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07

People @ 我是個只想贏的人 從沒想過輸(周杰倫)




周杰倫談如何經營「周杰倫」

出道7年,身價估計超過五億,問他是不是個喜歡挑戰的人? 他回說自己是個好勝的人,在任何方面都想當個贏家。台灣的娛樂產業裡,誰能夠跨界歌唱、電影、MV、開公司,紅遍亞洲至今不墜?

他,二十八歲,周杰倫,音樂上的皇帝。

看看亞洲鄰近國家。這三年,韓國、泰國政府全力扶植影視產業,而台灣仍腳步蹣跚。周杰倫能紅遍亞洲的關鍵,「創造力」裡頭有答案。

出道七年,身價估計超過五億元,專輯銷售量在全球累積超過兩千萬張,這個紀錄在台灣至今無人能破。二○○三年,當時他二十四歲,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三月號封面,那時雜誌評價他為「多元跨界」。

談事業,目標是階段性,達到了就換下一個

「我是一個只想贏的人,從沒想過會輸。」從未接受財經雜誌專訪的周杰倫在台北晶華酒店總統套房,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說。

贏,對天王而言,有手段、步驟。周杰倫非常懂得經營「周杰倫」。七年內快速爬上天王位置,成功之於他,有如爬山分階段。第一個目標做「音樂上的皇帝」,他的創作從睡錄音間開始,站穩台灣,接著東南亞再直攻中國大陸。希望三十歲之前拍一個愛情電影,這當然不是說好玩的,二○○四年開始,他就與一線巨星演戲,至今甚至自己執起導演筒,希望一舉奪下日本的年輕導演獎,將周杰倫三個字再度攻向日本山頭。「我的競爭目標是階段性,不是一次全擺在那。達到了,就換下一個……。」他說。

外界看他天生反骨、最常掛在嘴邊的字是「屌」,但其實他很認真、很傳統,到現在不但「聽媽媽的話」,身上沒有一張信用卡;幕前說話酷酷的、吊兒啷噹的他,幕後卻是對成功極度渴望卻又步步為營的藝人。

創作力是他崛起的關鍵。曲風無遠弗屆,從古典到搖滾、嘻哈、繞舌甚至中國傳統戲曲;歌的意境更是貫穿中、西、古、今,從中國、歐洲古堡、到美國印地安部落;從本草綱目唱到外太空。周杰倫用聲音變魔術,如環遊世界一百八十天一般,總有意外的驚奇。

出道前,寫過數百首歌曲卻乏人問津,他並不氣餒,反而當成在累積創作能量。七年前,他寫的歌,一首賣兩萬元;如今,更是超過十倍價碼。以下是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是個不怕挑戰的人?

周杰倫答(以下簡稱答):(思考兩秒)應該說是一個好勝的人,怕不怕挑戰?當然還是會怕,有時還是會想做自己會贏的……。去打個勝仗,沒有把握你不會想去做,所以當然會去顧慮,這場戰爭可不可以贏、能不能贏,所以說是好勝的。不管在做什麼事情上面,電影啦、音樂啊,都是想要當個贏家。

從我學生時代就這樣,學生時代因為功課不是很好,常常功課好的學生就看不起你,說你只會打球、只是鋼琴好,音樂好只是玩嘛……。所以我就做給他看,突然有一科考比他高,我要證明成績不好的學生還是有別的活路。

問:你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會不會評估風險跟底線?萬一失敗的話,怎麼辦?

答:嗯……評估風險……比較不會,因為我都是覺得一定要贏。上次金曲獎,因為沒有想過我會輸,你知道那種感覺,有期待就會特別失望,我已經看得很開了。

問:你有句歌詞叫「我要做音樂上的皇帝」,現在又首度自導自演「不能說的秘密」,你也想要當電影皇帝嗎?

答:很奇怪、很矛盾。在電影上,我並沒有想要得什麼獎,但是壓力卻很大;音樂上,很想要受到肯定,壓力卻很小,這就是自信的問題。我寧願是沒有自信的感覺,因為那種感覺才是你不知道自己會輸還是贏,那個才是你無法控制的局面,我覺得有新鮮感、有挑戰性。拍電影,第一個當然是夢想,第二個就是一個挑戰。

梁朝偉、黃秋生、周潤發,每個都是皇帝,我滿想跟這些人看齊。挑戰,就是我想要比這些人更年輕得到他們得到的獎,比如說他們四十歲得獎,我想要在三十歲,這就是自我的挑戰。也許哪天會唱首歌叫「電影上的皇帝。」(全場笑)

談創造力,沒有基本功,我有天分也沒啥屁用

問:《時代》雜誌亞洲版給你的評價是「多元跨界」,你如何培養創造力?

答:我很喜歡想東想西,大家不會想到的東西我都想去嘗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擴大自己的生活圈,讓自己無時無刻都像個「海綿體」,吸收所有好的、壞的訊息。我很多歌靈感都是朋友的故事。

創作部分天生,但後天有很多東西要學,鋼琴要學、用電腦做音樂要學、當導演要學,這些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就像要寫字,要先學握筆,創造力就是要先學會怎麼拿筆,才能把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別人看我現在很光鮮,但事實上我大概四、五歲時,別人在玩,我就只能學鋼琴,很羨慕別人的童年。小時候鋼琴老師都很嚴格,拿筆啦、尺啊,沒彈好就打下去……(比手勢)。如果沒有基本功,我有天分也沒啥屁用。

問:是你媽媽特意找這麼嚴的吧?

答:我媽其實本來就滿兇的,所以她也不需要去找一個特別嚴的(笑)。小朋友就是從小不能太寵他,要有嚴格的老師從旁邊督促他。

問:以後生小孩,你會是嚴父?

答:會啊。(大笑)

問:除了基本功外,還有別的嗎?

答:還有一個很重要,創作力要強,要先從模仿能力開始。我沒出專輯前,一開始先模仿別人唱歌,最後才找到自己的特色。模仿林強,最早時那個中分頭啊。還模仿張學友,唱歌的方式跟他寫的歌曲。後來發現有些東西在他們身上沒有,像是哭腔,還有我咬字也沒有特意去清楚或不清楚,覺得這好像滿屌的。

問:你大概模仿多久?

答:前後三年吧。

談作品,不怕抄襲,因為別人是分店我是總店

問:模仿最怕陷在裡面,沒了自己,你如何找到自己特色?

答:那也要模仿不像才會發生的(笑)。比如說我模仿張學友,他唱歌很厚,我聲音有點薄,但這就是我的特色。要從模仿裡,不斷提醒自己特色是什麼,怎樣才能跟別人不一樣。有人會陷在裡面,因為他們沒有瓶頸,學得太像!所以我覺得……好險我不像張學友。

問:你擔不擔心靈感枯竭,專輯越來越像?

