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2005

華人當代最偉大建築師 -貝聿銘 2005訪談實錄@People





取材自 東方衛視電視訪談實錄+高端訪談節目《21@
21》 首播時間:東方衛視2005年1月14日(週五晚10:55)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擅長以驚世駭俗之作來回擊批評家的詰難。他曾把一個玻璃金字塔搬到了法國人的“聖地”——巴黎盧浮宮,被人扣上了“破壞法國文化”的帽子。可是,這位美籍中國人最終為世界留下了一個迷人的奇跡。他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生?他的近況又如何呢?《21@21》節目主持人潘傑客在貝老先生87歲生日之際拜訪了他。

孔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以貝先生87年的豐富閱歷回顧過去,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隨心所欲的?,在當初他最不能隨心所欲的事情又是什麼?


1983年,貝聿銘接受了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委託,為歷史悠久的盧浮宮博物館進行入口規劃設計。然而與古典城堡形成鮮明反差的金字塔方案卻遭到了幾乎全體法國民眾的反對。這也許是貝聿銘一生中面對的一次最大的挑戰,在這樣的困難面前,他的信心動搖過嗎?

貝聿銘用他的天賦和勤奮選擇了命運,命運也青睞了他。1958年,貝聿銘成立了個人的建築師事務所,而他事業的真正轉捩點則發生在甘迺迪圖書館專案的競標之後。當年,總統夫人為什麼會選中還並不知名的貝聿銘呢?

如果說再過50年,貝老希望後人對他的評價是什麼?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心生畏懼的?

“全力以赴”是貝聿銘八歲時從祖父那兒得到的教誨,如今,貝聿銘已八十多歲,這仍然是他的座右銘。這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說他九十歲才會到隨心所欲之年,其實,他這“全力以赴”的人生對於他本人來說是沒有盡頭的。他這一生都在隨心所欲的追求著他對建築美學的品味與創造。

貝聿銘訪談臺本 30分鐘(編導:李海培)

旁白:他最擅長以驚世駭俗之作來回擊批評家的詰難。他曾把一個玻璃金字塔搬到了法國人的“聖地”--巴黎盧浮宮,被人扣上了“破壞法國文化”的帽子。可是,這位美籍中國人最終為世界留下了一個迷人的奇跡。他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生?他的近況又如何呢?潘傑客將和您一起去拜訪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
演播室:
J:貝先生 昨天是您的87歲的生日,所以我們代表所有尊重您的觀眾一起祝您生日快樂 身體健康,我們給您帶來一個小小的驚喜.
P:非常感謝各位J: 孔夫子曾經這樣說 說是,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是隨心所欲不逾矩,那麼我們特別想知道,貝先生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隨心所欲的
P: 現在還沒開始呢J: 還沒有開始
P: 現在跟以前不同了,七十已經很普通了.在孔夫子那個時代,七十是很難得的,所以現在也應該改一改,九十才能隨心所欲.

旁白:大師一生都在忙碌的創作,把這份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美帶入人們的生活。建築與自然相融合的空間理念,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人們行徑在他設計的建築中,自然的陽光透過窗櫺交織的光影仿佛能讓周圍的線條流動起來。貝聿銘得以在世界各地發揮他的建築天才,成功之外,更多的是勞作的艱辛和世俗的挑戰。而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正是遭受世人非議之後被證明是最傑作的那幾件。

演播室:
J:我們發現您的大部分的非常傑出的代表作都是和文化藝術是有關係的,為什麼呢?
P:因為我自己的嗜好。我對歷史方面,對於文化我覺得是很重要的,而且也很有意思.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歷史.盧浮宮的工作以後,我對法國的歷史文化現在就覺得比較懂一點,所以這個是文化跟藝術是我自己本人的嗜好,我覺得也是比較重要一點.
J:您的文化方面的作品,在當初一誕生的時候呢,都引起過很多非議.但是您一直表現得非常自信,我們想知道這種自信是怎麼樣培養出來的?
P:自信心不是那麼容易的。有了自信以後,好多人攻擊 你可以回答,有時候回答不了啊,等一會 等我做完再說啦.

演播室:
J:在半個多世紀的設計生涯當中,have you ever lost your confidence?
P:Not permanently so, temporarily so.
J: One example?
P: Am I trying to impose something on others that is not correct, self-examination.J: When was that?
P: 盧浮宮。盧浮宮最難,

旁白: 1983年,貝聿銘接受了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委託,為歷史悠久的盧浮宮博物館進行入口規劃設計。然而與古典城堡形成鮮明反差的金字塔方案卻遭到了幾乎全體法國民眾的反對。這也許是貝聿銘一生中面對的一次最大的挑戰,在這樣的困難面前,他的信心動搖過嗎?

