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1

丹麥:圖書館,公共空間的可能@Arch






在很多人眼中,圖書館仍舊是一個儲存書籍的地方:塞滿了帶著編號、密集成排的書架,一些可以讓人正襟危坐的椅子,人們手持證件,刷卡,進入,然後帶著喜歡的書籍出來……或者更多一些的,免費wifi,咖啡館,拷貝室……這聽起來仍舊非常美好,而且莊重、富有儀式感,可是網路和數碼化還是讓圖書館人員緊張起來,它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在丹麥建築事務所SHL手裡,圖書館正在以另外的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來自丹麥,這間建築事務所處理過各種建築形式,他們在20世紀末完成了兩個在現在看來極為重要的文化項目:丹麥哥本哈根的皇家圖書館(The Royal Library),以及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Museum of Art)。特別是後來被當地人親切稱作「黑鑽」(Black Diamond)的皇家圖書館擴建項目,在當時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引發了大量關於圖書館建築的過去和未來的討論。之後的十多年裡,他們一直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的實踐中探索圖書館這種建築形式的潛力。最近他們在丹麥阿爾胡斯的都市媒體空間(Urban Mediaspace)開始建造,建成后將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最大的圖書館,對他們來說,圖書館建築是現在所有公共建築中最自由,擁有最大創造潛力的。

MW=Modern Weekly,CH=Chris Hardie(事務所合作人之一)

MW:丹麥皇家圖書館1999年完工,到現在已超過十年,它的使用情況如何?

CH:「黑鑽」建造的時候,哥本哈根濱水地區仍有許多工業遺留,很像現在上海的情況,人們在思考如何去利用和改造,讓這些地方變得更加公眾化。所以當時我們提案的時候有兩個重要考慮:第一是我們想要讓這個擴建工程徹底區別於原本極具歷史感的、紅磚牆的老圖書館,做一個全新的東西;第二就是要讓人們儘可能地接近水域,我們將新館推向水面,道路從建築下面穿過,一系列的橋體連接著新舊兩個圖書館,當人們身處其中,不是看見道路,而是看見河景。現在看來,「黑鑽」就像催化劑一般,之後的很多改造都由它逐漸生髮出來。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沿著這片水域既有圖書館又有歌劇院,卻因為有這些公共空間的存在變得非常靈活。

MW:「去創造一種人和空間之間的情感價值」 這句話怎麼理解?

CH:像皇家圖書館和我們在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University of Aberdeen New Library)都是很好的例子:完美幾何形狀的外觀,很直接很尖銳,但當人們步入室內,一切又變得非常有機和人性化。裡面的構造非常柔軟,與人的身體和靈魂有某種聯繫。阿伯丁大學新圖書館屬於校園, 但我們建議在底層開設咖啡館,由於二層還是只向學生開放,我們設計了從二層到頂部的旋轉疊加的中庭,所以人們進來,雖然不能進入所有的區域,也能在抬起頭的時候看到整個空間結構。我們也建議他們將這個透明的建築放在校園中間並增加高度,在夜晚它發出柔和的光輝,公共廣場連接大學和城市,這非常鼓舞人心。

MW:未來的圖書館若要加強人對它的使用,除了不斷加入新的功能,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CH:現在很多城市、機構的決策者開始意識到圖書館一類的公共建築對於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未來的圖書館就必須是大型綜合體才能吸引人群,我倒是覺得它需要與社會和時代相切合。最初圖書館的建造是為了儲存書籍,或者說,是為了知識,我相信這與時代是同步的,而現在我們與世界的聯繫更多樣化了,我想也許這也是我們開始在圖書館中放入越來越多功能的原因。未來非常令人振奮,因為這是一個擁有最大變化的可能性的公共建築,它可以變成所有藝術的中心。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10.19.2011

LVMH的神祕工作室 一窺25品牌秘密@Fashion

LVMH 15日到16日史無前例把旗下25個品牌的工作室對外開放參觀,圖為LV的工作坊。圖/LV提供

2011/10/19 編譯余曉惠  

跨國精品集團路易威登(LVMH )15日到16日史無前例把旗下25個品牌的工作室對外開放參觀,讓外界一窺這個奢華品牌背後成千上百名工匠的精湛手藝,以及設計別出心裁的展示間與地下酒窖。

