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06

Fashion @ 艾美獎頒獎典禮 嗅出流行大趨勢

Tyra Banks的Georges Chakra魚尾禮服領口採用對角形式,每件5萬美元;搭配的蕭邦珠寶總價350萬美元。圖片來源/民生報


Leah Remini的Versace禮服領口不對稱,鑽石耳環讓禮服亮片更為耀眼。圖片來源/民生報


全美電視圈年度盛事第58屆艾美獎頒獎典禮曲終人散,勝負塵埃落定。眾家女星在星光大道上爭奇鬥豔,所傳遞出的今年秋冬流行大趨勢,只是一個開端。

整體而言,在服裝方面,紫色最IN;露肩低胸,秀出美麗背部曲線,以及可愛的蕾絲圖形,是主要潮流。造型方面,直髮和波浪髮各有支持者;眼睫毛是重點。

超級名模出身,最近轉戰電視圈主持實境選美節目的Tyra Banks和Heidi Klum,提供女星穿著範本。Tyra Banks的Georges Chakra要價五萬美元(約165萬台幣),搭配的「蕭邦」珠寶總價更高達350萬美元(約1.15億台幣)。

Tyra Banks表示,禮服是她特地到巴黎訂做的,蕾絲花紋也是她親自挑選,整件禮服完全手工:「禮服固然是禮服,關鍵在於製造過程。」

Heidi Klum同樣挑選單肩禮服,設計師是Michael Kors,與她懷孕隆起的腹部巧妙搭配。

「時人」雜誌時尚主編蘇珊考夫曼特別點名Evangeline Lilly和Ellen Pompeo的穿著,認為兩人禮服的顏色和款式已經點出了秋裝的趨勢。

@轉載自2006/08/31 民生報 +編譯張佑生

8.30.2006

Design @ 星巴克公仔再出擊


公仔玩具的魅力不可小看,趁著烈日當頭,冰品大受歡迎的同時,星巴克今年更為星冰樂推出了可愛的公仔,台灣星巴克與香港TOY2R玩具廠商合作,設計出一系列解暑玩樂拍檔──星偶像。

  第一波星冰樂公仔共四款,以星冰樂明星口味為主題,為香蕉星冰樂設計了黃色的“香蕉超人”;抹茶大師就對應“抹茶星冰樂”;另外針對台灣消費者偏愛的焦糖口味,就以頭頂著透明杯的“焦糖公主”來代表,至於“可可碎片王子”則是充滿巧克力香氣的可可碎片口味代言人。毫不意外的,第一波促銷公仔推出沒幾天,就已被搶購一空了!

  七月中,星巴克第二波推出以熟客、門市夥伴群像設計的星偶像,除了個個頭頂著星巴克馬克杯之外,背上還如同星巴克飲料杯上SYRUP、MILK、DRINK等小方格的設計,其中一款配有迷你衝浪板的黝黑公仔JERRY只限量2000個,據說在網路上價格已飆到近6000元。

  還好第二波公仔因廠商部分延遲了出貨時間,現在有些門市還買得到,喜歡公仔也喜歡星冰樂的FANS,別忘了去碰碰運氣,看看能否幸運地將JERRY帶回家!


@轉載自 TVBS周刊 + 陳羿緻

妹島新作 為德礦區添藝術@Arch

備受建築界矚目的德國礦業同盟工業文化園區(Zeche Zollverein),日前再添一件國際建築作品。由日本前衛建築師妹島和世(SANAA -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設計的礦業同盟設計管理學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design),七月底正式落成,也為即將開幕的「邁進2006(Entry 2006)」國際建築設計展暖身。 礦業同盟工業文化園區位於德國西部魯爾區的埃森市,曾是歐洲最大的採礦區與德國的工業命脈,以包浩斯建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從廢棄工業區搖身一變為藝術文化特區。1996年,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將此地的燃燒爐改為「紅點設計博物館」;之後更透過國際競圖找來庫哈斯(Rem Koolhaas)、妹島和世等當紅建築師,為此地設計美術館與學院。

八月底舉辦的「邁進2006」,邀請超過20個國家的300個參展團隊,在展中呈現關於未來、生活、設計、建築以及城市空間的美學議題。台灣建築師呂理煌率領的台南藝大建築繁殖場團隊也受邀。將工業遺址改為文化特區是新興的世界建築議題,包括北京798、上海蘇州河畔與台中舊酒廠都面臨同樣挑戰,礦業同盟的動向因此備受重視。

妹島和世被認為是繼安藤忠雄之後,最受歐洲重視的日本建築師,礦業同盟設計管理學院是她在歐洲的第一件作品。 已進駐「邁進2006」展場的呂理煌表示,妹島這件作品雖以象徵「現代主義」的方盒為造形,卻依舊具有妹島獨特的自我風格。淺灰色的清水混凝土牆面配上跳動的134塊大面積玻璃,讓建築呈現出巍然的氣勢之外,同時存在輕盈的感受。此一絕妙的策略選擇,使妹島的建築在全區深色系的工業建築空間中截然跳脫而出,成為視覺上明快的焦點。 這134塊大面積玻璃窗戶,不僅讓建築在外觀上產生出韻律性的輕快感,更進一步連結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從建築內部觀看這些玻璃窗,就像速寫風景畫的框架一般,將窗外風景巧妙框成美麗的水彩畫。 呂理煌表示,妹島設計的這些窗戶,不僅呼應自然採光與視覺的需求,更巧妙地將地圖上魯爾區的煤礦廠區分布隱入其中,隱喻該地的空間歷史。透過妹島的巧心設計,魯爾地區的空間歷史得以由重工產業場域,轉型為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空間。 ++Kazuyo Sejima 妹島和世 1956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1979年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獲學士學位,1981年獲日本女子大學碩士學位,之後進入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工作。1995年與西澤立衛共同設立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 ++Ryue Nishizawa 西澤立衛 1966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1988年畢業於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獲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碩士學位。1995年與妹島和世共同設立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

