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16

你有沒有注意到,Paul Smith 已經不推他標誌性的條紋了?@Fashion



Paul Smith 和路虎的合作。圖片來源:Paul Smith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Paul Smith 2014 年男裝秋冬系列。圖片來源:Paul Smith



Paul Smith 2015 年男裝秋冬系列,來源:Paul Smith


Paul Smith 16 年春夏系列。圖片來源:Paul Smith

Paul Smith 2015 年女裝秋冬系列,來源:Paul Smith

看看近年來 Paul Smith 的幾個系列,你能明顯感覺彩條設計的減少。2013 和 2014 年的設計幾乎都找不到條紋的影子。 今年的兩場秀上,儘管彩色條紋依然出現在設計中,但是低調了很多。比如 2015 年秋冬系列只在配飾上著重使用了彩條,樣式從原來明亮的多色彩條轉變為暗色系的簡單條紋,顏色的運用也不侷限於直線條。另外,男裝的設計增加了方格、三角等幾何圖案。
上世紀 70 年代,Paul Smith 與當時還是時裝系學生的女友(現任太太)Pauline Denver 在英國諾丁漢設立了第一家店舖。Paul 鍾愛經典的英式工藝,早期常在西裝設計中加入活潑的圖騰印花和彩色條紋。1990 年代,他推出的由 20 多種彩條構成花案的男裝系列大受歡迎,帶彩條的產品也從襯衫擴展到圍巾配飾,甚至是馬克杯、雨傘等生活用品。

後來 Paul Smith 不僅大力推廣自家的彩條設計,更是把這一特色帶到了各種跨界合作中。比如 1998 年,身為 Mini 忠實粉絲的 Paul 推出了 Mini Paul Smith。車身噴上了 24 色彩條圖案,老頑童還開心地跟愛車合了個影。
2005 年,Paul Smith 為英國電動車製造商 Triumph 設計了九部 Bonneville T 100 手繪限量版電動車。圖案包括 Paul Smith 經典的 24 色彩條、英國米字旗和賽車旗黑白格等。每款設計都獨一無二。
同年,Paul Smith 聯合依雲推出了限量版礦泉水。品牌的多色彩條更加深入人心。
此後,多色彩條便順理成章地變為 Paul Smith 最具代表性的標示,並成為品牌銷量的最大助力。看到多色彩條,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 Paul Smith
但隨著 Paul Smith 多色彩條的流行,其它各式各樣的條紋也開始流行開來,有時條紋都長得太像,甚至難以區分誰是誰。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仿造 Paul Smith 的品牌。為了避免流俗的條紋讓品牌陷入平庸,年近七旬的 Paul 在 2011 年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減少所有產品線上多色彩條的設計。 
這不禁讓人想起同樣為品牌保護嘗試放棄格紋的 Burberry。由於國內外在商標保護上法律的差異,巴寶莉標示性的格紋 「Burberry Check」 在中國敗訴給一個叫路必達馬球公司。兩家公司的格紋極其相似。儘管 Burberry 早已註冊了其標誌性圖案,但由於連續三年未被使用,根據國商標法,其註冊商標可被撤銷。之後,一場關於格紋的拉鋸戰在兩家公司展開。這樣的持久戰對品牌的消耗是巨大的。
是趁大眾審美還偏好某一品牌特徵而將其大賣特賣,還是漸漸退出已做俗掉的市場再革新重來?Paul Smith 和 Burberry 一樣,都選擇了後者。
不久之前,Paul Smith  在接受 Vice 的採訪中說就在一夜間,我撤掉了這個價值千萬英鎊的生意。大家可能都覺得我瘋了,但我能感覺到之前我們走的方向是錯的。他還補充道這並不代表 Paul Smith 不再做條紋,而只是不會像以前那樣過多地依靠多色彩條這一單一設計,因為他不想自己的品牌被彩條定義。
那麼對於少了標示性彩條的 Paul Smith,消費者還是否買賬?Paul 告訴 Vice,沒了彩條,新設計依然賣得很好。但是他沒有透露具體數字。品牌轉型的第二年,倫敦時裝周結束後,the Telegraph 寫了一篇標題為 Paul Smith, Still the Best of British 的文章,並表示是這個如憨豆先生一般逗趣的設計師是讓這個品牌能延續它諧趣、炫酷和成功的原因。 
今年 月,他提攜了 Simon Homes 接替自己品牌創意總監的位置。有人以為他準備退休去釣魚了,但他表示現在不會離開。其實,他大可不必在這把年紀去冒險選擇重新調整品牌形象。曾歷經輝煌的彩條可能非常利於商業化,但他似乎對這點並不在意。Paul 曾在 Vogue 中提到,過多對於地位、財富和權利的追逐把人們的志氣和聲譽都拉進了泥潭,他只想以更加輕鬆和享受的心態去經營他的事業。
他說:「我將調整品牌的步調,使它更像我。」   
@Source: Design Boom

