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009

詹偉雄: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冷水見解@Thinking

【聯合報╱詹偉雄】2009.05.23

「文化創意產業」能成為台灣經濟的強心劑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恐得先釐清問題:在這個字詞所指涉的三個概念(創意、文化、產業)中,你認為哪一個最關鍵?

經濟部工業局的官員們可能會認為:「產業」是最該優先考量的,因為任何事物沒有產業化,就無法產生GDP,而沒有GDP,經濟部就不應該插手介入;文建會 的官員們則必定認為「文化」最重要,因為它是任何社會生活、經濟行動的緣起,如果不是因為「文化」,怎會有現在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家、商人中有不少 認為「創意」才最重要,因為「文化」、「產業」都已現成在那兒,重點是透過哪種方法來使它們產生「差異化」。

文化 自然就是產業

自從「文化創意產業」在二○○二年成為「挑戰二○○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的亮點以來,這個語詞便始終是個模糊到底的概念,相關主其事者都從最有利於自身的詮釋角度出發,無怪乎社會從來不明白它的具體面貌,也感覺不到它具備哪些新穎非凡的力量。

我的看法是:三者之中,當然「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為「文化」意指著「以新形式(new form)創造新意義(new meaning)的過程」(當然,它也包含著與「舊意義」和「舊形式」的傳承或鬥爭),而如果你接受了我的定義,你會發現:「文化」自然地就是「產 業」(因為它永遠有「有利可圖」的潛能),也必然地有著「創意」的外觀,在當代的經濟世界裡,只要你是販賣「意義」(而不僅是販賣「機能」)的都是文化創 意產業,此乃因文化的創造必定衍生特定的創意而遲早會產業化,從這樣的視角看:不止太陽馬戲團是文化創意產業,創造出iPod的蘋果也是文化創意產業,推 動Prius綠色汽車的豐田、波爾多經營兩百年的葡萄酒莊、英國曼徹斯特足球聯隊(它在中國的球迷比在英國還多)、台北信義計畫區裡的「Room 18」夜店……都是文創產業,它們都不間斷地建構產品與服務的「新意義」,也嘗試開發各種迷人的「新形式」。

文創 自動萌芽茁壯

定義人人會下,我並不比眾人聰明,我只是試著從近十年來「體驗經濟」發達的切身經驗中,萃取出文化社會學裡最有效解釋這些新供需關係的概念工具而已,如果 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麼你也會發現:文化創意產業不必靠政府推動,它也會自動地萌芽茁壯(市場競爭結果自然會成為導師);而一定要依靠政策才能存活的公司, 往往不是文化創意產業,如果企業能創造意義,它就不必仰賴任何人,美國三大汽車廠與豐田的消長,早已不是「即時生產」(JIT)這種管理系統的競爭,而是 生活哲學的深淺之別。

因而,文化創意產業要發展,就從來不是政策的問題,而是創業家自我存在的問題酖酖你沒有非說不可的「新意義」、又不迷戀於某個美好的「新形式」,那你幹嘛創業呢?(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主筆)

@Source from: 2009/05/23 聯合報

時尚膠鞋 Melissa推出大師聯名款@Fashion

Melissa新品發表會上秀出MELFLEX塑膠材質一體成型跨界鞋。
記者周永受/攝影

聯合報╱記者顏甫珉

精品跨界不稀奇,現在連平價鞋也走跨界合作潮流,巴西膠鞋品牌Melissa推出全系列跨界鞋,設計師有曾幫香奈兒設計流動藝術空間的建築大師Zaha hadid,還有南美著名的產品設計師Fernando and Humberto Campana兄弟檔。

找設計師或名人合作,成為平價品牌搶人氣的武器,Melissa更認為這可創造出夠獨特的商品,且讓每雙鞋子都有故事性;據了解,這樣也讓鞋款的售價比原本提高三到五成,品牌的價值與印象也會提升。

Zaha hadid設計的鞋款外型,彷彿是她打造的建築物,流線的感覺配上結構性十足的延伸,且由MELFLEX塑膠材質一體成型打造,單雙要價12,800元。洽詢電話:02-2723-5441。

除了Melissa外,巴西拖鞋品牌Ipanema也持續找名模吉賽兒推出聯名品牌款,09春夏以「種子」為概念,延續品牌環保的概念。

@Source from: 【2009/05/23 聯合報】@ http://udn.com/

日本UNIQLO 網購上陸@News

UNIQLO在大陸網路購物上線,全大陸都可輕易買到服裝。
圖/UNIQLO提供

聯合報╱記者顏甫珉

日本平價服飾品牌UNIQLO又出招了,4月中宣布大陸網購商城上線,準備進攻大陸各地區市場。可惜的是,目前無法送貨到台灣、香港與澳門等地。

大陸網購市場一年超過2,500億台幣,目前UNIQLO在大陸有25間實體店面,分布在上海、北京、南京、寧波、廣州、成都、杭州與無錫等地。為了搶攻網購大餅,UNIQLO與大陸最大的網購網站淘寶網合作推出線上購物。

商品包羅萬象,經典款的印花T恤79元人民幣(約台幣380元)起。當紅的T恤款,包括日本遊戲系列、日本漫畫系列、KEITH HARING系列等,其他如牛仔褲、襯衫、內衣、洋裝等,全系列商品超過千樣,網站均可買到。

UNIQLO在大陸積極投資,4月底在北京朝陽區開設新店、5月在上海開2家新店,重慶也將開設首家店鋪,深圳也有新店開幕。近來曾傳出UNIQLO可能進駐台灣,據了解相關內容在洽談中,很快就有答案囉。

@Source from: 【2009/05/25 聯合報】@ http://udn.com/

盧貝松推環保 GUCCI限量T恤響應@Fashion

GUCCI響應盧貝松「HOME」紀錄片推出限量T恤,台灣將於微風店發售,每件7,700元。
圖/GUCCI提供
YSL響應環保的限量版T恤。
圖/YSL提供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

精品結合環保或慈善議題的商品向來熱銷,GUCCI響應法國導演盧貝松監製的紀錄片電影「HOME」特別設計的T恤,將於6月5日全球同步開賣,預期又將掀起排隊熱潮,

這部由盧貝松監製、雅安亞瑟斯伯特蘭(Yann Arthus-Bertrand)執導的影片,由知名精品PPR集團贊助,旗下品牌如GUCCI、Yves Saint Laurent和Sergio Rossi等品牌各推出特別版限量商品,所得將捐助不同的環保或公益團體。

GUCCI創意總監Frida Giannini為此特別設計限量版T恤,呼應環保精神,材質為100%有機棉和天然染料,正面為「HOME」官方logo結合品牌GG標誌,背面則包含 電影中入鏡的國家名稱,並搭配印有「HOME」金色logo的可回收白色帆布包裝袋,分有男女款。

台灣與全球同步於6月5日世界環境保護日當天,在微風廣場店開賣,當天上午11時開始發售,限量45件,售價7,700元。

YSL推出以有機棉製作的限量版T恤及布袋,可惜台灣買不到,將於香港、日本、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洛杉磯及柏林8間YSL旗艦店發售。

Sergio Rossi則推出Eco Pump經典高跟鞋,使用的材料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如與德國研究機構合作開發,採液體壓縮木材製作、可生物分解的創新鞋底能減少皮革廢材,包裝也採可分解材質,6月5日在Sergio Rossi專門店發售。


@Source from: 【2009/05/25 聯合報】@ http://udn.com/

5.23.2009

TEA Tenerife Espacio de las Artes@Arch

Herzog & de Meuron
TEA
Tenerife Espacio de las Artes

Santa Cruz de Tenerife
Canary Islands, Spain


Photo © Iwan Baan

“The new Cultural Center is not only a place of encounter for people but also a place of intersection for the landscape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the old city with its skyline along the barranco and the archaic topography of the barranco itself.”
Herzog & de Meuron (1999-2008)

Located in Santa Cruz’s restored old quarter the TEA is a multi functional exhibitions center, a lively place for people of all generations and with various interests, where the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spaces of the Center are interfusing and interflowing.


