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麻省理工學院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
位於Cambridge 波士頓與哈佛大學為鄰,在理工界頗負盛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則成立於1865年。SA+P 底下又包含了Architecture、Planning、Real Estate、Visual Studies、及Media Lab五大系所。這樣廣泛的跨領域性質有助於促進各個相關科系之間的交流互動,包含課程之間的學術交流與不同背景學生彼此觀念上的吸收,甚至許多的課程是可以互修的。
↗ MIT走廊空間
MIT 建築系並沒有一個獨立且界定範圍明顯的系館,大部分相關設施、教室、及辦公室集中於所謂的Building 7,其他則散佈於Building 3、5、10等等,空間上經由許許多多的走廊互相連結相通。這樣分散式的結構促成一個現象,就是系上的空間經常會與其他系所的空間相鄰甚至重疊共用,進而達成非正式學術交流的目的。比方說在去工作室的途中會經過材料系所的研究室,進而有機會發現新的材料可以運用,甚至要借重材料系的專業知識及機器設備也將輕而易舉。
MIT在科技、資源、及資金方面皆為世界頂級,跨領域及”硬”科學 (Hard Sciences)方面的支援能力更是無人能比。值得一提的是MIT許多的產學合作計劃案,如長年與北京清華的設計工作營、SIGUS計劃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n Urban Settlements)關注第三世界國家的聚落環境發展議題、及Media Lab的多媒體設計與研究路線 (有關Media Lab的詳細資訊請參考2007年3月15日出刊的第40期ppaper)。
MIT建築系自中國建築師及中國首間私人事務所非常建築(Atelier FCJZ)主持人張永和擔任系主任之後便急速於國際間竄紅,一改外界對MIT原有的刻板印象。長年來MIT與美國政府、各大民間企業合作開發研究案不斷,延續了學術各方面的研究及應用上與校外單位合作的優良傳統。有了充足的校外資金與資源,與其他長春藤私立學校相比MIT針對國際學生所開放的獎學金條件也較為優渥。
MIT SA+P所提供的program類別更是廣泛,在此僅將與建築關聯性較大的提出來介紹。以台灣學生而言,大多數人鎖定的會是SMArchS (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 Studies)這個學位,兩年制的學程,跟哥大的MSAAD、MSAUD一樣是只要求托福不要求GRE。其中的特色是學生在申請時便要選擇一個專攻領域,共有五個領域可選:1. Design and Computation, 2.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3.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4. History, Theory, and Criticism, 5. Islamic Architecture。每個領域又各有專攻,比方說Design and Computation 組將專注於如何將CAD/CAM(註一)的最新技術運用於建築設計上,是很偏重於電腦程式語言設計的課程;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則研究建築相關的先進施工法與材料、物理環境之設計策略整合、永續性設計、節能建築、等等建築技術相關研究主題。
SMArchS學位另有一項特色─所有學生必須於畢業前完成一篇碩士研究論文,在這方面與其他學校以設計studio為重心有明顯不同,充分顯出MIT的研究導向性格。針對於此,主任張永和上任後立刻著手加強MIT design studio這方面的師資與品質,朝向研究與設計並重的境界邁進。
特殊校園建築方面有Frank Gehry的Stata Center、Steven Holl的Simmons Hall宿舍、Eero Saarinen的Kresge Auditorium及MIT Chapel、與Alvar Aalto的學生宿舍名作Baker House。
逢甲目前有一位林家樑學長就讀於MIT,今年夏天將於SMArchS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組畢業,同時將繼續轉攻MIT Media Lab Smart Cities Group MSc學位。
(註一)在此將CAD (電腦輔助設計) 之定義延伸至包含scripting,generative design, algorithmic design等等。
↗ MIT 走廊評圖
↗ MIT Media Lab一角
↗ MIT 學生作
↗ Steven Holl 設計 Simmons Hall 宿舍
>>相關網站::麻省理工學院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 SA+P: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MIT Architecture::::MIT studio 相片::
@撰文/攝影:黃立書/http://forgemind.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