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07

Deisgn @ 「老子」出馬 東方茶飲顛覆歐洲


「老子曰」公司大門創意設計。圖/林秀明

從「開喜婆婆」到「老子曰」,知名創意人葉兩傳的「兩」個「傳」奇事業生涯,都與茶飲料有關。前者在20多年前顛覆了台灣人對烏龍茶的傳統想像,後者希望在21世紀征服西方人對東方茶的品味。

葉兩傳 創意行銷

葉兩傳是20多年前台灣重要的廣告創意人,以行銷開喜烏龍茶在1985年掀起台灣的罐裝茶飲料革命,讓瓶裝冷飲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占領台灣市場,1994年開喜烏龍茶更創造超過70億元銷售佳績。

當時葉兩傳首創「冷飲茶」概念,用文化、藝術行銷(例如推出「開喜婆婆」、「新新人類」等廣告),徹底顛覆華人3,000年來喝熱茶的傳統習慣,將茶飲料推居市場領導地位,並影響全亞洲。

這些年來,看似沈寂的葉兩傳,2004年起以自創品牌「Lao Tsu Say老子曰」茶飲,在歐洲市場攻城掠地,希望藉由「老子曰」茶在歐洲掀起台灣茶文化熱潮。

有40年以上歷史、全球最大的「巴黎國際食品展」,2004年還頒給「老子曰」國際趨勢及創新獎,在所有的獲獎廠商中,是唯一的台灣廠商、也是亞洲第一個自創品牌獲選。

到底葉兩傳在國內外行銷茶飲料的策略為何?又如何讓西方人了解東方的茶文化?

葉兩傳說,推動開喜烏龍茶的時候,他就認為茶是可以賣100年的商品,也深信台灣茶有機會成為世界級飲品,十幾年前他就有「台茶西進」的想法;但當時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都未到位,他只好按兵不動,持續保持對歐洲市場的觀察。

1990年代起,他開始陸續代理法國多個品牌產品到台灣市場,從38歲到現在53歲間的人生黃金歲月裡,去了法國上百次,因為一直想把茶飲料推到西方,每次出國他必看當地的菜市場及零售店,從菜市場觀察西方人的生活美學,從零售店看飲料種類的變化,卻發現「十幾年看下來,他們架上陳列的飲料種類幾乎沒變過,我完全找不到切口進去」。

歐洲人 喜歡老子

直到1998年,葉兩傳發現歐洲市場開始出現大規模變化,許多獨立公司紛紛成立,不再甘於為大企業集團工作。葉兩傳認為,這是因為政經社會環境的改變,讓愈來愈多人想在千禧年後為自己開創新局。

對市場很敏銳的葉兩傳直覺「時機到了」,但想在歐洲行銷東方茶,沒有龐大資金做廣告預算,葉兩傳只能靠過去累積下來的創意腦袋,為品牌找一個響亮的、且歐洲人不陌生的名字。

他指出,取名「老子曰」是因為調查後發現,歐洲人最熟悉的東方人名有三位,分別是孔子、老子及毛澤東。毛澤東因政治上的意涵,第一時間就未被考慮;孔子雖然比老子有名,但西方人對老子的好感度高於孔子,因為老子講的Let it be等思想,很吸引西方人。

衝市場 布建通路

由於20世紀日本「禪(Zen)」已在西方取得時尚地位,展望21世紀,中國熱正在西方崛起,西方人對「陰陽」深深著迷,讓他相信強調一切都是動的「道(Tao)」,應可成為西方人喜愛的東方時尚代表。後來他又為老子加了「曰」字,變成「老子曰」,讓這個品牌也有了動作感,更符合茶泡開時的感覺。

找到了進場時機及品牌內涵,產品本身的好壞更攸關市場接受度。葉兩傳一開始就決定以一瓶售價2到2.5歐元(約新台幣80到100元)價位的瓶裝茶,切進重要餐廳及高級百貨公司通路。今年5月更推出「可站立的袋茶包」,佐以茶盤陳列成禮盒包裝。

由於「老子曰」的包裝、色彩,都顛覆一般人對傳統東方茶的既定印象,又有老子、道的文化意涵支撐,目前「老子曰」在歐洲擁有180個銷售據點,光是法國就已進入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彭瑪榭(Bon March)、春天(Printemps)等百貨公司超市通路。

不過,進軍歐洲市場絕對不可能一帆風順。葉兩傳記得,2004年「老子曰」在巴黎舉辦第一場記者會,當地媒體只來了五、六人;但今年6月「老子曰」在巴黎舉辦一場「老子曰茶與法國起司」的美食記者會時,卻吸引了35家媒體,會後媒體也紛紛報導。

他指出,歐洲人看文創產業,不只要看產品,還要看背後有什麼文化內涵,主其事的人有過什麼創造歷程。

因此,文化品牌在異國行銷成功的關鍵,不能只是一廂情願地自我推銷,與當地文化連結,才可能吸引當地媒體報導,如此才算取得零售市場的入場券。

葉兩傳以開喜烏龍茶的經驗指出,開喜烏龍茶不是一推出就成功,而是七年後,才在社會大眾接受下翻紅;「老子曰」搶進歐洲市場,能不能站穩腳步,還有賴時間和實力證明。自稱「我們還是小兵,還未立大功」的葉兩傳說,「老子曰」正等著最後爆發點,期望早日看到「開喜經驗」在歐洲重演。

@2007/08/25 經濟日報 / 文/鄭秋霜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