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013

周嘉寧:跟味蕾也沒什麼關係@Book



大陸版的漫畫《深夜食堂》終於出版了,於是不免想要回顧一下這部老生常談的劇集。頭一回看《深夜食堂》的連續劇時我還在北京,那起碼是三年前,非常冷的冬天裡。那會兒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在廚房裡準備一頓還不錯的晚飯,忙活一陣之後在飯桌前坐下來,趁著陳列碗筷和盛飯的時候,把《深夜食堂》的視頻loading好,這樣等到一切就緒,便能一邊吃晚飯一邊看了。這一天里的二十分鐘對當時的我來說,竟然是非常大的慰籍。其實除了刀疤臉的老闆,以及總是坐在角落裡面的小田切讓,
 
其他所有的小故事和小人物早就在記憶里混淆起來,倒是那些食物叫人始終難以忘懷。倒也不是因為味蕾記憶。儘管看的時候心裡也信誓旦旦地想過要照樣把那些東西都做一遍,但是結果其實一樣東西都沒有真的實踐過。哪怕是看似最簡單和容易操作的黃油飯都沒有做過。卻始終記得畫面里切割食物的聲響,或者是蔥花碰到油發出的輕微的噼啪聲,以及刀疤臉在做飯時慢條斯理的篤定,這些東西不知為什麼,好像比食物本身以及故事本身更具有打動人的力量。反正電視劇里不知為什麼看起來也總歸是冷颼颼的,深夜在冷颼颼的小馬路上找到一間透著暖光的飯館,撩開門帘,裡面有啤酒和炸豬排的香氣,這幕場景真是煽情的高等級別。
之後隔了三年,回到上海,勉強看了兩集第二季的《深夜食堂》,
便再也沒法看下去了。一方面是因為有種時過境遷感,畢竟不再是獨自一個人待在北京了,也不用總是半夜裡炸丸子,跺餛飩餡,只是因為想要排遣時間。而另一方面來說,《深夜食堂》的故事套路實在是太過相似,溫情脈脈的心緒和最簡單的味覺觸碰在一起,外加一些人生難以避免的跌宕。而所有的日劇都透著本質上完全相同的價值觀以及積極向上感,所有的人性都是善良的,與食物相關的部分更加如此。但是價值觀過分正確的東西看多了以後難免叫人生厭啊。冬夜裡面的小溫暖在第一部裡面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再往下延續就有些沒勁。連帶著連第二部裡面提及的食物,也都完全不覺得好吃了啊。從這一點上來說,日劇真是沒法跟日本的小說和電影相提並論,不過大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能接受的便是這樣四平八穩,溫暖可心的小玩意兒吧。不過在拿到剛剛出版的大陸版《深夜食堂》漫畫,
倒是做得出人意料地好。其實就故事本身來說,也一樣是價值觀過分正確的小故事,不過因為是漫畫的緣故,幾頁就把一個故事講完了,所以完全沒有劇集拍到第二季以後所產生的拖沓感,而且還不時出現一些電視劇里所不能表現的斷章。外加上印刷完全保持了日文版的全貌,連翻頁的方式都沒有改變,不由叫人心生好感。隨隨便便在沙發上坐了一個下午,就翻掉了兩三本,半途都很捨不得停下來。
不管怎麼說,日式的溫情還是容易打動人,(
本來想在此處寫上幾句有關日本食物的話…...但是說到食物我的語言實在是很貧瘠,反正就是那種清清淡淡,看似完全不著力又其實用了很多力的滋味),雖然我其實也不太能理解那些竟然可以長期浸潤在這種溫情裡面的人,而且以自己的價值觀也並不能完全說清楚,它觸動的到底是人哪方面的心緒……但是說實在的,哪怕是在隔了很久以後,冬夜裡再聽到那曲《深夜食堂》的主題曲,還是會覺得渾身都要起一層雞皮疙瘩,就算沒有觸手可得的食物,也會很想要喝一杯熱茶吧。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