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05

NEWS@溫哥華國際會議中心 把屋頂變公園

曾數度勇奪「最宜人居城市」首選榮譽的加拿大溫哥華市,這幾年除了興起打造健康住宅的新趨勢外,追求環境永續、人性化的建築設計理念也屢有創新,剛剛動工的溫哥華國際會議中心擴建計畫,就把部分建築埋在地下,並把地面上的建築屋頂「生態化」,偌大的會議中心完工後,幾乎不使用自來水,在省能、省水及生態保育上表現傑出。
溫哥華成為移民者的首選城市,環境品質是關鍵,為了建立人性化的都市,市政當局多年前已宣布不再興建道路,改而發展捷運與人行步道,特別是港灣、河岸等水岸地區,也絕不興建高架道路,讓城市居民有不受干擾的親水空間。
態度決定行動,溫哥華的都市規劃決策讓人佩服,特別是這幾年來,從市政當局到一般的建築師、景觀規劃師,從單一建築到大面積的住宅社區,設計者無不率先思考:如何讓人少用車、多用腳,達成購物等目的,而且,愈來愈多開發案,都把改善都市熱島效應、雨水貯留、節約用電等綠建築的觀念實際應用。
這些舉動除了打造加拿大更適宜人居的環境,這些觀念和技術都成了「外銷」的know-How,目前許多加拿大建築師在中國大陸頗受歡迎。
以獲得加拿大綠建築銀牌獎(LEED Silver)的溫哥華國際會議中心擴建案(the 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er Expansion)為例,把建築屋頂變成可以種植花草的綠屋頂(Green Roof),在美國、日本都很常見,此舉可以創造更多可觀賞的綠地,房子也因此變得冬暖夏涼,空調電費節省50%以上,不過,負責設計的MCMP景觀規劃公司合夥人傑庫(Jacque Beaudreault)進一步把綠屋頂變成生態屋頂(Living Roof),更具話題性。
傑庫說,一般種草皮的綠屋頂,目的在隔熱,他把屋頂的土壤厚度加深,除了種植原生的草皮和草花,還能種淺根的樹木,它們具有誘鳥、誘蝶功能,所以,面積達6英畝的生態屋頂可以把以往開發溫哥華所失去的生態找回來,屋頂內部還埋藏曲折的管線,用來收集雨水並供應屋頂植所需的水分,多餘的水就順勢而下,流到地下的雨水貯存槽。
傑庫自豪地表示,他已把未來50年的氣候變遷都考慮進來,這座會議中心引進海水淡化,搭配平日貯留的雨水,以及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已幾乎用不到自來水。此外,由於會議中心必須與海爭地,除了兼顧原有帆船造型的會議中心造型之外,並依據沿海灣調查的生態系統,重新在會議中心下方複製海底生物的棲地,屆時民眾可以透過玻璃看到海底的生態,體驗環境友善的建築設計理念。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