答:我覺得創作人堅持他自己的東西很重要,不要為了變而變。你會說我每一張專輯感覺都很像,因為每張專輯風格都很多種。說實在,我也可以讓你們覺得都不像,比如我第一張全都做搖滾、第二張做嘻哈、第三張中國風,這樣你們就沒有辦法批評吧!而我也不怕人家抄襲,因為別人是分店,我是總店!

談知名度,位置比較重要,到死永遠在那邊

問:你現在已經到一個位子,創造力會不會碰到極限?就像爬山,還要再往上爬,其實很累?

答:不會耶,像我剛剛講的,我很好勝。這件事情不是第一,當然就想讓它第一。而且我的創作力,有點像職業病(笑)。我無法讓觀察能力休息。我去聽音樂無法像一般人那樣享受,我會仔細聽他的曲,這個段落是怎麼樣,假音唱了幾度,已經是職業病(表情苦惱)。

問:你會不會害怕不再有名、不受歡迎?

答:會啊,當大家喜歡的跟我喜歡的不一樣,我真會很慌張。藝術的價值觀,別人如果無法認同,就跟垃圾一樣。尤其在娛樂工業,一定要跟消費者貼近。這是我唯一會比較害怕的東西。如果那天真的來了,就是我退居幕後的時候。

人要留名,比起知名度,我反而覺得位置比較重要、被人尊敬比較重要。你想,不可能每個人到他老,知名度永遠都很高。但他的位置,到死永遠在那邊。

問:你對金錢和欲望的看法?

答:年輕人欲望太多了,想跟上潮流、想跟偶像戴一樣的項鍊。我也年輕過,當時二十歲時也想要買跑車,我看到吳宗憲開跑車,唉!你知道那個多羨慕。他有重型摩托車,偷偷拿他鑰匙偷偷出去開,撞到也不敢講。

那個欲望一定都會有,現在有人會羨慕我的車子,我就讓他去開,我擁有的東西會想跟別人分享。

問:出道七年,你迷失過嗎?

答:我覺得我沒有改變,從第一張專輯到現在,我都是很有志氣的要做好音樂,我覺得人不能滿,一滿就驕傲。

我希望以後聽到我的歌都能一樣佩服自己。我到現在還沒有一張信用卡,要花錢買比較貴重的東西,都還得問我媽才行(苦笑)。

問:你對成功的定義?你覺得怎樣叫成功?

答:就是很多不太講好話的人看到都會覺得很屌,就成功了。


@文/鄭呈皇、林亞偉/商業周刊

People @ 蘋果傳奇背後的 影子創辦人

他發明了Apple電腦,他給iPhone打七十分

沃茲尼克,他是蘋果兩位創辦人之一,也是影響個人電腦歷史的關鍵人物,卻遠不如賈伯斯出風頭,他是一位天才,更是一位勇於「創造不同」的工程師……

談起蘋果(Apple)創辦人,你會想到誰?幾乎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說:「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但這只答對一半。事實上,蘋果創辦人有兩位,另一位是史提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

七月十九日,《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專訪這位蘋果背後的隱形天才,撥到舊金山後第一句話是:「哈囉,我是沃茲尼克!」原來創辦人沒有專人轉接,毫無架子。

專訪中,談起賈伯斯主導、正當紅的iPhone他說:「是一個不錯的產品(product)。」但聊自己發明的蘋果二號,等不及記者問完立刻興奮說:「這真是一個好的發明(invention)!」

一九七六年,二十六歲的他與賈伯斯創立了蘋果,並發明當時全世界最暢銷的電腦:蘋果二號。超過一百萬台的業績,讓他三十歲就成了億萬富翁,媒體封他「電子奇才」。

然而,當年他頂著大鬍子、大鏡框眼鏡,外加一頭「飄逸」長髮,典型我行我素的「工程師」打扮外,加上不願曝光的個性,讓他對比愛出風頭的媒體寵兒賈伯斯,宛若太陽背後的影子般。

他與賈伯斯 完美工程師碰上企業家工程師

當年「雙S」主政時,賈伯斯負責對外行銷業務,而沃茲尼克則負責對內研發工作。原本外界稱羨的絕佳拍檔,最後卻因為彼此理念不合,加上沃茲尼克打算發明「萬能遙控器」,創立新公司,於一九八五年人生顛峰之際離開蘋果。

如今,鉛華洗盡,他成為一位教電腦課超過十年的小學老師,並成立網頁,解決全世界任何關於電腦的問題。

這位「影子創辦人」,浮出檯面。全因一場排隊與一本自傳。

六月二十九日,正當蘋果迷湧至紐約市中心的蘋果專賣店,花了數日排成一圈圈、上千人的長龍搶購iPhone時,同時間位於加州,身穿白色T恤、戴鴨舌帽的沃茲尼克,凌晨四點半就到住家附近的專賣店,跟著人群排隊,終於在太陽露臉後買到手機,而這一幕恰好被媒體拍到。問他為何不直接打通「特權」電話,「我喜歡那種走入人群排隊的感覺。」他在電話中笑著回答。

另一方面,在八月推出的中文版自傳《科技頑童沃茲尼克》(遠流出版)裡,他自暴與賈伯斯的關係。兩個「史提夫」,雖是最好的朋友,卻也是最親密的敵人。「我們終究不是同一種人,從一開始就很不一樣。」

的確,和賈伯斯這位「企業家」相比,沃茲尼克就像一個要求完美、執著的工程師。他的第一任妻子形容他,是那種回家繼續研究電子到半夜的老公。然而,要求完美的工程師比比皆是,為何獨有他發明改變世界的個人電腦?「和絕大多數工程師比起來的最大差別,就是沃茲尼克有『夢想』,那種源自工程師的最單純渴望……,要『創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自傳的中文翻譯者、《環球商業評論》發行人王志仁如此評論他。

從蘋果創辦人到小學老師,沃茲尼克的人生同樣「創造不同」,與他發明蘋果電腦一樣的精彩。 最初,是從一間昏黃的木屋小房間,與一塊不過五十公分的小黑板,開始沃茲尼克的「夢想」。

他與電腦發明 做到冒煙、爆炸仍不放棄

「我從小就想當一個改變全世界的工程師。」他說。一九五○年代,當別的小孩都在玩球、盪鞦韆時,不過小學二年級的沃茲尼克就會獨自窩在房間裡,研究電子學,並把家裡的電線拿來到處組合,遇到不懂,就會拉著在洛克希德(Lockheed)飛彈部門工作的父親問問題。而沃茲尼克的父親,利用每天下班後向他解釋什麼叫做電阻、電子。此外,更會把發電原理在他眼前實驗一遍。「我父親教我如何追根究柢,這個能力一直是我發明產品的動力。」沃茲尼克說。