巴黎的高級訂製服品牌克麗斯汀迪奧(CD)和紀梵希(Givenchy)等忙著迎接上百名好奇的參觀人潮;從Dom Perignon到Moet&Chandon的香檳酒商,也敞開大門迎客。

義大利的寶格麗(Bulgari)、芬迪(Fendi)和Pucci共襄盛舉參加這項「Private Days」活動,遠在西班牙、蘇格蘭和波蘭的店也一同響應。

路易威登旗下的巴黎珠寶商Chaumet,展示自1780年服侍貴族以來製作的近3,000件皇冠,其中一件是拿破崙元配約瑟芬所配戴。每一頂鑲滿 珠寶的光彩奪目作品需要500至1,500 小時,而培育一名熟練的工匠得耗時十年。Chaumet博物館館長普林佛說:「這是藝術之作,展現專業的熱忱。」

路易威登第三季營收成長18%,優於預期。未來受惠於歐洲需求回升和亞洲強勁成長,可望繼續成長。

在亮麗營收背後,每一件精品都有該集團悠久傳統和數千小時的工藝支撐。溝通部主管阿諾特說:「這個集團多半談論有關財務的事,但在關鍵知識和公司歷史方面所言甚少。」
迪奧店內一名擁有十年資歷的銀灰髮裁縫師,正為來賓講解製作男士夾克的方式--需要費時一周、運用15件布料。高級訂製服的工作室內放眼望去,依照不同客戶身形製作的人體模型高懸在架上,27名工作人員專注製作長禮服,由其中一人負責整體流程。

從巴黎郊區前來迪奧參觀的瑪西塞驚嘆地說:「太壯觀了!你能看見他的東西為何如此昂貴,我現在終於明白。」

參觀紀梵希的客人,被領到奧黛麗.赫本和伊莉莎白.泰勒等名流與知名設計師會面的挑高貴賓室,現場正展示一系列的秋冬禮服。這位設計師1995年已退休。
路易威登上周末的活動,也成為建築師和設計愛好者聚集的場合,因為旗下多個品牌的總部坐落在歐洲最美侖美奐的建築物裡。

10.11.2011

中央公園:150年的曼哈頓精神@Arch




先有的中央公園,才有的曼哈頓的繁華,經歷了1個半世紀,中央公園一直是曼哈頓生活的縮影。

全世界最繁華城區中的一片綠地,幾乎擁有城市中可以具有的一切:林蔭廣場、湖泊、溜冰場、體育館、劇院、動物園、旋轉木馬、雕塑、賣藝的青年、吹肥皂泡泡的市民、酒館、灰松鼠,狹長而整齊的邊界和追隨英式田園風潮的馬車道、緩慢起伏的草坡,混雜著方尖碑和臨時藝術展,也有Lady Gaga,當然,西蒙加芬克爾也在這裡唱過。在瑪格南60周年慶祝活動上,紐約部分的重頭戲就是Bruce Davidson用了三年時間拍的中央公園,對於人文攝影師來說,這裡當然比洛克菲勒中心更容易體現曼哈頓。

伍迪·艾倫在他的「三個獨幕劇」中,婚外戀好像不得不發生在中央公園西路。從中央公園西路到哈德遜河,是曼哈頓的上西城,這裡和上東城一樣,是紐約的商業中心,聚集了曼哈頓的中上收入者,而在19世紀50年代,中央公園還在構想階段的時候,這片區域住的是自由的非裔美國人、英國和愛爾蘭血統的人,他們大多住在小村莊或者修道院里,後來被逐一清除出去,而14000立方米的土則從新澤西州運來,以修整地形。到了1873年,公園基本完成,最時髦的蒸汽動力設備和移樹機器將400萬棵樹栽在園內。

其實,綠地並不會比同樣大小面積的街道為整個城市增加更多新鮮的空氣,不過在那個時代,Frederick Law Olmsted在文學上的成功使得他不僅獲得設計中央公園的權力,還成為中央公園的負責人,他把他對英國城市發展、園林設計的憧憬用在了曼哈頓身上,還順便發明了一個新學科——景觀設計學。