Photo © Iwan Baan

A public path cuts diagonally through the building complex connecting the top of the General Serrador Bridge with the shore of the Barranco de Santos.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The path literally cuts through the large reading room of the Biblioteca Insular where large glass screens allow for view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enerously open space of the library.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On its way down to the Barranco the path is widening, transforming itself into a triangular, semi-covered space in the heart of the Cultural Center.
This triangular public Plaza, enlivened by the Museum Café and Restaurant, orients visitors towards the building complex and the Lobby; conceived as a spatial continuation of the Plaza.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In the Lobby a large spiraling staircase, behind the Museum Shop and Ticket counters, connects to the upper and lower museum level.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The upper level has skylit galleries in various sizes adapt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scar Dominguez Collection. The lower level, housing the Centro de Fotografía Isla de Tenerife, can be subdivided to match the needs of temporary exhibitions. Ceiling heights on both levels are close to 6 meters.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The building’s exteriors are finished in dark grey colored concrete, pierced by small pixel-like glass-filled openings, in random patterns, that filter the natural light to the interior. The perforations were created using a complex formwork system.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Iwan Baan


Photo © Herzog & de Meuron


Photo © Herzog & de Meuron


Photo © Herzog & de Meuron


Photo © Herzog & de Meuron

“The building typology of our design for the TEA is based on courtyards. The elongated courtyards are important in many ways, providing daylight, views and orientation for the visitors and users of the museum spaces and the library. One of them, between the office and museum wings of the building complex is planted with typical plants of the Islan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design process we operated with courtyards, also because we wanted to connect the new Centro typologically with its existing neighbour building, the Antiguo Hospital Civil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Museo de la Naturaleza y el Hombre. However it took a while before we understood that all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entro should be assembled under one continuous roof structure rather than break down into individual wings.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elongated courtyards do not appear like embraced exterior spaces but rather like interior spaces that are being left open. The spatial interplay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integrates rather than separates the very diverse urban landscapes which are so fascinating in Santa Cruz.”
Herzog & de Meuron (1999-2008)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Ground Floor Plan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First Floor Plan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Second Floor Plan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Longitudinal Section through inner courtyard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Section through Exhibition Space


Drawing © Herzog & de Meuron
Section through Library

Site Area: 8,800 square meters
Building Footprint: 7,753 square meters
Gross Floor Area: 20,600 square meters

Completed: 2008

Client: Cabildo Insular de Tenerife, Santa Cruz de Tenerife, Spain
Architects: Herzog & de Meuron
Project Team
Partners:
Jacques Herzog
Pierre de Meuron
David Koch
Partner Architect: Virgilio Gutiérrez Herreros
Project Architect:
Astrid Peissard
Benito Blanco Avellano
Luis Jàtiva Quiroga
Alexander Franz
Project Team:
Jose Luis Berrueta
Gustavo Garcia
Nicolas Grosmond,
Sara Jacinto
Diego Martínez Navarro
Monica Ors Romagosa
Lara Semler
Lys Villalba Rubio
Benjamin Wiederock

Design Development 1999-2003
Project Architect:
Astrid Peissard
Daniel Mallo
Miquel Rodriguez
Project Team:
Béla Berec
Blanca Castañeda
Stefan Dambacher
Diana Garay,
Ana Inacio
Peter Jenni
Matei Manaila
Sonia Neves Campos
Reto Pedrocchi
Raquel Ramalheira
Camilo Rebelo
Frank Schneider
Claudia Thomet

Architect Planning/Construction:
Herzog & de Meuron
Virgilio Gutiérrez Herreros Arquitecto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ionisio Castro Pérez
Martínez Segovia Pallas y Asociado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irgilio Gutiérrez Herreros, Architecto
Quantity Surveyor: Topografía Canaria SL
HVAC Engineering: Techne Ingienería
Plumbing Engineering:
Virgilio Gutiérrez Herreros, Architec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e Ingienería, Santa Cruz de Tenerife, Spa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e Ingienería, Santa Cruz de Tenerife, Spain
Light Consulting: Ove Arup, London, UK
Acoustics: Estudi Acústic Higini Arau, Barcelona, Spain
Contractor: OHL S.A.

Photographed by Iwan Baan

Herzog & de Meuron arcspace features

April 20, 2009

@Source from: http://www.arcspace.com/architects/herzog_meuron/tea/tea.html

5.22.2009

草間彌生跨足手機設計@Design


手機盒蓋起來,就像一只小手提袋的草間彌生款手機。

【文/林亞偉;圖/KDDI】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這位日本當代藝術教母,也把事業觸角伸入了手機產業!僅次於NTT DoCoMo的日本第二大行動通訊公司KDDI,4月7日宣布與日本OKINAWA Cellular合作,在旗下的手機營運品牌au之下,成立新的品牌「iida」,主攻講究生活品味的手機玩家。

而草間彌生,就是iida品牌面對消費市場的壓箱寶。在4月底上市的新商品,堪稱是充滿著草間彌生「圓點」創意的「手機畫布」。iida主打的草間 彌生設計產品,包括就像一只小提袋的提袋造型、圓點圖案手機,以及一件可愛狗狗造型手機盒等新品。打開狗狗手機盒背上的蓋子,就可放置手機,也可當作是家 裡房間的藝術擺飾。

藝術品與商品的結合魅力,愈來愈無遠弗界。KDDI主推的新iida品牌,iida這4個英文字母,就是innovation(創新)、 imagination(夢想)、design(設計)與art(藝術)的結合。KDDI發現,有一群消費者,並不一定注重龐大全面的手機功能,但卻更重 視手機設計彰顯的個人使用品味。

於是,KDDI邀來草間彌生操刀,希望借重她的魅力,能從競爭激烈的日本手機市場,創造新的局面。而在4月6日的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拍,草間彌生著名的雕塑裝置作品《南瓜》,順利以港幣272萬元成交,創下她雕塑作品的拍賣紀錄。

那麼,買不起逾百萬港幣的精緻藝術品大南瓜,要擁有這樣的一款草間彌生手機,或是手機盒,要從皮包裡掏出多少錢呢?KDDI計畫圓點狗狗手機盒,預 估訂價約為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34萬元);而「提袋手機」,定價約為1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3萬4000元)。看來,要擁有草間彌生的新設計商品, 代價果然不菲。而KDDI的新招成效如何,也將牽動亞洲各大行動電話公司,與藝術家進一步合作的意願。

