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2006

Arch @ 扎哈·哈迪德 建築界的「女魔頭」

扎哈·哈迪德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女性建築師。可是有人譏諷她喜怒無常,有著瘋子般火爆的性格。然而,一個來自伊拉克的英國女人能夠在建築界的金字塔尖裡與男人們平起平坐,這本身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她可能不快樂

  哈迪德的工作室位於倫敦的心臟地帶克拉肯威地區。她的個人辦公室碩大無比,天花板是裝飾成複雜鋸齒狀的藍色帕思配克斯有機玻璃。哈迪德還是那副慣常的打扮:黑色束腰上衣,黑色光面修身長褲,黑色Prada涼鞋,懶洋洋地躺在著名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設計的一張S形粉紅色安樂椅上。書籍和雜誌包圍了整個房間。

  哈迪德喜歡用漫不經心的美國腔調聲音洪亮地向她的下屬佈置工作。每當聽到她的聲音,下屬們都會大嚇一跳。哈迪德是個與眾不同的老闆。與哈迪德打交道,就像對付一座隨時會爆發的火山一樣。她的一位前助手說:「在她手下工作從來不覺悶,但她經常像一個瘋子一樣,你得忍受她怪物一般的尖叫、怒吼。回過頭看,有時候覺得她很悲哀。我想她一定很不快樂。她的生活一團糟。」

  哈迪德對工作和下屬的嚴苛在業界是出了名的。業界冠以她「女魔頭」的稱號。然而,與她有著相似性格的男建築師卻不被認為有任何的反常。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待男女的不平等。至少哈迪德自己這樣認為。

  解構主義大師

  哈迪德是建築界的一個傳奇。有人說她是瘋子,有人說她是異端人物,當然還有人說她是特立獨行的建築大師。無論如何,哈迪德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解構主義大師」。

  哈迪德曾帶領她的團隊獲得了世界多個最頂尖的建築設計競賽殊榮:意大利米蘭一幢外形扭曲的寫字樓,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大學和會議大樓建築,中國廣州的歌劇院,德國斯特拉斯堡電車站,丹麥哥本哈根藝術博物館,美國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倫敦2012年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爾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設主持權……

  2004年,哈迪德獲得了「建築界的奧斯卡獎」普立茲克建築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世界最高榮譽建築獎項的女性。普立茲克獎評委之一、美國建築資深評論家艾達·路易絲·赫克斯特布爾稱:「哈迪德改變了人們對空間的看法和感受。」空間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膠泥一樣,任由她改變形狀:地板落差極大,牆壁傾斜,天花高吊,內外不分……

  本週末,一場哈迪德的設計作品展將在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古根漢美術館拉開帷幕。

  曾以「不建」聞名

  哈迪德的成名之路充滿了荊棘。幾年前,哈迪德被認為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建築師,確切來講是一名「藝術家」或一位「學者」,而不是一位真正會動手建設的建築師。實際上,以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哈迪德怪異的設計方案。

  在建築業內常會聽到一些反對哈迪德的聲音,一部分是因為其他建築師對她的嫉妒,一部分是因為哈迪德所設計的那些不入主流的建築。著名的主流建築師羅伯特·亞當是批評哈迪德的其中一名專業人士:「她打著建築的幌子搞抽像雕塑藝術。那些建築看起來可能很有趣,可是它們後面有什麼理論支持嗎?顯然沒有。那些建築一旦沒有人接觸了,不出5年或10年一定會倒塌瓦解成碎片。」

  1994年,哈迪德艱難獲得了英國威爾士卡的夫灣歌劇院競圖方案的一等獎。但是,來自卡的夫地方的反對最終扼殺了哈迪德方案的實現。他們不願意讓一個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倫敦女人主持一幢威爾士重要文化建築的建設。哈迪德承認,卡的夫的挫敗曾給予她很大的打擊。那時候,哈迪德甚至重新考慮自己是否應該繼續留在建築界。在她最信任的得力夥伴帕特裡克·舒馬赫的大力支持下,哈迪德終於走出了事業的危機。

  努力是成功秘訣

  哈迪德1950年出生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個富裕、開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獨立。他們和巴格達許多其他有錢人家一樣將哈迪德送到天主教學校讀書。哈迪德立下從事建築事業的理想是在11歲的時候。她父親一位世交的兒子是一名出色的建築師。在哈迪德家,他是一個優秀的榜樣。他對年幼的哈迪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另外,母親的品位也深深影響了哈迪德。從小,哈迪德就看著母親收藏各種各樣的新式傢具。

  定居倫敦之前,哈迪德曾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攻讀數學系。哈迪德1972年開始就讀於著名建築學府———倫敦建築聯盟。當時,她的導師是荷蘭著名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哈迪德當時的校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現任建築系教授奈傑爾·科茨回憶說:「他們相互欣賞,有著對革命性現代主義共同的興趣。當時的哈迪德和現在一樣喜怒無常、脾氣火爆。但那正是大家喜歡她的原因,也是她的作品中充滿自信的原因。」

  有人打了個這樣的比方,「哈迪德才是當今世界建築界最暢銷的商品」。黎巴嫩電視台有一次在採訪哈迪德時曾問道:「是什麼讓你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命運還是幸運?」哈迪德嚴肅地回答說:「都不是!是努力!」


@靖思/編譯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