公園的命運就像喜劇演員的命運,很容易走向極其受歡迎和極其不受歡迎兩個極端。相比小街巷中破敗的小公園,或者郊區廢棄掉的主題公園,倫敦海德公園旁邊的豪宅每平方米可以賣到6萬多英鎊,紐約中央公園無疑也是最成功的公園之一,並且瘋狂地帶動了周邊經濟。Frederick Law Olmsted認為他設計的公園將用山山水水抵制住高樓大廈對公園景觀的侵襲,不過他還是低估了紐約的發展速度,在他去世的時候,紐約人口比他預料的要多一倍,摩天樓早已成為中央公園景緻的一部分。

中央公園建成之後,「羊草甸」曾養著羊群,
後來在美國大蕭條時期,這些羊卻去了布魯克林展望公園,原因是怕被飢餓的紐約人吃掉。那個時候,政府對中央公園缺乏興趣,公園迅速衰敗,人們不再在草坪上午餐,最高興的是流浪漢。

20世紀60年代,芭芭拉·史翠珊開始在中央公園唱歌,莎士比亞節也開始年年在公園內的劇場舉行。中央公園也曾是反文化活動的中心,1967年的一天,一萬名青年男女聚集在紐約中央公園的草地上放風箏、擲飛盤、互相在臉上塗抹色彩,向愛情致敬。伍德斯托克只有三天,而中央公園一直開放,1970年代,紐約的財政和治安都是一團糟,居民開始逃離這座城市,紐約在經歷社會動蕩,而中央公園則成為紐約人進行大型政治集會、示威遊行的絕佳地點。
 
中央公園有血有肉,因此《Friends》
裡面的咖啡館也要諧音叫做Central Perk。實際上,比起時髦的芝加哥千禧公園,中央公園最近幾年的出鏡率也還是高得多,因為它最符合一個典型的城市街心公園的樣子——綠色、廣闊、應有盡有而又平淡,最關鍵的是緊挨摩天樓。
 
@Source:iWeekly·周末画报

10.09.2011

美食修行:探秘頤和安縵的法式懷石料理@food

如果一個著名大廚的功能表是空白(blank menu),那食客就很可能撞大運,這樣有自信的大廚會為你奉上非常有想像力的美味,空白功能表由此成為整本菜譜中最珍貴的那一份。

前兩天,在安縵頤和遇上法式懷石料理主廚Naoki的空白菜單,只知有八道菜,由他臨場發揮。
  法餐和懷石料理結合,想想都讓人心動,還是空白菜單,呵呵。
  法餐不用說了,懷石料理是日本料理的頂級形式,最早是從日本京都的寺廟中傳出來。修行人戒律多,吃得簡單,饑餓難耐時將溫暖的石頭抱在懷中,居 然也能抵擋些許饑餓感,故稱懷石。演變到後來,懷石料理將最初簡單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傳了下來,發展出一套精緻講究的用餐規矩,從器皿到擺 盤都充滿禪意及氣氛。Naoki的父親是京都著名的懷石料理廚師,他從小習從父親,長大後到法國學習法餐,後來將法餐與懷石料理相結合,成了法式懷石料理 的名廚。Naoki在京都的料理店非常有名,而他本人,則應邀來到北京安縵頤和主理。

  我趕得巧,那天Naoki心情大好,空白菜單來得絕妙。開胃菜內容非常豐富。六種開胃小食是典型的懷石料理擺盤,像個裝潢精美的日式盒子被打 開,所有的寶藏猛然展現,其中以野生蘑菇和核桃豆腐最富濃郁香味。高級料理發展到今日,擺盤已經精緻到無以復加,每道菜都美得讓人驚歎,但有時流於空洞。 但這個開胃菜擺得很有內涵,很懷石。就像一件衣服,如果非要做成旗袍樣,就號稱有中國風,估計人人都覺得膩味,還不如單純看一個單眼皮的姑娘顯得有東方 味。這個開胃菜像日本盒子般的亮相,把這頓法餐的日式出身展現得淋漓盡致。