條紋這麼普及,還可以把它專門做成一個服裝品牌?@Fashion








最初,布列塔尼條紋出現在 1858 年前後法國海軍的水手服上,21 條紋路分別代表著拿破崙的每一場勝利。在法國工人群體中流行後,香奈兒又把它帶入了時尚界。
上週,兩個 Vogue 的前員工就成立了一個條紋品牌 La Ligne (法語的線條的意思),設計以條紋為靈感。現在,這個品牌發佈了 42 個款式,包括絲質的長褲,開叉的長款連衣裙,襯衣,黑底連衣裙等等。總之,有些條紋的設計來得很直接,而另一些設計中,條紋就藏在了細節中。價格都在 550 美元之下。
之前在 Vogue 做市場的 Meredith Melling 和編輯 Valerie Boster 一起創辦了這個品牌。另外一個創始人是 Molly Howard,她之前在 Rag & Bone 做商務拓展。
「這是我們一直很痴迷的東西。」 Valerie Boster 說,「感覺市面上還沒有一家真正懂得條紋衫,又會做條紋衫的公司。」
「時尚潮流去了又來,唯有經典的設計永存,比如條紋衫。」Meredith Melling 說,」我們玩的遊戲是,條紋的組合遊戲。」
La Ligne 在紐約創立,目前推出了兩個犀利。在成立 La Ligne 之前,他們成立了 La Marque, 為品牌做諮詢服務。在這段時間,她們一直在研究條紋。而一些 La Marque 的模特則成為了 La Ligne 的模特。
當她們在做時尚諮詢公司時,就醞釀了這個計畫。「因為和 Vogue 的 CFDA 時尚基金的年輕設計師都很熟,我們時常會聊到成立一個時裝生產線的困難,不管你做什麼,你是走常規的零售渠道,還是在電商上直接賣給顧客,都會有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前期就在做時尚資訊公司的事,也是為了學習。」
La Ligne 差不多用了 Everlane 的方法,只做電商,提供高質量的衣服,但又低於設計師品牌的價格。一半的製作都在紐約完成,中間沒有零售商。現在,La Ligne 的銷售只通過自己的電商平台和 Net-a-Porter。
「省去了中間零售商環節,我們可以控制成本。我們也想提供一些日常可以穿著的基本款。」Molly Howard 說,「電商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顧客,瞭解並滿足她們的需求,這些事都不是圍繞銷售本身來做。」
在2 月份的種子輪融資,La Ligne 拿到了 200 萬美元。Kate Spade 的聯合創始人 Andy Spade, Warby Parker 的聯合創始人 Neil Blumenthal,,還有 Theory 的首席執行官都有做顧問幫忙。
「我們總說不管女人的衣櫥裡有多滿,她總是需要六個基本款,我們就想提供這樣的基本款。」 Molly Howard 說。看起來,這個品牌還是 DKNY 的創始人 Donna Karan 「簡潔七件」理論的支持者。Donna Karan 「簡潔七件」(Seven easy pieces)是說一件緊身衣、一條裙子、一條褲子、一件開司米開衫、一件外套、一件皮草以及一款晚禮服就可以滿足一個摩登女郎的所有季節和場合的著裝需要。
不過,La Ligne 的意思倒不是要提供皮草和晚禮服,只是想提供基本款。目前,這個品牌的產品也分為基本款和經典款兩類。
之前在 Vogue 做市場的 Meredith Melling 和編輯 Valerie Boster 一起創辦了這個品牌。另外一個創始人是 Molly Howard,她之前在 Rag & Bone 做商務拓展。
「這是我們一直很痴迷的東西。」 Valerie Boster 說,「感覺市面上還沒有一家真正懂得條紋衫,又會做條紋衫的公司。」
「時尚潮流去了又來,唯有經典的設計永存,比如條紋衫。」Meredith Melling 說,」我們玩的遊戲是,條紋的組合遊戲。」
La Ligne 在紐約創立,目前推出了兩個犀利。在成立 La Ligne 之前,他們成立了 La Marque, 為品牌做諮詢服務。在這段時間,她們一直在研究條紋。而一些 La Marque 的模特則成為了 La Ligne 的模特。
當她們在做時尚諮詢公司時,就醞釀了這個計畫。「因為和 Vogue 的 CFDA 時尚基金的年輕設計師都很熟,我們時常會聊到成立一個時裝生產線的困難,不管你做什麼,你是走常規的零售渠道,還是在電商上直接賣給顧客,都會有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前期就在做時尚資訊公司的事,也是為了學習。」
La Ligne 差不多用了 Everlane 的方法,只做電商,提供高質量的衣服,但又低於設計師品牌的價格。一半的製作都在紐約完成,中間沒有零售商。現在,La Ligne 的銷售只通過自己的電商平台和 Net-a-Porter。
「省去了中間零售商環節,我們可以控制成本。我們也想提供一些日常可以穿著的基本款。」Molly Howard 說,「電商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顧客,瞭解並滿足她們的需求,這些事都不是圍繞銷售本身來做。」
在2 月份的種子輪融資,La Ligne 拿到了 200 萬美元。Kate Spade 的聯合創始人 Andy Spade, Warby Parker 的聯合創始人 Neil Blumenthal,,還有 Theory 的首席執行官都有做顧問幫忙。
「我們總說不管女人的衣櫥裡有多滿,她總是需要六個基本款,我們就想提供這樣的基本款。」 Molly Howard 說。看起來,這個品牌還是 DKNY 的創始人 Donna Karan 「簡潔七件」理論的支持者。Donna Karan 「簡潔七件」(Seven easy pieces)是說一件緊身衣、一條裙子、一條褲子、一件開司米開衫、一件外套、一件皮草以及一款晚禮服就可以滿足一個摩登女郎的所有季節和場合的著裝需要。
不過,La Ligne 的意思倒不是要提供皮草和晚禮服,只是想提供基本款。目前,這個品牌的產品也分為基本款和經典款兩類。
@Source: fashionistaforbes

多彩 PANTONE 櫃,點綴你的居家生活@Design







若不是對五彩繽紛的顏色特別癡迷的人,一本 PANTONE 色票對他來說可能沒吸引力,而且還會覺得它的價格貴到嚇人。或許單純的色票本實在沒有讓你想要去購買的衝動,但是 PANTONE 周邊商品的魅力可就不一樣了。PANTONE 出了各式顏色的馬克杯、手錶、耶誕節裝飾品……等周邊,當他們一字排開,既飽和又亮眼的色彩令人看得賞心悅目,多想一整套直接買回家。另外,比利時布魯塞爾也開了一家 PANTONE 飯店,裡頭的用品全部都是從各色色票為基礎去做設計的。

五顏六色的色票被應用在各種的商品上,然而還有什麼色票商品是還不曾出現在市面上的呢?佛羅倫斯的一家設計公司 Invasione Creativa 在 PANTONE 色票中找到靈感,設計了一系列多彩的櫃子。


以白色為基底加上顏色和與之對應的編號,Invasione Creativa 將原本扁平的色票立體化,讓它們不再只能用來賞玩的物品,也增添了生活上的實用性。在家裡牆上掛一排像這樣的櫃子,感覺就算沒有要放東西也很好看。

Invasione Creativa 將他們所設計的這一系列的櫃子命名為 “One",就像是在強調每一個櫃子都是獨立且與眾不同的。每一個櫃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這樣的設計同時也使物品有了新的歸納方式,例如放入與背景色對比的物件,就能簡單凸顯出物件的存在;又例如像玩顏色對對碰一樣,以櫃子的背景色為依據放入色彩相近的物品,之後尋找東西的時候就可以把顏色作為索引標籤。
One 目前還未上市販售,不知道之後推出的時會有那些顏色。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好想買幾個放在家裡,繽紛的顏色看了心情就好。
@Source: 文/ blues_yang 圖/ MY MODERN MET

