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2005

藝術家受苦難 是特殊的精神財富@Culture

我從4歲開始接受傳統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教育,從臨摹芥子園學起,並每天臨歐陽詢和王羲之的書帖。9歲開始學素描,總共畫了幾千張,12歲又開始學油畫。我的學畫階段正好碰上中國大陸10年文革浩劫。由於自己家庭和個人所經歷的苦難,對人世間的事物我必然有自己的思想烙印,在一個彌漫痛苦呻吟的生存困境?,藝術不可能成為一種奢侈品,我也力圖用畫筆去描繪那個動盪年代中的一些真實的人物形象。如「走資派之子」、「老教師」、「畫家的母親」、「即將下鄉的知青」、「女童瑛瑛」等在藝術上比較成熟的作品,無不反映一些個體生命忍辱負重的生存狀態,及他們內心的孤獨、徬徨與痛苦。

●留學英國 情定香江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大陸剛從政治狂亂的惡夢中甦醒過來不久,隨著國門的打開,各種西方美術思潮洶湧而進,各種藝術流派五花八門,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原始藝術、象徵主義、現代派、野獸派等等,令人眼花撩亂。其實在當時,我的繪畫藝術已有了一定基礎,並正在往中國水墨畫方面全力發展。但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西方美術史,很想出國作一番考察研究。加上英國的美術學院審核了我寄去的一些素描、油畫、水墨畫作品後,很歡迎我去作研究,因此到了英國。在歐洲期間,我完全以虛心學習的心態,在世界一流的美術館、博物館觀摹了許許多多西方美術大師們的作品,也進行了一些藝術實驗。
我感到中國傳統水墨畫家大多只甘於筆墨技法而不太重視光、影、色的運用。對幾何方式的借用,對集水墨、抽象、具象於一體的技法,能很好發揮的也不多。幾十年來政治運動的強烈震盪和磨礪,又使許多中國畫家變得圓滑現實,只顧埋首筆墨技巧,失去了藝術家最重要的靈犀的深清和藝術的強烈感性,也缺乏西方美術界那種多元創新的內在動力。
不必諱言,當時被中國美術界和官方奉為法定正宗的藝術指導理論,還都是蘇聯史達林時期的那一套八股式的教條。藝術創作上假、大、空的現象十分普遍。在完成對西方美術的考察研究後,我當時有三個選擇:一是居留在英國,我在英國曼徹斯特註冊結婚,英國政府移民局基本上已同意我加入英國籍。二是回到中國上海。三是到香港定居。最終選擇香港的原因是因為香港貼近中國大陸,可以使自已與祖國緊密相連,加上我先生是對中國歷史研究甚感興趣的香港居民。大陸是我們的根,是我永遠無法捨棄的根。
對在大陸那段艱辛苦澀的人生經歷,我把它視為是整個中華民族在特定時期的瘋狂悲歌。對一個藝術家來說,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也是一筆特殊的財富。
而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往往來自於苦難,蘇東坡如果不因「烏台詩案」,在元豐三年被朝廷貶謫黃州,後世怎能有前後「赤壁賦」,後來他回朝榮升三品翰林,成為文壇盟主,並參與黨爭,就寫不出傳世名作了。徐渭如果還在總督胡宗憲府中做高級幕僚,把精力用於官場斡旋,又怎麼能成為中國16世紀最偉大的畫家?記得梵谷臨終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竟也是:「苦難永遠沒有終結。」

●不同技法中找到平衡點
雕塑大師羅丹的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他說:「在藝術中,只有具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我個人理解,所謂性格,就是指藝術家在自己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充滿個性的靈魂、感情和思想。至於藝術技巧,也只有在人生情感與人生哲理的強烈驅動下,才能原創出能掀起觀眾心靈凝視力量的好作品。有一個看法我要直說,但也會得罪一些美術界朋友。在中國,在目前這個金錢力量崛起而導致許多畫家精神平庸的社會發展階段,藝術創作不應媚俗地去討好一般人,一個有抱負、想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重要位置的藝術家,更要去追求中國水墨畫之高品位發展。
對中西繪畫技法的結合,我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就進行了研究,不僅僅是學術性的理解,而是長時期的練習實驗。在打破慣性思維的過程中,有失敗、有焦慮、也有成功。我主要是在作品?把西方繪畫中的光、影、透視、色彩,與中國水墨自然地融匯貫通,同時在描繪物體方面,借鑒一些西方的東西。我畫集中《頑石為鄰》?的石塊和牡丹花的造型;《春戀》?的紫藤花;《不平》?禿鷹的頭部與眼睛;《春雨無聲》?紛亂的紅花等等,都是中西畫法在物體的內部空間和諧地融合一體化。
近年來,我畫的飛鳥和直杆棱節之竹、運動感很強的風中野百合,體現了對西方幾何方式的藝術穎悟,對形式作大膽的簡化,增加在想像力強烈表現方面的豐富,提高了藝術風格的力度。我又從老子哲學思想中,感受到「致虛極、守靜篤」的高妙境界,我所用的「簡逸筆法」,就如把畫面中的雜音剔除,大大純化了感情的力量,充分表現了我對自然審美精神內涵的深切體悟。《君子大節伴清風》、《一院奇花》、《花間行者》是我這種最新風格的代表作。

●藝術貴在創新
我認為藝術貴在創新,作為當代中國畫家,應該「筆墨當隨時代」。如果今天的畫家們雖然口頭上高叫著繼承和發展,實際上只沾沾自喜地承襲著傳統文化而不敢開創一代畫風,甚至深深陷足在過去幾個世紀?的繪畫,就會在中國畫壇助長起一種復古主義的傾向;就會缺乏一種主動、積極的批判精神。如果對歷史缺乏反省意識,就會喪失一種自覺的革新精神。
中國已故美學大師王朝聞曾說:「藝術可以當作生活來認識,生活可以當作藝術來理解。」我雖然出身在一個富裕的企業家家庭,但自從我略懂世事起,中國大陸政治運動一直不斷,中共對民族資本家的一系列統戰政策也越來越脆弱。直到與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暴戾、最荒唐的「文化大革命」惶然相遇,我們一家也難逃此劫。然而,也就是在人生歷程的起落沈浮中,我萌發了念頭,要把苦難雕刻成為藝術魅力長存的詩史,要用自己中國繪畫的藝術手段,在對整個民族靈魂的拷問中,使其成為悲愴千年的長歎!
由此,在「不平」中,為了加強其恐怖感,正在撲殺益鳥的兇殘飛鷹成為畫面的主體,金鋼合成般堅硬的鷹爪,有著無窮的力量,象徵著善良人民有時也會遭到難以扺抗、無法逃遁的厄運;在「生」中,大3點、大3角的構圖,險中求穩,高聳的十字架和驚訝的烏鴉更讓讀者聽到了躡行死神的足音,但被砍伐的大樹樁和凜立的杜鵑花寓示著任何邪惡勢力、任何強權暴力都無法摧毀人類精神的永恆價值。這些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水墨畫,都真實地反映了我那跌宕淒惻、憂怨悲憤的心聲,我自信這些作品都是歲月和歷史的熔鑄,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文/周天黎、採訪整理/潘罡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很好,這類的文章。謝謝!
順便一問:Blogger 的部落格無法串連?

Mr.K 提到...

好久不見的閣主,Blogger 的部落格無法串連?好像是的,跟一般可串聯的部落格是不同系統,希望他們可以改進囉,這樣就可以來大串聯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