國家紫綬帶勳章,杉浦康平在書籍、雜誌設計上備受國際肯定,但他並非設計本科出身。
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杉浦,在青年時期就喜歡為身邊物品換包裝,例如唱片封面做得不合他意,乾脆自己動手設計,後來索性投入平面設計界。
「對我而言,建築與平面設計是同一件事,建築物與書本都是立體的,一頁書就是一層樓,一本書可以是一棟200、300層樓的大廈,」杉浦說。
在設計上,杉浦受到中國面相術與醫學觀的影響,主張「封面即臉孔」。杉浦認為封面可反映書本、雜誌的內容,是整本書的「臉」,就好像看一個人的臉,就可推估他的身體狀況。
「杉浦的作品好像有血管,擠一擠就會流血了,」古建築學者李乾朗則笑說,杉浦還真是捉弄讀者,欣賞他的封面得要擠眉弄眼,但這樣的作品也因此與讀者發生不可磨滅、親密的關係。
甚至,他還拿地球23.5度角傾斜軸線為主題,特別設計一系列作品,杉浦認為這是一條令人感覺最舒服的線,蘊含了神祕宇宙觀的觀察,因此成為他設計上的創見。
「他很注重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但又透過視覺來表達設計,」民俗藝術專家莊伯和說,杉浦的作品背後有看不到、卻深刻的藝術涵養在支持他。
1983年,就將杉浦美學引介到台灣的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說,敏銳的「五感」是杉浦創作的靈感來源,「他連吃飯時,都能詩意地形容『烏賊是水中的書法家』!」
杉浦說「我的責任是在雜誌設計上創造生生不息的旋律,讓讀者一生都能享受!」
以下是杉浦康平接受《遠見》專訪的精采摘要。
設計,是眾人完成之事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近年來,台灣設計產業很紅,每個人都在談設計,你怎麼看設計這件事?
杉浦康平答(以下簡稱答):設計跟美術有根本上的不同。畫家在家完成作品之後,再把它展示出來,基本上是靠自己之力完成作品。
但設計必須要結合眾人之力、討論之後才能完成作品,例如雜誌設計,我必須把想法傳達給總編輯、印刷廠,整體的工作完成之後,雜誌才能交到讀者面前。
一般來說,平面設計師的創作和畫家的創作不一樣,畫家、藝術家可以把作品做到滿意後才面世,但設計師不行,設計師要隨時跟社會有緊密的聯繫。
現在是多文化的社會,我們要把多元化表現出來,需要合眾人之力,不是融合在一起就好,而是要把美的部分引發出來。
雜誌封面設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能藉著設計把朝氣蓬勃的活力帶給社會,這是我做設計的基本態度。
不過現在這個社會之所以做設計,是因為要賣產品。尤其像美國等西方社會,習於大量生產的產業模式,可以說「設計是為了賣東西」這樣的想法,就是從西方社會中傳出來的。
但我做的設計並非為了刺激銷售量,而是為了讓這個社會更美好,把美的本質傳達出去。
遺憾的是,現在日本、東方社會也受到西方影響,設計經常只是為了刺激銷售的手法。

設計為銷售,資本主義趨勢

問:設計只是為了銷售,這是一種扭曲的現象嗎?
答: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這是走入大量生產的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發生的趨勢。
不管是賣東西的、還是買東西的消費者,都需要長期的文化培養與美學教育,才能改變這樣的現象。
我有一個親身經歷,1960年代,我到德國講學時,當時德國的福斯車廠正開發出一種金龜車,要把1200cc增加為1300cc,整個德國都在討論有沒必要做這樣的改變。
德國是很務實的民族,他們不是只重金龜車的外型,而且也會重視機能,後來德國反對1300cc,覺得1200cc就夠了。但在美國就大量生產1300cc。
藉著車子的形式,把設計的本質傳達出去,這是車商與設計師與義務。台灣與日本,就像美國一樣,會去買1300cc的金龜車,但德國就比較超越,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早就開始限制。在這樣的國家就很容易產生好的、有生命、能夠名留歷史的設計。
背負傳統,才有未來的創意