【殺了我或改變─楊金池個展】行為藝術轉化社會問題@Gallery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2016年4月2日至6月1日展出【殺了我或改變─楊金池個展】。旅美藝術家楊金池,經常運用具有挑釁意味又不失趣味的行為表演方式,介入車水馬龍的都會空間中,以游擊式的行動對消費主義及其造成的破壞,提出抗議,因而受到國際藝壇的關注與肯定。

4月15日記者會當天,楊金池於當代館廣場盛大演出〈殺了我或改變〉 ,現場一個懸掛在60英呎高空中的圓形巨網,裡面塞滿一個人一生會用掉的三萬個彩色鋁罐 ,表演時由天而降,猶如雪崩一般,將藝術家本人瞬間掩埋在垃圾山裡,如此震撼人心的現場行為演出,迫使觀眾重新去思考人們漫不經心的消費行為,正在消耗地球資源的現況。


「環保」一直是楊金池關注的核心議題,他創作靈感來自於二十年前,他因工作業務的關係,有機會接觸到「回收再製的過程」,過程中汙染仍然持續存在。對此,藝術家感到質疑,他以勞動自己的身體的方式,來替代資本,不計人身風險,靠著自己的熱忱,以近乎懲罰的創作過程,希望喚醒觀眾的意識。楊金池體悟到藝術應存在於一般庶民的生活中,所以他不斷持續創作能與大眾互動的藝術,本次展覽期間內將進行5場行為藝術演出:4月9日的〈垃圾人體雕塑—互動表演〉、4月15日和23日的〈殺了我或改變〉、5月7日的〈2088台北—投影互動表演〉及5月28日的〈火燒冰—互動裝置〉,透過每一次的互動演出,以看似詭異的身體表現出幽默諷刺的感受,驅散阻止人們觀念開通的巨大幽靈,從而開闢出一條立基於個人思維,又能夠切入當代文化現象、呼應社會脈動的創作路線。

本次在當代館實驗展場及廣場空間共展出九件裝置和錄像作品。藝術裝置以具有視覺效果且用量驚人的鋁罐為媒材,在當代館廣場豎立起十個由三十萬瓶鋁罐所組成的巨型牆面,或是用電線、電子零件、塑膠袋等廢棄物組構大型半人、半獸、半機械的機器人裝置〈當代巨人家族〉,呼應一直以來探討的環境保護議題;此外,楊金池特意手工切割鋁罐,編織成一件又一件散發特殊光澤的布料,以硬的材料展現出軟的質感,當這些回收物做成的藝術品搭配科技味的LED燈光後,夜間所營造出奇幻光影的另一種視覺效果,與白天清晰呈現的消費文化和材料性格形成對比,若從美感的角度出發,觀賞者能窺見此展積極正面的意涵—透過藝術將社會問題轉化昇華為正向的效益。
楊金池在台服役期間,因過度操勞而導致的頭部中風,雖歷經多次手術卻無法回復原先的臉孔面貌。但他的藝術,卻能清晰地被辨認—那是體驗生命苦難後,仍堅韌佇立的靈魂,向世界展開行動的原點。一如楊金池所深信的,當個人行動能匯流聚集逐漸成為一股力量時,相信必能帶來一些影響與改變,雖然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但必定也有啓發人心的力量!
展覽時間:
2016 / 4 / 2(六)-2016 / 5 / 1(日)當代館實驗展場 (MOCA Studio)
2016 / 4 / 2(六)-2016 / 6 / 1(三)當代館廣場 (MOCA Plaza)
展覽場地: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
行為藝術表演時間:
2016 / 4 / 9(六)14:00「垃圾人體雕塑—互動表演」
2016 / 4 / 15(五)14:00「殺了我或改變」
2016 / 4 / 23(六)15:00 「殺了我或改變」
2016 / 5 / 7(六)19:00 「2088台北—投影互動表演」
2016 / 5 / 28(六)10:00 「火燒冰—互動裝置」
@Source: 圖.文/台北當代藝術館

進軍時尚界表現亮眼,Rihanna 的化妝品可能也能大賣@Fashion





據 WWD 報導,天后蕾哈娜(Rihanna)即將推出自己的美妝品牌,名為 Fenty Beauty by Rihanna,預計在 2017 年秋季上市。
這一系列已確定與奢侈品巨頭 LVMH 旗下的 Kendo 公司合作,後者擁有 Marc Jacobs Beauty 等品牌。而據說為了這一合約, LVMH 至少要支付她 1000 萬美元。
除了明星光環以外,Rihanna 近來進軍時尚圈表現實在亮眼,擔任德國運動品牌 Puma 創意總監已有一年,2 月份 Puma 發佈 2015 財年財報顯示 Rihanna 為 Puma 設計的第一雙鞋引爆了 Puma 的女子業務。鞋履方面的銷售額增長了 11%,為 Puma 帶來了 3.6 億英鎊的收入。
兩個月前她帶著 Puma 在紐約時裝周的首秀也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擊敗了擁有多雙超火球鞋、統治社交媒體的「侃爺」Kanye,成為時裝週期間 Twitter 上討論熱度最高的設計師、模特(她帶領走秀),Puma 也高居「最受關注品牌」的首位。並且在業內獲得諸多評價都是呈現積極一面,大家普遍認為她在認真做設計而不是像 Kanye 把時裝秀變成自己的個人表演秀,還獲得了 CFDA 時尚偶像大獎。
這些都可以體現 Rihanna 在創造潮流、引導消費方面的號召力,當然會成為眾多品牌紛紛希望進行合作的動機。著名鞋履品牌 Manolo Blahnik 最近也剛剛與她合作了一個系列,以高跟鞋和靴子為主,而 Rihanna 就穿著自己設計的 Manolo Blahnik 登上了 Vogue 封面。
早前據報導 Rihanna 已註冊自己姓氏「Fenty」的商標,品牌組合名包括 Fenty Apparel、Fenty Clothing、Fenty Beauty、Fenty Swimwear 等等,目前 Fenty Beauty 已經確定,也就意味著她未來可能還會推出自己的服裝品牌、泳裝品牌等等。
作為歌手,28 歲的 Rihanna 獲得過 8 次格萊美、12 次美國公告牌音樂獎和 9 次全美音樂大獎,在流媒體音樂網站 Spotify 評選的榜單上,Rihanna 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稱號。 而美容用品方面,Rihanna 曾在 2013、2014 年與 MAC 合作推出 「RiRi Hearts MAC」彩妝和 「Viva Glam」唇膏,以及與香水製造商 Parlux Ltd. 合作陸續推出七款香水。未來與 LVMH 合作的彩妝系列能否延續此前的巨大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答案似乎非常樂觀。畢竟,一支唇膏比一雙鞋便宜多了,而且它們都是出自 Rihanna 的手筆。

