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008

在台灣遇見伊東豊雄@People

建築就是界定人跟環境的關係 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和台灣的關係密切,主持包括高雄世運主會場、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與台灣大學社科院新大樓等三建案。伊東豊雄自由奔放、充滿生命力的流動線條結構,未來可望成為台灣新建築代表。

撰文/謝光萍

三月十四號星期五的晚上,北美館的大廳擠滿人潮,每個人仰頭枯站兩個小時,看著模糊的視訊轉播,不時寫著筆記。這場景不是熱門偶像的演唱會,而是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的演講。

近年來建築成為新顯學,是因為它反應了時代的慾望,成為生活表徵。而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和台灣的關係尤其密切。他在台灣北、中、南各有高雄世運會主會場、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與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大樓等三個建案,前兩者即將在二○○九年落成。未來談起台灣的新建築,除了高聳的台北一○一大樓,伊東的作品可望成為新地標。

模糊界線 與自然共生

伊東豊雄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生命力的流動線條和結構。他認為建築要派得上用場,就是能讓人入內感到舒服,就算面對不同空間需求的設計案,唯一的共同命題就是界定人跟環境及自然的關係。

擔任台灣大學社科院「在地建築師」、協助伊東發展設計細節的建築師邱文傑認為,就像鄰家歐吉桑有著可親近氣質的伊東豊雄,每個作品都希望遵循自然的法則,所以總是盡可能地拒絕一分為二,讓界線模糊化。「從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到一種純粹,你可以看出他很在乎人們怎麼生活,」邱文傑剖析。

要重新界定建築和自然的關係,伊東靠的卻是人工智慧─電腦設計演算法,是指在座標圖上,由數學邏輯來控制點的運動。在《伊東豊雄的建築冒險十則》中,伊東說明他喜歡設計演算法的原因,因為它就像作曲,透過規則將一個音調定下,然後在某個框架上,一點點地去調整移動,在「安定」中製造一種「不安定」。伊東認為新世紀建築必須擁有「做出不安定狀態」的企圖。

而透過設計演算法所做出的建築線條,不只是將大自然裡的樹枝、葉子等不規則線條,轉化成便於建築物使用的幾何線條,它的本質也和大自然的法則相似,依循一個固定的邏輯,從一個點開始,然後延展開。

電腦演算 還原自然邏輯

舉例來說,在東京表參道上的精品店Tod's,伊東就把店外行道樹櫸木樹枝的剪影放入座標圖,透過數學邏輯,不斷地在圖上重疊剪影,再依照這個圖樣設計建築物的結構與外觀。如此一來,Tod's的牆就像是由一根根樹枝組成,和街道上真實的櫸木相互輝映。

負責世運主場館的在地建築師劉培森認為,伊東豊雄和其他建築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有很強的結構與系統技術,這讓他除了具備一般設計師的觀察力,更能全方位實踐自己的意志,並追求細節的完備。「真誠親和的人格特質也是伊東的優勢,他從來沒有身段,總是誠懇地與人溝通,這讓他不僅可以成功率領一個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團隊,也能說服業主採納他各種前衛的提案,」劉培森說。

「不論多好的設計案,都必須在連影子和形體都不存在的階段去說服對方,所以建築的表現包括了思想意象和技術的傳達,」伊東在《伊東豊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裡再次強調溝通的重要性。體育界常用的「意象訓練」,藉由在腦海中不斷想像某動作,使比賽時能順利表現;運用在建築上,伊東透過此概念說明來創造意象,並和業主、工程師、居民建立相同的願景。

追求自由一向是伊東建築的信仰,他認為,一旦被形式左右,人類的生命力與豐富性等特質就會流失。那麼能夠享受自由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這賦予他創造建築的衝勁與原動力。可以期待不久的將來,台灣老百姓不用買機票飛到東京,也可以親身感受到伊東豊雄的自由建築。

@Source: 2008.04.15 數位時代電子報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