@Source from: 《典藏今藝術》2009年05月號

英國連鎖TOPSHOP點名 Phillip Lim跨界出擊@Fashion

兼具創意和實穿性的紐約新生代設計師Phillip Lim擁有超高人氣。
圖/Level 6ix提供
即將上架的Phillip Lim×TOPMAN T-shirt,皺褶細節傳達摩登男性的都會感。
圖/Level 6ix提供

紐約新生代華裔設計師Phillip Lim人氣旺,受英國連鎖店TOPSHOP之邀,成為繼名模凱特摩絲為TOPSHOP設計服飾系列之後,跨界合作的新人選,預料掀起另一波搶購熱潮。

時尚圈,VOGUE說了算!大受VOGUE美國版主編Anna Wintour青睞,甚至被英國版VOGUE譽為「下一個Chloe」的Phillip Lim,父母親是早期中國移民,服裝設計熱情受裁縫師母親影響,31歲遷往紐約發展,05年秋天首度推發表3.1 Phillip Lim女裝。

07年榮獲The CFDA Award最具潛力新銳女裝設計師獎。3.1 Phillip Lim女裝風格隨興又帶點獨特個性的優雅,在圈內大獲好評。

預計本月28日起在紐約SOHO區及倫敦、東京、斯德哥爾摩等地同步熱賣限量T。Phillip Lim之前,也曾為日本Uniqlo和美國Gap跨刀後的另一傑作。

Phillip Lim是TOPSHOP一項「White T Project」企劃中的設計師之一。Phillip Lim×TOPMAN的T-shirt,台灣目前沒賣,每件售價在50美元以下。

@Source from: 【2009/05/20 聯合報】@ http://udn.com/

LV把九龍變法國 張曼玉偕男友捧場@Fashion

聯合報╱記者袁青

什麼風能把LVMH集團主席Bernard Arnault、LV設計總監Marc Jacobs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一起「吹」到香港?純藝術和商業如何起舞?今天起在香港揭幕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昨開幕,張曼玉和男友奧雷舍 人、Marc Jacob、任達華、琦琦夫婦等都前往捧場。

對於遭「惡棍特工」刪除戲分,張曼玉說,導演昆丁塔倫提諾在坎城打過電話,表示刪除她的戲分,當時她在電話中說,是嗎?其實她不介意,並笑言幸好和小布沒有對手戲,否則肯定大失所望。

走在九龍尖沙咀街上,隨處可見國際遊客背著LV最新力作Neverfull包,即使全球不景氣,LV憑著對時尚市場的敏感度和百年歷史經典的後盾,在精品界保持戰力。而始終相信跨界藝術合作的策略正是賦予品牌活力的源頭。

九龍「香港藝術館」外牆被大師Richard Prince跨界藝術作品包成一件視覺圖像的地標,展現了精品集團支持當代藝術的熱情,5月的九龍「十分法國」。

藝術展 三大主題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由三個主題構成。第一區空運自巴黎路易威登博物館總部的珍藏骨董行李箱及皮具,包括品牌為著名指揮家Stokowski製作 的書桌行李箱 (1930年)、可放置50件水晶瓶及象牙梳的梳妝箱(1925年)等,體會路易威登在上世紀初開創旅遊文化精髓。

進入第二區塊,以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為主題,展出國際知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將為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在巴黎郊區建構LV當代博物館—1:100的美術館建築模型。第三區主題,基金會特邀香港七賢,展出七位香港藝術家的創作,透視本地藝術界的蓬勃生機。

最引人注目的是,LV和Stephen Sprouse、村上隆及Richard Prince三位名家攜手創作的原創作品。Stephen Sprouse破格塗鴉Monogram作品展出「原創」系列;Marc Jacobs為紀念故人,特別在2006-2007秋冬系列大量應用Stephen Sprouse構思的豹紋印花。

Stephen Sprouse是當代美國藝壇猛將,八十年代初開風氣之先,將高檔時裝及街頭服飾文化結合,塗鴉圖案亦成為他的時裝及藝術創作的永恆主題。早在2001春 夏,LV作品首度出現「塗鴉」經典之作,也為傳奇的Monogram皮件寫下和多位當代藝術家合作的伏筆。

村上隆 Panda登場

2003年春夏,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介入,可說是LV影響力最為深遠且最持久的跨界之作。當年村上隆與路易威登創作出由33種色調組成的Monogram Multicolore圖案,為棕色為主調的樸實三色Monogram帆布換上繽紛新衣。尤其是村上隆以路易威登骨董行李箱為題的「Panda」藝術裝 置,及兩套首度曝光的動畫Monogram和Superflat First Love亦同場加映。

被譽為30年來最創新的當代藝術家Richard Prince創意也是另一聚焦。他選擇批判角度反思美國流行文化,筆下的Monogram Jokes系列手袋印有從報章取材的爛笑話文字,再加上褪色Monogram圖案,為經典賦予社會文化批判意義。

此外,位在廣東道五號全球第二大旗艦店內也特設展覽廊專區,每三個月更替一次主題,多角度審視時裝與藝術交融的歷程:展品包括Stephen Sprouse的塗鴉手袋、Richard Prince的笑話文字手袋,以及LV百周年紀念時,由多位藝術家將Monogram帆布重新演繹的創作。

展期/2009年5月22日至8月9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開放時間/周日至周五(10:00-18:00)、

周六(10:00-20:00),周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票價/港幣30元

@Source from: 【2009/05/22 聯合報】@ http://udn.com/

5.17.2009

生活產業在開花@Trend

文/黃靖萱.王曉玟

金融海嘯衝擊後的新成長年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一百大金融業,都面臨遊戲規則改變的大斷裂。

最會賺錢的贏家、最有成長潛力的產業、最受社會新鮮人尊敬的英雄,紛紛出現天翻地覆式的洗牌。
誰是大斷裂年代的新典範?誰又是今年最值得投資的新標的?《天下》一千大專刊嘗試為讀者做出解析。

四月底,五百大服務業龍頭宏碁的法說會座無虛席,八小時電池續航力的平價輕薄筆電未賣先轟動。
「這是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給予較精簡的技術規格,」宏碁總裁暨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輕描淡寫地說。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更大聲指責「功能過優」的微軟,「過去十年,微軟忘記了要讓使用者更容易使用電腦。」

不只是一直以平價搶市的宏碁這樣想。

最新消息:索尼推出售價只要一九九美元的數位攝影機。

「這產品標誌著索尼文化的一個重大轉變,」《華爾街日報》評論。因為一直以來,索尼都聚焦在研發創新、功能複雜的高科技產品上,而不是低價、便於使用的產品。

這轉變,是索尼對價格低廉、在美國狂熱的Flip所做的反擊。二○○七年,Flip上市,這款陽春型的攝影機,操作簡單,沒有光學變焦、只有一.五吋螢幕,附有USB接頭,可以直接連上電腦將影片上傳YouTube。完全顛覆市面上高畫質、大螢幕等功能複雜的產品,不到兩年,熱賣超過兩百萬台。

