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中川 HIROMI
主人會與客人聊天,在對方為難時為對方考慮,時不時給客人帶來驚喜,員工深受老闆信任,雖然貴但常客多。
如果跟您說有這樣一家店舖,您或許會覺得這是居民區的街頭小店,或是老字號的溫泉旅館。亦或是覺得這樣的店舖很久以前曾經有過,但隨著價廉物美的大 型連鎖店的普及,現在早已不復存在了。然而,這家店舖既不在居民區,也不在溫泉街,而是蘋果公司的直營店—Apple Store。
蘋果是美國第一的零售商
Apple Store是銷售iPhone、iPad、Mac等蘋果產品的零售店,第一家分店於2001年開業,如今已在世界各國開設了370家以上,在日本就有銀 座、名古屋榮、大阪心齋橋等7家。Apple Store的銷售勢頭良好,在美國,Apple Store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高居第一,遠超高級珠寶店蒂芙尼。也就是說,蘋果不僅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製造商,也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零售商。
說到這裡,您或許會想:「iPhone和iPad都那麼暢銷,單價也貴,Apple Store的銷售額高是理所當然。」的確,產品的魅力與Apple Store的優秀業績應該密切相關。但蘋果的產品在折扣較多的家電商場也能買到,而且還可以網購,Apple Store則是按照定價銷售。既然不便宜,為什麼消費者還會特意去Apple Store購買?
對此,《體驗蘋果:蘋果零售店成功的奧秘》的作者卡邁恩·加洛解釋說,原因在於Apple Store店舖的「體驗」。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筆者將結合書中的部分內容,談談編輯本書日文版時的感受
要修復的不僅是電腦
Apple Store的精髓是不以「推銷」為目的。員工不採用績效工資,在長時間的介紹和商量後,即使顧客空手而歸,員工也不會少拿報酬或是遭上司訓斥。Apple Store關心的是顧客是否還想「再來Apple Store」。如果在Apple Store的體驗快樂、精彩,顧客不僅會更看好蘋果的產品,還會產生再來的意願。因此,哪怕顧客沒有當場購買,蘋果也毫不介意。
而且,蘋果為了提升「Apple Store Experience」,向現場員工賦予了一定程度的許可權。其中之一便是在產品過了保修期,或是因落入水中等客戶過失需要維修時,只要員工「判斷」「理由合理」,就可以為顧客更換新機。
眾所週知,蘋果的產品並不便宜。iPhone、iPad都要好幾萬元。倘若免費或是只需少量修理費就可以當場更換新機,顧客自然會感到驚喜和感動,成為Apple Store的忠實粉絲。而這些效果與顧客的購買歷史、為其更換新機對蘋果是否有利,便是員工做出判斷的依據。
儘管說目的是培養顧客成為粉絲,但對於蘋果為何能夠這樣做,筆者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書中蘋果的一句話似乎可以解開這個疑問。
「要修復的不僅是電腦,蘋果與客戶的關係也可以修復。」
蘋果不只是製造產品,還在通過產品構築與顧客的關係。
這樣真的有效嗎?
在編輯上述內容的過程中,筆者雖然覺得「蘋果厲害」,但心中卻總有一個疙瘩:「日本其實早就有這樣款待顧客的店舖和企業。」
在該書的編輯工作進入尾聲時,Evernote日本公司董事長外村仁發來的解說解開了筆者心裏的疙瘩。外村在解說裏這樣寫道:
「蘋果的一大功績是把最高級的待客之道轉化成了一門學問。蘋果會思考顧客下一步需要什麼,為此自己必須改變些什麼。然後系統性地創造能夠大量生產的機制,最終成為了提升全世界各個領域服務水準的帶頭人。
而在服務水準遠高於美國的日本,最近反而服務變得千篇一律、乏善可陳,這又是為何?當我們還在納悶的時候,蘋果為何能夠在美國『重新發明』出可以稱之為日本式的服務體驗,將其推廣到全世界?」
是的,「蘋果體驗」就是日本原本很平常的服務。而蘋果將其發揚光大,推廣到了世界各國的分店。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壯舉。而在日本,為了提高效率、節省經費,過去理所當然的待客之道也已經不再是理所當然。
既然Apple Store在美國的單位面積銷售額位居第一,如果真要追求效率,提升體驗自然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在眼前效率的束縛下,日本的服務商和企業是不是都在逐漸 丟掉優良的傳統?反言之,對於日本來說,吸取Apple Store的做法是找回曾經,應該並非難事。希望這本書能引起日本企業為顧客提供「體驗」方面的思考。(記者:中川 HIROMI,日經BP出版局)
如果跟您說有這樣一家店舖,您或許會覺得這是居民區的街頭小店,或是老字號的溫泉旅館。亦或是覺得這樣的店舖很久以前曾經有過,但隨著價廉物美的大 型連鎖店的普及,現在早已不復存在了。然而,這家店舖既不在居民區,也不在溫泉街,而是蘋果公司的直營店—Apple Store。
蘋果是美國第一的零售商
Apple Store是銷售iPhone、iPad、Mac等蘋果產品的零售店,第一家分店於2001年開業,如今已在世界各國開設了370家以上,在日本就有銀 座、名古屋榮、大阪心齋橋等7家。Apple Store的銷售勢頭良好,在美國,Apple Store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高居第一,遠超高級珠寶店蒂芙尼。也就是說,蘋果不僅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製造商,也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零售商。
說到這裡,您或許會想:「iPhone和iPad都那麼暢銷,單價也貴,Apple Store的銷售額高是理所當然。」的確,產品的魅力與Apple Store的優秀業績應該密切相關。但蘋果的產品在折扣較多的家電商場也能買到,而且還可以網購,Apple Store則是按照定價銷售。既然不便宜,為什麼消費者還會特意去Apple Store購買?
