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清湄圖/Iwan Baan
藤本壯介在他設計的“終極木屋”中。終極木屋是一個4 米× 4 米× 4 米的立方體,建築材料是數根35 厘米斷面直徑的木方。在這裡,你無法將地面、牆體和天棚區別開來,同一個位置既可以理解為地面也可以理解為椅子、天棚或是牆體,樓層平面都是相對的。穿 著三宅一生的褶皺休閒西服,藤本壯介滿臉堆笑地走上了演講台。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的鞋子上沾著泥土。演講當天上午,藤本剛考察完山東日照的項目,第二天上 午又要飛往倫敦,為其設計的倫敦蛇形畫廊2013 年夏季展廳做現場指導。為了見到這位當代日本最有潛力的新生代建築師,慕名而來的同濟大學師生已經等待了至少一個小時。 2 月底,藤本壯介應文築國際、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邀請,在上海發表了一場名為“未來建築”的演講,並接受了《外灘畫報》的專訪。
在當 今世界建築的舞台上,日本建築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繼丹下健三、安藤忠雄、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之後,伊東豐雄剛剛又一次摘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桂冠。而出生 於1971 年的藤本壯介,則被視為日本新生代最有才華的建築師之一,更被很多業界人士看作是未來的“大師”。現年42 歲的他,僅憑藉日本國內幾個小戶型、低造價的項目,就在建築界引起了極大的衝擊和反響。
藤本壯介1994 年進入東京大學建築系,在求學期間和畢業之後的兩年中,他並沒有像自己的同學一樣,爭取一切機會進入有名的建築事務所實習。他說:“我也曾經很多次鼓起勇 氣,想把自己製作的模型送去伊東豐雄事務所,但怎麼看都覺得他會罵我。而且,那時候的我多少有點年少輕狂,伊東和妹島都是很有個性的建築師,我怕去了以後 會讓我的個性迷失掉。”
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伏薩伊別墅,奠定了建築由柱子、樓板和樓梯三者組成的模式,也是所有當代建築師想要努力挑 戰和超越的。伊東豐雄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便去掉了柱子的部分,當藤本壯介看到伊東的破壞力之後,很想自己嘗試一下—他的嘗試是不僅沒有柱子,還把原本完 整的樓板切割。於是,他創作了“35 厘米樓板模型”,那時的藤本壯介剛滿30 歲。
在這個建築模型裡,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牆壁、屋頂、桌 椅、床榻⋯⋯有的只是35 厘米高的樓梯。 “樓梯是35 厘米一格,一格可以當凳子,兩格可以當桌子⋯⋯ 通過35 厘米高樓梯的各種組合和調整,實現各種功能。人類曾經和動物一樣,沒有所謂桌子、椅子、床,這些明確的功能其實是後來慢慢形成的。我們並不是要回到原始時 代,但是可以藉鑑原始時代沒有桌凳的時光,憑藉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賦予建築各種功能。”這個理論的實物便是著名的“終極木屋”。
終極木屋外觀。
眾人眼中溫文爾雅的藤本壯介,在建築設計方面的破壞力是顯而易見的。當西澤立衛看到藤本設計的東京公寓(Toyko Apartment)以後,說:“藤本你做的事情,就好像是完全不懂家和房子的概念的孩子的做法啊。”建築展策展人馬衛東回憶起他最初接觸藤本壯介的設計 時說:“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從東京大學出來的人該有的作品嗎?”他甚至用到了“很暴力”這樣的形容詞。 “藤本的設計把人們已有的習慣切得粉碎,像魔術一樣把人分割。更有一些違背常理的地方,比如柱子比窗框還細。”
