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09

北京有戲! 在劇場共同呼吸@Culture

十幾年前,藝術和文化表演是稀缺的精神食糧,人們要呆在家中盡可能地吸食,以補充早期的營養不良;現在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本身,我們要置身其中,在觀賞的同時也在被觀賞,在享用別人的創造品的同時也參與創造。

  “一個也許明亮也許黑暗的傍晚,在劇場前的臺階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流,女孩子穿著平時不穿的各種各樣的禮服,灑著香水,共同來看一部戲劇。觀眾在同一 個劇場裏共同呼吸,感受著舞臺帶來的享受和思考,然後演出完了以後,觀眾被戲劇所感動了在台下鼓掌,臺上的演員們不斷地行禮不斷地謝幕……”這是鄒靜之勾 勒出的劇場風光。
大編劇對劇場的集體朝聖有著富麗堂皇的想像,但在北京劇場的眾生相中,並不是所有的舞臺都這麼華美。讓我們看看這個場景:在皮村簡陋的院落裏,幾乎全村的 人都來了。村民抱著孩子,攙扶著老人在擁擠的木看臺上扒拉出一個個位子。當藝術家戴著秦始皇的王冠穿著大褲衩在演繹著城市傷疤時,小孩在舞臺周圍玩起了捉 迷藏。有人看到一半,還跑到外面的小賣部買了碗速食麵吃……

  雖然兩幅情景那麼不同,但性質是一樣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觀賞表演的同時,也享受著“聚集”的樂趣。十幾年前,藝術和文化表演是稀缺的精神食糧,人 們要呆在家中盡可能地吸食,以補充早期的營養不良;現在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本身,我們要置身其中,在觀賞的同時也在被觀賞,在享用別人的創造品的同時也參 與創造。劇場這座藝術神殿就這樣被打開,成為大家交流交際的公共場所。

  北京劇場的興旺早有端倪。《戀愛的犀牛》在大學生和文藝青年中間被當作“愛情聖經”;“麻花”擰了一條又一條,但白領們還是爭相追逐;《暗戀桃花源》 無論誰演,總是場場爆滿。各路人士在不同類型的戲劇中,開始探索著群眾的審美、包容、娛樂需求和市場操作的可能性,然後到了2008年,憋足了勁的劇作界 終於開花結果,無論是湧現的劇場數量,新劇碼的創作量還是上座率,都堪稱北京戲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為什麼是2008年?奧運經濟的刺激只不過是個引爆線,在家裏“宅”了這麼久的人們,終於把自己對文藝產品的精神渴求,與人際交往的需要結合在一起,他們願意走進劇場這個公共場所裏,走進志同道合的圈子裏,在裏面看與被看,在裏面共同呼吸。

  鄒靜之說他平時不愛出門,現在和朋友們碰面經常是在劇場裏不期而遇。在他的理想中,他的龍馬社每個晚上都有演出,演完戲以後旁邊有一些咖啡、自助,所 有的人看完戲可以聊天。蓬蒿劇場也有類似的構想,這是一座建在四合院裏的劇場,“劇場附設咖啡館,能夠延續觀演前後的心理感受空間”。更有一些劇場就是作 為一個社交場合經營的,比如上演昆曲的皇家糧倉和九朝會,一開始便把中國的宴席和戲劇觀賞攪和成一道敬客的大菜,在交際場上“用中國的國粹來標榜邀請人的 品位和身份”。

  而這樣的交流還是戲劇以外的。戲劇表演進行時的互動,戲裏戲外的水火交接,更是電視電影所無法替代的。鄒靜之認為戲劇應該利用舞臺的假定性和觀眾的想 像力,調動大家的想法,一起完成這個作品”。孟京輝也做過這樣的嘗試,《兩隻狗的生活意見》裏就有很多與觀眾互動的戲,所以每一場都有不同的火花和亮點, 近似集體狂歡,這在家裏的封閉空間是絕對體驗不到的。觀眾互動的極端形式是讓觀眾主導劇情,“每個人都是演員,每個人都是導演”,這種形式的戲劇在國際上 已經很多,比如說“民眾戲劇”會邀請觀眾上臺表演,展示自己的處境並尋求解決的方法。在“蓬蒿”玩即興話劇的人也說,“大家在戲劇表演中不僅開心了,更重 要的是用遊戲的形式讓大家鍛煉了自己的口才,以及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的正確反應……在生活中成為一名善於與人溝通的人”。
  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十來家小劇場演出逾2000場,演出劇碼145個,其中新劇碼就有90個。這些劇場有鮮明的定位,知道自己要怎樣的觀 眾。因此除了量的突破,劇場的多元化和市場分眾也有更清晰的脈絡。大劇場是堂堂正正的大戲殿堂,而很多小劇場,或者像“星光現場”那樣作為“客串劇場”的 Live House,都有特定的觀眾群屬。觀眾走進這些地方,就是在走進他想進入的圈子,身邊或是抹香水的熟女,或是吃大餅卷大蔥的大爺,他都能在他的屬界裏找尋 集體的情趣和溫暖。

  2008年,北京小劇場話劇共計145部

  2008年底,東方先鋒小劇場經理傅維伯受北京文化局之邀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北京十來家小劇場演出逾2000場,演出劇碼145個, 其中新劇碼90個。業內人士稱,這些劇碼中既有實驗話劇,也有商業話劇,很多話劇還有明星加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其中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影響的有大可 樂文化出品的《辦公室有鬼》、黃盈執導的《西遊記》、哲騰文化出品的《東遊記》、李伯男執導的《剩女郎》、沙溢主演的《收信快樂》、孟京輝執導的《兩條狗 的生活意見》、知己社出品的《不能說的倆秘密》、戲逍堂出品的《你說什麼我聽不懂》、《貓年貓月》,春天戲劇工作坊出品的《將愛情進行到底》等。

  2008年,北京小劇場話劇演出2000場次

  隨著近年來民營話劇團體的進入,北京小劇場迅速升溫。據統計,2007年北京小劇場年演出場次已經突破了1000場大關。2008年天災人禍,業內人 士普遍認為小劇場話劇的演出會大打折扣。然而2008年的小劇場話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到2000場,相比2007年翻了一番,被一些專 家稱之為奇跡。這些驚人的數位和北京改建劇場的速度成正比。據悉2009年北京將會有更多的小劇場落成,話劇演出市場將會火爆到何種程度,誰也不敢斷言。

 轉載自2009年03月11日北京青年週刊 (責任編輯:李岩)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