相關網站::

*SANAA -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

*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Design

*Zeche Zollverein

@轉載自聯合報+陳宛茜 /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Net

8.29.2006

Arch@台灣建築繁殖場 潛入德國

由呂理煌領軍的台南藝大建築繁殖場以五周時間完成新作「建築繁殖D計畫:開放實境」,參與德國魯爾美術館的國際建築展「城市絮語(Talking Cities)」,於上周六(26日)正式開展。

魯爾美術館位於德國魯爾區埃森市的礦業同盟工業文化園區,此地曾是歐洲最大的採礦區與德國的工業命脈,以包浩斯建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從廢棄工業區搖身一變為藝術文化特區。埃森被指定為2010年的歐洲文化首都,也代表一個由重工業孕育的城市,逐漸轉型為藝術與文化大城。

甫完工的魯爾美術館由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操刀設計,預計2007年正式開館。為慶祝完工與為開館暖身,埃森特別舉辦國際建築設計展「邁進2006」,邀請超過20個國家的300個參展團隊,在展中呈現關於未來、生活、設計、建築以及城市空間的五個美學議題,8月26日正式開幕。建築繁殖場受邀參加其中的「城市絮語」建築展,這也是它繼兩年前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後,二度踏上國際舞台。

「我們想像這裡是沈浸在時間深海中的城市遺址。」呂理煌表示,在工作團隊的想像中,展場空間中既有的工業設施、機具,全都是過往城市歷史的遺跡,而新介入的繁殖場作品便猶如「深海中的珊瑚礁岩」,與舊日的遺跡、機具交錯。整個作品的結構猶如穿梭於機械元件間的珊瑚礁,自由地往任何一個可能生長的空間向度蔓生、繁衍。

呂理煌形容,當訪客走進「開放實境」裡,將如「海洋生物」般穿梭、棲息於珊瑚礁岩。過去繁殖場引用的中式園林空間手法,在這裡會遇到既有的鋼梁結構、線路、配管等空間元素的壓抑與挑戰;觀眾將被迫做出猶如行走於礦場坑道中的匍匐、蹲走的動作,從而將原本穿梭、遊走的閒適,轉換為充滿險阻、緊張的歷險。

呂理煌認為,一個城市的誕生非僅由建築或空間本身所定義、建構,更應由人類行為決定。「開放實境」透過與觀眾的互動,逐漸累積作品的厚度與故事發展,也呼應此展策展人援引的英國建築師Cedric Price名言:「建築必須允許人們去想像那些超乎想像的可能性」。

@轉載自2006/08/29 聯合報 +陳宛茜

Arch@魯爾美術館 一具電梯 把工廠凝固成美術館

建築大師庫哈斯為魯爾美術館設計的電梯,引導訪客觀察美術館周遭環境的空間歷史遷演。 圖/呂理煌提供

以前衛建築北京中央電視台震驚世人的庫哈斯,如何讓重工業廠房變身現代美術館?他在魯爾美術館的入口,設計了全球最長的單組式手扶電梯,將訪客引領至24公尺的高空中,不僅反轉了尋常美術館由下而上的入場方式,也一舉反轉了「魯爾」的形象。

魯爾美術館於19日舉辦入口電扶梯啟用記者會。參加記者會的台南藝大建築系教授呂理煌認為,庫哈斯的設計手法不僅完整保存歷史遺跡的外貌,更透過空間的重新定義,讓歷史空間產生了全新的社會文本與歷史脈絡。

魯爾美術館改建自昔日的洗煤場房。呂理煌表示,這個超尺寸的電扶梯甬道象徵昔日的煤礦輸送帶。透過它,舊時的運送過程轉化為訪客的觀賞路線;美術館空間的觀賞行為,也轉化為對舊有煤礦工業流程的致意。

甬道盡頭的觀景台提供了訪客俯瞰整體廠區的良好視野,亦讓訪客得以重新觀看空間在時間流變中的意義轉化。

呂理煌表示,從外頭遠看這個巨型扶梯,宛如一道修長的豔橘色線條,畫過歷史廠區龐大塊體錯落的空間,給訪客一個「活跳跳」的視覺驚喜。而美術館的入口大廳,完整地保留了舊時的產煤機具。這些已然停用的重工業機具,其龐大的尺寸、厚重的質感,嚴整的線條與結構,自然呈現出一種鋼鐵雕塑的壯美感。

呂理煌認為,庫哈斯僅將美術館的入口進行簡單的清理以及動線規畫,讓舊日的機具自然轉化為當代藝術裝置,凝固的歷史場景成為訪客的第一個鮮明印象。台灣同樣面臨「工業遺址轉型文化空間」的建築議題,如此簡潔而大氣的手法,實在值得台灣參考。

@轉載自2006/08/29 聯合報 +陳宛茜

8.28.2006

大陸藝術家蔡國強 柏林展佳作 充滿爆發力@Art


99隻狼撞牆 裝置藝術有創意中國大陸藝術家蔡國強題為「撞牆」的一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26日起在柏林的德國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這件作品共有99隻真實尺寸的「狼」。這些「狼」其實是由加工的羊皮、填充稻草和金屬線製成;並且把牠們隻隻相連的排列成行,撞向東面的玻璃牆。


中國大陸藝術家蔡國強在德國的首次大型個人作品展,26日起在柏林的德國古根漢美術館登場。

這項作品展反映他作品的多樣性,以及柏林這座城市對他在藝術上的啟發。

其中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撞牆」,其構成是99隻成群結隊的狼衝向東面的一道玻璃牆。當為首的一隻撞上後,後面的照樣追隨領袖,一一撞上。

一幅九公尺乘四公尺,題為「漩渦」的大型繪畫,同樣使用狼這母題。數千隻狼首尾互追,打成一個像旋風一樣的「狼結」,爆發的生命力充斥整個畫面。

在正式展出的一項特別表演裡,蔡國強並且使用不同種類的火藥,重製這幅繪畫。讓主題中狼的活力、能量和堅毅性格,更能放大呈現。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還有映象作品:「幻象Ⅱ」。它紀錄了展出前在柏林舉行的一場壯觀的爆破煙火秀。這項展出至10月10日止。