Flip充其量只是一個「夠好」的產品,卻創造出大商機。相對於過去動輒六百美元的索尼產品,對許多非流行追求者、高科技愛好者而言,卻都「好過頭」。

真正「取悅」終端消費者

成長減緩,以往工程師追求極致、完美的功能創新,已經無法「取悅」終端市場的消費者。連代工廠,都必須去深入了解終端市場(end market)消費者的需求,他們生活的真實樣貌,才能製造出具有「取悅力」的產品。

今年,全球經濟預估將呈現負成長,企業創新的方向也跟著大轉彎:破壞式與設計思考的創新潮流,翻紅成為顯學,在企業成長的低谷期潰堤湧入企業內。

台灣的電子五哥、《天下》一千大的龍頭們,去年的表現就是顯例:盲目追求營收成長讓他們失血、產品功能大轟炸也已退去流行。只有藉著破壞式創新和設計思考、真正為終端消費者創造價值的企業,才能再續成長。

「既有公司的創新速度快過人們生活的改變速度,破壞者卻看出『夠好』可能是絕佳商機,」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 Christensen)早就在他的書中強調。

台灣一千大製造業去年的表現看出:創造成長奇蹟因而躍居產業領先地位的企業,許多就是產業裡的破壞者。

「夠好」就是絕佳商機

掀起中國山寨風的聯發科技,就是破壞式創新的主角。

從默默無聞變成全球前五大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去年營收突破九百億台幣,逆勢成長一二.○六%。
「中國有個特性叫good enough market。但低價不是低階科技,甚至需要更高階的技術,」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指出。

聯發科的魔棒一揮,高科技變成「夠用就好」的科技。聯發科提供價格便宜的完整解決方案,早將數位相機、動態錄影、MP3、收音機、PDA、電子書等數十項複雜的技術功能,內建在一顆晶片內,並且模組化,讓手機製造廠選功能就像勾菜單,三個月內就能開發出一款新手機,比國際手機大廠開發時程整整縮短一半。

華碩的Eee PC更是絕佳例子。被Wintel架構主導的電腦產業,長期深陷在不斷追求更高效能的漩渦中,CPU發展到雙核心、四核心,記憶體達八G,作業系統愈加複雜。「但這是不是最佳、使用者最想要的?」一直強調技術為本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也反思。

去年底,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特地請施崇棠為哈佛的學生上三堂課。

克里斯汀生和團隊研究全球超過六十個產業的發展,上百家企業,卻獨邀台灣的華碩分享經驗,看中的是去年帶起一股低價風潮、所有電腦品牌大廠都爭相跟進的Eee PC。

「他們覺得最有趣的,是低成本破壞性科技(low-cost disruptive technology)及新市場之間的關係,」施崇棠解釋,「我們的E裡隱含兩個e:enough(足夠的) 跟economical(經濟的)。」

這個創新,來自對終端消費者生活需求的掌握。

像人類學家般研究消費者

當初,Eee PC觀察到消費者需要像遊戲機wii一樣互動好、容易使用的電腦,而開始研發的。「所以原先叫wii PC,」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回憶,「當時我只問開發團隊一句:這機有沒有符合更好的使用經驗,容易使用?如果沒有符合就不對。」

高盛證券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記得,他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次使用電腦上網時,突然跳出一個視窗,寫了一堆她看不懂意思的文字。她不知道該按確定或取消,害怕弄壞電腦,相信這經驗人人都有過。

但Eee PC一開始使用Linux作業系統,就已經打破這層使用障礙。「它目標客戶是一些害怕、不懂PC的人,在使用上,把PC家電化,開展一個過去PC沒有辦法達到的新市場,」金文衡在Eee PC剛上市時曾分析。

現在,這股小筆電旋風持續發熱,更挑起了電腦廠和手機廠、三C通路和電信業者的跨界大戰,過去一直談論的數位匯流,才因此逐漸找到表現的平台。

宏碁也著力終端消費者的研究。今年領先推出八小時電池續航力的輕薄筆電,就是下苦功做了兩萬多位消費者研究,才確定產品定位。

「消費者願意為這八小時,多付五十到一百美元,」王振堂篤定地說,「這產品一定會很殺啦。」

因為長期以來,使用者就一直要求的兩項功能,一個是電池的使用時間,同時還要超薄,更要求平價。而宏碁發現,八小時能讓筆電具有真正的移動性,不用再帶一個比筆電還重的電源線。

四月初,春寒料峭的紐約,宏碁在IMAX的三D戲院盛大發表輕薄筆電,一口氣推出二十多款新產品,全球媒體驚豔。

會後雞尾酒,IDC分析師端著香檳走向宏碁全球運籌中心總經理翁建仁,私底下問,「為什麼宏碁鎖定八小時這殺手級功能?」

一向憑數據說話的翁建仁馬上回答,「光光針對八小時電池壽命這項功能,宏碁就做了一千多位消費者研究。」

對消費者生活脈絡的掌握,讓宏碁能制敵機先,產品領先競爭對手六到九個月。

然而,現在光是傳統的消費者研究還不夠,要學著像人類學家般,用田野調查,貼近觀察使用者的使用情境及生活脈絡,才能更細膩地挖掘消費者真正需要及想望的產品或服務,抓住渺小的成長契機。

別只問顧客需要什麼

亨利福特說過,「如果我去問客戶需要什麼,他們會說,一匹跑得更快的馬。」意思是,不要期望客戶幫你構思未來,否則你可能會得到「跑得更快的馬」的建議,而永遠不會發明出汽車。

「雖然問卷調查可以幫助你了解顧客滿意度,但協助你發展新產品,不是顧客的專長,」全世界最頂尖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總經理湯姆凱利,在《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一書中建議,「你只要花一天陪著顧客,觀察人們感到困擾受挫的事務,或許就能發現創新的機會。」

服務業,在這件事上做的工就更多、更細。

晶華酒店即將於六月開幕一個全新品牌「捷絲旅」,這個三星級飯店沒有健身房、游泳池,房間只有五坪大、沒有豪華辦公桌,卻強調住得乾淨舒服、有格調,一晚定價只要兩到三千。

晶華酒店長期觀察住宿房客的行為,發現許多客人為了住房品質,花了七、八千元住在五星級飯店。

但早上七點多出門開會,晚上繼續跟客戶應酬,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房間,只快速沖個澡就癱在大床上。隔天一大早又拎著皮箱去趕飛機,幾乎用不上任何設施及服務。

但消費者的心態是複雜且挑剔的。晶華也觀察到這群消費者卻不想因此住在陳舊、陰暗的老旅社,不舒服也沒面子。

從土著觀點看事情

晶華投資的平價商務旅館捷絲旅,就旅客最乎的三B:Bed、Breakfast及Bathroom(床、早餐、浴室),下手設計飯店。在捷絲旅的房間裡,床墊經特殊設計,早餐則希望做到二十四小時產地直送,雖然不像五星級飯店能吃到豪華自助餐,可是卻有新鮮健康的概念。

若你的企業不知道如何觀察消費者,不妨僱個人類學家幫你。

人類學之父馬林諾斯基曾說,「必須從土著觀點看事情。」,「就是要進入對方的知識體系裡,觀察他們怎麼樣看世界,」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黃倩玉解釋。

