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2016

大拙至琢——訪日本陶藝家安藤雅信@People




2014-12-23 13:56:00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與安藤雅信先生的交談令人如坐春風。他坐在茶家十職茶室的落地窗畔,語調平緩溫和,神色沉穩淡然,舉手投足間透露著禪意。

與安藤雅信先生的交談令人如坐春風。他坐在茶家十職茶室的落地窗畔,語調平緩溫和,神色沉穩淡然,舉手投足間透露著禪意。他身著黑色毛織上衣與灰色麻質長褲,戴著一頂樣式別緻的同色系帽子,均具有樸素天然、相互調合的質感。窗外的北京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風降溫,大風卯足勁頭席捲落葉,滿天漫漫一片黃綠,陽光閃爍其間,兩隻狼狗在花園的假山石橋間撒歡,與室內一冷一暖,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實在是幅山水田園詩般靈動愜意的景象。

回歸泥土

若時光倒退三十餘年,我們也許會在武藏野美術大學偶遇一位大為不同的安藤雅信。 1981年,自幼怀揣藝術家夢的安藤雅信從雕刻系畢業,從上大學到三十歲,他接觸了大量西方的美學理論與造型理念並將之付諸藝術實踐,還曾以現代作家的身份活躍於文壇,是典型的潮流青年。然而,在當代雕刻家的道路上他很快遇到了瓶頸。三十一歲時,他選擇赴印度接觸佛教,在印度生活的半年對他之後的人生方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正是通過佛教,安藤認識到“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如果一個東西的結果不好,那麼一定是過程出了問題,他藉此反思自己之前的創作瓶頸,認為自己是功利心過強,被慾望束縛住了手腳。

回到日本後,安藤雅信開始專注於陶藝創作。在他看來,每個民族都有其最適合的表現自我的方式,陶藝很早便在日本紮根發展,並藉日常器物深入百姓生活,是日本人最親近的材料,能夠成為對於自己內心與社會現實的樸素觀照。

雕刻出身的背景亦造就了陶藝家安藤雅信的獨到之處。他著迷於事物形狀本身傳達出的含義,在他看來,單純飽滿的造型足以傳遞思想,而過多的彩繪反而會限制住觀者的想像空間,因而他的陶藝作品幾乎都是純色的,不會再進行彩繪。另外,絕大多數陶藝家在燒製器物時出於方便考慮不會將底部上釉,而雕塑家在創作的時候則被要求作品三百六十度的完美,因此,安藤雅信對每個杯子、器皿的底部,甚至杯蓋的底部都堅持耐心地塗釉燒製,使得器物不僅獲得通體手感的溫潤統一,還有防止杯底摩擦傷害桌子、晾乾快​​不易發霉的優點。


堅守東方  

安藤夫婦在日本建立的百草畫廊建立在一幢歷史逾百年的舊民居中。畫廊的官方網站上細緻地標註著畫廊的地址,各種交通方式的具體路線、所需時間和價格,以及畫廊所在多治見市的住宿地點推薦。談及為何把畫廊選在老舊民宅中,安藤先生說,“以凹間、茶室為代表體現出的空間美意識在現代社會中被逐漸遺忘,令人十分遺憾,老舊民宅中那凜冽的空氣不正是超越了美與醜,賦予忙碌生活中容易被惰性掩埋的生活一些張力嗎?”對於藝術創作,安藤雅信亦秉持相同的觀念,試圖建立日本的傳統與失去頭緒的現代再次結合起來的契機。在過去三十餘年間,他一直研究茶道,茶道講究品味不規則之美,我們在安藤雅信的作品常見到粗糙的邊緣處理或者是陶土雜質的殘留正源自於此。同時,茶道令他清醒把握著自己所處文化的應有之態,對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興起和主導的當代陶藝,他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今年,安藤雅信在籌劃寫一本書,分析自己製作器物時的理念以及為什麼人們會喜歡他的作品,是一本以自己作為分析對象的理論書。儘管在日本早已是家喻戶曉的陶藝家,安藤雅信依然稱自己是“非主流”的,對應著的是以西方為主導的審美體系和理論架構。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展現亞洲當代的藝術成就,打破西方中心論者對於東方藝術的種種陳舊的刻板印象。

在安藤雅信的作品中,我們亦可以看到他從西方的器物中得到靈感、為我所用的作品。受歐洲古代金屬器皿的啟發,他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釉料,使陶器表面呈現暗銀色的金屬光澤,和陶本身俱有的古老樸拙的質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也成為了安藤雅信作品的代表符號之一。他的作品對像也不局限於傳統的茶器、酒器、花器,更有咖啡杯、意大利麵碗、沙拉碗等西餐器皿,但安藤雅信處理它們的美學理念卻是一以貫之的,具有質樸的禪意。此次展覽,他帶來了一套咖啡器具​​組,竹編的提籃、陶製的杯具,以及與著名設計師皆川明合作的布袋,無不體現著日式的優雅生活方式,甚至連這一套器具在展出條案上的擺放形式,安藤雅信都是深受茶道影響而為之的。



日用即道  

安藤雅信的創作以日用器為主體,因此,比起純粹藝術性的創作,他更在意的是那種茶杯斟滿水時,使用者一瞬間的驚喜感,以及一件器物能否讓使用者日日使用而不覺厭倦。日本近代啟蒙時期著名美術家岡倉天心在他的《茶之書》中寫道,“禪對東方思想的特殊貢獻,就在於它認識到凡俗世界和精神世界同等重要”,中國明代思想家王艮亦有“百姓日用即道”的說法,認為聖人之道就寓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安藤雅信正是令他想傳遞的情感與思想寓於一茶一飯間,以最瑣細日常的方式與使用者進行溝通。

除了傳統日用器外,安藤雅信還喜歡做一些造型相對抽象的日用品,而把他們可以發揮的功用交給使用者的想像力。他從展區中為我們拿來了一個中空的長方體器皿,其表面是幾排方形孔,將孔做成方形​​是為了與器物的長方體形狀保持統一。安藤介紹到,這件物品不僅可以用來放肥皂,通過方孔來漏水,也可以當做杯託或者花器,使用者對其功能的開發可說是對它的第二次創作。

採訪結束後,我請安藤先生幫我留下郵箱地址,他端正地擺好紙,用繪畫般的精細緩慢寫下每一個字母。字如其人,無論是安藤雅信的為人還是作品,無不充滿了安靜專注的力量。平常,安藤雅信早上七、八點鐘起床,開始處理畫廊的事務性工作,下午去工坊做陶器到晚上九點後回家。閒暇時間他一般會在家裡聽音樂或看書,偶爾去各地的美術館看展覽,生活規律忙碌卻又樂在其中。十六年前,安藤雅信與妻子安藤明子一起創辦百草畫廊時,曾寫下這樣的寄語“我希望畫廊能以生活為關鍵詞,悠閒自在地成長”,如今觀之,安藤先生應該正已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之中吧。

@Source: http://www.lifeweek.com.cn/2014/1223/45479.shtml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