問:杉浦先生做設計之前,好像都要做很多的研究,你如何把這些高深的學問,融入設計?
答:就像人體有正面、背面。對現代人來說,我們的正面、也就是光線來源,已經變成電腦螢幕,我們每天看著電腦螢幕來思考今天要做什麼,象徵我們的未來就在這電腦螢幕中,電視也是同樣的道理,從其中可以聽到最新的新聞、歌曲等。
我們人都是朝正面、向著光源前進,我們的正面與光有呼應,因此人往往只重視「正面」。
但是電腦發達不過這15年的事情,電視發達也不過40年,也就是我們的正面吸收的資訊都只限於近30~40年而已。
但人不只有正面,還有背面。背面代表歷史、文化與傳統,乃至於我們這整個人。
以中國為例,就是50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傳統,才造就了現在的中國。你們現在寫的繁體字,是3500年前就發明的,3500年的歷史跟50年歷史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我們背面的背包(歷史、傳統)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我們經常渾然不知它的重要性。
組成人的DNA,就是放在背包中的東西組成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這些文化、傳統,而非只有電腦裡的世界、資訊組成的。做為一個正常的人,正面與背面都很重要,兩個能融合在一起才是正常的人。
我做的設計就是面向未來,但也背負著深厚的傳統,我希望融合兩者。

問:可不可以舉一、兩個例子,你如何融合未來與傳統?
答:我全部的設計都考慮這樣的融合。例如造型物雜誌——《遊》月刊有一期的主題就是「相似律」,裡面內容舉出許多相似、但一般不會被查覺的東西,例如很多動物背後都有尾巴。人的臉與人的身體攤開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另外一個例子是,人類的指紋和地圖上的等高線也是很相似的。
為了符合「相似律」主題,我在這一期的封面上設計了許多看似「遊」的字,都是錯的,正確的「遊」字只有一個。
我做的這個東西是「喃語的」設計,像小孩子喃喃自語地說話。我這只是從我的背包中,取出一個元素來用。
模糊渾沌,是東方美學所在

問:你做多久設計師多久後,才發現背後傳統文化這些東西很珍貴,開始大量運用?
答:隨著年紀的增長,這些東西慢慢增加,重要轉捩點是在德國教書時那幾年。
德國學生經常會要老師下評語,指導說這個作品好或不好。但要我說作品好或不好是很困難的事情,我認為不那麼好的作品中也有有趣的元素,加以琢磨就會變成好作品,所謂好的作品裡面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在德國我也體會到,東、西方哲學與美學有根本的不同。在西方就是單純的二分法,只有yes或no、0或1,電腦的程式發明就是奠基在0或1的基礎上。但我是東方人,在這種yes和no、二分法中間的模糊渾沌地帶,恰巧就是東方美學的精神所在。
在德國面對這麼多優秀的學生之後,才覺得自己流的是東方人的血液,開始認真追求東方文化。從德國回日本後,就認真研究日本傳統文化,而日本是佛教國家,佛教又根源於印度,因此又去研究印度文化。日本文化也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因此在這些研究、追尋中,才慢慢造就了現在的杉浦康平。

問:融合了東方文化後,你覺得自己的設計有什麼比較重要的特色?
答:我的設計中是必須要有生命的。我設計的封面希望所放進的各種元素都是活的、有故事的。
現在所謂的摩登設計,在我看起來就像是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比較沒有生命力。封面設計是要讓你進入書裡的內容,而不只是吸引你而已。
但是我的封面設計有時候可以令人彷彿聽到音樂、聞到香氣。《銀花季刊》的設計是讓你讀進去,而不只是看到。例如1971年的秋季號,主題是介紹「備前」這地方製作榻榻米的過程。封面上的文字幾乎都是「備前」的方言,只有刊物名稱是用標準語寫成。這些設計在現在看來,也還沒有退流行。
我的作品盡量要讓人感受到聲音、空氣。西方是比較視覺的,但東方就不只這樣,是五感的。看到我的海報或設計,很多人常常反應好像可以聽到音樂、金屬的聲音。連香味都能聞到。甚至可以看到歷史、空氣在其中流動。
我像拾荒老人一樣在撿東西,但撿的不是垃圾,而是傳統東方歷史文化的寶貝。
漢字的魅力,字字都是故事