演播室:
P: 盧浮宮最難,因為盧浮宮是法國人的寶貝。所以你要進去,尤其我是中美建築師
J:美籍華人
P:他們總想著你對我們法國歷史不太瞭解,怎麼做我們的盧浮宮,他有這樣的思想。尤其是擺那個金字塔在上面,他們說這個東西不對呀 不協調,盧浮宮是一千年的歷史,法國的建築精華都在?面,你這擺了這個東西在?面是不對的,錯的,有很多人罵我 罵了一年半。
J: 罵了一年半
P: 一年半

(畫外音)
P: 沒接受這個工作以前我就想,密特朗總統請我做這個工作,我跟他說我對這個歷史並不太明瞭,我希望你給我四個月,我每個月到巴黎去一個禮拜,到盧浮宮去看。
J:當初除了密特朗總統對你完完全全的信任,15個博物館的館長有2個是不支持你的方案的,那麼我們特別想知道,這兩個不支持你的博物館的館長,他們當初反對意見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P:不知道,都不知道。那兩個是誰呀?我也不知道。我就不理,沒有關係,不重要。

旁白:戰勝重重壓力,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最終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建築作品之一。而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同樣也是一波三折。

演播室:
P: 譬如在香港做中國銀行很多人反對 ,尤其是風水先生 他反對,其實 一點都不懂,這個跟風水不協調,將來一定對中國銀行不利的,很多人這樣批評。中國銀行 很尖 有道理的,我這個尖跟結構方面是有關係的,可是風水先生不大懂這個,他說這樣好像一把大刀一樣,這樣的批評我沒辦法接受

旁白:貝聿銘回擊了風水先生的謬論,最後香港人不得不承認,這幢大廈蘊含著一種高貴的氣質,在香港這座“鋼筋森林”的城市?,它流光溢彩,理所當然地成為“東方之珠”的標誌性建築。片花

演播室:
J:說到風水,您相信風水嗎?
P:我一直都相信。風水呀不能過分看重,風水就是選地,有時候有這個機會幫一下忙,由於研究風水,看看太陽,看看風怎麼走,樹木,還有來往交通,交通也是風水。
J:給我們舉一個例子,最好的建築的風水應該是個什麼狀況?
P:我在日本,
J:日本您有一個非常好的……
P:不是非常好,跟這個風水有關係。(貼相關資料片)在日本京都,這個業主是個教宗,是個女的,Koyama夫人。她選了一塊地,在山上,山並不太高,可是走不上去,結果她一定要住那上面去,請我去看這塊地,我就坐在那想辦法,怎麼辦法走上來呢?走不上來,我做不起呀,做不成功。那時候就看風水啦。

對面有一座山,這塊地和那座山有一個valley,我就想打洞

那個時候我就想起桃花源了,陶淵明,山有小孔嘛。

旁白:貝聿銘的很多設計理念也許多多少少受到他血液中的東方氣質的影響。1917年他出生在一個富有的中國家庭。貝氏家族早先是蘇州做草藥生意的富商。由於父親的工作調動,貝聿銘在香港度過了童年又在上海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1935年他被父親送往美國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後來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並於1940年以優秀的成績畢業。那時的他一心想早日回國,但由於國內戰爭頻仍,在父親的規勸下他只得留在美國。那是他人生面臨的第一個艱難的選擇。

演播室:
J:以您87年的豐富閱歷回顧過去,在當初您最不能隨心所欲的事情?
P:可惜就是不能回國。在1942年的時候,就很想回國。我就跟父親說了,我說我在美國念書,成家了,結婚了,我想我應該回國。那時父親就說,你暫時還是不要回國。所以我就等啊等,大概等了3年以後,才決定在美國做一點事業。這個是比較不算最圓滿的事情。
J: 您年輕的時候,您的父親有沒有想要影響你,因為他是一個銀行家,他希望你在金融界工作,而你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P: 不 我非常感謝我的父親,他一點也不強迫我,事實上,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不要讓我完全按他的道路走。
J: 不鼓勵你成為銀行家而是鼓勵你成為一名建築師?
P: 不 也不是,但他的確給我一個建議,他說我應該考慮去英國讀書,能獲得好的教育,我並沒有聽他的建議去英國,而是去了美國
J: 那麼您的父親贊同您成為一名建築師,您有沒有建議您的兒子們不要做建築師而從事別的職業呢,因為他們都是建築師
P: 就像我父親對我一樣,我也嘗試不讓他們走我的路
J: 那麼他們自己願意成為建築師
P: 他們自己選擇的,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你可以問他們

貝禮中:他沒有鼓勵我成為建築師,為什麼呢?因為 我記得當我在大學的時候,當然 我成長的過程中,經常到他的辦公室玩,我看到他怎樣工作,在家與朋友探討 接待業主等等,我在學校也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建築設計方面的才能,當然當我告訴我的父親,我想成為一名建築師的時候,這也許是或不完全是一個令他驚訝的消息。

貝定中:如果你想做一些改變,一些在建築設計上的進步,我們總是能做到的,這是所有的建築師面對的問題,我們一直都在追求進步。

貝聿銘:我告訴他們建築師是一種老年人的職業,你必須到了四五十歲,才能取得一些成績,是很艱難的,這不像畫家,今天他們甚至可以在30歲就成為國際名人,我試圖不讓他們做建築師,但他們不聽我的,就像我當年沒有聽從我父親的建議。

旁白:貝聿銘用他的天賦和勤奮選擇了命運,命運也青睞了他。1958年,貝聿銘成立了個人的建築師事務所,而他事業的真正轉捩點則發生在甘迺迪圖書館專案的競標之後。當年,總統夫人為什麼會選中還並不知名的貝聿銘呢?