  安縵的法式懷石料理自然道道精美,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魚子醬配刺身和香煎鵝肝、海鮮湯和牛排。刺身有洋蔥,那洋蔥不知道是如何處理的,完全是生 的脆嫩口感,卻沒有絲毫辣味。鵝肝肥膩,法國人往往還要配甜醬汁。怪啊,甜的居然也能解肥膩。Naoki的鵝肝除了醬汁外,還配了霜淇淋,不過,這種冰淇 淋是鹹味兒。一接觸剛煎好的滾熱鵝肝,便慢慢融化,慢慢與帶甜的醬汁融匯,成了一泓調和著鹹與甜兩種味兒的醬汁。
  亮點還有餐後甜點。甜點種類很多,一小口一小口擺在玲瓏的小架子上端上來,跟頭盤相映成趣。不過頭盤是平面的,甜點是立體的,層層疊疊地擺著。看來,雖然是空白菜單,但N腦子很清楚,心中全是有部署,這麼完美的首尾呼應,還真工整呢。
  吃完一整套,花了四個小時,十足的慢餐。慢餐不僅是法餐的特點,也是懷石料理的要求,因為這種緩慢的咀嚼運動,和中間足夠長的空隙,足以讓人對禪意產生足夠的尊重。所以,對喜歡慢餐的人來說,美食也是修行。(瑪歌/)

@Source: 經濟觀察報

賈伯斯的右腦術@Thinking

作者:方德琳 / 攝影:陳志亮、關立衡 
創意並不需要費盡心力到處去尋找,或者憑空找也沒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別自我設限,釋放原來就存在的右腦力,讓它們每天為創意增添養分。 世界一直在變,而且這幾年愈變愈快。

 「 後PC的時代來了!」一年多前,賈伯斯在iPad發表會上正式宣告平板電腦到來。

 而這一年,科技產業果真不時傳來大地震,每一次新聞事件背後都說明:世界正在快速位移中。

 先是宏碁蘭奇離職、個人電腦第一名的HP 退出PC市場、最近則是電子五哥之一的廣達,無預警地優離千名員工。從美國到台灣,產業大洗牌,身在其中的工作者完全無法置身事外。

 這個產業大地震的震央就是賈伯斯的蘋果電腦,一系列的i 產品讓所有科技大老闆抓狂。為什麼賈伯斯可以引領潮流,關鍵就在於他想的都跟別人不一樣,拉大它產品的差異化。

 賈伯斯哪裡想的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習慣因果推理,他擅長水平連結
 當記者問到賈伯斯,他的創造力怎麼來?他說:「如果你問有創造力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會覺得有點羞愧,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去創造,他們只是看見了某種聯繫,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對他們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別人慣於理性分析,他則是五感直覺
 當電腦CPU 運轉會散發熱,過熱之後電腦就當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多數電腦會裝風扇的原因。可是第一部MAC 電腦在沒有配備冷卻風扇的情況下出廠了,因為風扇的聲音讓賈伯斯抓狂。

 賈伯斯很講究五感的直覺體驗,這個感受帶著蘋果開發出圖形介面,他討厭所有複雜的功能設計,堅持蘋果的手機只能有一個按鍵,原因是:他希望人們可以用直覺使用他的產品,而不需要看厚厚一疊的說明書。

別人妥協於成本效益,他則為美學激情投入
 賈伯斯要一款簡約到極致的手機。他向設計團隊下達一個命令:iPhone 手機面板上只需要一個控制鍵。設計師跟工程師想不出如何用一個控制鍵完成所有的功能,但他只淡淡說:「面板上只能有一個按鍵,去搞定它!」賈伯斯說,一般 人不會為此花時間,但是如果想要一個好東西,這種熱情是必要的。

 蘋果不僅讓科技老闆抓狂,台灣的科技員工也深受影響。這次廣達優離員工,就是因為規畫生產黑莓平板Playbook 的生產線被抽單,而抽單則是因為Playbook 完全打不過蘋果iPad 所致。

 這是贏家通吃的時代,在蘋果席捲了後PC 時代的大部分戰場後,一直幫全球大廠代工的台灣,究竟還剩下什麼?