問:為何你特別喜歡用漢字來做設計?
答:我很擔心漢字會從此消失,因為現在大家都是用電腦選字,不用手寫了。漢字是要靠書寫的過程來記憶它,你不能只用看的去記憶它。
我以前看人家打太極拳,就覺得很像在空中寫字。中國人以前造字時,是不是看著大氣的運行而造字的呢?寫書法就是一個連貫的動作,尤其是行草,漢字就是捕捉大氣流動的文字。
我們現在寫字是一筆一劃,其實是受到西方的影響,這是必然的過程,因為字就是要讓人家看得懂。
不過現在大家都不寫字,我很擔心。我現在在日本請人家寫收據,常有年輕人寫錯我的名字,這種狀況台灣或大陸一定都有。如果日本與中國人都不用漢字,漢字一定會消失。

問:漢字運用在設計上,有什麼魅力?
答:西方的文字是26個字母,一個字一個字排起來,視覺效果很明顯,看起來像一股清流一樣。但東方的文字裡有簡單的字和複雜的字,排列起來較困難,如果弄不好就會像泥流。所以追求現代感的設計師,會選擇用英文來表現,讓畫面比較跳一點。
所以我在用漢字設計前,會先看這些字看很久,看出裡面有趣的地方。例如「杉」「松」「桃」等字,都是木字旁,但英文單字卻沒有關聯。中國文字的魅力就是,光看字型就大約知道彼此之間的關係。
「桃」右邊的「兆」,就是古代驅魔、辟邪的符號(類似米字形)演變而來的。我覺得每個漢字裡頭都有一個故事,但英文就沒有,而書法是了不起的藝術。

用23.5度連結人和宇宙

問:你大學是學建築的,怎會去當設計師?幾十年前設計應該不是什麼熱門行業?
答:對我而言,建築與設計是同一件事。建築師也是受人委託來蓋房子,然後再把作品交給委託的人。
此外,建築物和書都是立體的東西,如果把書本的每一頁都當成是一層樓,那一本書就是200、300層樓的大廈。
空間裡也蘊含著時間,我們也能從漢字中感受到立體,漢字是三次元的存在。一本書就是一個都市設計,其中有各種的房子與街道。

問:念建築時就對設計有興趣嗎?有受到誰的影響嗎?
答:我大學快畢業時,就開始發現自己對設計有興趣。在大學時,如果對唱片封面不滿意,我就會自己再設計一個。

問:以你的例子說來,你認為設計師是天生的嗎?
答: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發現的能力」和「努力」。
我一直在觀察大家的設計,發現比較好的就會讓自己提升,再發現更好的,就又努力更提升。我特別強調「發現的能力」,不只眼睛而已,耳朵、嗅覺、味覺等五感,都要敏感。
所以要努力去研究文化傳統,並且保持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樣才會有資源取出來,並且用在適當的地方。要成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就好像要背著背包,隨時看到好的東西,就往背包裡丟,累積自己的能力。然後就要有行動的能力——努力。

問:你的設計中看到23.5度的斜線,這是你的設計創見嗎?
答:人、物品都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從宇宙的觀點來看,我們所處的地方和萬事萬物都有關聯性。
23.5度的斜線就是這樣的象徵,我們原本不知道這條斜線的存在,但一旦你知道,就能明白我們與這個宇宙是結合在一起的(此時杉浦玩笑地把身體傾斜成23.5度)。
所以我在設計上運用這條線,希望能與宇宙更加緊密結合。