一九九○年代末開始,企業界開始大量起用人類學家,來觀察消費者行為的趨勢。英特爾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創新──迅馳(Centrino)晶片,就是僱用兩位人類學家,在阿拉斯加巴斯托灣(Bristol Bay)實際上船參與、觀察漁船間交換訊息的行為,而發展出的構想。

全球手機龍頭諾基亞,超過三百人的設計團隊中,人類學家也是重要的靈魂,他們在一年內走訪十五個國家,觀察手機在這些國家是如何被使用。在這些行程背後,還支援一個諾基亞規模更大的專案──未來城市研究。

台灣,這趨勢還不明顯,但已逐漸試著了解。

四月中,聯發科就邀請黃倩玉,到企業為高階主管演講。除了為併購海外企業,而想要了解文化差異的議題外,也同時刺激高階主管思考:如何向人類學家學習觀察消費者的生活脈絡,以進一步加深對消費者的掌握。

當今,知道怎麼設計新產品,已經不稀奇。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才能創造價值。

邁向十億美元營收這道成長的天險時,全球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的腳步,慢了下來。

去年,趨勢科技全球合併營收達九.八五億美元,營收成長二%,一向傲人的高淨利率卻下滑五個百分點,至一八%。在軟體即服務(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與自由軟體、開放原始碼風起雲湧下,趨勢科技的營運模式,正渴望創新。

趨勢開始向做質性研究的政大科管所副教授蕭瑞麟借腦袋,請他和團隊擔任企業的人類學家。

「要了解客戶的工作脈絡、產業脈絡,才能創新,」為趨勢科技做田野調查、蒐集二十二個案例的蕭瑞麟提醒。

他將蒐集來的案例,用說故事的方法,激發創新。

大斷裂洗出產業新英雄

四月的春日晌午,台北敦化南路趨勢科技辦公室裡,三十多人聚在一起,一口氣聽完了六個故事。
有的故事,問號盤旋:線上遊戲公司口袋沒有IT預算,卻希望趨勢能杜絕帳號、寶物被竊,甚至防範犯罪集團洗錢。還有的故事,考驗專業深度。

故事的感染力,讓平常埋首抓蟲、滿腦技術的研發人員也有機會像人類學家深入觀察、如歷史學家布置因果關係,發想出許多創新服務點子。

這波大斷裂,洗出了台灣產業的新英雄、新典範。而且,也為台灣企業指出下一波競爭力的新方向:要取悅終端市場的消費者,就要有能力深入理解他們的生活。

相對於中國大陸的製造力,台灣下一波競爭力的軟實力,全看我們懂不懂得「生活」。

@Source from: 天下雜誌 2009.05.15

博物館結合觀光 商機龐大@Trend

邱祖胤/台北報導

拜《達文西密碼》小說及電影賣座之賜,法國巴黎羅浮宮再度成為全球觀光焦點,光是去年前往羅浮宮參觀的人數就有八二○萬以上。如何成功行銷博物館,讓文化資產為觀光加值,甚至創造龐大商機?這個問題不只是各地博物館在傷腦筋,官方及文創產業也試圖「解碼」。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便將年度主題訂為「博物館與觀光」(Museums and Tourism),並在五月十八日的「國際博物館日」前後舉辦各式研討活動,希望能找到具體的答案。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表示,從一九九九年「國際文化觀光憲章」公諸於世後,世界各國無不絞盡腦汁的應用策略來推銷文化資產以吸引觀光客,文化資產也逐漸躍昇為觀光焦點。文化資產的時代性、故事性與集體性,為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提供豐富的面貌與獨特性,也為「觀光」這項無煙囪工業提供寶貴資源。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王嵩山則表示,觀光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足夠的文化內容作為支撐,才有辦法長遠發展,這也是近年世界各國積極廣推文化遺產及博物館觀光的主要原因。

 王嵩山進一步指出,將博物館的資源及經營模式與文化資產結合,早已成為全球文化觀光的趨勢。

 第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經營博物館,像是法國知名的凡爾賽宮與羅浮宮便是相當成功的案例,文物本身的價值及背後所醞藏的精采故事,透過完善的規畫與導覽,得以讓觀光客大開眼界,而周邊商品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也相當可觀。

 此外,位在德國柏林施普雷島北端的「博物館島」(MuseumIsland),總共擁有柏林老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老國 家藝術畫廊和博德博物館等五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由於這些博物館從十八世紀開始即被陸續規畫,本身即同時具備古蹟及博物館的身分,因此成為柏林觀光旅遊的 重點,這個相當特殊的「博物館群」則在一九九九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種方式則是將文化遺產以博物館的模式經營,進行區域再造工程,比較成功的例子像是德國魯爾區的工業遺址,原本的廠房及建築是死的,但 透過博物館式的展覽及教育方式,讓參觀者能按圖索驥,了解工業發展的歷史,每年在此地所舉辦的鋼琴藝術節也帶來可觀的人潮,為觀光產業注入活力。

 第三種方式則是將在地文化景觀與博物館概念相結合,保留原本低度開發的原始景觀,同時為新舊文化資源找到連結性。最有名的例子便是日本新 潟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主辦單位要求參與的藝術家必須以「在地」為前提,幫助當地居民以藝術方式表現自身的生活,藝術家不是重點,居 民和土地才是主角,這樣的概念迅速襲捲全球藝術界,並在法國、澳洲等地扎根。

@Source from: 2009-05-17 中國時報

FENDI廢物再造精品 笑傲米蘭家具展@Fashion

專修紡織品設計和美術的Sarah Becker以閃爍效果和鏤空細節的精工,賦予FENDI廢料另一種生命。
圖/FENDI提供
FENDI邀請跨領域設計師集體創作的包款,用Selleria皮革縫線手法做為提把,袋身則以粗麻布製成。
圖/FENDI提供

聯合報╱記者袁青

時尚成了「顯學」,連甫落幕的米蘭家具展也一年比一年更有時尚氣氛。時裝設計師紛紛跨足居家設計領域,時尚品牌也不時邀請工業設計高手跨界演出。

今年米蘭家具展,包括TOD'S、BV、Moschino和FENDI等時尚大牌都找上合作對象,分別推出極富原創巧思的居家作品,表達了精品感染生活的主張 。

FENDI向來很挺各領域新銳設計人才,今年為凸顯環保意識,特地出題請設計高手利用FENDI生產程序中的廢物料,包括FENDI知名的Selleria皮革、圖案布料、塑膠裝飾小品及金屬硬件等,製作新型態的「精品」。設計師們現場即席創作,打破傳統,變化出一件件當代藝術品。其中有個集體創作的包款,就是取Selleria處理皮革的特殊縫線做為提把,袋身由粗麻布製成,和其他12件作品並列,在本季米蘭家具展裡極引人注目。

展出中還有一系列吸睛佳作,是由畢業自丹麥設計學院的Sarah Becker所作,她以精巧綺麗的獨特刺繡和插畫,為FENDI設計出蘊含豐富裝飾韻味的包款,充滿色彩和活力。


@Source from: 【2009/05/15 聯合報】@ http://udn.com/

Viktor Horsting & Rolf Snoeren 用創意激發蝴蝶效應!@Fashion

【TEXT/Melina Chen;PHOTOS/CRYSTALLIZED】

兒時就是好友的荷蘭設計師Viktor Horsting、Rolf Snoeren,轉眼已經共同走過了16年的品牌光陰。他們一起從荷蘭的Arnhem Academy畢業,並馬上在23歲那年成立服裝品牌VIKTOR& ROLF,這對每個懷抱時尚夢的人們來說,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更別說在競爭激烈的巴黎時尚圈得到一席之地了!

