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009

唐人街偷渡客辛酸 全都錄@Art

攝影家張乾琦鏡頭下的偷渡客江先生(左圖)從一九九二年偷渡到美國迄今沒和太太(右圖)見過面,圖中露出肚皮的是他剛偷渡到美國的外甥。
圖/北美館提供
攝影家張乾琦。
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攝影家張乾琦花了近廿年時間,拍攝紐約唐人街(China Town)的偷渡客,進而追到他們留在原鄉的家人,從餐館、裝修小工到皮條客,多少血淚都在鏡頭下顯影。

這一系列攝影及錄像,將在六月間前進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

張乾琦擅長以紀實攝影的手法述說邊緣人的故事,以近距離觀察,追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關係。一九九二年起,他開始觀察、記錄紐約唐人街的非法移民生活,租了個床位就住進了偷渡客群聚的小公寓。

唐人街的偷渡客多來自福州,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偷渡,有的途經緬甸邊境被瘧蚊叮咬就「走了」;也有的躲在貨櫃裡,因脫水身亡。成功偷渡的人,多半從事餐館或 裝修工作,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時;住的是分隔成卅幾個小房間的公寓,每間房只有兩個榻榻米大,最多擠進六個人,分上、中、下鋪睡。

一位在紐約拉皮條的福州偷渡客,離家時,妻子懷孕八個月,他在紐約一待十二年,從沒看過自己的兒子,唯一的聯繫是透過電話線,叮嚀他用功讀書…

二千年起,他從紐約的偷渡客追到了他們的原鄉──福州。在福州,年輕人多半外流,許多人用盡辦法想到美國,但「偷渡客留在原鄉的家人其實過得比他們好多了!」經過長年追蹤,張乾琦先後拍攝了廿個非法移民家庭的故事。張乾琦 曾以「龍發堂」為主題

張乾琦是國際間著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唯二」的亞洲會員(另一位是日本人)。這個由攝影大師布烈松等人創辦的攝影社,在他眼中卻像枚「勳章」,攝影對他而言則是「一種生活方式」!

邊緣人和弱勢族群,是張乾琦一貫的靈感來源。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從一九九三年起以高雄縣的精神病患收容機構「龍發堂」為主題,發表的「鍊(The Chain)」,曾因此作獲邀參加二○○二年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當時因主辦單位打壓「台灣館」,他憤而尋求六個參展國家「各捐出一個字母給台灣」,引起國 際矚目。


@Source from 【2009/03/05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