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009

上海創意園區 全球最多@Culture

上海1933園區(右)外觀。
圖/鄭秋霜攝影

上海市擁有75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台灣稱為創意文化園區),無論數目或密度,都堪稱世界各城市第一。但上海市不以創意園區為滿足,而是藉由這些創意櫥窗集體散發的亮點,要以上海市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成為「創意城市」。

在台灣習稱的創意文化園區,上海稱為「創意產業集聚區」。上海市從2005年4月首度授牌18家創意產業集聚區後,目前全上海共有75家市級授牌創意產業 集聚區。2007年5月上海官方已明確提出將「創意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四大現代服務業之一,提高了「創意產業」的政策高度。

為了促進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負責推動上海文創產業發展的上海創意產業中心,最近發起一項名為「創意之旅」活動,將有助形成上海創意產業的網絡及夥伴關係。

申請創意城市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秘書長何增強指出,目前全球的經濟危機,相較之下尚未波及上海創意產業,但已有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經營者向他反應「略有寒意」;為了未雨綢 繆讓園區提升競爭力度過景氣寒冬,「創意之旅」活動希望組織創意產業及其作品,在25個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間巡迴展演,建立園區網絡,把更多創意企業與園 區鏈結。

「創意之旅」進行的方式為每個月選定一家創意產業集聚區做為活動主辦園區,舉行展覽、走秀、派對、講座、論壇、大賽和創意市集等活動,並鼓勵園區的入駐企業參與,提升主辦園區的知名度,加深園區與入住企業間的交流,以及園區和園區之間的經營經驗分享。


上海「田子坊」打造巷弄裡的創意經濟。
圖/鄭秋霜攝影

「創意之旅」起跑活動,日前選在「田子坊」創意產業集聚區開會,與會者主要是集聚區經營者或負責人。一位集聚區的經營者表示:「創意產業集聚區,要學樣子很容易,要學內容很難。」因此,他很樂見「創意之旅」展開,有機會學習其他園區的經營策略。

園區拚升級版

何增強表示,「創意之旅」活動希望營造出「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新聞」的效果,已與上海多家媒體合作,不只有助各園區打?品牌,也有助打造全上海創意園區的品牌合力,甚至提升上海市的創意形象,以便吸引更多國際及中國國內創意企業進駐。

這麼多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其實也帶來了同質性高、租金高漲等發展的挑戰,甚至引起入駐企業的流失。何增強不諱言,當75個園區彼此競爭時,入駐產業的進出是必然的流動現象,但如果能夠進出平衡就不會形成問題。

而上海市政府為加強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管理,曾淘汰了少數不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集聚區,並進行授牌園區的複審。

「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未來必須要出現『升級版』。」何增強指出,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現正在轉型關鍵期,例如對一個好的園區的衡量,除了要入駐企業認定外, 目前也更重視社會能否認同。因此,他相當推崇「田子坊」與周邊社區融合的模式,而新興的「1933老場坊」創意產業集聚區,也希望規劃成為沒有館場的城市 博物館,加強與社區的互動。

上海市政府官員在這場會議中指出,上海市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鼓勵文創產業的發展,例如以地方財政投入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環境整建等相關支持措施,上海市更要藉由發展文創產業及創意產業集聚區所匯聚而成的能量,向UNESCO申請成為創意城市。

根據網站資料,UNESCO在2004年成立「創意城市網絡(The Creative City Network)」,提供各城市申請成為創意城市,可申請項目包括文學、電影、音樂、民間藝術、設計、媒體藝術或美食等,例如有些城市可申請成為「文學之 都」或「設計之都」等。

展現強烈企圖

蘭德利(Charles Landry)在他所著的《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一書中提到,創意城市有九項評估指標,分別是關鍵多數、多元性、可及性、安全與保障、身分認同與特色、創新性、聯繫與綜效、競爭力及組織能力。

不論上海申請創意城市是否已準備好了,但上海想藉創意園區走向創意城市,及其積極建立創意園區與文創業者間的網絡關係,甚至加強園區與社區互動,企圖心不容小覷。

@Source: 2009/01/02 經濟日報 ╱鄭秋霜 via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