@轉載自2006/08/28 民生報

Culture@身體協奏曲 當代芭蕾創新之作

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即將來台,重新詮釋威廉佛塞名作《身體協奏曲》。 兩廳院/提供

當古典芭蕾走進今日,會是如何的模樣?對於威廉佛塞的作品「身體協奏曲」Limb's Theorem,做為首演此一作品的德國法蘭克福國家劇院首席舞者Douglas Becker來說,不僅認為是「當代芭蕾」的創新之作,更應被視為芭蕾舞的身體新理論,而它在舞蹈中加入舞台光影變化、建築空間的編排手法,成為世界現代芭蕾舞蹈史中的代表。

《身體協奏曲》是現代芭蕾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於1990年任職法蘭克福劇院藝術總監及首席編舞家的大型舞作,該舞碼不僅是行家最愛,更是讓一般觀眾了解威廉.佛塞的入門之作。

今年初,《身體協奏曲》才由擁有百年歷史的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取得演出版權,在現任藝術總監伊凡.黎胥卡(Ivan Liska )帶領下,重新編排演出共三部分的完整版,並經由佛塞本人親自驗收。

首席舞者Douglas Becker日前剛好應邀在國內講學,昨天談到這部現代的偉大舞蹈作品,表示有幸參與首演,當年威廉佛塞是集合了劇院的燈光師、舞台技術總監等人,一同位在劇院的觀眾席上,一點一點地修飾配合設計,才得以完成這齣突破傳統芭蕾身體理論的當代舞作,舞台上除了魔幻般炫技技巧外,觀眾還可看到舞台上持續轉動的風帆及巨大波浪牆。

Douglas Becker指出,這些由動力機械雕塑而成的大型裝置,在舞台燈光下,因移動變化出不同的空間及光影,當光源與影子開始舞動時,舞蹈與裝置之間產生連結,形成威廉.佛塞的獨特美學,雖說突破傳統,但沒有古典芭蕾的基本功,根本無法達到威廉佛塞對身體動作的要求。

從當代芭蕾與現代舞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時,威廉.佛塞尤其想從肢體的多面向,找出芭蕾舞作的新方向,畢竟傳統芭蕾的肢體動作著重轉圈及拋物線,但與佛塞要求舞者時而背向觀眾,面向側面,甚至面向天空做出的舞蹈動作,在在都是為了打破舊制。

@轉載自2006/08/28 民生報 + 黑中亮

8.25.2006

Fashion@古蹟辦秀 對味最重要

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選在北京太廟紫禁城舉辦服裝發表會。記者鄭嘉蕙/攝影

精品名牌為了烘托品牌形象,特別偏愛在文化古蹟、藝術聖殿舉辦服裝秀或時尚派對。在巴黎,最熱門的服裝秀場地是羅浮宮,至於在北京當然就是北京故宮紫禁城、太廟、關岳廟等著名古蹟。

選在古蹟辦秀雖然時尚,但也要「對味」才能相得益彰。2005年dunhill看中北京關岳廟的男人氣概、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借重北京紫禁城太廟的經典價值……,烘托亞太區新裝發表會氛圍。

為何會選在古蹟辦秀?精品業者表示,承辦亞洲區發表會,最重要的就是結合當地特色、融入在地文化,特別是近年不斷強調「活化」的名勝古蹟,藉由時尚新裝的發表,展現全然不同的時尚氛圍,百年經典品牌和千年古蹟,兩相烘托才能雙贏。

英國男裝品牌dunhill選在北京供奉關公和岳飛的「武廟」關岳廟辦秀,給人很剛毅的感覺。正殿外高掛方形大紅燈籠,駛進重型機車,運用中西合璧、古今交會的手法,把關岳廟布置出後現代、很Man且時尚的感受。武廟飛簷彩梁的莊嚴沉穩、氣勢磅礡,貼近時尚脈動,活化古蹟不老,每一處都有驚喜。

搶在2008年奧運封館整修前,Ferragamo在北京紫禁城太廟舉辦服裝秀。要想承租紫禁城太廟,可不是件易事,Ferragamo巧妙結合慈善活動,由鄧小平之子鄧樸方擔任理事長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掛名主辦。再加上大量遴聘公安擔任保全,才有機會前進太廟寫歷史。

Ferragamo太廟辦秀,前庭布置百米長的紅地毯,四周裝飾鏤空鑲有Ferragamo Logo的紅燈籠。在服裝秀開始前,利用投射技巧把品牌珍貴歷史畫面投影在太廟圍牆上,讓流行時尚有機會與歷史古蹟時空對望。

七、八年前手機大廠諾基亞也曾經包下北京紫禁城故宮一處偏殿,舉辦NOKIA6150「變色龍」手機發表會派對,當時是用白色布縵將宮殿完全覆蓋,用平劇橋段方式演出非常令人震撼,在當時可說是創舉,也開創日後文化古蹟商業結合的風氣。

@2006/08/24 民生報+胡明揚、賴素鈴、陶福媛、鄭嘉蕙、李韶明、吳光中

8.20.2006

Arch@未來的AIA會長談種族和建築

在今年6月舉行的美國建築師協會(AIA)大會上,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兼華盛頓Devrouax + Purnell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馬歇爾?珀內爾(Marshall Purnell)當選為「2008年美國建築師協會會長」,是第一個非洲裔美國人擔任這個角色。在最近與《建築實錄》投稿人薩姆?盧貝爾的談話中,珀內爾談到需要建築師領導「可持續發展運動」(sustainability movement);呼籲改善美國建築師協會與各個地方分會的關係;提出增加薪水的辦法;討論了推進「建築信息模型系統」(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ystem)的挑戰。但與這個未來的會長談得最多的問題,與種族和建築有關。下面是他們的對話。

問:作為美國建築師協會的會長您打算推進多樣性?