日本綠茶飲料市場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food

為了與同類綠茶飲料差異化,3 月 22 日麒麟「生茶」更換了產品包裝。設計得彷彿像玻璃瓶一般的綠色塑料瓶與此前的產品相比多了些和式時尚感。「把新包裝設計成了不管是走路時拿著,還是放在桌子上都給人有點潮的感覺,想賦予日本茶一些潮流感。」麒麟的工作人員是這樣說明設計理念的。 

新版麒麟「生茶」的設計與市面上任何一種綠茶飲料的設計都不太一樣,擺在貨架上確實挺惹眼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買一瓶來喝。 現在日本綠茶飲料市場可以說是伊藤園「Oi Ocha」、三得利「伊右衛門」、日本可口可樂「綾鷹」三分天下,2000 年推出的生茶曾一度銷量僅次於「Oi Ocha」,當時的品牌吉祥物「生茶熊貓」更是紅透半邊天,但漸漸地生茶的市場份額被「伊右衛門」與「綾鷹」大舉反超。在競爭激烈的日本瓶裝綠茶飲料市場,份額跌出前三的「生茶」更換包裝的目的不言而喻。





綾瀨遙肩上的就是曾經的網紅「生茶熊貓」

在 1960-1970 年代,日本飲料市場流行起了罐裝碳酸飲料、罐裝咖啡,飲料種類多樣化、西洋化的勢頭無法抵擋,綠茶也在這一段時間漸漸遠離於年輕消費者的生活之中。懷著「想讓人不論何時不論何處都能品嚐的自然的美味」的初衷,伊藤園開始研發綠茶飲料。
有趣的是,當時日本興起了在吃油膩食品時喝幾杯烏龍茶解膩的烏龍茶熱潮,明明在研發綠茶飲料的伊藤園率先向市場推出了罐裝烏龍茶並大獲成功。綠茶飲料化最大的難關就是防止綠茶酸化,經過 10 年的研發,伊藤園終於在 1985 年推出了罐裝綠茶。
去日本旅遊喝過瓶裝綠茶的人一定感受過日本瓶裝綠茶與國內綠茶飲料截然不同的口感,泡出來的綠茶是什麼味兒,瓶裝綠茶就是什麼味兒。進入 1990 年代,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碳酸飲料、果汁、咖啡的產量進入了停滯期,更給人健康感的無糖綠茶就在那一時期確立了它的地位。
根據飲料總研的調查,2013 年綠茶飲料的出貨量達到 2 億 3000 萬箱(一箱裝有 24 瓶 500 毫升的飲料)。同樣是 2013 年,「綠茶飲料戰爭」變得更加激烈起來,我們曾在大家都怕胖,「特保飲料」就成了大熱門商品一文中介紹過喝了或許可以減肥的特許保健飲料,三得利正是在那一年推出了「伊右衛門」的「特保飲料」版本──「特茶」。
事實上早在 2003 年花王就推出了綠茶品牌「healthya」,人家搶佔的就是之前沒人想過的綠茶特許保健飲料市場。可說真的,花王在人們印象裡更多的是一個日化品牌,三得利推出「特茶」時卻沒有這個顧慮。花王「healthya」宣傳自家產品可以促進肝臟內的脂肪燃燒,三得利「特茶」說它能分解體內脂肪。
其實普通消費者並不會去深究「特保飲料」綠茶是怎麼讓人變瘦的、到底能讓人瘦多少,更多的是花錢買份能瘦的心安。利用既有的成功品牌去推出一個新產品顯然更容易被消費者銷售,「特茶」剛剛推出時一個月就賣出了 100 萬瓶,更重要的一點是「特茶」還便宜。350 毫升的花王「healthya」一瓶售價 189 日元(約合 11.34 元人民幣),可 500 毫升的「特茶」只要 178 日元(約合 10.68 元人民幣)。
前有綠茶飲料界不變的 No.1 伊藤園,後有給人邊吃邊瘦美好理想的「特保飲料」綠茶,麒麟能否靠新包裝的「生茶」奪回市場份額尚且不得而知,但至少新包裝設計令人耳目一新,這也挺好的。

