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達文西密碼》小說及電影賣座之賜,法國巴黎羅浮宮再度成為全球觀光焦點,光是去年前往羅浮宮參觀的人數就有八二○萬以上。如何成功行銷博物館,讓文化資產為觀光加值,甚至創造龐大商機?這個問題不只是各地博物館在傷腦筋,官方及文創產業也試圖「解碼」。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便將年度主題訂為「博物館與觀光」(Museums and Tourism),並在五月十八日的「國際博物館日」前後舉辦各式研討活動,希望能找到具體的答案。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表示,從一九九九年「國際文化觀光憲章」公諸於世後,世界各國無不絞盡腦汁的應用策略來推銷文化資產以吸引觀光客,文化資產也逐漸躍昇為觀光焦點。文化資產的時代性、故事性與集體性,為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提供豐富的面貌與獨特性,也為「觀光」這項無煙囪工業提供寶貴資源。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王嵩山則表示,觀光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足夠的文化內容作為支撐,才有辦法長遠發展,這也是近年世界各國積極廣推文化遺產及博物館觀光的主要原因。
王嵩山進一步指出,將博物館的資源及經營模式與文化資產結合,早已成為全球文化觀光的趨勢。
第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經營博物館,像是法國知名的凡爾賽宮與羅浮宮便是相當成功的案例,文物本身的價值及背後所醞藏的精采故事,透過完善的規畫與導覽,得以讓觀光客大開眼界,而周邊商品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也相當可觀。
此外,位在德國柏林施普雷島北端的「博物館島」(MuseumIsland),總共擁有柏林老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老國 家藝術畫廊和博德博物館等五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由於這些博物館從十八世紀開始即被陸續規畫,本身即同時具備古蹟及博物館的身分,因此成為柏林觀光旅遊的 重點,這個相當特殊的「博物館群」則在一九九九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種方式則是將文化遺產以博物館的模式經營,進行區域再造工程,比較成功的例子像是德國魯爾區的工業遺址,原本的廠房及建築是死的,但 透過博物館式的展覽及教育方式,讓參觀者能按圖索驥,了解工業發展的歷史,每年在此地所舉辦的鋼琴藝術節也帶來可觀的人潮,為觀光產業注入活力。
第三種方式則是將在地文化景觀與博物館概念相結合,保留原本低度開發的原始景觀,同時為新舊文化資源找到連結性。最有名的例子便是日本新 潟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主辦單位要求參與的藝術家必須以「在地」為前提,幫助當地居民以藝術方式表現自身的生活,藝術家不是重點,居 民和土地才是主角,這樣的概念迅速襲捲全球藝術界,並在法國、澳洲等地扎根。
@Source from: 2009-05-17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