這個階段持續到初中畢業,父親在木屋昏黃的燈光下,在小黑板上畫圖,替他開啟電子學的浩瀚探索。

直到他創立蘋果電腦前,他一直都沉浸在發明電腦的美夢中。當時電腦一台動輒數萬美元,一般家庭負擔不起,只有大企業會使用電腦。另外,電腦也相當不方便使用,必須要會各種程式語言,並且用打孔卡片輸進資料,再到旁邊的控制板上看結果。

「我每天滿腦子就是想做出一部『簡單』的電腦,改善人們的生活。」他說會想做蘋果一號,純粹是想改變現狀。

於是在高中、大學念書時,沃茲尼克只要有時間,就會拿著鉛筆在紙上畫電子線路圖,那時的沃茲尼克就想「有沒有辦法設計迷你電腦給一般人記帳?或者其他用途?」但當時光是處理器就要數百美元,等同一台車的價格,根本無法普及化。他心想,有無可能用最簡單、最少的零件,組好一台電腦呢?當他把這些想法跟同學講時,別人都當他「瘋子」。但他不在乎,在設計蘋果一號之前,他在車庫裡設計過不下十台個人電腦,幾乎都是一通電就冒煙、甚至小爆炸。

冒煙,爆炸,依舊阻止不了沃茲尼克的夢想。為了窮究答案,研發出個人電腦,一九七五年初開始,他白天在惠普(HP)上班,晚上畫設計圖,聽到哪裡有賣需要的零件,就請假開車去買。

終於在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他累積上千張設計草圖後,成功組裝一台電腦,並能在螢幕上跑出程式結果。「這種感覺就像打高爾夫球時,在四十英尺外一竿進洞。」他在書上寫著。

而這也是他與賈伯斯一九七六年成立蘋果後的第一個產品:蘋果一號。一次成功已屬不易,但沃茲尼克卻不休息,依舊滿腦子想著如何用更少的零件,設計出「更簡單」的電腦,更符合人性。不到一年,蘋果二號的螢幕成了彩色,零件只有一號的一半,而且開機更快。這項產品也讓蘋果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並隨即躋身《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

「永遠要從人們的需求去瞭解、設計產品。」沃茲尼克說,這是蘋果創立時就存在的精神:「從人性出發。」但這精神隨著蘋果越來越大,開始轉以賈伯斯所重視的市場行銷為導向,而這也種下他們日後分道揚鑣的關鍵。

關鍵是一九八一年推出的蘋果三號。蘋果三號並非沃茲尼克所設計,「主要是上面的委員會與行銷部的想法開發出來。」沃茲尼克在書上表示,「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他與蘋果公司 反對行銷主導,終至出走

因為想要吸引所有消費者目光,於是蘋果三號將所有電腦的功能如印表機、試算表等各種軟體、記憶卡等所有附屬功能全都「內建」。如此的美意卻因為使用者不會開機,程式設計繁複,導致高維修率。「這個產品後來虧損至少十億美元。」沃茲尼克書上表示,當下他就明白這是一家「重行銷」的公司,與他創立之初那種創新精神背道而馳。

這也代表他和賈伯斯的立場不同,而開始出現爭吵。「我覺得賈伯斯最大的缺點就是脾氣很不好,常常對員工生氣。」沃茲尼克接受採訪時明白指出。最後在一九八五年二月,沃茲尼克離開蘋果,而當時的革命夥伴賈伯斯並沒有出面慰留。

之後他創立一家CL9公司,為的是發明一種「可以用一個遙控器操縱所有家電」的產品,這點子在二十年後的現在還是很先進。可惜三年後,因為沒有市場,與產品研發不順,其中,賈伯斯甚至要求自己合作的代工廠不准幫忙CL9,使這家公司關門大吉。這個改變電腦歷史的電腦奇才,並沒能繼續發明出「偉大」的電子產品。

「我發現自己以前可以很有生產力,但如今卻不一樣。」天才發現自己的極限,只好認輸。這時的沃茲尼克,轉而關心自己的小孩,開始教他的女兒電腦,並且開始在學校教書,一教就到現在。

問他會不會懷念以前創辦人呼風喚雨的日子,沃茲尼克想了想說:「我現在快樂多了!」但一談到現在當紅的iPhone,他不免又流露完美工程師性格,給它「七十分」的評價。「可以再做的更人性化一點!蘋果的精神就是要從人性出發。」他挑剔著賈伯斯引以為傲的產品的口吻,彷彿昔日那位創辦人又再度回來。

有能之士多如牛毛,多半只能改善歷史,極少能改變歷史。問他兩者的差別在哪?沃茲尼克沉思後說:「勇於思考不同,並能夢想。(think different and have a dream.)」

台灣有的是數不清的工程師,或者創業成功如賈伯斯般的「工程師企業家」,但是,「有夢想並敢不同」如同沃茲尼克的工程師,卻何在?

給年輕工程師的三個忠告

想要與蘋果創辦人沃茲尼克擁有同樣的發明熱情與成就嗎?在《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一書中,他給了以下幾個建議:

一、這個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
首先你必須相信你自己,不要輕易動搖。大多數人看事情總認為他們是對的,其他人就是錯的。身為發明家,你必須用灰色的尺度來看事情,必須開放,不能隨波逐流。你必須絕對客觀,忘掉你曾經聽過的所有事情,把桌子清乾淨,像科學家一樣實事求是,探索真相。

二、成為工程師中的藝術家。
為什麼我說工程師很像藝術家呢?因為工程師通常都拚命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達到即使自己都認為不可能的完美境界。我們撰寫一段段電腦程式碼,就好像畫家以畫筆塗抹色彩,或音樂家編織音符一樣。追求完美並且用別人不曾嘗試過的方式,讓工程師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三、自己當家作主。
當你在組織嚴密的大公司上班時,比較沒有機會憑一己之力將聰明構想變成革命性的新產品。不幸的是,我們在這社會,資助你研發的都是些生意人,他們規定誰擁有什麼權利。因此要保護自己的心血,或應付一堆無聊企業文件,很不容易。如果你是個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發明家,不要誤入企業的環境裡。一定要懂得獨自工作,而非只是團隊的一份子,才能設計出最好的革命性新產品。並利用公餘之暇,憑著有限的資金和資源進行自己的研究計畫。

@摘錄整理●鄭呈皇/
商業周刊 /2007.08.09

Arch @ 北京三大建築 熱門景點

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新華社、中國奧委會網站、中新社

北京大劇院、鳥巢與水立方三大建築的硬體建設已經完工,雖然尚未對外開放,但已成為赴北京遊玩的觀光客留影的熱門景點。

北京大劇院目前已開始試演,主要對象是針對劇院施工人員,或是原本居住在當地,因劇院興建而搬遷的居民,因此還沒對外售票。北京大劇院雖預計年底前正式營運,但包括官方網站與節目表都還未建置完成。