“我做建築,就是要回到建築誕生的一瞬間。”藤本壯介認為,建築既是一種自然演化的產物,也是人類的發明。 “讓建築回歸到誕生的原初,並加以重新解構,對我來說是非常想嘗試的奇妙體驗,我認為也是未來建築的方向。”這就是藤本壯介的“未來建築”理論。
2013 年的蛇形畫廊夏季展廳將於今年6 年開幕。受邀成為蛇形畫廊夏季展廳的設計師,是藤本壯介設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筆。蛇形畫廊夏季展廳的設計者,歷來都是世界頂級的建築師,諸如扎哈·哈迪 德、雷姆·庫哈斯、弗蘭克·蓋里、讓·努維爾等等。藤本壯介將建築打造成一個透明的不規則云狀物,和周圍的綠色植物融為一體。建築的基本單位是無數根直徑 2 厘米的鋼管,先將這些2 厘米直徑的鋼管組成40 厘米×40 厘米和80 厘米×80 厘米兩種單元,再將這兩種單元組接起來。
與蛇形畫廊同時進行的,還有台灣塔、山東日照的會所、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 這些大型建築與藤本壯介以往的項目有很大出入。大型建築的設計更加複雜,也需要多樣性,如果只是對小戶型設計的重複就會很無趣。唯有一樣一以貫之,那就是在建築中再現自然。
山 東日照的會所, 有一個長200 米寬100 米的大屋頂,藤本第一次將瀑布作為建築的組成部分(而非景觀)使用,讓瀑布從屋頂上垂直流淌下來。台灣塔是一個提供給居民參觀休閒的高層建築。在台灣塔這 個項目中,藤本壯介表達了他對未來高層建築的看法—不是高,而是要創造一個舒適的半戶外空間。當投影上播放的3D 效果圖將鏡頭移到台灣塔300 米高的屋頂展望台和屋頂花園時,台下發出了驚呼聲,藤本壯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藤本壯介談House NA
沒有一塊完整的混凝土樓板,House NA 由20 塊大小不一、厚度6.5 厘米的木板高低錯落地舖設而成,生活在其中的人像生活在樹屋上一樣。
House NA外觀。
House NA 的基地只有9 米×6 米這麼大。跟業主夫婦談了一次之後,他們的共識就是“比起像在餐廳吃飯,在起居室看電視這樣的生活方式,還不如像吉卜賽人一樣走到哪裡是哪裡,事情都由自 己來配置的生活方式來得有意思”。聽了這話,我突然開竅了,腦子裡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基地已經很小了,不如就把它分得更小,不是用房間而是用台階創造出 一個奇形怪狀的空間,所有的空間其所具有的功能都由在裡面的人來創造。
House NA 用20 塊厚度只有6.5厘米的木板取代了通常的混凝土樓板。這些木板中最小的一塊只有1.4 米×1.4 米,可能都沒有一張桌子的面積大。我跟業主開玩笑說:“我給你做了一棟20 層樓的建築。”這樣的房子裡,家具和建築的關係至關重要,因此房子裡的家具都是隨建築整體設計的。房子裡的每塊樓板也沒有明確的功能,沒有規定說哪裡是餐 廳,哪裡是書桌,隨便找塊木板,和下層木板便可形成功能關係。
在解決了創意問題以後,隨之而來的是現實問題。為了讓建築看起來合乎邏輯, 我們選擇了比木板厚度更小的直徑6 厘米的鋼條用於承重,因為如果用很粗的柱子,那麼整個形體就垮了。所以,我們找到結構工程師,把柱子的直徑降到最低。結構問題解決了,電線、保溫材料、網 線等等怎麼辦?不能像以往一樣走牆壁。但我們不能妥協,所以找到製作窗框的公司,和配電公司、自來水公司、電信公司協商解決方案,希望能按照最初的設計呈 現,但會超出預算。不過,業主因為喜歡纖細的柱子的漂亮形態,增加了預算。
我夫人說,在House NA 中的感覺像是住在樹上一樣。然後我才發現:“啊,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之前一直有這種感覺。”樹木有樹葉,這個方案,用一層層台階形成了樹葉一樣的效果。視 線也是連接了很多角度和方向的,形成了一個網狀的關係。這和住在樹林中的感覺是很像的。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這不正是我最理想的住所的原型嗎?