4.16.2016

即將成立百年的TOTO,80% 的銷售還是來自日本@Business



為了傳播「日本廁所文化」,TOTO 在日本成田機場辦了一個公廁畫廊 


GALLERY TOTO


TOTO 衛洗麗 F3 電腦馬桶蓋

成立於日本福岡的東陶 (TOTO) 公司即將在 2017 年迎來創立 100 週年。不過在打開海外市場方面,這家日本第一衛浴品牌方面依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
截至 2016 年 3 月,TOTO 在過去一年的海外銷售額為 1,248 億日元,不到整體銷售額的 20%,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銷售額來自中國。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海外市場,銷售額為 300 億日元。TOTO 計畫要在未來將海外銷售額提高的 50%。
TOTO 在不久前剛剛公佈了新的經營計畫,力爭在 2017 年實現銷售收入 400 億元,海外銷售收入比例從 2013 年的 18% 提升至 24%。中國顯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以 TOTO、科勒、樂家為代表的國際衛浴品牌幾乎佔據了中國高端住宅 70% 以上的樣板間。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科勒,與超過半數的 2015 年銷售額過百億的中國房企有過合作, 這部分業務量佔科勒中國總銷量的 40%。
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增速下滑,包括科勒在內的衛浴品牌將 2016 年的銷售額增長率下調至 10%,其過去幾年在中國的業務增長一直保持在 15% 左右。
想要在中國更進一步,TOTO 需要加強其高端產品的滲透率和普及度。最直接的一點,比如說對購買體驗進行升級。當那些閃閃發光但價格不菲的智能潔具被展示出來時,顧客能做的不應該僅僅是用眼睛看、用手觸摸。如何讓消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產品功能的舒適和優越性,從而改變其生活和消費習慣,TOTO 可能需要複製他們在日本本土所做到的那一切。
截止去年 7 月,TOTO 旗下產品——溫水洗淨式智能坐便「衛洗麗」在日本的出貨量累計超過 4,000 萬台,這是自 1980 年首次推出該產品後首次達到這一數字。
為了獲取第一個 1000 萬的出貨量,TOTO 花費了 18 年時間不斷改良產品,將日本從沒有「洗屁股」的習慣培養為溫水洗淨坐便普及率達到 77.5% 的國家,智能坐便的普及率甚至比智能手機的普及率 (60.6%) 還高。
而在海外市場,TOTO 「衛洗麗」的銷量約為每年 20 萬台左右,在海外第一大市場中國的普及率不到 3%。
除了中國之外,TOTO 在其他亞洲、歐洲國家的滲透率不高,原因之一是其拒絕通過收購,直接獲取當地的資源和渠道。這樣的做法雖然有利於加強品質和品牌力,但也導致 TOTO 在在海外市場進展緩慢。
反觀其競爭對手,日本品牌驪住(LIXIL)通過收購美國衛浴品牌美標、水龍頭零件生產商德國高儀、和海爾合資生產和銷售廚房設備,將 2015 年的海外銷售額提升到 2011 年的 10 倍。
TOTO 目前已經與德國衛生陶器巨頭唯寶(Villeroy & Boch)開展業務合作。在歐洲為唯寶貼牌生產溫水沖洗座便器的體制,以此加快全球化步伐。

大拙至琢——訪日本陶藝家安藤雅信@People




2014-12-23 13:56:00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與安藤雅信先生的交談令人如坐春風。他坐在茶家十職茶室的落地窗畔,語調平緩溫和,神色沉穩淡然,舉手投足間透露著禪意。

與安藤雅信先生的交談令人如坐春風。他坐在茶家十職茶室的落地窗畔,語調平緩溫和,神色沉穩淡然,舉手投足間透露著禪意。他身著黑色毛織上衣與灰色麻質長褲,戴著一頂樣式別緻的同色系帽子,均具有樸素天然、相互調合的質感。窗外的北京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風降溫,大風卯足勁頭席捲落葉,滿天漫漫一片黃綠,陽光閃爍其間,兩隻狼狗在花園的假山石橋間撒歡,與室內一冷一暖,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實在是幅山水田園詩般靈動愜意的景象。

回歸泥土

若時光倒退三十餘年,我們也許會在武藏野美術大學偶遇一位大為不同的安藤雅信。 1981年,自幼怀揣藝術家夢的安藤雅信從雕刻系畢業,從上大學到三十歲,他接觸了大量西方的美學理論與造型理念並將之付諸藝術實踐,還曾以現代作家的身份活躍於文壇,是典型的潮流青年。然而,在當代雕刻家的道路上他很快遇到了瓶頸。三十一歲時,他選擇赴印度接觸佛教,在印度生活的半年對他之後的人生方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正是通過佛教,安藤認識到“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如果一個東西的結果不好,那麼一定是過程出了問題,他藉此反思自己之前的創作瓶頸,認為自己是功利心過強,被慾望束縛住了手腳。

回到日本後,安藤雅信開始專注於陶藝創作。在他看來,每個民族都有其最適合的表現自我的方式,陶藝很早便在日本紮根發展,並藉日常器物深入百姓生活,是日本人最親近的材料,能夠成為對於自己內心與社會現實的樸素觀照。

雕刻出身的背景亦造就了陶藝家安藤雅信的獨到之處。他著迷於事物形狀本身傳達出的含義,在他看來,單純飽滿的造型足以傳遞思想,而過多的彩繪反而會限制住觀者的想像空間,因而他的陶藝作品幾乎都是純色的,不會再進行彩繪。另外,絕大多數陶藝家在燒製器物時出於方便考慮不會將底部上釉,而雕塑家在創作的時候則被要求作品三百六十度的完美,因此,安藤雅信對每個杯子、器皿的底部,甚至杯蓋的底部都堅持耐心地塗釉燒製,使得器物不僅獲得通體手感的溫潤統一,還有防止杯底摩擦傷害桌子、晾乾快​​不易發霉的優點。


堅守東方  

安藤夫婦在日本建立的百草畫廊建立在一幢歷史逾百年的舊民居中。畫廊的官方網站上細緻地標註著畫廊的地址,各種交通方式的具體路線、所需時間和價格,以及畫廊所在多治見市的住宿地點推薦。談及為何把畫廊選在老舊民宅中,安藤先生說,“以凹間、茶室為代表體現出的空間美意識在現代社會中被逐漸遺忘,令人十分遺憾,老舊民宅中那凜冽的空氣不正是超越了美與醜,賦予忙碌生活中容易被惰性掩埋的生活一些張力嗎?”對於藝術創作,安藤雅信亦秉持相同的觀念,試圖建立日本的傳統與失去頭緒的現代再次結合起來的契機。在過去三十餘年間,他一直研究茶道,茶道講究品味不規則之美,我們在安藤雅信的作品常見到粗糙的邊緣處理或者是陶土雜質的殘留正源自於此。同時,茶道令他清醒把握著自己所處文化的應有之態,對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興起和主導的當代陶藝,他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今年,安藤雅信在籌劃寫一本書,分析自己製作器物時的理念以及為什麼人們會喜歡他的作品,是一本以自己作為分析對象的理論書。儘管在日本早已是家喻戶曉的陶藝家,安藤雅信依然稱自己是“非主流”的,對應著的是以西方為主導的審美體系和理論架構。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展現亞洲當代的藝術成就,打破西方中心論者對於東方藝術的種種陳舊的刻板印象。