想要到北京大劇院拍照的民眾,可以搭乘北京地鐵一號線,在天安門站下車,向西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北京大劇院位於天安門西側,緊鄰著人民大會堂,沿著天安門前的長安大街向西走,就能看到大劇院。鳥巢與水立方位在北京市中心北方的北四環邊,兩棟建築緊鄰,由於北四環視野開闊,在遠距離就可以望見這兩棟壯觀的奧運場館。

連接鳥巢與水立方的地鐵五號線還在興建中,想要到鳥巢與水立方參觀的民眾,除了搭乘計程車以外,也可以先搭地鐵13號線到五道口站後,再轉搭計程車,可以節省車資。若搭乘公車到鳥巢的遊客,可在窪裏南口下車,雖然省錢,但花費的交通時間長很多。目前鳥巢與水立方都沒有對外開放,但民眾可以在附近的制高點拍照。由於兩棟建築的占地廣大,太近觀賞反而無法窺得全貌。

北京當地人建議,沿著四環高速公路走,在接近鳥巢附近的高架路段可以觀賞鳥巢的全貌,已經是許多觀光客停車留影的熱門地點。只是臨時停車拍照並不合法,有時會遇到公安巡邏驅趕。

【2007/09/30 經濟日報

Arch @ 北京大劇院 搶盡古城風采

籌劃時間長達近50年的北京國家大劇院,日前終於落成並展開試演,儘管北京人對這座外觀像是一顆大金蛋的建築褒貶不一,但北京大劇院內含歌劇院、音樂廳與戲劇場三大表演場地新華社、中國奧委會網站、中新社

籌劃時間長達近50年的北京國家大劇院,日前終於落成並展開試演,儘管北京人對這座外觀像是一顆大金蛋的建築褒貶不一,但北京大劇院內含歌劇院、音樂廳與戲劇場三大表演場地,加上最新的硬體表演設備,未來將成為全球一流表演劇碼爭相登台的目標,台灣的藝術團體也可望擠上年底正式開演時的表演團體之一。

北京大劇院座落在北京長安大街上,就在北京中軸線、故宮建築群與人民大會堂的西側。大陸興建國家大劇院的構想,始於1958年當時擔任大陸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周恩來當時批示,大劇院的地點「以在人民大會堂以西為好」,但提出時正值大陸經濟窘困,興建方案一直未能實施。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建設國家大劇院,隔年大陸開始向國際徵求大劇院的設計方案,經過兩輪競賽、三次修改後,1999年決定採用建築師安德魯的方案。安德魯是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的設計人,上海浦東機場一期航廈也是他的作品。

北京大劇院自2001年底正式動工,土木建設在2003年底就完工,但內部硬體建設與裝修耗時,直到今年9月才正式啟用並舉辦試演。北京民眾對大劇院的外觀褒貶不一,喜歡者認為該建築打破中國建築方正印象;討厭大劇院的人則幫劇院取了「巨蛋」或「大墳包」的封號。

大劇院占地面積近12萬平方公尺,約相當於整個中正紀念堂(現改名叫做台灣民主紀念館)園區的一半,劇院總建築面積21.75萬平方公尺,超越了美國的甘迺迪藝術中心、林肯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和上海歌劇院。

北京大劇院的外觀由2萬多塊鈦金屬板和1,000多塊超白透明玻璃組成,若從故宮城外的景山向大劇院望去,故宮層層相疊的傳統中國式建築旁,出現如此新穎的建築,確實顛覆了外界對老北京建築的印象。

北京大劇院也寫下多項北京第一的建築記錄,包括劇院高度46公尺,相當於20層樓高,但建築卻又向下挖了32公尺,相當於十層樓的深度,這是北京目前建築地下深度最深的記錄。劇院外殼由鈦合金與玻璃兩種材質接合,圖案象徵正在緩慢上升的舞台帷幕。

劇院內部的主色調採用具中國意象的紅色,但劇院室內設計師博尼大膽的使用20種不同的紅色,詮釋新舊中國的接合。博尼接受北京晨報訪問時指出,他使用中國傳統漆器的流光溢彩,作為跳動的五線譜,點綴在劇院的金屬殼內。

劇院入口並不高,取自於故宮外牆的暗紅色,塗在簡單樸實的材料上,牆壁上雕刻著高低起伏的不規則線條,勾勒出光影的律動。

博尼說:「這是盛典的氣質。」從入口開始,就能發現和改變的概念,貫穿整個內部空間設計。

穿過劇院的水下廊道,站在觀眾廳內稍加留心就會發現,環繞音樂廳和戲劇場的紅色光漆帶,會隨著自然光而變化。紅色裝飾向著劇院木製屋頂逐漸模糊,最終融入建築內部空間的盡頭。

北京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表示,年底前北京大劇院開幕季表演,會以中國本土藝術劇碼為主,大劇院完整全年演出季,將從明年9月開始。

陳佐湟指出,目前節目已排到2009年底,顯示全球藝術團體都希望搶先登上北京大劇院的舞台。未來大劇院每年預計將有500多場演出,包括歌劇、交響樂、戲劇、民樂、室內樂等。

台灣藝術團體也有機會趕上年底北京大劇院開幕的表演團體之一,北京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日前表示,劇院試辦演出期間雖然沒有邀請台灣的表演團體,但目前已在聯繫台灣的表演團體,參加年底劇院的開幕季演出。

對於外界關注的票價問題,北京大劇院官方已經多次表達,會兼顧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據了解,大陸官方已經承諾會補助北京大劇院開幕前三年內,八成的營運支出,預測票價應該不會太過高昂。

@2007/09/30 經濟日報/王茂臻

Fashion @ KENZO FLOWER



KENZO當時選罌粟花作為「FLOWER」香水製造靈感,看中的正是它美麗又危險的特質。不過,罌粟花沒有任何氣味,該怎麼詮釋想像中的罌粟花?調香師以一種叫彩戈素 (cyclosal)做基調,竟然成功營造出鴉片令人上癮的特質。

9.29.2007

People @ 昨日的王文華與今日的王文華

「該怎麼詮釋人生對你的安排?!」在父親和死神搏鬥的病榻前,王文華寫下愛情摩登小說《蛋白質女孩》,一戰成名;從文學轉戰企管,又從愛情作家到如今做起公益,這位五年級生口中自稱的「叛逆」行徑,充滿內心戲的獨白,帶了點安靜的悶動。

  訪談一開始,先前要求看過採訪大綱的王文華一口氣獨白了半個多鐘頭「我的前半生」,才稍事暫停,喝下他的第一口白開水。宛如一場有備而來的商業簡報,人生橋段全都化成條理分明的章節,彬彬有禮搭配著專業語調,一切過往都被「真空包裝」,酸甜苦辣真實滋味都給包覆在裡面,像在和聽者躲貓貓玩心理遊戲。