演播室:
P:1963年吧,甘迺迪總統遇刺被殺,甘迺迪夫人就召了所有,世界比較有名的建築師,為什麼她選我呢,這個是運氣,我那個時候工作有限,不過她的看法不同,選了做了這個工作以後,很多東西就很順利,因為在甘迺迪選我以後,就有機會自己可以發表意見讓他們接受。
J:貝先生,您曾經形容自己是竹子,有過?
P:因為那個時候說起為什麼中國銀行建築是這樣的,中國銀行是節節高升的,我沒有說過個人。說自己像竹子也有好處啊,竹子並不大,又能彎,做人呀也應該學竹子,
J:為什麼
P:如果硬的話就斷了啊
J:要妥協
P:要彎,做人也要能彎,謙虛嘛。所以你說我是竹子,太過獎了。
J:那麼您的一生當中,是經常妥協嗎?
P:什麼叫妥協?
J: giving in you compromise a little bit or even you compromise a lot more
P:你不能說compromise, compromise 好象就是自己的宗旨可以放棄,principles 可以放棄,principles不能改。可是能彎,like bamboo。
J: 貝先生,如果說再過50年,您希望後人對您的評價是什麼?
P:這個我想不到。這個等50年以後再說,不要問我,我怎麼能看到想到呢?意想不到。
J:如果說再過100年,您希望後人對您的作品的評價是什麼?
P:不一樣,我總覺得現在變化很厲害,全世界都在變化,所以我們在這個環境?面做工作,這就是“亂世”,unsettled time, 亂世也有亂世的好處,越是亂越是要走這條路,就是這點我覺得是跟將來評價有關係。所以100年我就想不到了,而且你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答,我也答不了。J: 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您心生畏懼的?
P:我現在已經87歲了,建築從起首做到後來,要5年7年,5年7年以後我就不能再做了。我一定要看到底呀,所以三年前我就決定停啦,把沒做好的工作繼續下去,新的工作我就不接。所以你問我未來嗎?我就不想了,想得心?面不大舒服.
J: 作為87歲的您,相信您對死亡一定有自己的看法。您對死亡的理解是什麼?
P:你看怎麼說了。精力有限,你到了相當年紀,你自己要知道自己有一個限度,知道限度很重要。英文說這是limit, 人要知道這個limit,限度不知道啊,將來有時候會痛苦的。

旁白:2003年,86歲的貝聿銘接受了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邀請。這也將會是大師“封刀之作”。但是,由於在選址上很可能會影響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拙政園的“緩衝區”,也就是太平天國王府建築--忠王府,貝聿銘再一次面對輿論界巨大的爭議。

演播室:
J: 蘇州的設計實際上理論上來講呢是您所謂的封刀之作
P: 最後的製作
J:最後的製作,是天鵝之歌,是最後的製作。但是這個蘇州這個設計的建築風格也遭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意見。以您現在的經驗,現在的觀點,來去看待這些批評意見,哪些批評當中有沒有哪一些您現在看起來那些批評是非常有道理的?甚至是正確的?
P很多批評普通批評都有道理的,可是道理是你接受不接受要自己想,可是蘇州做建築一定要協調,協調並不是要仿古,可是要往新走,蘇而新啊,這個題目很難做,可是一定要做,你不做根本沒有貢獻。
J:蘇州其實是您的老家,如果問您自己,在您的哲學?頭。在您的思考?頭,哪些方面,您覺得你的思維的方面是西方的思維,哪些是東方的思維?
P:很難說,這兩個都融合起來了,在技術方面是西方的,technology architecture, history, social science 都是美國的,可是做人,待人接物是中國的,我希望是這樣。

旁白:“全力以赴”是貝聿銘八歲時從祖父那兒得到的教誨,如今,貝聿銘已八十多歲,這仍然是他的座右銘。這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說他九十歲才會到隨心所欲之年,其實,他這“全力以赴”的人生對於他本人來說是沒有盡頭的。他這一生都在隨心所欲的追求著他對建築美學的品味與創造。


值得尊敬的大師 !“全力以赴”,談話中流露老先生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底蘊和令人折服的做人原則,從做人可以知道建築,真的很佩服 ,也很驕傲於有這樣一位大師,前輩,不僅欽佩於其技術,造詣,理念。。更是為人處世之高尚!不愧為在學建築之學子所敬仰,崇拜的偶像!值得大家學習!!!

@Kenzo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