問:你為特定雜誌做封面設計,經常一做就是幾十年,不會感到倦怠嗎?
答:我每天都用非常新鮮的心情,面對一整天,一直都有期待,所以不會厭倦。

@遠見雜誌 / 記者:文/楊瑪利、林妙玲 攝影/陳應欽

8.04.2007

Fashion @ Chloe新任設計師:不賣弄性感

Chloe換了設計師,大膽而前衛的靴型女鞋傳達了另一種酷味。


設計師換手,消費者跟著調適品味?國際精品品牌換手不是新聞,能不能承先啟後,甚至超越品牌既定的傳統更是一種挑戰和市場考驗。以公主夢幻建立品牌風格的Chloe今年秋冬換上瑞典籍的paulo Melim Andersson,畢業於倫敦聖馬汀藝術設計學院的他,之前在Marni擔任7年設計師。
一臉鬍渣,長相性格的Melim Andersson強調他的衣服,「不是給那些賣弄性感、活在夢幻裡或是走紅地毯上矯情的女人穿的,」他的創作可想而知,是從實用而舒適出發,既不戲劇化也不誇張。早秋Paulo Melim Andersson把潛水衣和復古洋裝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他說,「我的女裝創作好像是在男朋友的牛仔褲和母親衣櫃裡的懷舊之間,」至於色彩,新一季的Chloe彷彿把博物館裡的海報都全買回來了!
今年秋冬,Chloe像揹吉他般隨意掛在背後的超大Petra包,亮漆駝鳥皮製成的醫生包,可拿在手裏,或掛在肩上,「中規中矩的中產階級,也可以有一點點嬉皮的趣味。」不知台灣公主幫能不能接受?



@2007/08/02 聯合報╱袁青

Fashion @ 率直美感 Chloe變身酷女郎

Chloe秋冬女裝風格從夢幻公主移轉成都會酷女郎。

夢幻公主已經快和Chloe畫上等號了。不過,昨天在台北君悅酒店的一場秋冬發表會,香港話題名模樂基兒的模樣兒,可能讓習慣優雅的Chloe粉絲既驚喜、又擔心要怎麼跟得上新上任設計總監Paulo Melim Andersson要妳變身「酷女郎」的腳步。

如果還陶醉於Chloe蓬身洋裝的優雅安靜的客人,這一季開始可能要從純真鄉村貴族少女的心情,進入大都會了。Chloe新任創意總監Paulo Melim Andersson上台保留了Chloe率直、簡潔的線條,鑲著軍階徽章圖案般小飾品的俐落洋裝,閃閃發亮,帶著塗鴉效果的手繪皮裙,配上的包裹腳裸的楔型靴,看似衝突的美感,反而更能展示穿著者的性格。

即使是出席晚上活動的雪紡小禮服,設計師把露出膝蓋的不協調感化作優雅,厚呢短外套配的是長及臀部的抽摺T恤洋裝,洋溢著輕鬆,率直的美感。

Chloe對色彩的掌握一直品味獨到,也為新版本的Chloe帶來另一種風情。

@2007/08/02 聯合報 / 袁青

Fashion @ Onitsuka Tiger原子小金剛芭蕾舞伶版



日本動畫教父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迄今仍是5、6年級童年美好回憶,當初曾參與製作,現被三宅一生譽為天才設計師的大矢寬朗,延續原子小金剛「生命、人類、自然」精神,創立公仔品牌「ASTROBOY by OHYA」。與以促進人類健康為目標的ASICS創辦人鬼塚喜八郎旗下品牌Onitsuka Tiger合作推出系列鞋款,共同以新設計延續不忘本及對人類關懷的理念。黑白2色,每色限量12雙,僅於高雄阪急與台北衣蝶販售。

■復古雙繫帶娃娃鞋可愛討喜,也象徵不忘本。

■原子小金剛小巧的頭像如彩虹般佈滿鞋面,活潑動感。

8.01.2007

LV廣告 戈巴契夫入鏡@Fashion


LV下半年廣告找上重量級人物戈巴契夫入鏡,企圖跳脫傳統商品銷售的傳統窠臼,進而拉檯企業形象。Louis Vuitton/提供

前俄羅斯總理戈巴契夫若有所思地端坐在疾行的私人轎車裡,身旁一支Louis Vuitton著名的手提袋顯得格外搶眼。不必驚訝,這並非狗仔八卦作品,而是法國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全新的廣告畫面。

路易威登表示,旅行、愛和創作一直是品牌150多年來強調的價值和歷史使命。透過著名的人物攝影師Annie Leibovitz鏡頭,捕捉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旅行時刻的內心冥想,進而呈現品牌探索世界的旅行價值。

首次曝光的廣告主角是20世紀聞名國際的政治家、前俄羅斯總理戈巴契夫。

這是他第一次為國際精品擔綱演出。LV這支公益廣告接續還會請法國影星凱薩琳丹妮芙和網球巨星阿格西夫婦登場。

路易威登表示,會以戈巴契夫先生、凱薩琳丹妮芙和阿格西夫婦的名義,捐贈支持The Climate Project,以及由戈巴契夫主持的Green Cross Internationl基金會,捍衛地球的將來。

@2007/07/31 聯合報 ╱袁青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