  王文華擁有完美履歷:台大外文系畢業、到史丹佛拿的是企管碩士學位,在美國Dun & Bradstreet公司、台灣博偉電影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各有五年經歷,這當中還同時穿插了暢銷書作家的頭銜。一次次的生涯大換軌,王文華自我界定為「叛逆」行徑,儘管他真的比較像勇於換跑道又遇上一路綠燈的幸運兒,「叛逆」字眼則是讓好學生、乖寶寶看起來酷一些的點綴。

  或許如同《Tuesdays with Morrie(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書中那位垂死的老人家要他學生謹記的一句話:「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一九九九到二○○○年底,王文華見證了父親病逝的痛苦過程,漂亮學歷、鍍金履歷完全派不上用場,人生並非理所當然「只要我夠努力,就可以……」,得有不同的輕重安排,「放適合的重量」,王文華這麼說。

  近兩年多來,王文華大多數時間的身份叫「個人工作者」,沒有名片和塞爆的電子郵件和電話留言,他先是花了一年時間旅遊、學習,進行所謂的內在重整;○六年,他遇到了處於「類似人生狀態」的趨勢科技老闆張明正,兩人在擎天崗上相約做公益,經過一年多的催生醞釀,這回,都會愛情作家有了新頭銜-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昔日的愛情教主化身公益教徒,開口閉口都是「社會企業」。

  王文華式的「生涯驚奇」,一如他讓書迷們對他的書永遠不缺新鮮感、新話題。以下是王文華的訪問紀要:

  「我的老闆是我自己」

  問:從文轉商,從繁華紐約回到故鄉台北,當時怎麼抉擇?

  答:我生在壓抑的年代,自由的家庭,我和其他五年級生的成長歷程一樣,標準的乖寶寶、模範生心態,但我小事上傳統,大事上非常叛逆,我本來考上外文研究所,當兵後卻是去史丹佛念企業管理。

  九四到九九年是我在美國工作的階段,分別在紐約、東京、佛羅里達不同地方歷練,非常愉快的五年,像是在很棒的Shopping Mall裡面,冷氣涼、燈光美,可是你不可能永遠活在Shopping Mall的狀態,加上父親身體不好,於是決定回台。在人生一些比較大的事情上,我決定得滿快的。

  問:之後,你在職場高峰又毅然告別上班族生涯,當起了SOHO族……

  答:回台後我進入電影公司,做了五年事情;○四年我加入MTV電視台擔任公司決策者,卻只做了短短半年就離開,這對家人及朋友來說是另一個叛逆,但我覺得我的老闆是我自己。那時我進入職場已十年了,十年來都是只出不進,我已露出疲態,也許別人看不出來,但是我自己心知肚明。如果我今天做的是二流的東西,沒有人比我更知道。

  ○五年開始,我不屬於任何公司,講得俗一點是去充電,講得雅一點是找回自己的活力嘍。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讀書的地方,重新感覺自己,好懷念剛畢業在美國做事時那種精力充沛、拳打腳踢的感覺。然後我到各地旅遊,離開熟悉的環境,做內心的重組。

  問:聽起來,你的生涯一直照著自己當下的想法走,有過挫折的感受嗎?

  答:我當然有遭受過挫折啊!有啊,有啊。我父親生病及過世就是一個兵敗如山倒的過程,這麼小的一個細胞病變,就可以輕易地把你打倒,生命的力量比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大得太多太多,我在那一年算是受了人生的震撼教育。

  那個極端的人生經驗-死亡,讓我學會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技巧,就是perspective,翻成中文就是視野。在那之前,任何事情都是這麼簡單看待,從小到大覺得自己很聰明,哇,我考上台大、我考上史丹佛、我能在紐約工作,好棒,但我人生沒有深度,沒有不同的角度,左看右看都是自己。如果他還健在,我現在還志得意滿,還是當一個MTV的董事總經理,非常在乎別人把我的座位排在哪裡,公司給我多大的權力。

  包括後來去主持電視節目,我也是以一種非常公開的方式失敗了,坦白講,我們私底下做什麼事情失敗也沒什麼人知道,但因為電視在台灣是主流媒體,如果你失敗的話,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但用perspective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不管報紙寫得多麼大,八卦寫得怎麼樣,我也不會覺得說我要「少康中興」啦。在人生中不同的事物上,去放下適合它的重量,學會為自己人生中的事物打分數,這個技巧讓我自己這幾年過得比較好。

  「拍拍自己的肩說,沒有關係!」

  問:你在父親生病的低潮時,寫下了讓你聲名大噪的《蛋白質女孩》,筆端還能帶著幽默與諷刺…

答:所以你怎麼詮釋人生對你的安排?你無法詮釋的。《蛋白質女孩》是在台大病房裡寫的,拿一本黃色筆記本,寫個兩三句,突然爸爸醒了,就去照顧他,然後抽痰、拍背,基本上都是最不堪的工作,做完了這些,再回來寫說PUB裡的那個妹妹走過來怎樣怎樣……。

  問:你當時為什麼寫的不是白色巨塔?

  答:那會更自我陷溺,因為我是處於那種情緒,我去寫一個完全相反的情緒,反而得到一種安慰,我寫些好笑的事,拍拍自己肩說,沒有關係!

  問:所以你寫那些東西不是你的生活,對不對?

  答:我的寫作明顯分兩類,有一類像《蛋白質女孩》,我是比較以記者的心情在寫,用文學去包裝它,我甚至用第一人稱,但那可能都不是我;但是,當我寫極度的我時,我不會隱藏,會把我內心之中最高貴、最低賤、最光榮、最羞愧的想法寫出來。

  問:你的觀察纖細敏銳、筆鋒犀利,是天生的嗎?

  答:我不是天才型的作家,我都是經過很多的練習,隨身帶著小本子,例如,這面牆上的油漆慢慢突起,像個剛長出來的青春痘,想到就寫下來,用在哪裡我也不知道。

  問:《蛋白質女孩》暢銷百萬本,會對後續寫作造成壓力嗎?

  答:《蛋白質女孩》是我的高峰,接下來就每下愈況,這是公開的秘密,所以我也沒試圖想要在銷售量上超越。一本書的暢銷有很多原因,可能深深扣合了那年的時代氛圍,這種事沒辦法重制。

  問:你曾經有不知道生涯接下來要做什麼的時候嗎?

