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14

小野x李亞:心再怎麼急,手都別過界@People


文/陳怡伶;圖/廖祐瑲

小野的女兒李亞(本名李華),高中時決定休學一年「找尋自己」;24歲到義大利取得工業設計碩士學位後,回到台灣,同樣遭遇到「低薪」與「過勞」的考驗。因此,5年前,小野跟李亞合著了《面對》這本親子對談的書,交換彼此內心對話。
這樣的情感考驗,也出現在作家小野和他的女兒當中。身為父親,小野曾極度掙扎過,摸索著如何在「過度干涉」與「適時提供意見」間,取得屬於兩人的平衡。
5年後,這對父女再度同台,分享「癡心爸爸」小野如何忍住不插手,讓七年級的李亞在職場上找到定位,而李亞一路上又怎麼看待這一切?

小野寫了十幾本親子教養書,經常強調父母不要過度干涉子女的人生,這跟你父親對你的教養方式有關嗎?
小野:我年輕的時候,是最不需要父母干預的小孩,因為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當老師就好,就業沒有問題。但是我父親害怕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我已經被分配到一個在新北市五股的學校,父親覺得離台北市太遠,他就在僅有的關係裡,要我去見三重的一個校長,沒想到,我當面被羞辱了一頓。
這個校長打開抽屜,對著我說:「你看,我有這麼多推薦信,你都已經有分到學校了,幹嘛還找我?」他的態度很壞,那堆信中,第一封還是我的同班同學,讓我觸目驚心。那個校長看著我的那一刻,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屈辱。我的確已經有學校去,我父親還要這樣,我就更氣了。
為人父母後,我跟我父親不一樣的地方是,我變得比較有名,的確有朋友可以打電話請託。可是,我更不能這樣做,因為我打了電話才有這份工作,小孩哪裡有成就感?而且,對方會覺得是朋友的孩子,該怎麼對待這個員工?朋友很尷尬,我自己也很尷尬。
我兩個孩子在求職過程中,我真的是沒有插手過。兒子跟女兒一直找不到工作時,我也覺得沒有關係。即使心裡很在乎,但是不動手,讓孩子自己去找,他們才會有成就感。

所以父母參與過多,會剝奪小孩對工作的成就感?
小野:對,什麼都是人生啊!每個人是誰就是誰,挫敗、挫折,你就讓孩子去嘗試。不是為了刻意讓小孩接受磨練,是因為那是人生的一部份,要讓他去體會嘛!
如果我的孩子從頭到尾都考第一名,高不高興?當然高興!我不會對孩子說,你不用考第一名。但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考第一名?你得接受你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你接受孩子的時候,就要接受他自己選的路。

不過,當你看到李亞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工作」時,據說還是忍不住插手了?
小野:只有一次,我有給她意見。當時《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找她去當主編,很多人都以為是我的緣故,我真的沒有。但是她是我女兒這件事,別人都知道,李亞換來的,是別人對她很有興趣。
其實,她一直有在《中國時報》投稿,跟副刊的人互動,人家覺得她滿負責任的,所以找她去。李亞那時候不太想去做文字編輯,但是我對她說,《中國時報》很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工作,待遇也比原來高。我弟弟在美國時,聽到她要去人間副刊當主編,還說:「被她卡位卡到了。」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想法,一卡進去,可以做一輩子,安全就好,別再貪心。

李亞:我後來決定念設計,就是為了要跟他劃清關係,不要走入文學。我問他的意見,真正的意思是「我不想去」。最後,我聽他的話去了,的確是像他講的一樣,可以快速認識很多作家。因為我學設計,又想寫作,就應該去多認識這些文壇的人。
不過,後來我發現,這個工作模式很固定,是不是我來做,也沒有差別。如果我一直做下去,好像也不太會成長,或學到新的東西。那種感覺跟我高中時想休學是一樣的,看不見未來會滾去哪裡?日子一直在重複,對我來講沒有意義,所以沒辦法再繼續工作下去。

@Source: 《Cheers》162期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