答:這當然是美國建築師協會必須處理的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是做得很有效。我們的人數增加了不少,但他們沒有處在他們應有的位置。婦女會員的數量增加了3-4倍,非洲裔美國人的數量穩定在1個百分點。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拉丁美洲人。
我們需要進入學校,並且進入城區。例如,在聖安東尼奧——我們舉行下一次大會的地方,有很多城市社區。那裡的孩子們在他們的生活中,從未與一個建築師交談過。我們有鼓舞他們的可能性。我們必須進入這些社區,啟發那些孩子,使他們今後從事建築這個職業。
當我在1985年和1986年擔任「全國少數民族建築師協會」會長時,我們在亞特蘭大有我們的協會,並且在學生中發起一個建築設計競賽。由我們協會的建築師評判作品。我們派建師到9所學校。只看到一個建築師,他看起來有點像您——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們協會的資源經常浪費。我認為我們的很多會員應當自願參加這類工作。

問:美國建築師協會的獎學金計劃怎樣更有效?

答:我們制定了獎學金計劃,並且我們決定了每年怎樣分配這筆錢。這是一筆大數目。在1986年,我擔任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全國獎學金計劃」的主席。我們發給每個學生2,500美元。這在1986年是起作用的,但在今天就不行了。現在就讀於一所建築學院,一年的開支要35,000美元。
我的論點是,並不只是為非洲裔美國人的孩子進入建築學院提供資金支持。例如,我的孩子沒有一個人選擇建築。他們可能有一個很好的開頭,與得到一筆獎學金無關。他們觀察這個專業,並且瞭解這個專業提供的東西——在初級水平、中級水平和更高水平範圍給了少數民族帶來什麼。
他們說:「建築太難了,我不想幹這一行。」在這個國家,多數種族擁有的公司,擔任負責人的非洲裔美國人不超過10名。這是為什麼?是什麼不讓人們進步?我總是說,如果有一條你試圖去工作的管道,你必須在這條管道的兩端工作。你不能僅僅塞滿人在管道裡,並且在另一邊什麼都不做。你需要在開放的另一邊創造可靠的機會。人們需要在一個平坦的運動場練習的能力。

問:美國建築師協會能夠接受一個少數民族的會長嗎?

答:少數民族會員在美國建築師協會中占1.2個百分點。當99個百分點的專業人士是「非非洲裔美國人時,你能預期誰是領導人?你不能挑剔會員選擇誰做領導人。你必須在全部的會員中選擇合適的領導人。
當然,從非洲裔美國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來說,我們在美國建築師協會中有很大數量的會員。這個總的數目告訴我,作為這個職業的一個非洲裔美國人,如果你不顯示領導能力,並且在你不能擔負得起你的班級的失誤,你就不是最好的學生。你比你的同事做得好,僅僅算保持了一致。令人驚異的是,只有很少的非洲裔美國人建築師這美國大公司工作和在聯邦政府一級工作。
如果我們在這兒不運用數目上的條件,還剩餘下什麼?在私人部門,誰僱用非洲裔美國人建築師?結果是在會議室確定的。如果你不通過工作去開拓,進入這個專業的分數是什麼?天花板很低,你不能突破它。在這方面,你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客戶。你還必須工作。你能得到學位,但現在你需要工作。我們需要確定客戶資料向每一個開業的建築師公開,而不僅僅是對某些人開放。

問:您認為美國建築師太保守嗎?

答:要看是誰在產生這種情況。相比之下,我們的音樂,是我們整個文化的結果。因為我們有多樣性的優勢。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我們演奏的是古典樂曲。沒有黑人流行音樂(R&B),沒有爵士樂,沒有打擊樂。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給予我們怎樣的建築?爵士樂演奏家杜克?艾林頓給予我們怎樣的建築?當你考慮誰對美國的建築作出貢獻時,經常是令人厭煩的。
重複同樣的問題。如果說唱歌手Jay-Z按照創造性的模式,他將給予我們怎樣的建築?我們需要那些正在尋找創造模式的客戶。一個惟一的藝術表達模式,你需要有人委託製作。如果你是一個油漆匠,你就只是油漆。從事建築,你需要一個贊助人。如果我們從市區招募人,建築將做得更好。建築藝術將更有生氣並得到濃縮。沒有非洲裔美國人將跳什麼舞蹈?我們的音樂將是什麼?你限制人們實踐,那就是一個問題。

@ABBS編譯自《建築實錄》

藝術創業論 惹爭議 村上隆自有戰略@Art


日本爭議性最多的現代藝術家村上隆,最近出版了一本「藝術創業論」,再度為日本的藝術界掀起漣漪。村上隆在新書裡,絲毫不諱言藝術對他而言是一種賺錢的手段,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藝術創業」,他認為藝術不但要投入金錢,也要擁有國際視野及宣傳戰略。

直言藝術也是商業


1962年生的村上隆,正是法國名牌Louis Vuitton暢銷的櫻桃包設計者,這款包包為老牌的Louis Vuitton創下了銷售佳績,也讓這品牌在年輕消費者中重新翻紅。
村上隆的作品反映日本消費世代的思考,人因為消費而存在,藝術也是商業,藝術家也是企業主。村上隆創造了漫畫角色,化成雕塑、繪畫以及各種商業產品,他也曾經創造幾個波大臀翹有著濃濃「性幻想」意味的代表性角色。村上隆將這些動漫角色大量商業生產,玩偶、手機吊飾都有。他認為藝術就是商業,而他就是品牌。

被譽為日現代藝術新希望

村上隆的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正搶手。2003年,他代表作之一巨乳美少女偶像「Miss Ko2」,被紐約的拍賣公司以5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2004年他的噴乳跳繩美少女「HIROPAN」,在國際美術市場上又以49萬美金賣出。今年5月,村上隆的作品在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以114萬美元的天價賣出,他是當今日本行情最高的藝術家,甚至被譽為日本「現代藝術新希望」。

