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2010

漢寶德:自上海展望世界/夢想未來 創意競賽@Thinking

【聯合報╱漢寶德/世界宗教博物館前館長(台北市)】2010.05.01

上海的世界博覽會開幕了。雖然在大海的彼岸,在台灣的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一股熱烈的情緒,大家都張大眼睛,看看這個世紀初在中國的土地上所集合的最大規模,來自全球的建築活動,要怎樣感動世人,怎樣啟發全人類對未來文明發展的期待。

自十九世紀以來,每次世界博覽會都有兩個主要的目的,其一是展示各國物質文明的進步,使各國人民互相切磋,在競爭中求進步,並尋找未來發展的方向。其二是展示館舍建築的新形式,把本國的建築文化與創造力充分表達出來,供世界人士欣賞。前者是軟體,後者是硬體。可是廿世紀中葉所舉辦的世博會,為了吸引全世界遊客,特別重視大眾娛樂性,常常使遊客忘記了其嚴肅的目標,竟視世博會為一個超大型的遊樂場!

讓我們看看上海世博展現了什麼。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坦白說,這樣的題目太抽象了,因為城市是很難展覽的東西。怎樣的城市會讓生活更美好呢?好在主題無關緊要,大家都不十分關心,重要的是設計一座搶眼的建築,裏面呈現具有吸引力的節目,以便自己國家的成就為大量遊客所關注。

建築的表現因此就站上第一線了。在自由發揮的氛圍下,除了各自表現之外,還互別苗頭,所以歷次世博最有看頭的是建築。由於內部的軟體常要排長龍才能看得到,又不易攝影記錄,其重要性反而較低。

建築的各種表現中,自然以最具有前衛性的比較吸引人注意。每次世博總有些落後國家館採用傳統的式樣,雖呈現了該國文化,卻失去未來性。進步的國家則喜歡站在時代的前端,嘗試最新形建築的可能性,尤其在科技與建築最相關的部分。博覽會建築原是耍個花樣,半年後就拆除的,並非正式建築,可是到了廿一世紀,最重要的前衛建築幾乎都是突破正統式樣的,高科技的新奇造形,幾乎與博覽會建築可以相通。因此上海世博的建築就更加引人注意了。

目前觀察,歐洲進步國家的館舍大都有其獨特性,英、法、德等國外,西班牙、葡萄牙館亦頗可觀,連荷蘭、盧森堡等小國也耐人尋味。相形之下,東方國家仍受文化束縛,日本強調高科技之應用,未在造形上下功夫,更不用說其他了。

以體積龐大與顏色亮麗均為全場之冠的中國館來說,就很難令人下斷語了。自傳統建築的木架構出挑為形象所設計的外觀,也許可以滿足希望表現文化傳統的人們,可是到廿一世紀,仍然固守斗拱意象是否正確?中國建築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已經一個世紀了,為什麼不能勇敢的為中國的未來創造出新的象徵?有人說這個正方形的出挑結構是模仿日本建築師的作品,也許不是直接的模仿,但在外觀上接近東洋的趣味是無可置疑的。中國館錯失了表現中國人創造力的機會,令人不無遺憾。展後留下來作為紀念建築也不合適。

我們當然不能不注意台灣館。為了表現台灣的地方文化,建築師找到「天燈」這個主題,具有祈福與高昇的意涵,似乎是很恰當的。放天燈這幾年很流行,為台灣人民所熟知,其造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也頗能應合時代的特色,可惜國外人士可能無法理解這個形狀的意義。如果在建築形式上再突顯些,能更引人注目,發人深思,減少些對外形的疑惑,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化的交流,未來文明的夢想,是創造力的競賽。懷著興奮心情,探索的精神去走一趟,對於國際觀的開拓是大有幫助的。

@Source from:【2010/05/01 聯合報】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