設計師本身的風格對品牌來說就是最好的宣傳效果,就跟John Galliano、Vivienne Westwood、Karl Lagerfeld一樣,Viktor Horsting和Rolf Snoeren幾乎雙胞胎的外型很難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留著相同的髮型,不僅年齡一樣,眼鏡和服裝也是同一款、同一個風格。當然,這絕對不足以成 名,在纖細的身材、冷靜的外表下,Viktor Horsting和Rolf Snoeren都有個非常聰明而且充滿創意的腦袋。時尚圈是遙不可及的,遠如大師級的Cristobal Balenciaga,近如Hedi Slimane,他們都是靠著滿腹才華成名,不然就是要像Marc Jacobs一樣能有幸運之神的眷顧!最近忽然竄紅的華裔設計師Jason wu也是一個好例子。Viktor Horsting和Rolf Snoeren能夠響名於國際在於他們在每一季都能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像這一季09春夏的秀又再度成功創造話題,特立獨行的舉動讓全球時尚媒體不報 導也很難!

回顧Viktor & Rolf的秀幾乎場場精彩!1999年,巴黎服裝秀上同時穿著20多件衣服的模特令人稱奇;2001年秋冬,巴黎高級成衣秀場的黑洞look又再次吸引觀 眾眼光,這場秀從秀場、模特,甚至設計師都以全黑示人,雖然是單調的黑色不過設計師用材質玩出層次感,看似前衛神秘的黑色look卻充滿了另類的古典,這 就是Viktor & Rolf的設計風格,古典優雅之外再加上一些絕對顛覆眾人眼光的點子!以設計手法來說,Viktor & Rolf的作品並沒有太繁複的細節也沒有超級厲害的設計,而是用了一種獨特的現代裝飾手法,每一季的設計都含有一個主要裝飾元素,而這些意想不到的裝飾元 素就是秀場的話題來源!包括2002秋冬,縫製了七個領子的套裝;2002春夏蕾絲材質的極致運用;2005秋冬秀場上,連枕頭都可以變成秀場上的「主 角」;2006年秋冬的面具成功營造秀場舞台效果;2007秋冬,他們讓每位出場的模特兒頂上攝影棚的鋼製杆條,令人驚呼;2008春夏的禮服系列以小提 琴裝飾的晚禮服吸引媒體眼光;而08秋冬衣服上立體的字樣又是Viktor Horsting和Rolf Snoeren的另類裝飾元素。奇特的是,除去這些誇張的裝飾,衣服仍然相當實穿!這是Viktor & Rolf的聰明之處,他的秀絕對夠有效果也絕對能勾起時尚迷想要穿上的慾望!

這一季,Viktor & Rolf再度創造新的話題。他們向全球的時尚迷發出邀請卡,VIKTOR& ROLF官網中古典氣派的VIKTOR& ROLF大廳,就是這次服裝秀的入口!看秀,不再是專屬時尚媒體的權利,大家都可以在VIKTOR& ROLF官網上收看他們最新的作品,而且Model只有加拿大名模Shalom Harlow!這完全拜科技之賜,整場秀雖然是虛擬的,但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的作法不僅再次傳達VIKTOR& ROLF重視未來趨勢與創新的品牌形象,在不景氣的時刻,也聰明地省下辦秀所需要的龐大費用並達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當好幾個Shalom Harlow在伸展台上出來謝幕,一模一樣的臉不一樣的衣服,這樣的畫面不正是這次的服裝主題「Funny Face」想要傳達的好玩之處嗎!?而這次春夏系列服裝,又讓他們譽有「新超現實主義」的稱號!有人說,除去那些誇張的裝飾元素,Viktor & Rolf的作品將會非常平庸無奇,但是誰在乎呢?時尚的魅力始終來自一個虛無的氛圍罷了!唯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才有辦法讓時尚的蝴蝶效應作用!


@Source from: 《DFUN 設計風尚誌》2009. SPRING. No.29

鬼才史塔克跨界設計 台灣差「衣」步@Fashion

菲利浦史塔克即將為Ballantyne設計服裝,可惜先施不再代理,現貨正下3折清倉。
圖/先施提供

聯合報╱記者陶福媛

設計鬼才菲利浦史塔克(Philippe Starck)不只會設計椅子、馬桶,如今將跨足時尚圈,為Ballantyne設計男女裝。只可惜代理商「先施」已決定不再引進Ballantyne,台灣史塔克迷可能要出國才能買到該系列商品。

以頂級Cashmere毛料著稱的Ballantyne,風格優雅,強調材質輕薄保暖又排汗,不少富豪貴婦冬天喜歡穿著Ballantyne毛衣打高爾 夫、爬山或跑步,既時尚又舒適。但也因為款式太過經典保守,絕少變化,Ballantyne才決定邀請史塔克擔任設計,為品牌融入更多新鮮創意。

目前史塔克設計30款男女裝,除了Ballantyne最引以為傲的Cashmere毛料外,還包括絲、科技材質等,預計今年秋季上市。不過台灣代理Ballantyne的先施百貨已決定結束代理,本季將是Ballantyne在台灣的最後一季,目前以3折起出清存貨。

史塔克並非首次跨足時尚,去年他就為Puma設計「Starck Naked」運動服,相當受歡迎,如今更上層樓、為精品名牌設計服飾,相信又會在全球掀起搶購風潮。


@Source from: 【2009/05/16 聯合報】@ http://udn.com/

PRADA惡魔本尊 安娜溫圖:未來時尚要務實@Fashion

美國VOGUE雜誌總編輯安娜溫圖,在時尚界舉足輕重。
歐新社資料照片

聯合報╱記者葛大維/綜合報導

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本尊:美國VOGUE雜誌總編輯安娜溫圖,破天荒上美國熱門電視節目「60分鐘」,受訪表示:「不景氣的年代,未來的時尚不能放棄夢想與驚喜,但絕對要務實。」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報」(New York Daily News)昨報導,CBS電視網招牌節目「60分鐘」的製作人莫利沙佛,經過數月的溝通,終於取得安娜溫圖的同意,從VOGUE紐約辦公室編輯台,再跟著 她去紐約、米蘭、巴黎時裝周,拍下這位國際「時尚女王」難得的訪談節目。

安娜溫圖擔任美國VOGUE雜誌總編輯超過20年,將這本原本奄奄一息的時尚雜誌變成美國最暢銷、國際最權威的時尚雜誌,被冠上「時尚雜誌聖經」的稱號, 節目中清楚捕捉到她在編輯台上,和工作團隊是如何努力把流行訊息與品味質感,簡潔俐落融入雜誌中,安娜溫圖表示:「我把它(雜誌)看作是一位富有魅力女朋 友。」

