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013

《一代宗師》,被靈眼覷見便放靈手捉住@Lifestyle

 《一代宗師》劇照
 編劇鄒靜之

王家衛

2013-01-17 

摘要:“如今的電影,最妥帖的說法恐怕就是冰山一角,很多大的東西都沉澱在海底,成了為故事質感服務的基礎。我佩服的是,王家衛還是那為數不多敢於點到為止,敢於留白的導演,這自然需要堅持。” 
鄒 靜之告訴本刊記者,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09年冬天他與王家衛的那次見面,那是他們為《一代宗師》劇本的第一次見面,地點就約在王家衛的公寓。 “進門就嚇了一跳,堆在地板上資料,足有小一人高,也不是現成的書籍,整整齊齊都是A4複印紙打印的文字圖片。王家衛就指著那些材料說:'請您先把這些看 完吧。'也沒有別的寒暄,轉身就在材料堆裡翻來找去,嗖嗖嗖抽幾頁出來,就開始嘩啦嘩​​啦地畫起重點,又一條條指著念給我聽,結尾都是一句:'哎呀,這 也是重要。'”

這才知道那已是王家衛案頭準備的第六年。王家衛說​​,《一代宗師》於自己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 1996年因為《春光乍泄》他來到阿根廷,火車站的報攤上竟然有兩本封面是他熟悉中國臉孔,一本是毛澤東,另一本就是是李小龍,心裡感到震驚,李小龍辭世 也有20來年,念念不忘的原來不只是如他自己這樣從小看動作片長大的香港人。 

於是就想拍李小龍的傳奇,幾年過去卻始終苦於前人似乎用盡了 所有的可能,幾乎無處突破。倒是研究起李小龍的師父葉問的時候,一段宗師逝世前三天的視頻停在腦裡,那段視頻里葉問如常練功,只是不經意間有了個停頓,再 又打下去,王家衛說他就想起了葉問宗師留下的那句,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他希望把他的東西傳下去”。 

到與鄒靜之見面,王家衛 的宗師之路從葉問宗師開始,到香港著名的武館街,再到北京,乃至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上海、浙江、佛山、香港、澳門,甚至到了台灣,遍訪武術 名家後人,探討武術本身的學問門道之外,也蒐集掌故與倫理情長。在他的眼裡,從精武會成立,到民國元年的中華武士會,中央國術館成立,民國十七年兩廣國術 館成立,五虎下江南,始北拳南傳,後因戰爭轉移到香港、南洋,甚至台灣,這既成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也是一個黃金的時代,珍貴的不只是武術家的德行道義, 也是閃耀其中的傳統中國人的尊貴之美。所以,當時請鄒靜之,王家衛開宗明義就說:“我還是想拍一個武林。” 

王家衛作為導演,電影以外稱得 上聞名的,除了“墨鏡”恐怕就是他的“無劇本”了。在傳統香港電影工業中,因為拍片週期過於匆忙,影片總是等不得劇本寫好就已經開機,於是導演和編​​劇 間通過門縫把當天一頁紙的劇本傳來飛去,或者導演到了拍攝現場才草草寫一頁紙的當日劇本分給大家,這樣的片場工作方式被稱為“飛紙仔”。 1988年的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之前,王家衛就是不知名的“飛紙仔”編劇之一,而走上導演生涯之後,卻轉而成了著名的“飛紙仔”導演。
鄒靜之坦言,起初是帶著好奇而又忐忑的複雜心情開始和王家衛合作的,直到第一稿劇本之後的深談,才堅定了這個合作的決心。鄒靜之說,本來那一稿,他交給王家衛的篇幅是標準的電影時長,甚至說得上略有盈餘,可王家衛看完只說:“寫得太少了。” 

接 著王家衛又說了自己對結構的想法——別人蓋園林先要圖紙,但他覺得可以不先畫圖紙,就是看著這塊白地,先感覺:啊,在這立一塊石頭很好,就立一塊立頭,然 後根據立著的這一塊石頭再找,北邊這塊地種一片竹子好,那就再種下一片竹子,有了竹子又有了石頭,再找再加,添添減減,反正不想要胸有成竹,但材料是齊備 的。 

