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圖書館仍舊是一個儲存書籍的地方:塞滿了帶著編號、密集成排的書架,一些可以讓人正襟危坐的椅子,人們手持證件,刷卡,進入,然後帶著喜歡的書籍出來……或者更多一些的,免費wifi,咖啡館,拷貝室……這聽起來仍舊非常美好,而且莊重、富有儀式感,可是網路和數碼化還是讓圖書館人員緊張起來,它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在丹麥建築事務所SHL手裡,圖書館正在以另外的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來自丹麥,這間建築事務所處理過各種建築形式,他們在20世紀末完成了兩個在現在看來極為重要的文化項目:丹麥哥本哈根的皇家圖書館(The Royal Library),以及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Museum of Art)。特別是後來被當地人親切稱作「黑鑽」(Black Diamond)的皇家圖書館擴建項目,在當時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引發了大量關於圖書館建築的過去和未來的討論。之後的十多年裡,他們一直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的實踐中探索圖書館這種建築形式的潛力。最近他們在丹麥阿爾胡斯的都市媒體空間(Urban Mediaspace)開始建造,建成后將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最大的圖書館,對他們來說,圖書館建築是現在所有公共建築中最自由,擁有最大創造潛力的。
MW=Modern Weekly,CH=Chris Hardie(事務所合作人之一)
MW:丹麥皇家圖書館1999年完工,到現在已超過十年,它的使用情況如何?
CH:「黑鑽」建造的時候,哥本哈根濱水地區仍有許多工業遺留,很像現在上海的情況,人們在思考如何去利用和改造,讓這些地方變得更加公眾化。所以當時我們提案的時候有兩個重要考慮:第一是我們想要讓這個擴建工程徹底區別於原本極具歷史感的、紅磚牆的老圖書館,做一個全新的東西;第二就是要讓人們儘可能地接近水域,我們將新館推向水面,道路從建築下面穿過,一系列的橋體連接著新舊兩個圖書館,當人們身處其中,不是看見道路,而是看見河景。現在看來,「黑鑽」就像催化劑一般,之後的很多改造都由它逐漸生髮出來。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沿著這片水域既有圖書館又有歌劇院,卻因為有這些公共空間的存在變得非常靈活。
MW:「去創造一種人和空間之間的情感價值」 這句話怎麼理解?
CH:像皇家圖書館和我們在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University of Aberdeen New Library)都是很好的例子:完美幾何形狀的外觀,很直接很尖銳,但當人們步入室內,一切又變得非常有機和人性化。裡面的構造非常柔軟,與人的身體和靈魂有某種聯繫。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屬於校園, 但我們建議在底層開設咖啡館,由於二層還是只向學生開放,我們設計了從二層到頂部的旋轉疊加的中庭,所以人們進來,雖然不能進入所有的區域,也能在抬起頭的時候看到整個空間結構。我們也建議他們將這個透明的建築放在校園中間並增加高度,在夜晚它發出柔和的光輝,公共廣場連接大學和城市,這非常鼓舞人心。
MW:未來的圖書館若要加強人對它的使用,除了不斷加入新的功能,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CH:現在很多城市、機構的決策者開始意識到圖書館一類的公共建築對於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未來的圖書館就必須是大型綜合體才能吸引人群,我倒是覺得它需要與社會和時代相切合。最初圖書館的建造是為了儲存書籍,或者說,是為了知識,我相信這與時代是同步的,而現在我們與世界的聯繫更多樣化了,我想也許這也是我們開始在圖書館中放入越來越多功能的原因。未來非常令人振奮,因為這是一個擁有最大變化的可能性的公共建築,它可以變成所有藝術的中心。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來自丹麥,這間建築事務所處理過各種建築形式,他們在20世紀末完成了兩個在現在看來極為重要的文化項目:丹麥哥本哈根的皇家圖書館(The Royal Library),以及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Museum of Art)。特別是後來被當地人親切稱作「黑鑽」(Black Diamond)的皇家圖書館擴建項目,在當時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引發了大量關於圖書館建築的過去和未來的討論。之後的十多年裡,他們一直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的實踐中探索圖書館這種建築形式的潛力。最近他們在丹麥阿爾胡斯的都市媒體空間(Urban Mediaspace)開始建造,建成后將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最大的圖書館,對他們來說,圖書館建築是現在所有公共建築中最自由,擁有最大創造潛力的。
MW=Modern Weekly,CH=Chris Hardie(事務所合作人之一)
MW:丹麥皇家圖書館1999年完工,到現在已超過十年,它的使用情況如何?
CH:「黑鑽」建造的時候,哥本哈根濱水地區仍有許多工業遺留,很像現在上海的情況,人們在思考如何去利用和改造,讓這些地方變得更加公眾化。所以當時我們提案的時候有兩個重要考慮:第一是我們想要讓這個擴建工程徹底區別於原本極具歷史感的、紅磚牆的老圖書館,做一個全新的東西;第二就是要讓人們儘可能地接近水域,我們將新館推向水面,道路從建築下面穿過,一系列的橋體連接著新舊兩個圖書館,當人們身處其中,不是看見道路,而是看見河景。現在看來,「黑鑽」就像催化劑一般,之後的很多改造都由它逐漸生髮出來。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沿著這片水域既有圖書館又有歌劇院,卻因為有這些公共空間的存在變得非常靈活。
MW:「去創造一種人和空間之間的情感價值」 這句話怎麼理解?
CH:像皇家圖書館和我們在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University of Aberdeen New Library)都是很好的例子:完美幾何形狀的外觀,很直接很尖銳,但當人們步入室內,一切又變得非常有機和人性化。裡面的構造非常柔軟,與人的身體和靈魂有某種聯繫。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屬於校園, 但我們建議在底層開設咖啡館,由於二層還是只向學生開放,我們設計了從二層到頂部的旋轉疊加的中庭,所以人們進來,雖然不能進入所有的區域,也能在抬起頭的時候看到整個空間結構。我們也建議他們將這個透明的建築放在校園中間並增加高度,在夜晚它發出柔和的光輝,公共廣場連接大學和城市,這非常鼓舞人心。
MW:未來的圖書館若要加強人對它的使用,除了不斷加入新的功能,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CH:現在很多城市、機構的決策者開始意識到圖書館一類的公共建築對於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未來的圖書館就必須是大型綜合體才能吸引人群,我倒是覺得它需要與社會和時代相切合。最初圖書館的建造是為了儲存書籍,或者說,是為了知識,我相信這與時代是同步的,而現在我們與世界的聯繫更多樣化了,我想也許這也是我們開始在圖書館中放入越來越多功能的原因。未來非常令人振奮,因為這是一個擁有最大變化的可能性的公共建築,它可以變成所有藝術的中心。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