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2009

漢寶德 一輩子做「與眾不同」的事@People

建築大師漢寶德對美別有體悟,他的書法自成一格,近日舉辦第一次書法展。 記者王忠明/攝影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漢寶德擁有一個稀有的姓。「漢」和他本人散發的氣質極為貼切,漢寶德卻說,這個姓老是讓他被誤認為是旗人(滿洲人有漢旗)、蒙古人;寫專欄時,甚至被認為是外國漢學家。大家似乎認定,如果是漢人就不必在姓氏上表明。

「也許我的姓與眾不同,使我老覺得自己很特別。所以從小時候起,就不喜歡人云亦云。很妙的是,在意見上,我永遠是與眾不同的少數。」

漢寶德一輩子都在做「與眾不同」的事:念建築系時,同學專心畫圖,他卻熱中辦雜誌、寫文章;擔任東海建築系系主任時,他把台灣建築教育系統整個轉了彎。

他收登琨豔為徒的故事,也是建築界津津樂道的傳奇。只憑一張用毛筆寫的求師信,漢寶德便收了只有農專學歷的登琨豔做「入室弟子」,他把他帶到家裡,從畫圖一直教到做人處世。這是中國那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學徒制,在現代社會絕了種的。

漢寶德喜歡收藏古玩,尤其是古玉。每次採訪結束,他總會從身旁的抽屜、櫃子掏出一兩個古玩,細細把玩,露出癡迷的表情。

漢寶德就像這些古玉,流動著一種溫厚的貴族氣質,彷彿從另一個年代走出來,學生姚仁喜形容他「整個人泡在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他應該是出身世家大族吧?

「我是標準的鄉下人。」漢寶德是山東日照縣皋陸村人,八歲跟著父母逃來台灣。漢家經商,卻訓令子孫要做讀書人。他到現在還記得,老家門上的紅色對聯永遠是八個字:「耕讀為業,勤儉持家」。亂世中連守著一畝田也是奢望,那個「讀」字卻掛在漢寶德的心門上,一輩子都沒摘下。

「如果我生在和平的盛世,也許會成為小說家。」對漢寶德來說,建築是一場意外。

在鄉下時,漢寶德常陪伴在寡居的三祖母身邊,聽她講大家族的勾心鬥角,小小心靈就發現人性的複雜,「這使我從讀小說以來,就有寫小說的打算。」漢寶德愛看雜書、作文常拿滿分,考大學前,老師也都認為他該選文史科,漢寶德卻猶豫了。

逃到台灣的漢家兩手空空、食指浩繁。漢寶德身為長子,雖然父母思想開明,他卻自認對家計有責任。

責任最後戰勝感情,他臨時決定報考陌生的理工組,就這樣糊里糊塗進了台南工學院建築系。

@source from【2009/02/13 聯合報】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