對此,《體驗蘋果:蘋果零售店成功的奧秘》的作者卡邁恩·加洛解釋說,原因在於Apple Store店舖的「體驗」。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筆者將結合書中的部分內容,談談編輯本書日文版時的感受
要修復的不僅是電腦
Apple Store的精髓是不以「推銷」為目的。員工不採用績效工資,在長時間的介紹和商量後,即使顧客空手而歸,員工也不會少拿報酬或是遭上司訓斥。Apple Store關心的是顧客是否還想「再來Apple Store」。如果在Apple Store的體驗快樂、精彩,顧客不僅會更看好蘋果的產品,還會產生再來的意願。因此,哪怕顧客沒有當場購買,蘋果也毫不介意。
而且,蘋果為了提升「Apple Store Experience」,向現場員工賦予了一定程度的許可權。其中之一便是在產品過了保修期,或是因落入水中等客戶過失需要維修時,只要員工「判斷」「理由合理」,就可以為顧客更換新機。
眾所週知,蘋果的產品並不便宜。iPhone、iPad都要好幾萬元。倘若免費或是只需少量修理費就可以當場更換新機,顧客自然會感到驚喜和感動,成為Apple Store的忠實粉絲。而這些效果與顧客的購買歷史、為其更換新機對蘋果是否有利,便是員工做出判斷的依據。
儘管說目的是培養顧客成為粉絲,但對於蘋果為何能夠這樣做,筆者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書中蘋果的一句話似乎可以解開這個疑問。
「要修復的不僅是電腦,蘋果與客戶的關係也可以修復。」
蘋果不只是製造產品,還在通過產品構築與顧客的關係。
這樣真的有效嗎?
在編輯上述內容的過程中,筆者雖然覺得「蘋果厲害」,但心中卻總有一個疙瘩:「日本其實早就有這樣款待顧客的店舖和企業。」
在該書的編輯工作進入尾聲時,Evernote日本公司董事長外村仁發來的解說解開了筆者心裏的疙瘩。外村在解說裏這樣寫道:
「蘋果的一大功績是把最高級的待客之道轉化成了一門學問。蘋果會思考顧客下一步需要什麼,為此自己必須改變些什麼。然後系統性地創造能夠大量生產的機制,最終成為了提升全世界各個領域服務水準的帶頭人。
而在服務水準遠高於美國的日本,最近反而服務變得千篇一律、乏善可陳,這又是為何?當我們還在納悶的時候,蘋果為何能夠在美國『重新發明』出可以稱之為日本式的服務體驗,將其推廣到全世界?」
是的,「蘋果體驗」就是日本原本很平常的服務。而蘋果將其發揚光大,推廣到了世界各國的分店。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壯舉。而在日本,為了提高效率、節省經費,過去理所當然的待客之道也已經不再是理所當然。
既然Apple Store在美國的單位面積銷售額位居第一,如果真要追求效率,提升體驗自然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在眼前效率的束縛下,日本的服務商和企業是不是都在逐漸 丟掉優良的傳統?反言之,對於日本來說,吸取Apple Store的做法是找回曾經,應該並非難事。希望這本書能引起日本企業為顧客提供「體驗」方面的思考。(記者:中川 HIROMI,日經BP出版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