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3

歐普效應Op Art@Fashion










歐普藝術與時尚的關係自一代宗師Yves Saint Laurent先生以現代藝術家Mondrian的幾何彩色圖案
為靈感,締造出翻天覆地的裙子后,就藕斷絲連沒完沒了了。其實,歐普藝術在20世紀60年代因紡織技術和印花水平的提高,早被大量應用在時裝設計中。今年,歐普藝術與風尚的結合更是強勁。
 
打造潮流大勢,往往是Marc Jacobs的拿手好戲,繼2013春夏開場那套條紋純白T恤后,接踵而來的就是中場那來得更加細密的橫線條排列,層次感更為濃厚,中間又不忘穿插兩個豹紋印花,如此的組合最歐普藝術不過了,接下來的橫條豎條幻化成的彎曲的粗線橫跨在模特身上,淋漓盡致地表現1960年代。Céline的早春系列同樣不甘示弱地要分1960年代歐普藝術的一杯羹,幾何圖像化作矜貴又當代的圖紋,在寬鬆的展影上一展身手,就連《Vogue》駐歐特別編輯Hamish Bowles也要贈一句話,「Phoebe Philo所做的真正就是Courrèges的現代版,充滿著無盡的21世紀科幻世代情懷。」歐普圖案與元素亦沒有就此罷休,細水長流的Issey Miyake用上了不少堆棧色塊、千鳥紋,甚至條紋來天花亂墜,Balmain則引用了小丑服的菱紋,輪廓雖是強烈但卻沒有忘記不可缺少的幽默感,Hermès用的阡陌線條和模擬格紋似乎也令大家大飽眼福。個人過目不忘的,就有David Koma的六角形網紋……
 
早在19世紀的開始,科學家便研究錯覺的種種原理,視覺上的錯覺化為美學亦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家Jesuit Andrea Pozzo就在羅馬聖依納爵(St. Ignazio)的教堂天花板上以畫筆畫出壯觀的天頂,很驚天動地。巴洛克時期的Trompe l』oeil以模擬程度甚高的寫實技巧在平面畫布上偽造未曾發生過的現實,難怪Trompe l』oeil拿法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騙過你的眼睛」。到了20世紀60年代,Bridget Riley筆下的圖案,被當時得令的時裝設計先鋒Pierre Cardin、John Bates、Mary Quant和André Courrèges看中,並且大量運用在成衣上。原本20世紀60年代以前,布料上的織紋圖案僅僅限於蘇格蘭格紋、千鳥紋和人字紋等傳統織紋上,但隨著紡織和印染技術水平的提高,歐普藝術在服飾作品上的運用便更得心應手,那時一場黑黑白白的歐普圖案風潮正式展開,亦順理成章變成mod look里的重要元素,時髦女星們個個穿上幾何圖形的歐普套裝打扮得花枝招展。火上加油的還有一代宗師Yves Saint Laurent,他以現代藝術家Mondrian的幾何彩色圖案為靈感,締造出翻天覆地的裙子來。Op Art與時尚的關係也自此起藕斷絲連沒完沒了,Comme des Garçons和Versace兩大品牌一早便以大小不同的黑白棋盤式格紋等,成功塑造女生們豐美的胸線和臀位,以及纖細的腰身,美化了剪影,而Missoni的鋸齒花每每有著歐普藝術的影子與點滴,還有Gareth Pugh的宣傳短片與Michael Clark設計的當代戲服以撞色為主打之際,歐普藝術元素亦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近代的流行設計師Riccardo Tisci,自他入主Givenchy以來,從他那圖案的運用到廣告大片的感覺,均隱隱約約地帶來了多種歐普藝術與時裝的融合,直到今季,風尚更是颳得強勁,先拔頭籌的當然是Louis Vuitton,其廣告大片那黃加白的選色傾倒眾生,時尚攝影師Steven Meisel的功力只是有增無減,場景設計師Daniel Buren的格子棋盤概念更是一見難忘,同時也與品牌的Damier圖案同出一轍分庭抗禮。陸續而來的春夏歐普時尚作品則有Balenciaga的黑與白對對碰,Michael Kors的條子裙,Calvin Klein的Francisco Costa便把玩撞色裡布來營造立體視覺效果,Moschino的套裝亦叫人看得眼花繚亂,Marni在格子上加了更多的格子簡直是叫人看得痴迷。男裝那方面,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Jonathan Saunders的系列,他的設計融合了匈牙利藝術運動家Victor Vasarely的歐普文化,自由奔放地橫跨幾何國度,五彩繽紛之時也別樹一格,他也用不同針織法讓幾何圖形在二維平面上延伸發展,建立出一個向來甚少在男裝界出現的奇妙空間。

