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北京奧運兩大建築鳥巢、水立方以3D動畫方式亮相,吸引大批觀眾圍觀。在他們的眼中,奧運建築的高科技、前衛造型與科幻般的氛圍,已然代替畫卷上的長城、紫禁城,成為現代北京的象徵。
這或許便是鳥巢、水立方在國際競圖中殺出重圍的主因。打從新世紀開始,一個個由外國建築大師的大型公共建築設計,陸續在北京舉辦的國際競圖中出線:像一個巨大金屬半球的「水煮蛋」國家大劇院、如兩個Z字交纏的中央電視台…,它們造價奇昂、怪異造形與北京市容格格不入,卻野心勃勃地想向紫禁城等老北京地標「篡位」。
鳥巢的合作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認為,北京選擇這些前衛建築,是企圖「切斷歷史」的宣示,代表中國「向前看」的決心。
是「切斷過去、只往前看」的野心與決心,讓北京願意拋棄經濟、適用、呼應環境等原則,這些「未來建築」得以如飛碟般空降北京。
國際大師未必帶來一流建築。「中國可以引進一流建築師,卻無法產生一流建築!」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曾對西方媒體批判中國的「洋大師熱」。
如果鳥巢等實驗建築的冒起是北京教人驚歎的「大立」,傳統民居胡同的消失便是令人歎息的「大破」。根據清華大學估計,就在鳥巢等四大奧運建築開工的二○○四年,便有二十五萬平方公尺的胡同被拆除。
洋建築與中國建築的戰爭,終於在「鳥巢」身上一舉爆發。二○○四年,吳良鏞等四位建築界地位崇高的院士聯名上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歷數鳥巢「崇洋奢華」等罪狀。此一舉動促使「鳥巢」暫時停工,最後決定取消鳥巢的開啟式屋頂,從而減少一萬噸用鋼量與三億人民幣的預算。
建築界認為,中國政府這一次肯大刀闊斧地「砍」向鳥巢,不僅是為了維護節儉、環保的「綠色奧運」形象,更是為了平息中國建築師面對中國業主崇洋心態、長期累積的民怨。「中國業主一方面任西方建築師天馬行空,一方面卻對本國建築師多重限制。」城市建築評論家史建表示。
「問題是,什麼是中國現代建築?」史建表示,中國一直沒有產生明確的現代建築語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築師只能在復古/西方建築之間不斷搖擺。談本土文化?中國建築師搞不清楚;談協調周圍景觀,外國建築師多半做得比中國建築師更好。他認為,北京追求現代化表皮的盲點在「找不到中國現代建築」,這個困惑或可在奧運帶來的西方勢力衝擊下,逐步摸索、找到答案。
史建認為鳥巢、水立方在城市空間上的拓展,對北京城深具意義。兩者所在的奧林匹克公園,位在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端。過去幾千年來,因為「面南而王」的思想,北京城的中軸線一直向南發展,這是第一次轉過頭來向北發展。
此外,相較於紫禁城、長城等為帝王打造的「皇室建築」,奧林匹克公園可說是北京有史以來為人民設計的最大型「公共空間」。剛從瑞士採訪「鳥巢」設計師赫爾佐格歸來的史建表示,赫爾佐格煞費苦心地在「鳥巢」身上設計了咖啡館、商場,期望在奧運光環消褪後,鳥巢也能吸引市民、遊客來此觀光、消費,成為市民重要的生活空間。
此舉考驗北京經營公共空間的能力,也關乎它能否成為真正的現代城市。最重要的不是二○○八年的北京怎麼樣?而是二○○八年後的北京會怎麼樣?
@2006/07/28 聯合報 +陳宛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