 在大家苦思,有什麼產品足以跟蘋果抗衡?外國媒體則是在華碩的平板電腦變形金剛上發現一絲希望。

 九月,華碩上調平板電腦銷售預估值,估計每季至少可達85 萬台,更有法人預估,華碩平板電腦將在第四季出貨達200 萬台。在電子五哥大多陷入困局時,走自己品牌路的華碩比別人早一步脫離泥沼。

優勢人才= 執行力+ 創意
 台灣科技產業已經到了必須調整商業模式的時候。代工,利潤愈來愈薄,走品牌,還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面,蘋果的平台造就了大量App 的應用程式,產業工作的重點也將從硬體轉移到軟體開發。

 無論是品牌的路或者軟體的路,身在其中的工作者也需要不同的職場競爭力。走品牌,核心價值就是好的產品,從產品功能到價格、外形設計,開發一款產品能力絕不僅僅是代工只看重生產效率而已,而是要靠想像力跟創意來完成。

 換言之,要像賈伯斯一樣的思考。

 「我不是有創意的人,是不是就沒有工作舞台?」、「創意可以被訓練嗎?」明明知道需要創意,卻不知道創意如何而來,則是現在多數上班族共有的問題。

 你相信嗎?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有創意,我們只是要再把它找回來而已。別以為這句話只是安撫人心,其實根據腦科學家的研究,只要我們懂得釋放自己的右腦力,創意就可能一點一滴地被找回來。

職場現形記, 搶年輕心占率@Business

作者:王維玲     

百無聊賴的上班時光,最需要一點幽默及趣味,描述年輕上班族職場百態的廣告,讓統一茶裏王輕鬆擄獲30世代的心。

「尼可拉斯吳,你有沒有看到查理王?」所有人都在找查理王,最後居然看到總經理邊喝邊讚:「不愧是茶中之王!」一瓶茶裏王,讓你只聞茶香,連老闆的責罵都不痛不癢;業績報告投影片上,成長曲線節節下降,開會的同事交相指責,最後才發現原來投影片擺反了,「真烏龍」。

  一段段從小職員觀點出發的「職場現形記」,道盡上班族的辛酸,不但使上班族心有戚戚焉,為百無聊賴的上班時光增加許多幽默及趣味,也讓茶裏王以「全國上班族的好同事」形象,擄獲了大批30 世代的心。

  瓶裝茶飲市場競爭激烈,每個品牌莫不積極搶占這個每年230 億的茶飲料市場,每個百分點,背後就是2 億的營業額,茶裏王目前擁有16.5%的市占率,以王者姿態傲視群雄。

  在《30》雜誌「Young 世代品牌大調查」中,茶裏王搶下25-34 歲族群瓶裝茶飲「實際購買品牌」的第一名,攻占善變愛嘗鮮的30 世代消費者的心。茶裏王成功的祕訣到底是什麼?

推翻舊框架 成為新市場的領導者
  1. 大膽的市場策略 開發茶飲料藍海

  真正厲害的品牌不會跟隨市場,而會選擇開創嶄新的藍海,主動創造需求。在茶裏王推出之前,當時的飲料市場幾乎全是為青少年設計的甜味紅茶、奶茶。

  但是上班族喝飲料,不只追求好喝,也要求健康,綠茶中的茶多酚成分能對身體產生益處,喝綠茶的人口逐年增加,許多年輕人也加入喝茶行列,茶裏王看到廣大上班族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大膽推出無糖及微甜的瓶裝綠茶,一路創下佳績,也成為市場領導者,其他品牌難以追上。

  2. 創新技術 帶動全新的生活想像

  大膽的市場策略背後,還有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的技術門檻,才造就茶裏王的市場領導地位。

  從前茶飲料包裝主要以鋁箔包及紙盒為主,統一引進國內第一套「無菌寶特瓶冷充填」技術設備,搭配獨特的萃取技術,讓茶喝起來「回甘就像現泡」。創新包裝和萃取技術,茶裏王讓傳統的「功夫茶」文化得以嵌入節奏快速的現代生活,也帶動「人手一瓶」的全新生活型態。

  3. 用上班族的語言 擄獲30 世代的心

  對消費者而言,在產品的功能性上,是喝到好喝的茶;而在情感面上,則是認同廣告中的故事與情境。

  「茶裏王」念起來像英文人名「查理王」,也有「茶中之王」的意涵,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幽默,再加上一系列描述年輕上班族職場百態的廣告,茶裏王將上班族的語彙與產品巧妙結合,成功打動30 世代的心。

