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2012

韓良露:珍惜廟口夜市的文化資產@Culture

@Source: 【聯合報╱韓良露(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12/04/24

這一周接待了來自加州聖荷西水星報的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和他們一起去我選定的基隆廟口夜市。去夜市為什麼不選台北的,而要捨近求遠?記者問我,我說基隆 廟口夜市是北台灣我最喜歡的夜市,我對之不僅有童年的情感,小時候阿嬤會帶我從北投一路搭火車到台北車站再轉車去基隆,童年時常常有個奇妙的景象,隨著火 車入基隆站,不遠處還可看到大船入港,下車後我喜歡看到同一個畫面中竟然同時出現火車與輪船。對孩童而言,這樣的畫面彷彿是歌頌工業時代的進行曲。

再下來,更讓我興奮的旅程,阿嬤手牽著我過天橋向仁三路邁進,平日偶爾也會帶我去當時還存在的龍山寺廟埕前的龍山商場早晚市。其實從當年到今日,基隆廟口 就如龍山廟口一樣,都並非只是夜市,事實上有不少店上午就開始營業,甚至還有二十四小時開業的,如果要稱基隆夜市,指的該是下午四點後才到愛三路的流動擺 攤。

印象中,阿嬤只喜歡去仁三路的老廟口,這裡有一些店據說可推至清朝末年1875年奠濟宮蓋好後就在廟埕前流動的小攤,但可考的百年老店,則要溯及日治時期 的整治,把流動攤變成了固定攤,阿嬤喜歡的就是這些賣古早味的店家,用米豆做的豆簽羹,放肉羹的麵線羹,迄今仍一直用炭火烤出焦邊火味的碳(炭)燒蚵仔 煎,百年的油豆腐、魯鴨蛋的魯肉飯攤,還有連著和豬心嘴邊肉等等一起切的黑白切與廣東麵。

現在的我,並不常去基隆廟口,常去的反而是台北的小夜市,如遼寧街夜市,但常常會想到基隆廟口,每年總會有一兩次找機會去,尤其碰到招待異國媒體或友人時,選擇去基隆廟口可說一箭雙鵰,既工作到又玩到。

這回也是這樣,當攝影記者在拍照需要花多點時間時,我就會不斷地小失蹤,去吃一些我懷念的小食,但這些美國來的記者是不會懂古早味的,看了麵線羹搖頭,勉 強吃蚵仔煎卻對黏黏的醬汁難以接受,他們愛吃的是不加美乃滋的營養三明治(還吃了兩個),又大讚烤蝦烤風螺,但最收服他們心的是花生紅豆泡泡冰,臨走前竟 然要求再回來買一份吃。
文字記者後來說,他很羨慕台灣文化既有現代又有傳統的生活,他還玩笑說求求我幫他帶一個夜市回聖荷西吧!他說在美國很多城市,晚上根本沒地方去,大城市如紐約能去的也是那些很貴的夜店。

夜市真的不只是一個吃東西的地方,夜市是保存平價美味飲食傳統的場域,像紐約、倫敦、巴黎、京都,都有好吃的食物,但都不便宜,台灣也有很高級的餐廳,但一個社會同時能保存平價的美味也很重要,庶民的小確幸在夜市裡,不在大飯店裡。
來過台灣幾次的攝影記者則說他一直想在台灣找份工作留下來生活,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生活很豐富很多元很安全,在半夜可以安全上街、還有美味小吃的城市世上真不多。
但也不是所有夜市都好,去過士林夜市的兩位記者,很高興我帶他們來基隆廟口,他們也同意我對士林夜市粗糙、重覆、混亂的批評,在此我必須提醒基隆廟口的管 理單位,仁三路基本狀態還可,但今年我去已經看到一些不優質的店家出現,還好尚未造成劣幣逐良幣之風。至於愛三路則愈來愈糟了,我是不會為愛三路專程去基 隆廟口的,好的廟口早夜市,就像非物質的文化資產,需要大家好好地保護與珍惜。

歡迎瀏覽南村落網站: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