上述那統統經過細心安排的圓點、條紋、斜紋、水波紋等等的幾何圖案,今季真是張牙舞爪,正因為採用了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複雜排列與對比、交錯及重疊,出來的便是各種形狀和色彩的交雜,看似有節奏的,也看似是變化不定地如夢似幻,既虛也實地繽紛活躍,給人以視覺上無限活力與動感,甚至是眩暈和幻覺,正如藝術評論家弗波帕所說的「歐普藝術是用各種不同幾何體的周期性結構,緯線疊積或色綵排列,同時運用色彩和色調的增大或減少,色彩的互相干擾等,造成對視網膜或感知的刺激。」

 歐普藝術其中一項神化之處就是作品會令視覺神經在與畫面圖形的接觸過程中產生讓人眩暈的光學效應現象與視幻效果,藝術家們以此來探索視覺藝術與知覺心理之間的微妙關係,那邊廂不少其他派系的藝術家以傳統繪畫來打動觀眾,歐普藝術家們則要證明用上計算過的科學設計,也能激活視覺神經來製作動人的藝術體驗,他們認為抽象表現主義太隨意,另一方面又認為波普藝術太鄙俗,他們誓要吸引觀眾,但卻不能讓觀眾捲入藝術之中,即是說既不聯繫具體,也不表達感情和體驗,就正如Marc Jacobs用上了「nonemotional」與「nonromantic」來形容他的春夏設計。
 
歐普藝術源於1960年代的法國,英文是Op Art,「OP」是「Optical」的縮寫形式,又曾經被稱為「光效應藝術」和「視幻藝術」,此乃是一種要經過精心計算出來的視覺藝術,明亮的色彩的運用,刺眼又動人,務求叫人達到視覺上的亢奮,歐普藝術所指代的是利用人類視覺上的錯視所繪製而成的繪畫藝術,繼波普藝術之後的一種新風格派系,在1965年的時候,處於紐約的現代美術館舉辦了眼睛的反應畫展,展覽上陳列出經過精心設計,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的波紋或幾何形畫面,造成視知覺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展覽讓歐普藝術更為新潮與為人熟識。 
 
Salvador Dali和Marcel Duchamp兩位大師都曾在畫布上運用錯視手法,但也比不上來自荷蘭的視覺藝術家兼版畫大師M.C. Escher的視覺把戲,他一方面借用數學原理來表達對無限的美學追求,另一方面他巧妙地運用反轉與暗藏的技巧來重新設定似是而非的建築透視,好讓觀眾墜入他奇妙又有理性的視覺騙局中,在他那國度裡頭,水中的游魚會變成天空中的飛鳥,螞蟻永無止境地循環爬動著,他那名為《Ascending and Descending》的「升降」真叫人拍案叫絕,當中樓頂四方天台是無限階梯,一排士兵循環地往上爬,另一排則下著樓梯,無窮無盡,啟發了電影《Inception》(盜夢空間)的其中一幕,同時也啟發了Alexander McQueen那2009年的秋冬女服系列。
 
 談到歐普藝術家,不能不提的當然還有匈牙利畫家Victor Vasarely,偏好以彩色圖形堆砌出透視景深的他,是光效應繪畫的奠基人之一,更被譽為「歐普藝術之父」,一生都沉迷於線性圖案結構的他,拋棄了自然界中的基本形態,用上各種圖形組成圖案的主題作品,豐富又複雜,在20世紀30年代創作了第一幅重要的作品名為《Zebra》,作品由黑白條紋的曲線組成,被認為是歐普藝術流派的第一代表作品,雷諾Renault的車標亦是出自他的手筆,他的畫功的確讓平面帆布在觀眾眼前玲瓏浮凸起來;擅長使用明亮色彩的Ellsworth Kelly油畫和淺浮雕等作品來打造成刺眼的顫動效果;抽象畫家Kenneth Noland則以充滿無盡的可能性的彩色領域來造美;英女畫家Bridget Louise Riley的作品也富動感,用上數之不盡的曲線組成波紋的圖案使觀眾眼花繚亂;后抽象派藝術家Frank Stella更以方格圖騰見稱。
 
歐普藝術盛行的時間並不是很久,到1970年代就走向了沒落,但它的出現與其變幻無窮的視覺印象特性,為你我帶來了不少強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更廣泛滲透於世界各地的建築裝飾(例如CCTV大樓或富力城「彩蛋」外觀的會所,於不同的角度和光線下會出現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空間感)、都市規劃、家品設計,甚至廣告宣傳等設計領域,當然更是少不了時尚範疇吧。 
 
@Source: 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