不只注重產品 也注重消費者體驗
  雖然穩坐瓶裝茶飲龍頭,茶裏王也將30 世代消費者喜歡在網路分享互動的特質看在眼裡。

  瓶裝茶作為一種低關心度商品,本來就難以引發話題,在茶裏王自評的量表裡,30 世代需要的口碑力及參與力,正是正在努力的重點。

  為了和消費者進行更深層的溝通,茶裏王從去年開始舉辦多場茶園體驗之旅,讓消費者有機會進到茶園採茶,全程觀看保留古法的製茶過程,不但讓消費者看到一瓶20元的瓶裝茶背後有多少人的心血,也代表茶裏王不畏懼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的決心。

  「我們要做新的溝通語言,」茶裏王品牌經理蘇宏仁說,時時傾聽30 世代消費者的聲音,永遠做別人沒想過的事,雖然艱辛,卻是茶裏王的堅持,也是成功的祕密。

打造全球最大服飾集團 ZARA@Fashion

撰文 /  乾隆來 
 
全球最大平價服飾ZARA登台,進入倒數計時,除了掀起台灣平價時尚潮流,ZARA創辦人歐特嘉從學徒到西班牙首富的傳奇,也將成為新聞話題。

阿曼西奧.歐特嘉 (Amancio Ortega)應該算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今 年七十五歲的歐特嘉,一生只做他最喜歡的服飾產業,最終把他創立的服飾公司ZARA系列品牌,做成全球最大的服飾集團。從紐約到里約、從倫敦到東京,數以 億計的女性、潮男以及孩童天天都興奮地穿著最流行的服裝,用大多數人可以負擔的價格,享受到頂尖時尚界才有的尊榮。而他自己,也因此蓄積新台幣一兆元財 富,成了西班牙首富。

深諳顧客需求/用可負擔價格 提供優質商品

歐特嘉不只是一位成 功的企業家,而且是幾乎沒有爭議、令人敬重的創業家。他十四歲輟學,入行從學徒做起,之後就未曾再進入學校,如今,ZARA以及母公司印蒂集團 (INDITEX Group) 營運的模式,成為所有商學院必備的教案,數以萬計的研究報告努力摸索歐特嘉的成功方程式。

享有如此高度 成就與財富的歐特嘉,至今仍是個謎樣的傳奇人物。他從未接受過任何一家媒體的訪問,從未出現在公開場合,除了上市公司年報上的照片,流傳在外的照片也就只 有幾張進出公司大門的驚鴻一瞥,與他同列全球首富的巴菲特、比爾蓋茲、法國的時尚大亨阿諾,都身不由己地成為媒體焦點,卻只有歐特嘉能享受隱私生活,稱歐 特嘉為今日全球最神祕的超級富豪,絕不為過。

在進一步介紹歐特嘉之前,要特別提到的是,在網路無遠弗屆的今日,雖然提到歐特嘉的文章數以萬計,但內容卻幾乎都是重複的,「絕對找不到一篇歐特嘉的專訪」,正像印蒂集團超越所有競爭者那樣,成了令人不解的神話。

一 九三六年,歐特嘉出生於西班牙的里昂,八歲搬家到西班牙西北角的拉科魯尼亞(A Cornuna),他的父親是鐵路信號工人,微薄的薪水從來不夠一家五口撐到月底,母親靠幫傭賺取外快。「貧窮」深深烙印在歐特嘉的腦海中,為貼補家用, 他十四歲就輟學到賣襯衫的小店當學徒,什麼事情都做。

拉科魯尼亞是西班牙伊比利半島的紡織業製造中心,歐特嘉自然而然進入襯衫店當學徒,一直到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印蒂集團以及ZARA創始店,都還緊緊守住這個發跡地點。

由 於歐特嘉認真的態度,以及對於客戶需求的訓練,二十幾歲已經升任當地一家服裝店經理,他開始從巴塞隆納買便宜的織布,與手工細膩的大嫂合作,做成高品質的 服裝,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賣給拉科魯尼亞的服裝店。一九六三年,二十七歲的歐特嘉踏出了創業的第一步,開了名叫 Confecciones Goa 的商店,自行生產與銷售高品質的浴袍。

