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2006

Arch @ 中國新建築 變調

北京規畫展覽館展出的北京新建築模型,圖中為庫哈斯設計的北京中央電視台。 記者陳宛茜/攝影

「走出北京國貿地鐵站,你彷彿一腳踏進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的場景」,「北京現代建築和紫禁城的共同點,是對街道、行人的鄙視!」英國建築評論家道森(Layla Dawson)如此形容北京新建築。

去年底開始,國外出版社湧現以「中國新建築」為名的建築評論或作品集。代表作包括新南威爾斯大學建築學教授阮昕的「新中國建築(New China's architecture)」、中國建築評論家陳晉略的「中國新建築(New Architecture in China)」,以及道森的「中國新曙光:一次建築的轉變(China's New Dawn:An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

「比起倫敦、柏林,中國城市更具未來感!」「中國新建築」是Merrell出版社「新建築系列」叢書的一本。該系列主編認為,比起「柏林新建築」、「倫敦新建築」,大師名作林立的「中國新建築」更像「未來城市」。

「中國需要引進大師!」道森認為,「大師」不僅帶來專業技術上的衝擊,更像磁鐵一樣吸來名氣與銀子。他在書中舉例,法蘭克蓋瑞以西班牙畢爾包美術館一舉成名後,馬上有南京地產商請他在中國依樣畫葫蘆,理由是「可以吸引大批資金」。一聽完蓋瑞分析未必能賺錢後,該地產商馬上打退堂鼓。

「中國需要偽裝成現代的『西服』!」道森分析,對亟需現代化的中國而言,前衛的現代建築是最好的「標籤」:向外界宣告,中國已不再是由長城、紫禁城組成的傳統中國。他認為,在沒有找到自己的現代建築語言之前,中國新建築仍需要套上這一件「符合時宜」的西服。

然而這些大師級作品,前衛的建築風格往往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甚至被網友冠上「傻大高」的惡名。道森認為,商業利益將中國從樓高不過三四層的「水平城市」,變為布滿摩天大樓的「垂直城市」。水平城市的建築需與周圍環境統合,而「垂直城市」的建築卻往往是獨立、孤芳自賞的個體。

「中國引進世界最好的建築師,然而卻蓋不出最好的建築作品!」貝聿銘的評論一針見血。他認為,好的建築作品,需要「有創造力的建築師」和「識貨、自信的業主」。在中國,業主太放任建築師揮灑創意;建築師失去業者的挑戰,反而蓋不出好建築。道森認為,在中國恢復自信之前,外國建築師無法在中國蓋出好作品。

@2006/04/06
聯合報 + 陳宛茜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