在安藤雅信的作品中,我們亦可以看到他從西方的器物中得到靈感、為我所用的作品。受歐洲古代金屬器皿的啟發,他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釉料,使陶器表面呈現暗銀色的金屬光澤,和陶本身俱有的古老樸拙的質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也成為了安藤雅信作品的代表符號之一。他的作品對像也不局限於傳統的茶器、酒器、花器,更有咖啡杯、意大利麵碗、沙拉碗等西餐器皿,但安藤雅信處理它們的美學理念卻是一以貫之的,具有質樸的禪意。此次展覽,他帶來了一套咖啡器具​​組,竹編的提籃、陶製的杯具,以及與著名設計師皆川明合作的布袋,無不體現著日式的優雅生活方式,甚至連這一套器具在展出條案上的擺放形式,安藤雅信都是深受茶道影響而為之的。



日用即道  

安藤雅信的創作以日用器為主體,因此,比起純粹藝術性的創作,他更在意的是那種茶杯斟滿水時,使用者一瞬間的驚喜感,以及一件器物能否讓使用者日日使用而不覺厭倦。日本近代啟蒙時期著名美術家岡倉天心在他的《茶之書》中寫道,“禪對東方思想的特殊貢獻,就在於它認識到凡俗世界和精神世界同等重要”,中國明代思想家王艮亦有“百姓日用即道”的說法,認為聖人之道就寓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安藤雅信正是令他想傳遞的情感與思想寓於一茶一飯間,以最瑣細日常的方式與使用者進行溝通。

除了傳統日用器外,安藤雅信還喜歡做一些造型相對抽象的日用品,而把他們可以發揮的功用交給使用者的想像力。他從展區中為我們拿來了一個中空的長方體器皿,其表面是幾排方形孔,將孔做成方形​​是為了與器物的長方體形狀保持統一。安藤介紹到,這件物品不僅可以用來放肥皂,通過方孔來漏水,也可以當做杯託或者花器,使用者對其功能的開發可說是對它的第二次創作。

採訪結束後,我請安藤先生幫我留下郵箱地址,他端正地擺好紙,用繪畫般的精細緩慢寫下每一個字母。字如其人,無論是安藤雅信的為人還是作品,無不充滿了安靜專注的力量。平常,安藤雅信早上七、八點鐘起床,開始處理畫廊的事務性工作,下午去工坊做陶器到晚上九點後回家。閒暇時間他一般會在家裡聽音樂或看書,偶爾去各地的美術館看展覽,生活規律忙碌卻又樂在其中。十六年前,安藤雅信與妻子安藤明子一起創辦百草畫廊時,曾寫下這樣的寄語“我希望畫廊能以生活為關鍵詞,悠閒自在地成長”,如今觀之,安藤先生應該正已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之中吧。

@Source: http://www.lifeweek.com.cn/2014/1223/45479.shtml

川菜的回歸與創新@food




“隱園”餐廳特色菜:自製的牛肉乾(上)、淮山燒鮑魚(左下)、糊辣蓮白卷(右下) 


2014-12-25 13:07:00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成都人是被眷顧的,有一套海納百川的烹飪技藝,和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緻生活主張。


尋找真正的川菜

“最初認識川菜就是從大街小巷的沸騰魚開始的,我到了成都,心想應該吃頓地道的沸騰魚了吧,結果發現端上來的是一盆水煮魚,做法就像水煮肉片。 ”侯真真是個地道北京姑娘,嫁到了成都,這才發現自己被北京的沸騰魚誤導了。成都人說的沸騰魚,不是北方那種先把魚汆水斷生,再澆上熗著大量乾辣椒、花椒的熱油,端上來是滿滿一盆紅辣椒熱氣騰騰的樣子,而是先在熱油中將紅油、豆瓣醬炒香,再加水燒沸,最後才入魚塊,端出來滿盆飄的是刀口辣椒、花椒和蔥花,視覺上要更柔和一些。

“在成都待久了我才發現川菜根本不是我想像中那樣,外地的川菜用辣椒是成都人的兩倍,花椒是兩倍半,味道都被嚴重誇張了,實際上川菜沒有那麼刺激,甚至辣也不是川菜的唯一屬性。”於是侯真真在窄巷子裡開了間名叫“隱園”的餐廳,她說,“川菜有很好的東西,但拿到外邊都被曲解了,我就是想用實際行動來振興真正的川菜。”

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在她的餐廳嚐嚐我們理解之外的正宗川菜。安排了一桌據說是侯真真親自搭配過的筵席。 “川菜內部也分流派,樂山宜賓一帶是'大河幫',家常味;內江、自貢等地是'鹽幫',以河鮮和重口見長;成都是'蓉派川菜',用料精細,集中了川中的官府菜和公館菜,擅長做整套宴席。”

最先上來的是牛肉乾和糊辣蓮白卷兩道涼菜。絳紅色的牛肉乾是昨天剛剛做好的,切成手指粗的小條,上面散亂地撒上芝麻,盤底淌出了些紅油來。牛肉乾吃起來是肉香加干辣椒的香辣味,將小米椒、朝天椒磨成辣椒粉,再用紅油混合菜籽油炸並漫長地小火收汁。但繁瑣的工序之後,牛肉乾只有三天的保鮮期,時間再久就沒有現在的干香度了。糊辣蓮白卷看起來特別清淡,青翠的捲心菜葉包裹著花生芝麻辣椒碎,切成短卷堆疊起來,中間點綴著油炸的紅辣椒,吃起來口感脆嫩。

席上還請來了餐廳的餐飲總監王開發,他原是老字號“榮樂園”的大廚。 “榮樂園”是民國時成都老號,被譽為“川菜正宗”,以做筵席為飯店的特色,老闆藍光鑑是注重改革​​的一代名廚,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飯店裡就可以同時開席幾十桌,實行的原則是拆散原先繁縟的出餐程式,直接先上四碟配菜,跟著上八大主菜,再把鮑魚、燕窩等菜餚精選上席,減少菜量,食甘精華,獲得了食客極大的歡迎。王開發今年70多歲,是藍光鑑的徒孫,80年代末“榮樂園”歇業後輾轉在幾個餐廳任職,是“榮樂園”培養的最後一代廚師。