梅莉史翠普演的「穿著PRADA的惡魔」,根據安娜溫圖前助理寫的暢銷小說改編,挖掘這位老總鐵腕及善於權謀的一面。每次時裝周都坐在第一排最好位置的安 娜溫圖,被問到:「為何總是戴個超級大墨鏡?」安娜溫圖說:「它像我的盔甲,無論我覺得發表會無聊或有趣,別人都看不出來。」


@Source from: 【2009/05/16 聯合報】@ http://udn.com/

蘋果設計師伊夫 最懂簡約美@Design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美國蘋果(Apple)公司的iPod、iPhone橫掃全球,堪稱當代最成功的電子產品。這些結合時尚和功能新玩意每次問世,都是由蘋果執行長賈伯斯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親自發表,讓很多人以為這些東西是賈伯斯做出來的。其實,真正操刀的人,是蘋果工業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強納森‧伊夫(Jonathan Ive)。

美國「商業周刊」曾說,賈伯斯是蘋果設計精神的捍衛者,但英國出生的伊夫才是幕後那位不愛張揚的秘密領袖。

質樸的富豪 不住豪宅

伊夫領導的設計部門,據稱新進菜鳥年薪也有20萬美元,伊夫本人的薪酬可想而知。不過,曾和伊夫共事的格林耶表示,雖然伊夫是個才華洋溢的富豪,卻和妻子、一對雙胞胎孩子住在一間「沒有一絲炫耀與浮誇」的房子。

伊夫是個沒有聲音的人,他的成就卻令人驚豔。2007年,伊夫因設計iPhone獲頒美國國家設計獎,去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將他列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英國人之一。

產品太複雜 預告死亡

iPhone體現了伊夫的設計精神。他曾說:「不要想在產品中塞進太多東西,專注於重要的事物上,只做人們真正關切的事物,否則產品會因為太過複雜而宣告死亡,保持簡單是很困難的事情。」他的確力行這個設計原則,所有蘋果產品外觀都是簡單卻別緻。

而在「專注重要事物」的同時,伊夫深知作為一名工業設計者的責任,懂得產品最終走向量產的必要性。1996年交棒給伊夫的蘋果前任設計部門主管布內爾曾如此稱讚伊夫的作品:「那不僅是一個富於感情的產品,而且經過了工程設計,他考慮的是如何大量生產。」

當然,兼具簡潔藝術工作者與工業設計師身分的伊夫,也曾面臨不被認同的窘境。

伊夫生於1967年2月,今年42歲,妻子是一位歷史學家。他畢業於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求學時兩度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的學生設計大獎。

他畢業後在英國幾家公司從事設計,1989年,他花了半年設計的浴缸被否決,讓他心灰意冷,埋下1992年遠渡重洋至蘋果任職的契機。1996年當上工業設計部門主管,幾年來主導麥金塔電腦和iPhone 的設計,在看似平順的經歷中,也曾與一心想壓低成本的同仁對抗。

堅持高質感 不惜成本

蘋果的產品注重外觀質感,成本相對提高,多年前伊夫做出外觀搶眼的iMac電腦,業界估計光外殼成本就是其他電腦的三倍,讓蘋果電腦的售價相對提高影響銷售,就曾引發同仁反彈。

幸好賈伯斯力挺伊夫,讓他繼續引領電子產品的簡潔風潮,這除了伊夫的專業堅持,也和他的工作態度有關。伊夫曾說:「我們團隊的特點便是不怕犯錯,這是一種好奇心和探險的慾望。對犯錯感到激動,因為那意味著你發現新東西」。

@Source from: 【2009/05/17 聯合報】@ http://udn.com/

5.12.2009

從設計到量產 Dyson等待了十五年@innovative

創造吸塵器的精品級地位

在一般人心目中不起眼的吸塵器,到了英國的「Dyson」手上,卻能超越原本在世人眼中的價值。Dyson利用自己堅強的研發團隊所設計出的頂級吸塵器,不但席捲英國,更在全球各地颳起一陣吸塵器旋風……

幾乎什麼類型的產品都有「精品」:汽車有保時捷(Porsche)頂級跑車,手錶則有勞力士(Rolex),而房子也有所謂的豪宅,那吸塵器呢?英國的Dyson透過獨家的「氣旋科技」(cyclone technology),讓吸塵器能夠產生相當於地心引力十五萬倍的離心力,甚至不需要使用集塵袋,所有的零件都能拆下來直接用水清洗,完全顛覆過去吸塵器的使用概念,創造了吸塵器當中的頂級精品。

靠著這麼一款特別的吸塵器,讓Dyson從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在短短的十六年內,成為全球營業額超過三十億英鎊(約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一億元)的企業。而在這一切成功背後的靈魂人物,便是創辦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我覺得自己可以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戴森表示。來自英國鄉間諾福克郡(Norfolk)的戴森,在皇家藝術學院就讀時,將主修項目從傢俱設計轉為工業設計,「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實際接觸到塑膠、不鏽鋼等原料,」戴森回憶起當時,表示那段時間的經驗,開啟了他在實用性設計上的熱情。

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戴森養成了「愛迪生式」的設計方式,「不斷地製造模型,直到完成正確的模型為止,」戴森指出。一九七九年時,他買了當時最頂級的吸塵器,卻對持續的阻塞並失去吸力感到非常失望,即使清空集塵袋也依然無效。發明家的直覺讓他決定割開集塵袋,才發現裡面沉積了一層灰塵,大大影響了吸力。

「這是吸塵器最基本的科技應用,但吸塵器問世超過一百年卻沒有人發現或是質疑這一點,」戴森說,當時覺得太荒謬了,因此決心研發一台能更有效吸塵的吸塵器。

十五年的研發之路

「設計的重點絕非外觀,而是功能,」戴森強調。就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讓他決定投入全部心力進行研發,雖然過程極其辛苦,一共耗費五年,做了五千七百二十六個失敗的實驗原型(prototypes)後,才於一九八四年生產出全世界第一台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

但當時全球的集塵袋市場每年可帶來五億美元的收入,因此他的設計完全沒有廠商願意生產。負債累累的戴森甚至得靠妻子擔任家中經濟來源,卻仍堅持找尋買主,最後終於與一家日本OEM廠商Apex合作。一九八六年,第一台不需集塵袋的吸塵器「G-Force」開始在日本販售,並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後戴森便募集資金,於一九九三年正式成立Dyson公司,並推出第一款產品DC01,距離當初第一台成功的模型問世,已經相距十五年。

研發重於一切的特殊文化

DC01迅速席捲英國市場,上市一年半便成為英國銷售第一的吸塵器,至今全球更已銷售超過兩千萬台,在其他國家也以勢如破竹的態勢搶占市場。「會有如此驚人的成績,便是來自於Dyson堅強的研發團隊,」Dyson公關經理賈西亞(Mario Seisdedos Garcia)指出,許多企業往往依賴行銷手法提升銷售量,但戴森卻將自己的發明家精神徹底注入Dyson。

因此Dyson雖然在倫敦擁有辦公室,但真正的重鎮卻是位於威爾特郡(Wiltshire)小鎮馬姆斯伯里(Malmesbury)的研發總部(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在研發總部約一千兩百名的員工當中,就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是科學家及工程師,且Dyson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更高達營業額的二○%以上,遠超過其他消費性電子或家電製造商。