村上隆備受爭議,愛他的人認為他打破了精緻藝術以及通俗藝術的分野,藝術與商業的觀念混融。討厭他的人覺得他創造的那些卡通漫畫角色根本不是藝術,只是商業消費媚俗的產物。

強調成功需有成本概念

在新書「藝術創業論」中,村上隆以過來人的姿態,詳論他在紐約藝術圈成功的道理。村上說:「藝術必須有放諸世界皆準的戰略,光是靠熬夜及努力是入不了門檻的。」他也說:「今天日本的藝術家都是些窮酸、頭腦不好、廉價的人才。若要製作讓有錢人有興趣的作品,當然先要投資金錢,然而日本各大美術大學的老師們,卻讓學生們捨棄了應該有的『成本』概念。」

關於村上隆的作品,日本的美術評論家指出,村上以日本獨特的動漫卡通文化為武器,把日本大眾文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帶入西洋文化圈。他採用日本浮世繪的構成,讓日本的卡通人物躋身為「現代藝術」,從而成為國際收藏家愛不釋手的收藏品。

常被指控涉抄襲

樹大招風的村上隆,也經常被指控涉嫌「抄襲」,村上隆現在幾乎是著作權法研究的典型人物,因為在動漫創作之海中,「似曾相識」的作品實在太多了,有時到底是誰抄了誰?當事人都搞不太清楚。2004年,村上隆對NARUMIYA童裝提出告訴,指控該廠童裝印刷人偶的「鼠先生」,是抄襲他的代表作「DOB先生」。不過,多數的消費者認為,兩者根本都是抄襲自迪士尼的米奇。

不滿村上隆到處抄襲的漫畫家細野不二彥,於2005年出版影射村上隆抄襲的漫畫作品「Gallery Fake」,故事描寫「現代藝術」如何透過藝術品的收藏買賣,實行賄贈、貪污、洗錢等見不得人的目的。該漫畫中旁白還直接批評說:「(村上作品)不過是抄襲既有文化的盜作,對於日本御宅族文化不熟悉的外國人,看了他的作品還以為是原創作呢。」

屢遭撻伐荷包照樣滿

針對來自各方的批評,村上隆說:「我的作品對女性的美感意識帶來革命,我覺得比起日本人來,外國人較有趣的評價我的作品。」不僅日本的漫畫家批評村上隆,日本的「御宅族」也在網路上對村上大加撻伐,指村上的作品抄襲、拼湊漫畫家的作品,一躍為現代藝術的新貴不說,還因此把荷包賺得飽飽的。

勇於把藝術當做「生意」做的村上隆,不惜向銀行貸了幾億日圓,把他的藝術經紀公司「Kaikai Kiki」搬到東京的麻布,位於一棟大樓的地下2、3樓層,總計1200平方公尺(約364坪)。該場地有寬敝現化感十足的展示畫廊,所有地板都是精緻的高級原木,純白的牆面讓村上的作品更形搶眼。最近全力投入動漫人物創作的村上隆,預定在這個畫廊兼辦公室的基地裡,創作出更多的「賣錢」藝術品。


@news.chinatimes.com+洪金珠、李維菁

Fashion@KENZO秋冬狂戀杜蘭朵

(圖片:TVBS Weekly提供)/TVBS周刊

KENZO今年秋冬以《杜蘭朵公主》的故事為背景,將杜蘭朵公主所喜愛的一切架構出本季的設計概念。在故事裡,杜蘭朵特別享受將她自己包裹在價值昂貴又閃閃發光的天鵝絨下,在刺繡華麗的床罩下歇息以及身著色彩鮮艷的偌大大衣。

  她最讚賞以葉片及她最喜愛的花卉玫瑰與牡丹作為裝飾的布料。她喜歡穿著多層次的服裝,最內裡的襯衣以方格及細長條紋為主,外罩一件無袖連衣裙,最外層則搭配數件貼身刺繡背心,下半身以長褲或飾有褶襉、荷葉邊或呈喇叭狀的裙子為主。

  由於個性強勢,所以也有身著威爾斯王子格、直條紋、方格及人字呢圖形夾克等此類的中性裝扮出現,同時也很珍視一些勇敢的遠東探險家所帶回的男性服飾。這些服飾除了飾有極度精緻的威尼斯蕾絲外,也以織花臺布、絲綢、網織及許多小片羊毛圖騰點綴上裝飾用的鑲嵌物、提花織品等元素來加以裝飾。

  每當皇宮內有宴會時,她會披上晚禮服,將整個宮廷襯托得耀眼奪目。而偏好光鮮亮眼色彩的她,總是很迷戀橘色、綠色及咖啡色,但對藍色、葡萄紅、黑色中繡著燈籠花或參雜著各類深淺紅色系的布料情有獨鍾。

  有感於中國古帝國迷人的服飾特質,ANTONIO MARRAS藉由《杜蘭朵公主》的故事,再一次發揮了他令人驚嘆的想像力。本季秋冬的創新設計不但結合了KENZO貫有的花卉印染,更融合了一絲高雅復古的中國風。

@TVBS周刊+戴國瑞

8.17.2006

Lifestyle @ 建築廚房 美食與空間的新體驗

建築與美食之間有著什麼樣神秘的關聯?從食材的採買、料理,到火候、調味的運用,是技術,也是藝術;廚房空間的觀察、感受與設計,是工藝,也是美學,創意與細膩的心思,成就廚房裡的美事。

美食跟建築如何產生火花?難道像童話故事中的「糖果屋」一樣嗎?實踐大學在暑假舉辦了一系列的「建築體驗營」活動,其中一天的課程,便是以建築結合美食為主題的「建築廚房」。活動當天安排讓學員參與當日晚餐的採買、前製與烹飪,並邀請義大利餐館的大廚林千弘來指導學生做菜。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指出,參與藉由「建築廚房」的體驗,讓學員們能從中學習到,建築與做菜都是需要付出耐心與應變能力的工作。

