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05

News @ 北京城 留下最古老 走向最前衛

2008年,那個城市最火紅?當非北京莫屬!北京舉辦奧運確定之後,上上下下都為了這件事在準備著,連帶北京的吃喝玩樂、風俗民情深入淺出探討書籍一堆,都是為了讓北京這個城市火熱到最高點。
北京,古名北平,正是中國的首都。對於一個國家的首都,每個人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多,想知道「首都人」都怎麼過生活?「首都人」都怎麼賺錢?「首都人」都在想什麼嗎?
在北京生存的理由
如果有機會可以讓你住在北京,你覺得能夠讓你在北京生存下來的理由是什麼呢?大塊文化出版的《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舉出了在北京可以生存的100個理由,因為北京不僅是政治也是文化古都,南方朔先生就曾說:「上海也有古蹟,但是沒有味道,可是北京就是有一股濃濃的文化味。」
這本《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經過大塊文化3年的策畫、匯集兩岸三地的作者與攝影心血,長期生活在北京的作者群們,以最深刻的生活經驗分享給讀者,除了民生必需的吃喝玩樂場所介紹之外,也介紹了北京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歷程,就像書中所描述:「北京像是時間的延長線,它留下了最古老,也走向最前衛。」
在北京生存的藝術
同樣是普通話,可是台灣人與北京人從嘴裡說出來的就是不一樣。很多在北京生活的台灣人,總是對於北京人的「口頭語」摸不清,時尚專家馬念慈就說過,與她在北京共事的北京女孩們,嘴裡吐出個:「媽爺子!」總以為是在罵人,結果弄清楚之後,才知道是「My God!」的意思。
作家李季紋在偶然機緣下到北京求學,觀察了北京的男女,寫了一本《北京男孩女孩》(木馬文化),從作家的角度觀察北京男女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李季紋觀察了北京少爺的驕傲與自信,也看到了北京姑娘的率性與直爽。
李季紋用著文藝的筆觸,寫下最貼近北京生活的真實,有些北京的文化與傳統,並非生活個幾年就可以完全知曉的,只是從台灣人的角度看北京,加上以作家的角度看北京,一些真實的有趣便油然而生。
在北京生存的矛盾
跟語言一樣,北京跟台灣的生活型態大大不同,許多台灣人到了北京總是搞不清楚狀況,比到西方國家更格格不入,朱雀文化出版的《去他的北京》,作者傅主席用了搞笑、幽默,甚至有點嘲諷的筆法,寫下在北京生活的各種奇怪經驗,包括:搭計程車、吐痰文化、嚇人公廁等,呈現北京人在保有古老傳統文化之外,有著另一種生活實錄。
在北京歷史的延續
北京,在歷史的變遷中,有著多少人沿著軌跡沉沉浮浮。近代以來,北京這個城都就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不滅的情結。
中國近現代史上每一為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與北京城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高談文化出版的《十個人的北京城》,就介紹了康有為、蔡元培、陳獨秀、魯迅、胡適、徐志摩、朱自清、老舍、梁思成、沈從文等10位名人進入北京城的故事,有的人是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有的人是為了獲取政治資本,有的人則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文藝夢想,但當他們在北京奮鬥的時候,北京城已經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而他們的心頭也留下了北京城不滅的烙印。

@謝育貞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