這段話恰合了鄒靜之的心意。一直以來鄒靜之為文寫戲一直謹記的是金聖嘆的一句:“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靈眼覷見,便於此一刻放靈手捉 住。”金聖嘆還有一段話大意是“寫文章你知道要去的那個點後,不必一條直線走過去,先從一個遙遠的地方往那兒走,快走到了,再從另一個方向的遙遠的地方往 那走。如是者三,文章自會飽滿豐富搖曳多姿。” 

經此一談,鄒靜之為《一代宗師》走到最後。直至拍成,《一代宗師》的劇本足足有正常劇本長度的10倍,但用鄒靜之自己的話說:“這是我們三人的機 緣,三人都好古,愛讀書。在龍年《少年派》雖是華人李安的作品,但意識形態是歐洲的,這沒什麼不好。《一代宗師》完全是東方的。就是現在對敘事的爭論也 是。中國古代觀畫兒或書法,先一眼要望氣。氣韻生動,氣勢貫一,才會說到筆法。王家衛剪片其實是按氣韻氣勢剪的,所以看草書不必以觀楷書來要求。你跟著他 的筆意走,字不認全也沒有關係,自有一番欣喜有屬。” 

不少故事是王家衛腦中的現成,比如張震的角色來自王家衛童年舊居樓下那個藏龍臥虎的 理髮廳記憶,而達成所謂的“時勢使然”,鄒靜之便又廢了情節上要一番跌宕。在他的印象裡,落定在張震身上至少有40分鐘的戲份,其中與梁朝偉交手的精彩動 作戲,甚至是刪刪改改直到開機又被最先拍掉的關鍵場次。而由趙本山扮演的念念有詞“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裡子”的丁連山,從蛇羹到蛇年,一筆點明 1905年(蛇年),實則意在那一年中國歷史的大事——吳樾、張容那一批北方豪傑,要把滿清推翻,他們以暗殺為方法,史稱“北方暗殺團”,本來這些都是東 北故事的一線裡的重要所在。 

不過鄒靜之也坦言,劇本雖然篇幅字數驚人,但輕鬆在完全不用“編”去營造曲折驚心,王家衛早攢下這樣一些使人 一聽難忘的前塵往事。一個日本浪人叫薄無鬼,在東北奉天大街上,用武士刀畫一個圈,說這是日本領土,進來就死。結果很多熱血的國人都去挑戰,中計而死,丁 連山把薄無鬼幹掉,從此離開東北走進“鬼道”,外號“關東之鬼”。於是他成了裡子,而宮寶森就是“面子”,接替師兄做中華武士會的會長。中華武士會,明里 是武術救國,暗中就是北方暗殺團。就像日本的柳生家族有“明柳生”和“暗柳生”,明就是將軍家的教練,暗的都是專事暗殺的隱者。丁連山和宮寶森分手的時 候,曾問宮寶森,掌一個門戶容易還是浪跡天涯容易?宮寶森答,當然是掌一個門戶容易。丁連山就去做了那件不容易的事,一別三十年的重聚,就是烹蛇羹的一 場。 

但足夠多的劇本,也不是結束,自此以後,王家衛和鄒靜之便開始打破傳統編劇導演的合作方式了。他們把電影分了佛山、東北、香港三塊 兒,再後來索性又細細按照情節分成段落,比如宮二送父的出殯,單這一個情節就你來我往地通了幾十封電子郵件。這句台詞好,那句台詞硬,留在銀幕上的每一個 瞬間就被一字一句地打磨出光彩,鄒靜之坦言這是唯一一次把戰線拖了近4年的寫戲經歷,甚至到上映前10天,導演與他以及徐浩峰三個人一起,還在為哪一句旁 白可以更勁道精妙苦思苦想。 

鄒靜之也為王家衛破了不少自己的規矩。本來他是從不去拍攝現場的,心裡總覺得,一旦劇本交予導演,怎麼拍便是導演的事情了,拍攝現場是和編劇關係不大,你去了在別人的一片忙亂中,只有添亂。 

在 王家衛的邀約下,鄒靜之這部戲先後去了東北調兵山三次,廣東開平四次。 “有一點好處,看過實景後,你寫戲就得照著這巴掌大的地方寫了。電影中看到的'金樓'好像很大,其實很小,之所以感覺大是氣勢使然,這就看古董有時總說的 一句話,看著器物小,但脹氣。我們往往以為大場面就大,其實不然,大場面氣散,一樣見小。” 