■體會料理與建築的美好境界

負責此次「建築廚房」的包佩玉老師表示,當大家想要完成一道好吃的義大利菜之前,需要經過採買、處理食材、調味、時間的調配等許多繁雜細膩的工程,最終才能將食物呈現至客人面前,讓客人感到滿意。「這樣的過程,就如同建築師設計建築物一樣,需要透過細膩的觀察與心思,才能呈現出一幢好的建築物,並且讓客戶感到開心且舒適。」包老師說。

曾經擔任室內設計師的「建築廚房」guestchef,大廚林千弘則說:「做菜與建築,其實道理一樣,可以循規蹈矩,也可以很有創意。」他也藉此機會從廚師的觀點來談建築,他說,以往台灣的建築設計,總是將廚房設計得狹小且封閉,並沒有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特點。但是隨著美學觀念與空間應用的進展,他希望參與此次「建築廚房」的未來建築師們,能了解到廚房的空間在一棟建築物中是多麼的重要。

當天「建築廚房」的活動,包佩玉老師在前一天就先訓練一組學員,再由這些種籽學員帶領其他學員進行活動。實踐大學建築系的江梅雅就是種籽學員之一,她說那天為了採買食材與善後忙得一塌糊塗,不過倒是因為這個活動,更加瞭解到建築與美食之間的共通點。

整個過程中,大廚林千弘讓這群從未親手做菜的學員們,藉由基礎的採買,認識食材、處理食材,進一步了解如何加減調味料,讓食物更美味,不但可以讓學員學會做一道義大利菜,更能培養出他們的自信心。參加體驗營的泰山高中同學黃碩玲同意林老師的話,她說自己本來就很喜歡做菜,可是以前沒有做過義大利菜,所以覺得很新鮮、很有趣,活動結束之後,她覺得自己多了一些拿手菜。

■藍莓染色 鍋蓋當盤 趣味加創意

不過,學員當中有許多都是廚房新手,也因此發生許多趣事,例如有一位學員因太早將藍莓放入鍋內,讓原本膚色的肉雞被煮成全身藍色的烏骨雞,去年「建築廚房」的活動中,也有許多負責切菜的學員們,因為切太多辣椒而將手指頭「燙」得紅腫。在活動進行時,大廚發現學員們都很用心,例如學員們可以用一個小火爐煮出80人份的食物,或者將蓋子翻過來當盤子用,學員們不會因器材有限而放棄,反而會進一步發揮創意來解決問題。

這次建築體驗營的活動,實踐大學建築系籌設了半年,安郁茜院長認為,建築體驗營這樣的活動是一種社會責任,希望藉由這個活動來提升建築系的涵養,並且讓非建築系的人們改變對建築的刻板印象;至於明年會不會再繼續辦這樣有趣的活動?建築系系主任林聖峰說,他們希望能在活動中加入更多新元素,並讓更多學員能夠參與,但要看人力與財力兩項條件是否能夠充分配合。

@2006.08.14中國時報+朝陽大學王逸姍

Fashion @ 85歲Gucci 永遠的流行先驅

古馳歡慶85周年,以歷年來的經典元素詮釋85周年紀念包,圖為雙G Logo烙印的賈姬包。記者陳立凱/攝影
「古馳風」形塑現代女性的個性美。記者陳立凱/攝影

「Gucci Gucci Good!」多年來,時尚圈內只要一提起古馳(Gucci),總會附帶溜上這句順口溜。古馳的「Good」,指的不僅是它亮麗的銷售業績、街上人手一只古馳包,更是對古馳永遠引領時尚流行的推崇……。

古馳,85歲了。這85年來,古馳從一個皮件專賣店,轉型成為引領時尚的龍頭品牌,這一路走來,其實就是時尚百年演進史的小縮影。

1921年,古馳還只是一個佛羅倫斯的皮具專賣店。85年後的今日,古馳已是雄霸一方的時尚品牌,與路易威登所屬的LVMH集團各據山頭。古馳,是如何打造今日的時尚王國?

明星名人加持,一路相伴

精品時尚與好萊塢之間的關係,向來密切,加上早年義大利狗仔隊的推波助瀾,成功打造一個勢力龐大的時尚產業。其實,古馳是最早懂得利用時尚明星為品牌加持的時尚品牌之一,50年代的伊莉莎白泰勒、李察波頓、摩洛哥王妃葛莉絲凱莉;60年代的奧黛麗赫本、70年代的賈桂琳歐納西斯等,都在不同年代成功地為古馳代言。

其中賈姬在1962年拎的包款,已被暱稱為「賈姬包」,一幀她拎著包包低頭閃躲攝影記者的倩影,永留在時尚人士的心裡。1967 年,摩洛哥王妃葛莉絲凱莉最鍾愛的古馳印花絲巾,成為當時時尚圈內最當紅的印花圖騰,當時時尚仕女還紛紛傚法葛莉絲凱莉,把絲巾順手繫在包包上呢!