  「我不想花我下半輩子只樂活我自己」

  答:九九年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並沒有帶著一個既定的計畫,我就回來了嘛,只知道不可能餓死。有些時候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倒不會太慌張,遲早會知道,不管是別人告訴你,或是自己發現,我覺得這幾年樂活生活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我們不要太逼自己,不要給自己設下太多的deadlines(最後期限)。只要有足夠的經驗、智慧,慢慢地你的身體會用它自己的節奏給你答案,至少在我身上是這樣。

  問:這幾年你寫了不少文章關於「樂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答:父親的過世,讓我後來能夠花更多時間去瞭解自己、瞭解樂活,甚至走向公益,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我離開MTV後,看到台灣大街小巷在炒作「樂活」這東西,其實它的本質是有趣的,強調在生活中去追求健康、永續、關懷,我一方面寫樂活專欄,一方面把它當成生活方式在實踐,那一年就瘦了五公斤,變得更健康輕盈,精神變得更好。

  問:你都完全實踐自己所主張的樂活方式嗎?

  答:當然有時候看到炸雞,也會想咬一口,我贊成樂活,但底限是千萬不能違反人性,這樣才能持久。樂活千萬不能變成一個時尚,它必須是一種修養,所有的時尚都會消失,能持久的只有修養,必須長時間去做內化。

  問:最近你和趨勢科技老闆張明正攜手做公益,對你的愛情專家形象又是個大轉彎?

  答:我和張明正是○六年三月認識的,那時兩人處於滿類似的狀況,當然他比我有錢得多,年紀也較長,他也是在事業達到高峰,離開執行長的職位。別人去擎天崗談情說愛,我們倆是去談社會問題,得到幾個結論-山下很多人過得不好、捐錢不能永續、我們能給社會最珍貴的是能力而不是金錢,經過幾個月討論聚焦、分頭到國外取經,我們決定用「社會企業」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追求公益的同時,必須有營收、能獲利,才能永續經營。今年六月我們成立了「若水國際公司」。我實在不想花我下輩子,專門樂活我自己,也許我們可以用一些新的方法,真正幫助這個社會。

  「辦公室成為我們一個防空洞」

  問:台灣上班族好像很難「樂活」得起來,是因為工作時間特長?

  答:我覺得我們之所以在辦公室待得太久,是因為其實不知道離開後能幹麻,辦公室成為我們一個防空洞,有一套非常純熟的例行公式,不需要冒險,不太需要創意。我親身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在MTV的時候就是這樣,晚上七、八點,那個e-mail都被我搾乾了,你已經把所有可讀的信都已讀完,然後還是一直要去按「接收」鍵,一直在擰它。

  干麻不去約會?不去吃飯?因為約會約女生需要冒險,可能很累,吃飯要找好餐廳,這些都需要冒險跟創意,但是我們都缺少那樣的精神,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躲在辦公室,哪裡都不要去。這其實是逃避自己生活的一種徵兆。

  問:當SOHO族會不會有孤單感?

  答:過去這兩年多,我的確有很寂寞的片刻,美其名是個人工作者,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漂流在社會裡的灰塵,你還是見別人,一個小時後就分道揚鑣,其實沒有深厚的感情連結。但是,關鍵是你有沒有「選擇」?職場上、公司裡有很多的bullshit(牛屎),都是當權者為了要維持他的權威。坦白講,二十歲後期時,我比較能夠忍受,以換得我可能的學習成長,但今天我已經四十歲了,我對那些東西就會覺得:「唉,那沒有必要!」我不想再當傳統的上班族。

@(曾嬿卿、紀淑芳採訪)

LV變臉變色變年輕@Fashion



一個老牌要保持年輕,一定有它獨到的祕訣,帶你認識LV一直不斷在變的各種花樣。

1997年LOUIS VUITTON延攬美國設計師Marc Jacobs擔任集團創意總監,從此LV正式由傳統皮件跨進全方位的時尚王國。這也是品牌企圖「年輕化」的重要決定。

跨領域人才結盟,讓LV保持鮮活的生命力。1996年LV一百年紀念和Vivienne Westwood等七位服裝設計師合作,同時也激發了傳統皮件的新突破,一種在皮革上施以亮光覆膜加工的Vernis系列,成了LV僅次於Monogram的暢銷品之一。

2001年,和Stephen Sprouse合作把點子動到街頭風的「塗鴉」風,推出限量提包、隔年再下一城和插畫家Julie Verhoven連手推出拼貼圖案商品,一直到LV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在皮件上的驚人演出,LV的經典皮革Monogram進入「彩色世界」。

「名人模特兒」的廣告策略也是LV保持高知名度的高招。2003年拱出珍妮佛洛佩茲打響「小珍包」;隔年又請烏瑪舒嫚成功拉檯「烏瑪包」。今年回歸旅行本質,請法國女星凱薩琳丹妮芙、網球名將阿格西夫婦和前蘇聯總理戈巴契夫入鏡造勢,不愧是天下第一包呀!

9.26.2007

Fashion @ 設計師新靈感》Lacoste乳膠詮釋鱷魚皮

Lacoste邀請新銳設計師Michael Young以厚片乳膠組成的鱷魚鱗片詮釋PoloT恤。圖/清庭提供

Lacoste本季則邀請知名設計師Michael Young擔任客座,設計一系列名為「Plastic Polo」的塑膠鱷魚Polo衫,以乳膠塗料詮釋鱷魚皮紋,烘烤加熱發泡後,在Polo衫上形成特殊的塑膠厚片,預計將在11月於全球Lacoste店販售,全系統總共有7種色彩可供選擇,附贈的鱷魚皮紋塑膠盒也可當作收納盒使用。

Michael Young是九○年代崛起的新銳設計師之一,他的作品「編織鋼網」榮獲龐畢度、羅浮宮等博物館的收藏,其中塑膠是Michael Young相當感興趣的材質之一。除了「Plastic Polo」外,Lacoste還推出限量紀念款polo衫,則是在鱷魚鱗片的塑膠厚片上再舖上一層金屬箔膜,形塑頹廢、復古、仿舊的質感,台灣在清庭獨家販售。

@2007/09/26 聯合報/陶福媛

Fashion @ 設計師新靈感》YSL櫸木圓柱鞋

聖羅蘭秋季新款Charlotte,從藝術家Charlotte Perriand的家具作品擷取靈感。圖/YSL提供

為了迎合大眾品味,流行時尚已日趨商業化,不少人抱怨時下的名牌服飾已愈來愈沒有設計感了!為了打破陳腐窠臼,聖羅蘭(YSL)以五○年代藝術家Charlotte Perriand的家具作品為靈感,設計一系列鞋款,Lacoste近日也邀請藝術家Michael Young 擔任客座設計塑膠鱷魚皮T恤,果然予人耳目一新之感。

繼香奈兒邀知名建築師莎哈海蒂(Zaha Hadid)為香奈兒興建活動美術館後,YSL今年秋冬從藝術家Charlotte Perriand的家具作品擷取創作靈感,設計一系列圓木跟的男女鞋。Charlotte Perriand曾設計一系列圓木桌腳、風格纖細的櫸木家具,風格極簡又帶有女人味,YSL這一季從Charlotte Perriand的櫸木圓柱為鞋跟,讓鞋子有了純淨與空間感。