侯真真請他來就是看中他對傳統川菜的理解和掌控筵席的能力。 “老的川菜筵席有'四大柱',頭菜、鴨、魚和甜菜,鴨和魚現在都不稀奇了,但甜菜一直是川菜筵席上一定要有的。”王開發告訴我。接著上了道腰果鴨方,切成小豆腐塊狀平鋪兩排在盤子上,碾平的鴨肉做底,上面一層厚厚的蛋皮,頂上鑲兩顆腰果,吃起來鹹中帶甜。鴨子的口感本身就有彈性,再加上蛋皮的柔韌,腰果又脆,吃進嘴里特別有嚼勁,倒不像是菜了,一恍惚覺得是道點心。

但這還是我們熟悉的川菜嗎?好在上了道宮保雞丁,喚起了我的親切感。這是我在成都吃到最好的宮保雞丁,入口微酸,帶著濃重的蔥薑蒜味,雞塊鮮嫩,花生豆香脆,咬起來又逐漸變甜,最後留些糊辣的餘香才真的算過了嘴癮。王開發說千萬別小看了這道最常見的宮保雞丁,最能體現一個廚師的手藝。 “做川菜最大的特點是手法上的小煎小炒、乾煸幹爆,講究做菜時'一鍋成菜',兩分油就是兩分油,沒有什麼滑油、汆油之後重新換油燒的過程,成不成就這麼一鍋出來,沒有迴旋的餘地。宮保雞丁入口有三個層次的口感,少了不對,口感的順序也不能亂,而這些複雜的東西靠的僅僅是廚師幾分鐘的工夫。”

又上了道眾人皆愛的脆皮魚,外脆里嫩,酸辣咸鮮味齊了。這道菜也成了王開發介紹川菜特點的鮮明範例。 “川菜不是只有麻辣,而是百菜百味,味型多變。我們現在總結它至少有23種味道,外地人常聽說的糖醋、魚香、椒鹽、糊辣,還有那些不太常見的煙香、陳皮、薑汁、香糟等等。除了味多,川菜的另一個特點是味厚,這主要靠鹽的作用,脆皮魚雖然吃起來是糖醋味,但沒有鹽,酸和甜就是飄的,這也是我們的糖醋和江浙人的糖醋的區別。”王開發說,脆皮魚是道正宗的無國界料理,1980年“榮樂園”進軍美國,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對面開起了分店,王開發在那待了6年。他告訴我,當時所有調味料都從四川空運過去,做得也是原汁原味,但美國人依然特別愛吃。 “這也不奇怪,川菜的特點就是味型多,如果你吃不了辣,可以選糖醋,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美國人尤愛脆皮魚,“美國人在中國餐廳吃飯也要各點各的,五個美國人來,點五條脆皮魚,即使一個人能吃完,也一定要讓服務員把湯打包帶走,覺得無比好吃”。

最後上來的是道羊肉火鍋,是成都冬季筵席中的一道特色菜品。成都人冬天才吃羊肉,其中冬至那天必吃。四川最好的羊肉是簡陽的黑山羊,個頭不大,肉格外嫩,做火鍋時要連皮帶肉,有肥有瘦才行,這樣涮完才會覺得鮮香脆嫩。羊肉也是刷新侯真真對川菜認識的重要食物。 “說起涮羊肉,北方人在行啊,可我一試廚師長的羊肉,覺得不行,完全沒有羊肉味,用北方人的自信要求他必須得改。結果我請了成都的朋友來試菜,大家都覺得這羊肉太羶,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四川人吃羊肉是需要沒任何古怪味道的,這才讓廚師長趕緊改回來。”為了讓羊肉味道變淡,四川人的做法是提前把羊肉煮熟,用羊骨頭熬出的一鍋味道濃郁的高湯來燙,再在鍋底里加蔥、薑和陳皮,最後一次沖淡肉的羶味,吃起來反倒是比北方的羊肉火鍋還要清淡些。當然會配上添了辣椒的蘸料,倒也不是成都人吃火鍋時用的芝麻油打底,而是醬油、醋調好,淋些芫荽、蔥末。除了羊肉,蘿蔔也是冬天必涮的,還能涮板栗、豌豆尖、棒菜等,也都是些成都冬天的時令菜。

辣味所佔川菜比重不到30%,但看這一桌子菜,辣味所佔比例更小,不知是不是侯真真故意要矯正我們的刻板印象,成都的傳統筵席還真的是出人意料呢。


家常菜裡的精美

巴蜀飲食源遠流長。在秦漢的考古材料中,畫像磚和畫像石中很多幅反映庖廚、宴飲的畫面,在文獻材料中,如揚雄的《蜀都賦》中記錄了蜀地飲食的豐富食材,江東的鮐鮑、隴西的牛羊,還有肥豬、麈麂、山鶴、春羔等等,甚至還有很多現在無法理解的物產,但反映出蜀地富裕人家的飲食原料已來自全國各地,集水陸之精華。左思的《三都賦》裡也寫道:“金罍中坐,餚槅四陳,觴以清醥,鮮以紫鱗,羽爵競執,絲竹乃發。”反映出漢代巴蜀地區的飲食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美和講究的程度。

常去“隱園”吃飯的畫家陳滯冬也是位美食家。他父親是民國時成都著名川劇​​園子三義宮的老闆,住如是庵街幾進院子的大宅,家境優越。他從小就會做菜,十幾歲時就能一個人給全家像模像樣地張羅出一桌菜來。 “從小母親就跟我說,'三世為宦,穿衣吃飯'、'治大國如烹小鮮',要做一個'調羹聖手'等等,教我怎麼切菜、怎麼洗菜。她也一樣,雖然家裡有廚師,但做菜都要親力親為。”陳滯冬家裡最大的房間就是廚房,“有一間10平方米的小間,裡面全是泡菜壇子。”重視飲食是成都人的傳統。 “都江堰創造了一個人為的下游環境,可以自流灌溉,這一點和蘇杭很像,但又在內地,更加安定和富庶,所以成都人是很懂享樂的,講究生活品質。”