如今,古馳的賈姬包、葛莉絲凱莉曾繫在脖子上的印花絲巾等,不僅只是過眼雲煙的美麗片斷、也不只是一幀泛黃的歷史照片,這些名人曾經深愛過的時尚風情,早已化身為古馳的經典,迄今仍深受時尚人士的喜愛,歷久不衰。

古馳,成功打造品牌辨視符碼

品牌,就是資產。打響品牌的「金字招牌」,就能成功打造精品的完美形象,古馳在1937年首度推出的馬銜鍊、1947年的第一款竹節包、1950年首度問市的綠紅綠織帶和雙G Logo緹花織紋等,都是辨視古馳歷年來相當重要的品牌象徵符碼,讓人一眼就可清楚瞧見,成功辨認出品牌。

這些古馳的「品牌辨視符碼」,每一季都會以不同的風貌出現在古馳的新品貨架上,儘量外觀略有更動,但對品質和時尚風貌的堅持,數十年來如一日。古馳的前任設計總監Tom Ford和現任設計總監Frida Giannini,就非常擅長詮釋這些「品牌辨視符碼」,並玩出全新的風貌。

這一季的古馳85周年紀念包款,也以「向傳統致敬」的精神,巧妙融入了古馳的經典,馬銜鍊、雙G Logo、綠紅綠織帶、竹節等,作為古馳85年來時尚演進的回顧,可說是別具意義。

古馳,是都會時尚、性感的代名詞

1992年,Tom Ford擔任古馳設計總監,直到2002年才卸任,這將近十年的「Tom Ford時期」,將古馳塑造成「都會時尚」、「性感」的形象,打從古馳的服飾、廣告風格,無不圍繞著「性感」、「都會感」打轉。

古馳在90年代引領「性感當道」的時尚主流,成為當時的「顯學」,足足長達十年之久,時裝周上的伸展台上盡是模特兒走光的畫面,坦胸露乳早已習以為常,只因為衣不蔽體的性感,就是美。

古馳的今日 形塑新女性的個性美

今日的古馳,表面上歡慶85周年,其實另一方面,古馳也正悄悄面臨另一個階段的轉型。肩負著振衰起敝重責的設計總監Frida Giannini,正以有如鄰家女孩般的清新設計風格,形塑時代新女性堅毅、剛中帶柔的「新古馳風」。

今年才30歲出頭的Frida Giannini,以全然不同於Tom Ford的設計風格,試圖建構一個全新的「古馳時尚」。近幾季的古馳新裝,早已跳脫以往性感、都會、冷調科技感的「Tom Ford風」,清新、充滿女人味的花朵印花,帶有濃郁復古風情的裙裝,歐普風的炫目圖案、以及剪裁俐落的褲裝,形塑時下時代女性的「個性美」。

@2006/08/16 民生報 +陶福媛

8.12.2006

Culture @ 澳門生存之道 當賭城,更當文化城

老城整合
世界文化遺產一小時逛完
  威尼斯受到全球矚目,並不是一棟、兩棟老房子被保存,而是整個城市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威尼斯仍然活著,人們仍然在這個老城市裡生活著。

  澳門也是用這種思惟去營造「老城區」。缺乏像北京天壇、故宮等大型歷史景點的澳門,去年能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善用中西融合的特色外,也是因為把25個古蹟景點串起來,以整個歷史城區申報。以前,像「大三巴」這些古蹟是三三兩兩地散布在各處,澳門人即使住在這些「世界遺產」旁,也以為不過是些「破爛房子」。但是經過葡萄牙統治者及特區政府有計畫地整合,這些破爛房子串成一個完整的古蹟帶,從澳門西南端的媽閣廟、一直延伸到民政總署所在的「議事亭前地」廣場、大三巴教堂。

  如此一來,世界上除了澳門,很難找到第二個可以在一個小時內逛完的世界文化遺產。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蕭麗虹表示,澳門政府的古蹟維護觀念很先進、細緻,並不是把古蹟變成木乃伊、封鎖起來,而是採取「活化運用」的思惟,與城市規劃結合,連帶把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起來。像建於1784年的「民政總署」,是澳葡統治時期的行政中心,現在從大門進入,一邊是民眾洽公的地方,另一邊可以看到葡國修道院風格的圖書館,不但座椅裝潢有古典氣息,同時專門收藏17世紀以來的外文書籍。

古蹟生活
在百年市場裡買菜
  澳門歷史城區不但塑造古蹟聚落,而且還結合居民生活、藝術表演、購物、閱讀。像澳門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廣場,以前兩線道的馬路,人車夾雜,現在變成一個類似西門町的徒步區,人車分離。「屈臣氏」「星巴克」的賣場就在有百年歷史的建築裡;廣場內還有一棟兩層樓高、堪稱遠東最大的葡文書店。議事亭廣場前地附近的「營地市場」,也是一個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市場,經過改造後,裡面仍然賣現宰活魚,但卻一點也不顯髒亂。來自澳門的設計師黃永洪在台北的工作室緊臨著大安市場,同樣是傳統市場,但是衛生條件與澳門的營地市場相比,卻差了一大截。黃永洪非常欣賞像營地市場這種「人可以在古蹟裡買菜」的情景,人可以活在古蹟裡,卻又不干擾到古蹟。黃永洪表示,這種作法,讓澳門就像個剪貼簿,把現在和過去都粘在一起。

   澳門旅遊局駐台代表梁吳蓓琳表示,到澳門,觀光客可以走馬看花,一個小時就逛完所有世界文化遺產,但如果行程加上吃吃小吃、看看書、逛逛街,慢慢品味,也足夠讓人在澳門停留個四、五天。

藉古捧古
荒廢老宅風光重返人間
  澳門政府的用心,可以從維修盧家大屋(澳門第一代賭王盧九建於1889年)中看出。結合中葡建築風格,有中式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有南歐式的青花瓷、鑄鐵欄杆、葡式百葉窗及半圓彩色玻璃,這種建築風格,中國沒有、葡國沒有,是目前僅存最具澳門建築特色的古建築。

   不過,從1949年大陸動亂開始,大陸難民大量湧入寄居,最多時曾住著500多人。1999年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先是派人到香港,勸說盧家後代放棄老宅的所有權;接著,就是逐一與老宅中的500多位居民交涉,以補償金、換房各種方式,將他們遷離老宅。但是盧家大屋已荒廢半個多世紀,許多澳門人即使經常路過,卻不知道這座老宅的重要性。因此,當2003年3月,這座「在人群中消逝的古宅」完成初步整修後,澳門文化局立即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讓這座澳門最著名的老宅「重返人間」。文化局先是利用當年3月舉辦藝術節機會,在盧家大屋演出《鄧碧雲夜訪澳門金玉堂》歷史劇。曾在澳門學戲的已故粵劇女演員鄧碧雲,在港澳的知名度相當於「台灣楊麗花」,文化局藉一個古人來介紹一座古宅,成功地達到宣傳效果。一張門票相當於新台幣420元(約100元澳門幣)的《鄧》劇,一連上演11場,70個座位,場場爆滿。

