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08

德國理性設計大師Konstantin Grcic:設計的本質是一個邏輯過程@Design




即使面對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台灣的設計、文創產業在今年依然有明顯的成長,顯示生活美學的觀念已經逐步在台灣社會生根。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主辦的第二 屆「工藝時尚」作品成果展算是今年台灣設計界的高潮之一,除了展現出台灣本地設計觀念與工藝技術結合的龐大潛力之外,由於活動專案創意總監石大宇的穿針引 線,國際設計大師Konstantin Grcic不僅實際參與本屆創作,本人也在10月下旬的發表記者會期間來到台灣,讓我們有機會面對面與大師直接接觸,瞭解他對設計的心得與想法。

1965年出生的Konstantin Grcic被視為德國設計界極簡主義與新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得獎無數,有多項作品被紐約當代藝術館MOMA永久收藏。在和Gricic的訪談過程中,發 現他對「設計」抱持著非常務實的態度。一般在談到何謂「設計」時,都不脫功能與造型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為數不少的設計師尤其傾向支持功能性的考量應該優 於造型,好的設計應該到履行特定的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生活便利性。

Grcic對此不盡然同意,在他眼中,設計不必被誇大成一種「藝術」,但是也不必自我貶抑到純粹的工具層次,許多所視為經典的設計品不見 得真是在功能面有非常驚人的創見,反而是訴諸於人類天生對美感的自然傾向;設計的目的是為提供人們更好的使用經驗,造型優異是滿足這項目標不可或缺的條 件。功能與造型二者之間比較像是兩個不同的設計途徑,而非熟輕熟重的絕對關係。

Grcic進一步說明,「Good design should be beyond function.」,把設計當成一種推論演繹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過程中保持內在的「邏輯」一致性;產品的最終目的是被實際使用,最後的用途和使用 方式就會決定其結構、造型和功能著重的面向。就以他今年驚豔全球的新作Myto懸臂椅為例,Myto最初的緣起是在2006年夏天,德國製造商BASF新 開發一種高流動性工程塑料,邀請四位全球知名的工業設計師,希望他們的作品能彰顯出新材料的諸多特點,Grcic提出的方案就是一張懸臂椅。

他之所以選擇這種高難度的結構,目的就是為了表現出新材質輕盈、高強度、韌性、彈力及易塑形的特性,「當然Myto的材質也可以換成金屬,用鋁就能取得強 度和重量的平衡,但是那樣做就沒有意義了。」Myto特殊的線條、乘坐舒適性都是順著這個目標發展出來的結果。如此一來,便不難理解Grcic從90年代 晚期開始試驗各種奇怪的形狀,目的是要探究各種材質的最大潛能,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他的每件設計之中都包含著清楚的邏輯規則。


Grcic今年參與「工藝時尚」活動設計的另一張懸臂椅43,也是同樣邏輯下的產物。43得名自它全部使用的43根竹條,這是Grcic第一次接觸竹子這 種材質,懸臂椅結構正適合表現竹子出色的彈性支撐力。43是Grcic的設計,由台灣竹工藝家陳高明手工打造,對台灣發展文創產業帶來非常良好的示範效 果。求學期間曾在英國接受過家具製作、木工專業訓練的Grcic,對這種跨設計、工藝領域的合作顯得非常得心應手,他提到「木工的經驗讓我瞭解創作是如何 進行的,堷養出對品質、精確的重視,對後來的設計工作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傳統工藝對設計界的最大價值就是展示該如何製作出高品質的商品,值得每個設計 師學習精進。實際動手製作是掌握所有設計細節最好方法,累積這些經驗,設計自然能貼近生活。

@Via: DFUN 設計風尚誌 2008. DEC. No.27 TEXT/Daniel;INFO.PHOTOS/清庭提供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