他印像中小時候很少吃辣,更是覺得吃辣能夠祛濕氣的說法沒有道理。 “辣其實是從社會底層流行起來的。像重慶之所以出現了火鍋,是因為抗戰時自貢鹽銷量很大,要靠牛把鹽運出來,牛很容易累死,牛皮留在川南,內臟就跟著鹽運到了重慶碼頭,那時候牛雜已經有味了,需要大量的香料和花椒掩蓋味道,所以就出現了牛雜火鍋。”他們家做的飯就極為清淡,最經典的是一道開水白菜。 “南朝時文惠太子問長期吃素的周顒,什麼菜最好吃,週顒說,'春韭秋菘',他說的菘不是一般的白菜,是加了高湯的白菜心,味道比吃肉還美。”高湯用雞或魚來燉,把菌類用紗布包好吊在砂鍋裡,讓菌吸掉湯裡的油,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把湯裡所有的油都去掉,讓湯變得和水一樣清亮,這時候才拿來煮白菜心,味道是難​​以想像的鮮美。 “成都人特別重視做高湯。有錢人家裡有好幾個鼎鍋,常年不熄火,鍋裡湯不斷,不斷地往裡加魚和肉,有些中間還要往裡放藥材。一般人家雖然沒這麼講究,但一樣是長期燉湯。”和高湯配的食材也頗費工夫。 “小時候家裡有了魚翅,就把魚翅放在壇子裡用肉油浸著,壇口用泥巴封好。地上挖一個大坑,把一隻只壇子一層層地放進去,壇子四周用鋸末塞滿,點火讓它們慢慢燒起來,一直燒幾個月魚翅才能發好。發好的魚翅用高湯來燉,味道也是極其美妙。”

即便是做些最日常的小菜也是一樣的精細。比如做泡菜,“萵筍買回來去掉葉子,破成很薄的薄片,中間裹一片玫瑰花瓣後捲成卷,在小壇子裡立起來放一層,加一層自貢的鹽,一層一層疊滿,頂上鋪滿穀草,最後倒過來放置,口上加水,每天一換”。做肉也非常講究,“成都人以前吃肉很挑剔,只吃成都平原的小黑豬,肉又香又嫩。做肉丸子時要一邊剁一邊加水,水要一點點往裡加,只有這樣做出來的丸子才香。做紅燒肉也很精心,鍋裡先反复炒黑色的豆瓣醬,直到炒乾,再用紅色的豆瓣醬炒到油色變紅,這時再加水燒牛肉,裡面一定要加核桃和紅棗,最後做出來的是甜燒味。”

不過現在很多老做法因為太複雜都已經消失了,“但成都人做菜還是精緻的。你看去飯店吃飯,菜都沒有過寸的,菜一長,吃相就很難看,小餐館的廚師也知道要讓顧客吃相優雅”。陳滯冬說他現在已經很少下廚,平時愛去各種餐館裡找老味道,他推薦我去一家叫“三缺一”的小餐館吃燒什錦,“絕對是老味道,一點沒變”。

“三缺一”是家看起來特別市井的餐館。餐館外牆是老民居的風格,灰磚牆套著一個小四合院,院子裡擺著古樸的木桌子和竹編椅,室內環境也極為簡單,白牆、大圓桌、透明燈罩裡點一盞白熾燈泡,看起來就像街邊的小蒼蠅館。 “成都人注重吃,但並不會為了味道就放棄其他的訴求,他們也注重環境,既要親切又要雅緻。”餐館老闆杜兵說。

杜兵是成都人,但從小跟父母在拉薩長大,十幾歲才又回來,一開始對成都還是有距離感的,但站在一個陌生人的角度能更客觀地觀察這座城市。剛回來時他跟著爺爺住在大雜院裡,“雖然大家生活水平一般,但都想著法兒把小日子過美。比如誰家今天得了條黃鱔,那一定是要配上菜籽油,再上街買最好的蒜來做。一開始我覺得成都人小氣,後來發現其實是會活,懂得分配資源,懂得把美好的東西組合起來讓生活變得更好。所以我做餐廳也是這麼想的,雖然是小場合,但也要盡量讓每個地方都變得美好。”

他把幾個餐廳起名為“轉轉會”、“打平夥”等等,“三缺一”是因為成都人愛湊一起,“轉轉會”是朋友輪流請客,“打平夥”是成都人說的AA制,一听就是吃家常菜的地方。在“三缺一”點了三個菜,燒什錦、回鍋肉和麻婆豆腐。燒什錦是純鹹香味,丸子、酥肉、豬肚配萵筍、胡蘿蔔和香菇,豬肚、酥肉、萵筍和胡蘿蔔都是差不多長度,中間穿插著圓的丸子和香菇,配料的顏色也豐富,豬肚是鮮嫩的肉色,丸子是煎過的黃,素菜又是紅、綠和黑,一道最日常的菜也精心設計過樣式。其中酥肉最好吃,炸得恰到好處,配上萵筍和胡蘿蔔又能清口,也是因為湯好,讓萵筍和胡蘿蔔這兩種硬邦邦的蔬菜入了味。

回鍋肉用蔥段和蒜苗點綴一番,回了鍋的肉片顏色已經暗淡,蔥段青青白白,增添了好氣色。肉煮好再炒,用郫縣豆瓣、甜麵醬和醬油炒製,直到肉片乾得微微捲曲,變成了燈盞窩狀,就可以出鍋。吃起來也是醬香味最濃厚,咸鮮微辣回甜,色香味俱全。

麻婆豆腐的顏色先聲奪人,鮮紅的一層油蓋在白色的豆腐上,最上面撒一層厚厚的胡椒粉,撒把蔥花,紅紅綠綠顯得很有生命力。以油入鍋,爆香蒜頭,放進肉碎,再用豆瓣醬來拌,烹熟了,加白嫩的豆腐,加湯稍燉就成了。先迫不及待地喝一口湯,果然如陳滯冬所說,湯永遠是川菜的重點,雖然作料重,但壓不住湯本身的鮮美,而豆腐本身則是又黏口又軟滑的。

去店裡時已經接近打烊,師傅做完這幾個菜後就收了灶。餐廳裡陪伴的只剩幾盞亮著黃光的燈泡,將我們的身影拖長在背後的白牆上,讓人想起《深夜食堂》裡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如果是一個加完班很疲憊的人,能在這裡吃幾道舒坦的家常菜,還是會覺得幸福吧。

@Source: http://www.lifeweek.com.cn/2014/1225/45462.s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