   2004年開始,澳門文化局每個月又在盧家大屋辦一次中樂團演奏,並且,還不定期邀國際社團,在大屋裡舉辦德國花藝展等活動。因此,當2005年8月盧家大屋開放參觀以來,即使一週只開放兩天,參觀人數很快就超過一萬人次。

他山之石
小學生在老校舍悠遊
  跟香港一樣,台灣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也比不上澳門。從1982年開始、長達24年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做的準備,比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更重要。因為透過官民的參與,強化了澳門人對澳門的認同,這或許才是澳門最大的收穫。

   面海的利瑪竇小學雖然建校只有50多年,但校舍卻是1868年葡萄牙人蓋的別墅。由於是政府列管的古蹟,不能隨意整修,因此沒有雨天操場、沒有禮堂。

   但是校方卻隨遇而安,把附帶壁爐的大廳,變成圖書館及親子活動場。每天,有許多家長帶孩子到學校後,順手就拿起架上的童話書,講故事給孩子聽。小學部副校長張潔玲更樂觀地表示,雖然沒有禮堂,但是老洋房採光好、挑高夠、通風、牆壁厚。更重要的孩子從小就在古蹟裡生活,自然可以培養他們保護文物的意識。在一間教室的布告欄上,還有這樣的海報,上面寫著:「澳門美麗的景色,有一座高高的大三巴。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到處都有美麗的蓮花。有一個廣闊的黑沙灘。」

  台灣大部分人的祖先400年前就到了台灣,澳門則有一半人是20年前才到澳門的「新移民」。台灣百年以上的小學比澳門多,但有多少老校舍被保留下來? 只有一個台北市內湖區大小的澳門,透過文化古蹟活出新生命,這個城市成功經驗值得台灣細細研究,努力學習。


@遠見雜誌網

Culture @ 被拆除的「圓環」記憶。

「台北市後火車頭重慶北路二段圓環邊合作金庫錯對面安濟中醫診所」,這是過去常聽到廣播電台賣藥的廣告,從這個廣告詞,大致可推知,台北市後火車頭那個圓環是大家都悉知的地標,住台北市的人大概不用問就知道,後火車頭的圓環在那裡。想去看中醫的人,只要去後火車頭,找一下圓環邊的合作金庫,大概就可以找到那個中醫診所,就診完畢後還可以去圓環吃個台灣小吃,縱使是住在外埔頭的人要來就診,所謂「外埔頭」這是一句台語用詞,也就是住在台縣市以外地區的人,搭火車來台北走後火車頭出來,隨便問一下圓環在那裡,當是無人不知曉。可見圓環當不只是建城區的圓環,還是全省通知的圓環,不管是外地人,或是台北在地人,「圓環」是大家生活上的共同記憶,如今圓環已經不是當時那個圓環,也只能這樣說,以前那個圓環已成為大家共同的生活「記憶」,現在只能回憶,也只能嘆息!

圓環的歷史據記載已有百年以上之久,可追溯到民國前3年的日治時代,也就是1908年,光歷史的這一段,就有很多的故事可說的,這就是文化古蹟的魅力,看看古蹟就可以想像當時先民先祖的生活景象,農忙之閒暇,三五成群在此納涼,當時的小吃,雞捲、魚翅、肉圓、蚵仔麵線…等等,應該會比現在好吃吧!和車水馬龍的來來往往人群,1914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禁夜間點燈營業,圓環也曾經因此沒落,除了這段歷史淵源可供後人憑弔外,最重要的是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圓環的小吃生意再度繁榮,也形成圓環商圈,夜夜燈火通明,而台北乃有「北圓環,南龍山寺」之稱,由此可想而知圓環當時是多麼頂盛出名,圓環的一切已經是大家生活的一部份。

以圓環的歷史時間推算,不論現在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這一世代,或者是三、四年級光復後出生的世代,甚至於是五、六年級世代,對當時的圓環都有一些記憶,不論是去圓環吃小吃,或者真的去後火車頭圓環邊找那家中醫診所,從1945年開始圓環就是我們大家生活的一部份,圓環就這樣跟著大家一起生活了前前後後共52年,直到90年3月29日早上10點拆除重建,當怪手這麼一拆,不只是圓環那個建築物,可以確定的是,至少最近這52年來大家共同的生活記憶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拆除了,現在想要再看以前的園環,大概只能去找找以前的舊照片,一心想著若舊的圓環能留著多好,平日三五好友還能去那裡吃吃小吃,如果國外的朋友來訪,至少還多一個地方可以帶著去逛逛。

我們常說台南是文化古都,而台北又何嘗不是,近幾百年來的生活累積的文物古蹟,可說是相當豐富,這也是眾所皆知,無庸置疑的事,我們不是要回到過去的生活,過去先祖先民留下來的也不完全只是這些古蹟和文物,而是看到這些古蹟文物讓我們確定,縱使是歷經幾十代數百年的歲月風霜,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的血液中還是流著相同的元素,與先祖先民一樣在這塊土地上繼續奮鬥。如今新蓋的圓環,根本就沒有人想去那裡吃小吃,可想而知新蓋的圓環應該少了原來台灣小吃文化的風味,尤其是在新興的商圈之興起,讓原本已經有些沒落的圓環生意又更加沒落,終於又再次吹起息燈號,我們期待圓環再找回文化的傳承,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注入,能再有當日的榮景。

在一片「文化創意產業」的聲浪中,很不可思議,竟然弄到如此景象,好像「文化創意產業」只是說說而已,不只是圓環如此,台北火車頭那一片,不只火車站那棟拆了,鐵軌也拆了,在那片大地方,據說可以搞很多文化創意的東西…

@邱高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