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3

伊東豐雄的前衛驚奇!@People


撰文者王茜穎
 
二○○二年,伊東一舉拿下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六十六歲的他,有人說是大器晚成。在日本,他與另一位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齊名,分據東京、大阪的兩人,被並稱日本建築界的「關東關西雙雄」。
伊東豐雄的作品,總是令人驚豔。他可以在西班牙特拉維哈(Torrevieja)泛著粉紅色光澤的鹽水湖沙丘上,蓋起螺旋狀的超大捲貝殼建築。在全 球最繁華的東京銀座的鬧區中,他依然可以在滑過鋼鐵建築光滑的表面,創造出水滴濺開般的驚奇。在聚集國際精品的東京表參道上,他也可以種下混凝土樹木,讓 樹枝般的結構參差不齊的向上攀長,讓白天的陽光、夜晚的燈光,自然從枝葉間灑落。
走進伊東的事務所,住家公寓般大小的空間裡,淺淺的漆著乾淨的白色,小小的會議室、小小的茶水間,但工作檯上的建築模型,卻透露著,這裡承載著巨人的夢想。
建築,對伊東來說就是謎樣的生物。六十六歲的伊東豐雄,要蓋的不是盒子狀的建築,而是活生生的有機建築。

他的建築美學:師法自然,既藝術又生活 
支配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的精神不外乎兩種:一是科比意(Le Corbusier)式的純粹幾何學形體;一是均質的格子狀建築。這兩種精神支配著今天的城市地景,無論到哪裡,幾乎都被鋼鐵與玻璃蓋出來的大量生產的盒 子建築覆蓋,人們走進又走出盒子,在抽象、脫離自然的盒子裡過日子。
「那真的能夠帶給人們真正的活力嗎?」伊東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強烈質疑,「沒有任何東西是比洗練的狀態更會損害到創造性的了。」自然界有這麼多可能性,為什麼建築非得長一個樣子呢?人為什麼要活在盒子裡面呢?這樣活得像個人嗎?


問起他最喜歡的城市,他答是曼谷的湄公河畔。因為水鄉沿岸的住宅,朝向運河大剌剌架出去的露台、往河邊下降的階梯,窗外怒放的九重葛幾乎爬進房子裡,沒有內外之分,沒有盒子的局限,人與環境緊緊連結。
在伊東的建築冒險之旅中,他總是問自己:「我能把自然界的規則,運用到建築上嗎?」
他展開追尋非線性建築之路。過去建築師是先有形,知道建築會長什麼樣子,才請結構技師去計算如何蓋起來。但伊東豐雄的冒險則是從放棄盒子形體開始,他想建出像自然孕育出來的建築,關鍵是找出自然界的成長規則。
一個自然的原型,就是自然長出。例如螺旋,一可以是像貝殼一樣捲起,內藏無限擴展的強力螺旋結構;二可以是化身螺旋枝葉,為了採擷陽光,以免擋到下 方的日光;三可以是螺旋狀上升的暖空氣造成的巨大氣流漩渦。在伊東的黑框眼鏡背後,他總是可以與天地萬物連結,想像出各式各樣流轉的建築樣貌。
師法自然,成就了今日的伊東格局。在創造出知名「龍貓森林」的谷戶鄉下,伊東循著河谷間的水路,找出既像雪花、又像樹的「水樹」形式,這個水樹概念,就變成了西班牙馬德里郊外小河流經的生態公園。

他的建築科學:六十一歲學到電腦運算法揮灑自如 
屬於現代主義派,但伊東總是勇於打破現代主義的格子。這份狂野的自然想像,背後藏著複雜的電腦運算「設計演算法」。在設計手稿上,伊東在紙上冒險, 將一個格子隨意找出四點相連,形成小一號的格子,再反覆依循定出的規則畫出內部無限個方格子,一個安定的方塊就幻化為一朵玫瑰、切割出無限多種面貌。

隨機的迴轉、動搖、曲折,就變成了有機建築的樣貌。這種不敢預知的決定點,讓建築就像結晶自然長成,就像樹木開枝散葉。你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麼,這才是他心中的建築冒險。
他不只是要讓世界驚豔,也讓自己充滿驚喜。他曾說,「做建築很無聊,只有當你能從常識中解放出來,那一刻才吸引我!」
很難相信,這套複雜的電腦運算方法,是他六十一歲時和倫敦工程顧問公司ARUP首席結構工程師西薩.波曼(Cecil Balmond)合作時學的,自此得以在各地創造自然生長的建築。
他的突破在於,找回了建築中的新自然,也聽見了被困在現代主義格子裡的人在呼喊他。
就像很多建築師一樣,東京大學畢業的他,有著某種驕傲。他承認自己年輕時做建築,不但如此,心中還暗自覺得建築就是不要有人在裡面比較漂亮,明明是給人住的建築,還會故意把人真正在用的家具撤走,只擺一張單純的椅子,刻意營造樣品屋空蕩蕩的感覺。
他一直以為自己看不見人味,摒棄人味,但在他內心深處,其實他都看見了,從他早期為親人蓋的住宅,可窺一斑。

他的建築哲學:由摒棄人味到傾聽人的呼喚 
一九七六年,姊夫猝逝,他為守寡的姊姊和小姪女蓋了新家──中野本町之家。巨大、沉重的灰白色混凝土內凹成一個「U型」,只對內開口,對外隔絕。像是一個人拱著背將自己封閉起來,背對外面的世界,暗自療傷。一棟建築,卻像活生生的「鎮魂碑」。
直到二十年後,當孩子成年獨立,他們賣掉土地、拆掉房子,挖土機彷彿敲碎了這塊鎮魂碑,人從哀傷中走出來,重新走進了社會。

在伊東漫長的建築生涯中,要說其風格真正的轉折點,就出現在一九九五年他拿下仙台媒體館的競圖首獎,展開了六年漫長的對抗,他的作品遭到居民劇烈反對,他必須和人碰撞,也開始真正思考建築是為誰而做?
他心目中純美學式純白、透明的玻璃建築模型,正是現代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對「純粹」的追求。沒想到卻引發居民強烈的反對聲浪,沒人看得懂他提出的純美學建築,都是玻璃和扭曲的大柱子,卻沒有牆的房子,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來蓋?
最初他很憤怒,覺得這些人根本不懂建築!但也迫使他去擺脫無人的樣品屋思維,學習從人的角度去思考的起點。

在這裡安排的不是規範行為的房間,而是先去思考人在這裡會想做些什麼,怎麼讓各式各樣的姿勢自由而快樂伸展的場所。他把空間打開,變成大家的遊戲場,讓各個世代的人去起化學反應,自由開展不同的使用方式。

當他聽進了居民的聲音,搖曳著海草般柔軟姿態的建築在眼前展開。開放的空間沒有一堵牆,打破了在被規定好的空間裡,只能做被規定的行為的限制。伊東,不但解放了盒子建築,又解放了人,也將自己從現代主義的狹路中解放出來。

他在二○○六年出版的《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十則》寫下:
在大自然當中,充滿著許多快樂的場所。「想要在那棵樹蔭底下看書」、「想要在那上頭睡午覺」。有著很多如同身體那般,自然的對我們細語呢喃的,充滿感覺的所在。
六十歲後才大器晚成的伊東,終能隨心所欲,呼喚自然,並傾聽人的呼喚。  

*伊東豐雄小檔案

出生:1941年
學歷:東京大學工學系(建築系)
經歷:菊竹清訓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現職: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執行長
獲獎:2002 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    
         2005 英國皇家建築協會建築金獎勳章    
         2006 英國國家建築師協會大獎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1053期)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