經營「極簡」化/寧「少量多樣」 也不要庫存

逐 步累積資本與客戶的歐特嘉,三十九歲時,在拉科魯尼亞最大百貨公司的對角,開設了第一家ZARA專門店,他的營運模式很明確,就是用客戶可負擔的價格,銷 售高品質服裝,這個概念大受西班牙消費者歡迎,ZARA的生意也逐漸擴及全西班牙。一九八五年歐特嘉設立印蒂紡織集團,到一九八九年底,已經在全西班牙開 出一百家ZARA連鎖店。

隨著集團不斷擴張,歐特嘉仍然堅持創業時的理念,就是將巴黎、義大利時尚舞台那些昂貴的服飾,以最短的時間、最能接受的價格,帶給所有的ZARA客戶。
歐特嘉在公司沒有辦公室,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就在設計室、製造部門,以及倉庫之間走動,開會就用最近的會議桌,快速解決問題,一起創業的夥伴雖然擔任的責任越來越重,名片上卻不印頭銜。

「極簡」的理念也落實在經營層面,為了降低庫存與運費,他堅持「少量多樣」,寧可追加熱銷產品、多送幾趟給店面,也不要等季底一堆庫存去打折賤賣。

隨著八○年代在西班牙的成功,ZARA九○年代擴張到歐洲各國,並在印蒂集團控股下,逐漸創立和購入其他不同年齡層、不同產品訴求的品牌,ZARA進軍歐洲各國仍獲得成功。到了二○○一年,印蒂集團股票上市,藉著市場提供的資金進行快速擴張,而歐特嘉本人一直持

五九%股權,高度集中的持股,讓他在公司擁有無可挑戰的地位,更讓他很快就成為西班牙首富、進入全球十大富豪的名人堂。

今天印蒂集團在全世界七十八個國家,運營五二二一家零售服飾店面,除了少數的例外,九○%都是自營,靠總部的資金來支持。去年集團營業額一二五億歐元(新台幣五千一百億元),稅後淨利約新台幣七百億元,除了旗艦品牌ZARA,還有七個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訴求的精品品牌。

歐特嘉像是所有開創王朝的帝王那樣,以所有人仰望的姿態,展現驚人的力量,橫掃全世界的服飾產業。

「快速時尚」風/從草圖到上架 兩周就完成

許 多人都說,印蒂集團與ZARA的成功,是來自「快速時尚」(Fast Fashion)的模式,把原本依照一年四季運轉的時尚服飾產業,快轉成每周更新兩次,讓客戶走進店裡,就感受到最新時尚。由於少量多樣的產品,客戶不會 撞衫,因此產品只要一上架,客戶稍猶豫就被買走,造成搶購氣氛。

ZARA每家店的終端銷售機,都直接與總部連線,店長獲得授權直接向總部 下單補貨,拉科魯尼亞的總部當日就知道哪項產品熱賣,也等於得知最新的時尚狂潮吹向何方,總部面積高達二萬四千平方公尺、七二六○坪的設計中心;不只面積 全球最大、設計師全球最多,而且在高科技的系統下,能最快速地將昨天熱賣的時尚元素,設計到明天即將上架的新服飾。從草圖、製作到上架,ZARA只要兩個 禮拜,而這最新的時尚服飾,定價只在新台幣兩千到五千元。

ZARA強勢的通路與產品,讓它可以不做任何傳統的商業廣告,進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須設置發貨倉庫,位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超強的腦袋與心臟,指揮著全世界十萬名員工,精準地提供滿意的服務。

這些無比精準的科技運用與時尚的威力,都來自那位只有小學畢業創辦人卑微的開始,「貧窮」,則是磨滅不去的關鍵字。

堅守「成長」理念/只為了賺錢 不配做企業家

歐 特嘉到七十幾歲,還會跟同事提及,他十二歲那年,媽媽帶著他到商店買食物,店裡的櫃?很高,高到小歐特嘉看不到老闆的臉,他聽到老闆不斷對媽媽說:「何賽 法太太,我很抱歉,怎麼都不能讓你賒帳!」不能賒帳的屈辱,像刺青跟著歐特嘉一輩子,出身貧寒的記憶,未曾從他腦海抹去過。

