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19

將黑洞吸收為藝術 池田亮司個展北美館揭幕@Art


暗喻黑洞的「臨界點」,是池田亮司自認其創作中最玄奧的形上學作品。圖/北美館提供

2019-08-11 03:31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
黑洞、大數據和核子、量子力學,都能轉化為藝術創作?池田亮司個展10日於北美館開幕,該展由北美館策展人蕭淑文與客座策展人林怡華共同策劃,涵蓋大型聲音雕塑、視聽裝置、燈箱,彷彿帶著觀眾在神秘的宇宙中漫步。
未曾受過藝術或音樂正規教育訓練的池田亮司,是少數同時以視覺及聲音創作聞名國際的藝術家,其創作涵蓋數學、量子力學、哲學,混和聲響、音樂、影像、物理現象、數學概念等。
池田亮司於1994年加入涉及展覽、劇場、舞蹈、音樂創作及出版的多媒體藝術團隊「蠢蛋一族」(Dumb Type) ,藉由跨領域合作,開始關注劇場與藝術展覽。自1995年開始,池田從「什麼是聲音?」的基本定義問題出發,深入研究其物理特性。他將聲音徹底化約到最小單位後再行編排重組,運用純粹的正弦波、白噪音等基本元素創造不同聲響的音景組合,挑戰人耳可感知的聽覺極限,成為極簡電子音樂先聲。
「數據:掃描1-9號」是池田亮司試圖將數據具象化的「數據數學」計畫的一部分。他運用純數學和大量數據如人類DNA序列、摩斯密碼、分子結構等素材,經數學演算化約為影像的每一像素,匯聚為精心編排的微觀視覺畫面,在九個顯示器上伴隨極簡音軌同步播映。
雙牆面裝置「臨界點」,是池田自認其創作中最玄奧的形上學作品。其中一面由單一投影機投射而出、大量訊息密集疊加而成的黑洞;另一面則是色溫近似太陽的白色光源。此一作品暗喻可扭曲時空的黑洞,任何事物一旦進入其中,都無法遁逃。作品中位於兩側的黑洞區域與白光其軌跡相疊合,這個邊界即成為空間和時間臨界點的象徵。
「普朗克世界『宏觀』」(the plank universe [macro])是池田亮司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駐村期間受到啟發的創作。其為一件巨幅的投影裝置作品,從物理學上無限小的計量單位「普朗克長度」(Planck length)的角度,探索人類對自然界無限小或無限大的感知潛能。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