@2007/09/26 聯合報 /陶福媛

Fashion @ 時尚色,戒 LV硬起來



LV白陽木硬殼行李箱。有多種規格,一般需要特別訂製。 圖/LV


「色,戒」成名,名牌也跟搭順風車。Louis Vuitton再度發揮國際行銷效益和李安「合作」。這也是LV繼上次為香港導演王家衛新戲設計戲服之後,和國際級的亞洲導演「配合」演出。

電影「色,戒」中,多次在戲中出現的行李箱,頗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硬殼」的設計。而該款以手工打造的私人旅行配件,一只80x60 尺寸的硬箱從10萬元起價。全球LV店內亦備有現貨可以購買,若需要量身打造,少則費時六個月。如圖硬殼行李箱和帽盒。

LV硬箱所有五金和鉚釘皆採手工完成,行李箱的框架為至少風乾六年的白陽木;LV強調整只箱子所有膠合也都是植物性黏料,合於環保。代表身分地位的LV硬殼行李箱,除非受外力撞毀,可享有終身保固。包括隔代鎖鑰的配置和行李的維修服務。為了滿足女性客戶,目前LV 推出15公分的迷你硬箱,可供私人珠寶盒之用。

@2007/09/25 聯合報/袁青

9.24.2007

解讀旗袍@Fashion


如果妳不想穿太正式的訂製旗袍,時裝成衣的改良式旗袍有另一種年輕風情。圖片提供/夏姿

領:寧可高,也不要低。上海式旗袍領子,甚至可以高到七、八公分,感覺上更有味道。

袖:講究的是小「包」袖。包住肩頭一點點就好,所以斜肩的人穿旗袍更好看,所謂「美人肩」就全在乎旗袍的包袖。

腰:要合身形,跟著腰肢和胸線往下順,按每個人的身材,旗袍的腰線形成優美弧度,這種含蓄之美,不遜於洋裁把焦點放在胸線。

下襬:旗袍講求整體曲線之美,下襬形成花苞狀收口,也是一大重點。下襬「收」多少,要視臀部比例大小而定,才能達到修飾身材的目的。

滾邊:是旗袍復古味的精華。雙滾、單滾、窄邊、寬邊之間的組合搭配,都是學問。滾邊最困難的技巧,在如何掌握衣服轉彎處的角度平整、順暢。

盤扣:旗袍的盤扣,是畫龍點睛。講究的師傅,甚至會按照旗袍面料上的花色大小和形狀,特別做出適合搭配的盤扣。比如圖案是長形,扣子就會帶長形;團花圖案的旗袍盤扣,自然就會做得圓一些。

面料:旗袍料子花色千百種。小碎花最有古典韻味,大比例的團花貴氣,深、淺色面料和上面的圖案,決定滾邊的色調。老經驗的師傅說,旗袍的韻味,在於不溫不火,色彩太艷、圖案太大、滾邊太對比都扣分,因為太強「反倒會壓掉了旗袍的那分幽幽柔美。」

@2007/09/24 聯合報 /袁青

9.09.2007

Fashion @ 范倫鐵諾 明年告別時裝界

75歲的范倫鐵諾宣布退休。圖/歐新社提供


以設計典雅服飾響譽全球的知名義大利設計師范倫鐵諾 (Valentino Garavani),4日宣布將在明年1月退出縱橫近半個世紀的時裝界。

75歲的范倫鐵諾是與長期事業合作夥伴賈梅帝(Giancarlo Giammetti)一同宣布退休。他說:「這是向時裝界道別的完美時刻」。

范倫鐵諾時裝發表會上常坐在第一排的老牌女星蘇菲亞羅蘭說:「他依舊是時裝界的偉大人物,品味與才華令舉世為之傾倒。」

范倫鐵諾設計的著名紅色晚禮服及其保守風格,成為許多新娘走上紅地毯的最愛。他曾為賈桂琳甘迺迪、伊麗莎白泰勒、凱特布蘭琪及茱莉亞羅伯茲等名人設計服飾。

在時裝界變得全球高度商業化之前,范倫鐵諾與亞曼尼(Giorgio Armani)和拉格斐 ( Karl Lagerfeld)名列為當代碩果僅存的時尚大師。他在聲明中說:「我有幸能將年少時期的熱情發揮在工作上,雖然全球時裝界已發生巨變,仍然保留了我個人的風格。」

今年7月范倫鐵諾舉行45周年慶祝派對時,外界就預期他將退休。據報導,未來范倫鐵諾時裝公司的新東家是歐洲的Permira公司,義大利媒體傳出,該公司屬意由年紀較輕、商業敏銳度高的設計師接班,以利擴大新市場。

@2007/09/06 聯合報

Fashion @ 秋冬女裝 大玩曲線色彩

今年秋冬將可以發現,不只有純粹的黑,在黑色基調外,還多了許多色彩點綴其間,讓服裝變得更多變。流暢的剪裁則表現曲線的美感,表現人與衣之間的共鳴。

香奈兒 紅藍黃紫上身

香奈兒(CHANEL)女人,常是一身經典的米色、黑色,但2007年的秋冬,香奈兒女士變了,變得更生氣蓬勃,鮮艷的紅、土耳其藍、螢光黃,或紫色、紫紅色等都躍上身。

香奈兒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認為,色彩是時尚潮流之一,除了他鍾愛的黑與白外,也把色彩運用在創作中,連酒紅色都出現了,經典的斜紋軟呢當然也有了多樣的色彩。

在比例上,高腰線的裙子、褲子是本季香奈兒的重點,連小禮服都不例外。纖細修長而多層次的概念下,發展出窄管長褲塞到靴子裡的酷勁風格,或以與及膝裙同花色的長靴營造更修長的視覺效果。圖案也是本季的特色,相較於時尚界一窩蜂的骷髏頭,香奈兒在上衣中加入企鵝,增添可愛的氣息。

晚禮服則以優雅的黑色為主,點綴著紅色、土耳其藍、黃色。高腰洋裝則選用喬琪紗、雪紡紗或幻彩斜紋軟呢等材質,搭配褶子、刺繡、蕾絲及蝴蝶結或亮片飾帶滾邊等裝飾,展現女性柔美的韻味。

聖羅蘭(YSL)今年秋冬女裝最重要的則是剪裁與線條本身,以一體成形的立體剪裁創造身體與服裝間的律動。

在色彩方面,灰色、金色、霧藍、碧綠與卡其等色系融入黑色的搭配中,讓秋冬一點都不寂寞。

Chloe在新任創意總監Paulo Melim Anders-son的加入下,讓上一季純真的鄉村貴族少女進入大都會。鑲寶石釦的俐落風衣、包裹腳裸的楔型靴、拼接的麝香鼠皮草短上衣,與帶有塗鴉效果的手繪皮裙,都能展現都會女性的自信。