“可惜了一屋子的精緻,功夫是纖毫之爭。”這樣的台詞也妥帖地落進這金樓一戰中。一條樓梯,傾倒或者開裂,於120分鐘時長的電影本身本也只是纖毫之間,而於那個王家衛所要營造給觀眾的武林世界,卻成為意趣情境之中的絕妙一筆。 

那 天的拍攝,《一代宗師》的另一位編劇徐浩峰也看在眼裡。當初王家衛正是看了他著述整理的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意拳大師李仲軒口述生平)而找到他,使他 成為自己宗師路採訪歸來的最後一個武術顧問,看重的是已著述整理多部武林傳奇小說的徐浩峰之於武林掌故民俗的諳熟。從編排與故事擦邊而已的小品練習,到進 入真正的電影故事結構之中,4年的時間裡,同樣身為電影導演的徐浩峰,尤​​其感慨的也是王家衛電影創作之中的靈動。

“這恰恰是家衛導演善於選取、放大那些細緻入微處,形成巨大的衝擊力。這些細微之處,也不是盲目就判斷的,他有他的工作方式,比如先求到了那個最大值的戲 劇情節,之後轉而再放手丟掉,去遷就另一端的小處。王家衛電影的故事性恰是在故事的極致之後,又放棄情節,落差之間為自己的影片找到靈動搖曳之處。” 

當 然,按照王家衛的拍片習慣,這樣一場戲肯定是倒塌的樓梯也拍了,裂縫兒的樓梯也拍了,事實上,直到電影上映,無論寫了這場戲的鄒靜之、徐浩峰,還是演了這 場戲的章子怡、梁朝偉,沒人知道最後究竟是哪樣的樓梯會留到大銀幕之上。在片場王家衛從不會直言哪樣是好,哪樣是要被取而代之的,因此與王家衛工作在一 起,大家各自帶著心裡的懸念。

有趣的是,這傳說中的“神秘莫測一意孤行的”王家衛,卻從來不會惹來合作者們抱怨。張震是從台灣專程來北京拜了王家衛指定的老師學八極拳,從紮馬步 站樁起步,慢慢練到金剛八式,單前兩式,就是花了3個多月,再慢慢摸索到“以意領氣,以氣促力”的內家拳心法,便練足了3年。電影還沒有開拍,已經收穫一 座全國八極拳冠軍的獎杯在手中,再又花了3年時間拍攝電影,可最後銀幕上只有他受傷南逃、雨中對決,還有理髮店裡這匆匆三場,但張震卻仍舊要感激能接觸到 一個浩瀚廣袤武術世界於自己的極大裨益,他說“至今我早晚也還在練拳,這是最珍貴的電影經歷”。 

至於鄒靜之,談起那些寫了沒有拍,或者拍了沒有被剪入影片的部分,更是輕鬆:“導演早跟我玩笑,不如拿這些素材再弄一個話劇出來。” 

鄒 靜之說:“王家衛是一意孤行,溫柔而堅定的。他是極其親切和氣的一個人,4年來你與他的爭論他接受,你對他的擔心他也接受。但他要的東西,他心裡清楚。當 從心底慢慢泛出成形,光有4年的堅持是不夠的,一定有內心的堅定。從那些卷帙浩繁的素材到最後的成片,設身處地去想,誰都會焦慮,他如果沒有堅定,怎麼會 這麼多的腕儿跟他走下來。現在的成片,很多行家一看都會說這是大量的素材中剪出來的,這是冰山的一角,話不錯不是這樣也不能講氣韻,不能講點到為止,也不 會有詩意的資本。 

“跳出寫故事人的身份,作為觀眾,我仍舊是覺得這個電影好看,它的新鮮在於,讓你看到了情節人物在氣韻帶動下的取捨。不實,但有意。這種東方式的滿紙煙雲 的觀影經驗是新鮮的,是與好萊塢不同的,為什麼有人會大聲喊好,因為他們敏感地體味到了這種不同。不是開玩笑,觀影前不妨看看那些草書,那種氣韻前行的帶 入和引領,使觀者心意有屬跌宕磅礴,那時認不認得字,都在其次了。這些感受也是這些天所想,但我想,這一定不是導演憑空而來的,功夫到了,苦心而至。就華 人電影的現狀,就華人電影的未來看,《一代宗師》這次引起的爭論大有意義。” 

(實習生盧冉對本文亦有幫助)

@Source: 三聯生活周刊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