藤本壯介談東京公寓
這個集合住宅作品位於東京市中心,其中包含兩戶業主的家,每戶有兩到三個房間,它們像積木一樣堆積在一起,用戶外的樓梯連接起來,如同東京這個城市的微縮版。
東京公寓是藤本壯介對東京生活經驗的濃縮,並非走出家門就是城市,而是從住宅到城市漸次轉變。
東京公寓是我在東京的第一個項目,也 是第一個集合住宅項目。我生於北海道,為了上大學來到東京。當我把東京的住宅與北海道的住宅比較,我覺得它們的“封裝”是很鬆散的。在北海道,一棟棟住宅 兀自獨立,被自然環抱,彼此絕緣,走出門的瞬間就離開了屋子。我到東京時,住在一個小公寓裡,走出房子後也絲毫沒覺得從自己的空間離開。我得先下到樓梯 間,再走到一條走廊似的街道,街道一開始狹窄,最後通向稍微寬點的街道,以漸次的方式離開公寓。而且,室內外的溫度幾乎沒什麼區別。於我而言,室內和室 外,建築和城市,都是同質的連續體。因此我覺得只用一層牆板限定室內外是很遺憾的,為什麼不能是一座從住宅到城市漸次轉變的住宅?
在我設 計的那麼多個住宅中,總覺得對於把一個房子作為單一個體的做法有種違和感。集合住宅中,一個房間就是一個單位這種閉塞性尤其強烈。而我就想要改善這種閉塞 性,想著如何才能使一個家並不困在這麼一個單位中。於是這一次,我把兩三個房子作為一個單位來看。假設以我居住的西新宿5 丁目區域為中心,附近有神田川,而浴室和廚房則分散到東京的各處。這樣,家不是一塊地,而是像領域一樣延展開闊,街道也都成了家的延伸。
從 我的角度來說,可是很認真地做了設計。但是關於我的設計到底世人能接受到哪種程度,我就不得而知了。我設計這個房子應該說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戰略的,只有把 房子堆積起來的衝擊感。而人們對此津津樂道,也是讓我覺得很高興的事。不用按照我的思維去解釋這個住宅,而是希望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思儘管去“誤解”都是好 的。但是,我的出發點,與其說是戰略,更應該說是希望能給人類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身處其中的業主可能無法感受到所謂的“舒適性”,因為上上下下的攀爬可能會撞到身體,但在這樣的建築裡,身體的存在感會無比強烈和敏感。
藤本壯介談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
以旋渦狀排列書架,使用者像身處森林一樣在其中漫步。
由書架搭建起來的武藏野大學圖書館,書架形成了類似迷宮的效果。
整座建築看起來完全是由書架搭出來的,這些書架和天花板一樣高,在 平面上按漩渦狀佈置,形成了類似迷宮的空間效果。因為是圖書館,所以業主要求書架只能按照排號、種類直直地排下去。為了方便書類的查找,必須要這樣很系統 地排列。對於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而且是屬於美術大學的建築。我們考慮的是,圖書館的使用者可以像身處森林一樣在其中漫步,如果有想看的 書,就可以停下腳步細細品味。以漩渦狀的形式排列書本,系統地配置書本的擺放,就同時達到了像森林一樣的不可預測性和可漫步的性質。
藤本壯介談House N
盒子套盒子的嵌套方式,模糊了室內和室外的界限。
House N 外觀,共有三層嵌套,在自然和人工之間緩慢過渡。
House N 位於日本大分,房子有三層,像俄羅斯套娃那樣一層套一層,最外面一層圍住所有設施,第二層圍成一個更加有限的空間,最外層和中間層之間圍成一個室內花 園。第三層才是內部室內空間,用來吃飯和睡覺。就算是一看就覺得是奇形怪狀的建築,我也希望從中照映出人的生活的氣息。把庭院也包含進來的盒子套盒子的層 疊方式就是凸顯了這一層本質。內部與外部,表層與里層,自然與人工之間有無數的層次,在這些層次中才能感受到人的存在,感受到人類存在的深度。在這個庭院 的風景裡,我才明顯感覺到生活的豐富。
@Source: 外灘畫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