此外,Dyson至今仍為戴森獨資的企業,完全沒有任何股東介入,「有了股東的意見,研發的重要性便容易被稀釋,」戴森表示,投入研發看重的是長期價值,若引進其他股東或是公開上市的話,很容易在追逐每季的短期獲利中,喪失以研發為本的競爭力。

研發在Dyson的重要性,於研發總部中也一覽無遺。包括花費了七十五萬英鎊打造特殊的雷射模型機組,透過特殊的雷射製模技術生產模型,讓工程師得以用低成本進行模型測試與修正,「我們甚至擁有全歐洲唯一的微生物實驗室,」賈西亞表示。

此外,Dyson更斥資數百萬英鎊,建立了五個實驗室,分別針對塵、蝨子等微生物,以及電磁波、噪音、吸力、環境適應等不同面向,對每一款不同型號的吸塵器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測試。而在各種有關耐用性的測試部分,更仰賴各種特別設計過的機器人加以進行。

「戴森甚至願意讓一個實驗小組,花費八年的時間,去研究產品技術,」賈西亞指出,在這八年當中,可說完全看不到任何效益,但由於戴森本身的經驗,讓他並不會太嚴肅看待研發時間的長短。

「這裡的工作氣氛很好,大家的目標也都一致,」資深工程師史提克尼(Tim Stickney)表示,戴森給予工程師相當多的機會,也鼓勵所有人盡量發揮創意,甚至會有部門間的創意競賽。「戴森也要求所有的員工都要能自己動手組裝一台吸塵器,」設計工程師貝茲(Adam Bates)進一步指出。在Dyson,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所有的點子都能被認真討論,員工對自家的吸塵器也都熱愛並且非常了解。

另一個讓Dyson充滿活力的原因,則是「年輕」。Dyson的工程師平均年齡僅約三十歲左右,史提克尼和貝茲更同為一九八二年出生的年輕人。「在這裡每天都很忙,但忙得很開心,」兩人不約而同地這麼表示。

獨特的企業發展模式

但僅靠單一產品,甚至沒有股東的投資,這些看似違背商管教科書的經營方式,Dyson為何還能脫穎而出?「乍看違反許多教條的Dyson,還是有著相當穩健且值得稱許的發展模式,」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丘宏昌指出。Dyson利用自己的核心價值(氣旋科技),生產出可解決顧客需求的產品,並用專利的方式鞏固自己的智慧,讓競爭者難以模仿也無法複製。

「產品的單一與獨特是新創公司容易忽略的重點,」丘宏昌進一步分析。以Dyson這樣的年輕公司而言,聚焦在一項核心產品上,並努力將品質與功能發展到極致,正是近年來許多企業如友訊、Google,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Dyson近來拓展氣旋科技的應用範圍,開始應用在浴廁烘手機上,推出新產品Dyson Airblade,強調能在十秒內完全烘乾雙手,且沒有以往烘手機的熱風問題。「核心產品成功且地位穩固後,其他產品便能順勢推出,」丘宏昌表示,Dyson此舉應可成功拓展其他產品線,繼續維持氣旋科技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一個功能不佳的產品,是與漂亮搭不上邊的!」戴森再次強調。而Dyson的各項產品,除了以強大的功能,奠定吸塵器霸主的地位外,全球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如紐約的現代美術館(MOMA)與丹麥設計中心(Dansk Design Center)等,更爭相陳列展示。Dyson以家電製造商之姿,卻利用氣旋科技在全球颳起一陣吸塵器旋風,恐怕也是戴森當時始料未及的成就。

@Source from: 數位時代電子報 2009.04.28

Barbie Shanghai Store / Slade Architecture@Arch

@Source from: Arch Daily

By Nico Saieh — Filed under: Retail , Selected , , , , , ,

Architect/Interior Designer: Slade Architecture
Location: Shanghai, China
Client: Mattel
Architect of Record (company name): AD Incorporated (China) Ltd (Danial McCahon)
Stor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Direction:BIG/ Ogilvy & Mather
Activities (Fashion Runway and Barbie Design Center Activities):Chute Gerdeman
Retail Consultant:Vertical Retail Consulting (Formerly KSA Shanghai)
Restaurant Consultant: David Laris, Founder. David Laris Creates
Graphics: BIG/ Ogilvy & Mather (façade frit pattern)
MEP Engineer (company name): Scott Wilson LTD
Structural Engineer (company name): Scott Wilson LTD
Lighting consultant (company name): Radiance Lightworks
General Contractor (company name): EDG
Furniture Fabricator: Strads Design Co, LTD
Fixtures vendor/fabricator: Kingsmen
Woodwork (company name): EDG
Façade Supplier/Installer: King Glass Engineering Co, LTD
Construction area: 2,790 sqm
Completion: 2009
Photographs: Iwan Baan

New York-based Slade Architecture has designed the first ever Barbie Flagship for Mattel. The 35,000 square foot store holds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Barbie dolls and licensed Barbie products, as well as a range of services and activities for Barbie fans and their families.

Mattel wanted a store where “Barbie is hero”; expressing Barbie as a global lifestyle brand by building on the brand’s historical link to fashion. Barbie Shanghai is the first fully realized expression of this broader vision. Mattel worked with BIG, the branding and design division of Ogilvy & Mather, to develop creative concept, identify project location, explore featured activities and identify creative partners.

Slade Architecture led the design including the exterior, interior, fixtures, and furnishings. Slade’s design is a sleek, fun, unapologetically feminine interpretation of Barbi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or the new façade, Slade Architecture combined references to product packaging, decorative arts, fashion and architectural iconography to create a modern identity for the store, expressing Barbie’s cutting-edge fashion sense and history.

The façade is made of two layers: molded, translucent polycarbonate interior panels and flat exterior glass panels printed with a whimsical lattice frit pattern. Slade collaborated with designers at BIG, who created the final exterior frit graphics. The two layers reinforce each other visually and interact dynamically through reflection, shadow and distortion.

Visitors are enveloped by curvaceous, pearlescent surfaces of the lobby, leading to a pink escalator tube that takes them from the bustle of the street, to the double-height main floor.

The central feature is a three-story spiral staircase enclosed by eight hundred Barbie dolls. The staircase and the dolls are the core of the store; everything literally revolves around Barbie.

The staircase links the three retail floors:

The women’s floor (women’s fashion, couture, cosmetics and accessories).

The doll floor (dolls, designer doll gallery, doll accessories, books). The Barbie Design Center, where girls design their own Barbie is on this floor. This activity was planned by Chute Gerdeman Retail and designed by Slade Architecture.

The girls floor (girls fashion, shoes and accessories). The Barbie Fashion Stage, planned and designed by Chute Gerdeman Retail, where girls take part in a real runway show, is also on this floor.

The Barbie Café, also designed by Slade Architecture, is on the top floor.

Throughout the retail areas, Slade played with the scale differences between dolls, girls and women. They reinforced the feeling of youth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an unapologetically girlish outlook (regardless of age) by mixing reality and fantasy and keeping play and fun at the forefront - to create a space where optimism and possibility reign supreme as expressions of core Barbie attribute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