這個烙印,讓他過去六十幾年,沒有一天休息、未曾享受長假期,不論是生日、耶誕節,或是千禧年,他都用盡全力在服飾產業認真地工作著,而這個熱情持續燃燒了六十幾個年頭。

歐特嘉強烈的意志力,至今仍然貫徹在公司的每一個角落。他從學徒做起,是一位非常懂得客戶心理的店經理,到了今 天公司開五千多家店,他對員工的第一個要求,一切仍然以重視客戶需求為最高原則,自己的女兒瑪塔(Marta Ortega)進入公司,歐特嘉堅持把她送到第一線的店面從最基層做起。

而這些都只是對技術的堅持,在歐特嘉內心深處,深藏對企業最根本的信仰,他說:「如果只是為了發財,就不配做企業家

」縱然全世界的財經媒體、商學院都以企業的獲利,來作為經營成功與否的量尺,在歐特嘉的心中,「賺錢」不是目的,「成長」才是企業最高的價值,歐特嘉相信,「成長是企業生存的根本」,而且企業成長的潛力是永無止境的。

小 學徒歐特嘉堅守著「成長」的信念,持續六十幾年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服飾集團,如今歐特嘉終於把成長的觸角伸到台北,除了帶給期盼已久的台北時尚圈欣喜,台 灣這個一向熱烈擁抱成長的經濟體,培育出那麼多懷抱強烈創業精神的企業老闆們,又可以回饋給歐特嘉與ZARA什麼啟發?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

老宅變身咖啡館 「迴味」舊時光 / 統一星巴克@food

統一星巴克在基隆市的「迴味門市」昨天開幕,外觀有濃濃復古風。 記者徐世經/攝影

聯合報╱記者祁玲/基隆報導

改裝老房子成咖啡館,跨國連鎖的統一星巴克也搭上列車,把位於基隆市區的老房子,改造成具濃濃懷舊氛圍的「迴味」門市,邀請民眾走進時光迴廊,感受五十年前的咖啡館風情。

這幾年台灣都會區,從南到北陸續出現老宅變身咖啡館案例,包括台北市中山北路巷子裡的「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和泰順街的「找到咖啡」,台中市「田樂」咖啡 館,台南市孔廟旁「小說」咖啡館,其中「二條通/綠島小夜曲」的日式房舍屋齡八十多年,改建後原有的天井和斑駁牆面都留了下來。 

統一星巴克這家「迴味門市」,是租下一棟位於基隆市區、屋齡五、六十年的四層樓建築,重建一、二、三樓,比照民國五十年代的咖啡館樣貌,擺上復古沙發、燈飾、留聲機,掛上雙層及地布窗簾,牆上掛滿基隆街景的老照片,讓消費者到這裡,紛擾的心得以沉靜。
建築內外許多老風情被保存下來,外觀有圓形雕柱、房子側面屋頂勾勒出的曲線有如官帽,內部有八角窗、天窗,紅色的鐵製扶手、造型欄杆等,一樓的天花板和壁面也刻意以線板分割,和風格俐落的美式咖啡館明顯區隔。 

總經理徐光宇表示,統一星巴克年初開始規畫,半年後展店人員找到這棟老宅,房東要求在不破壞房舍樣貌原則下適度維修。 

為迎合懷舊主題,「迴味門市」還有全台首見的星巴克郵筒、明信片並販售郵票,收到明信片的親友可帶著回到門市,享用同款咖啡飲料買一送一優惠。 

星巴克在台開發各式主題門市,年初在台北師大路成立「悅讀門市」、內湖民權東路有「綠色門市」,位於台北一○一的卅五樓、第二家「綠色門市」也開張了,徐光宇說,有些門市地點不在鬧區,如「綠色門市」或蘆洲的重陽門市,意外吸引很多專程前往的消費者,也開創新商圈。 

星巴克「迴味門市」地址:基隆市義一路十四號。電話:○八○○○○○四八二。

@Source: udn.co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