厚呢大衣、長及臀部的抽摺T恤洋裝,還有鑲著像軍階徽章圖案小飾品的安哥拉羊毛衣,則展現率性的美感。

愛馬仕 緊身褲粉龐克

愛馬仕(HERMES)今年秋冬女裝的主軸就是英國風,除了以人字紋合身套裝及花呢羊毛外套、短百褶裙打造出的優雅英式風情外,還可以看得到以不同皮革材質的長、短外套搭配緊身褲裝的龐克風。

合腰身的上衣搭配裙裝、騎馬外套搭配煙管褲,或燕尾服式上衣內襯貂毛等,則是對往日大不列顛設計的尊敬。

今年秋冬女裝顏色相當豐富,除了黑色及棕色外,羊駝色、亮紅色、可可色、暗紅色、古銅色、銅綠色、淡紫色和象牙白色都可以看得到,讓人恣意穿出服裝的樂趣。

義大利設計師費瑞(Gianfranco Ferre)有著「時尚的建築師」之稱,卻在今年年中不幸因腦溢血病逝,讓人更加注意他留下的秋冬作品。

他的同名品牌GIANFRANCO FERRE秋由遠東集團代理,負責此品牌的經理許思涵指出,秋冬的趨勢不脫年輕化的潮流,此外,休閒系列的款式也較多,符合當前時尚圈流行華麗又不失休閒感的趨勢。

新科技的布料也是一大重點,在秋冬的GIANFRANCO FERRE將可一窺不同混紡的材質,演繹出成熟又性感的女性魅力。色系方面鮮艷地讓人感受不出來是沉重的冬日,桃紅、紫、藍寶石或祖母綠都是主色調。

JUST CAVALLI 豹紋展現狂野

每一季都可看到動物圖紋的JUST CAVALLI,本季還是看得見經典的豹紋,表現狂野的美感。此外,場景拉到蘇格蘭,以紅色為主的格紋布料,呈現女性的柔美,並以拼接方式應用在牛仔系列,呈現更新潮的樣貌。

同樣來自義大利的GIORGIO ARMANI則以飄逸的短裙搭配短夾克,以柔和的剪裁展現女性的身體律動之美,建議可搭配平底鞋,在秋冬也能營造輕快的節奏。

為了讓女性表現嫵媚的線條,風衣及柔軟的大衣特別不做鈕釦,反而以腰帶打結代替,看來更有女性的魅力。

本季的EMPORIO ARMANI可以看到大玩層次遊戲的元素。釘珠條紋長T恤搭配短外套,或是寬鬆外套配上蝴蝶結針織短裙,清楚表現對比之美。

@2007/09/08 經濟日報╱陳怡君

9.03.2007

懷石、洋食、牛排、河豚@Travel



遊關西不只是看古蹟、壓馬路,在慢食風的興起下,關西也颳起了慢食的風潮。在欣賞古蹟、血拚之餘,來一趟關西慢食四大料理——懷石、洋食、神戶牛排、河豚,不只滿足味覺的享受,更提昇心靈的層次。

「吃」會讓人不斷想重遊老地方。當日本東京以六本木Midtown等新區開發吸引各國觀光客之際,關西地區也已悄然躍上亞洲「慢食」料理潮流最前端,改寫旅遊新時尚。
慢食文化在京都已有千年歷史的根基,當「緩慢」反撲「快速」的趨勢走紅時,更促成細嚼慢嚥的傳統,再度獲得重視,也讓「古都」重新站上了「美食首都」的寶座。

關西慢食/五大創新趨勢

「慢食」概念是1986年由義大利美食作家佩區尼(Carlo Petrini)發起,目的在反制剛「攻陷」義大利的美國速食麥當勞連鎖店。當時他強調「堅決捍衛悠閒的物質享樂……以餐桌上的慢食為起點。」所有麥當勞做不到的食材、祖傳食譜、環保美食、手工料理、悠閒用餐等傳統價值觀都應該被復興。這個運動到了20世紀末開始風起雲湧,傳到日本後更引起年輕人與傳播媒體的狂熱。尤其「京料理」深富緩慢烹調與飲食的哲理,在吸收西方新概念後,與傳統相激盪,正迸出百花齊放的慢食火花。


關西兩小時旅遊圈——京都、大阪、神戶,各擁最具傳統特色的日本美食,已形成「美食金三角」。而其提供的關西「日式慢食」更有五大創新趨勢:


一、「食材」新鮮、在地、應時。
二、「作法」融合古今,奶油慕斯也能搭配生魚片。
三、「樣性」兼具東西方,義大利菜、法國菜、中國菜、巴西菜等都被包容,成為在地美食。
四、「哲學」是悠閒樂活,且重視永續經營。
五、「吃法」是勇於嘗新,樂而不膩,冒險奮進。
關西慢食/四大料理饗宴

本身是美食專家、擔任大阪麗池卡登(Ritz-Carlton)飯店總經理的馬克‧奈肯(Mark Neukomm)以一個外國人居住在京都的觀察指出,京都自古就以水質好、蔬菜新鮮聞名,「京漬物」已有千年傳統,現在市場上販賣的蔬果都會標上農耕者的名字,兼具「明星商品」與「掛保證」兩個效果,許多餐廳更以運用在地食材為賣點。


他說,不像東京太強調用餐氣氛,關西美食可以說是氣氛、價廉、美味三者兼具,「關西人對食物太認真、熱情,不好的餐廳根本無法存活,所以你隨便挑哪一家餐廳,都一定好吃!」
旅日知名作家劉黎兒每次到關西,則必吃河豚料理。她說,關西廚師總是能推陳出新,原先只在冬天上桌的河豚,在廚師巧思下,重新教育了日本人「夏天也能吃河豚」的觀念。另外,關西水質好、汙染少,食材一流,各國料理到這裡也都能再創顛峰,連她最挑剔的香港朋友都專程到大阪吃中國菜!


影響所及,近幾年日本一流廚藝人才全都匯聚到關西尋求舞台。在日本電視節目「美食兼具表演」的鼓吹下,劉黎兒形容,「關西廚師個個乾淨帥氣,擠在開放式廚房裡。」不只滿足味覺和嗅覺,也讓顧客經歷一次過程優雅的烹調視覺宴饗。
關西都會群以京都、大阪、神戶為三角主體,並有奈良、寶塚等特色衛星城市圍繞。京都代表的是「古都」,大阪是「繁華」,神戶是「海港」,這裡有山有海,從最老到最新,時代感層次分明,又兼容並蓄。其中,京都的懷石與洋食、神戶的牛排、大阪的河豚是關西慢食的四大料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