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家鄭在東展出六幅畫作與一件為現場創作的雕塑,並將他的「小房間」布置成古樸的茶室,呈現他所追求的明清文人生活空間。 陳冬青/攝影
兩年前,主張讓作品走出美術館的「黃盒子」展覽概念,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當代書畫展;兩年後的今天,「黃盒子」在上海青浦的小西門民居建築群落中登場,再次探索走出「白盒子」(White Cube,指西方潔白、明亮、中性的展覽空間)的作品呈現方式,以及創作者與本身具有生命力的展覽空間碰撞後的創作結果。
黃盒子 曾在台北展出
「黃盒子.青浦─中國空間裡的當代藝術」由中國美術學院發起,青浦新城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不僅吸引兩岸三地與外國藝術家參與,還有十多位建築師從不同角度加入創作。展覽地點「小西門」坐落於上海的郊區,原為一處預定拆毀的破舊民居群落。在它走入歷史之際,當地藝術家發起保留基層民居記憶行動,由地方政府支持,歷經三年時間重建,為一處由藝術家雕琢出來、深具水鄉特色的樸素民居建築群落。「黃盒子」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時,是在標準的「白盒子」(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再造一個空間,將制式的展覽廳變裝成為「黃盒子」的隨興概念空間。而這次在上海小西門的傳統建築中展出,更徹底實踐「黃盒子」概念。
藝術家將以繪畫、錄像、攝影、裝置、多媒體戲劇等形式,應對小西門的傳統中國民居空間;建築師則以現場製造、成品重組等方式,在民居群落中展現創意,目的在於探索傳統空間與當代建築的關係、表達與展示的關係。參展藝術家有台灣的于彭與鄭在東,大陸的艾未未、吳山專、邱志杰、王冬齡、吳俊勇、劉大鴻、劉韋革、葉放、張慧、鄭端祥、薛珺、孫遜、總體藝術小組,香港的梁志和、白雙全,以及冰島的Inga Svala Thors-dottir、挪威的Intravision Group、韓國的Bum Park、蒙古的Dalkh-Ochir。建築師則有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西班牙的J.C. Sancho Osinga-Sol Madride-jos,以及多位大陸著名建築師與新起之秀:張永和、馬清運、劉家琨、劉宇揚、祝曉峰、張斌、張雷、王家浩、童明、李凱生、大舍建築師事務所等。
舉辦論壇 思考中式空間
展覽為期一個月,今晚在水泥廠廢墟舉辦一場特別的開幕酒會,來賓們將從小西門展區的碼頭乘船前往。今日下午還將於展區舉辦論壇,策展人張頌仁與高士明對藝術家、建築師拋出一連串的問題,如當代藝術的展示空間與意義建構機制、美術館空間對藝術創作的支援與限制、中國傳統觀賞文化與美術館觀看制度的關係、理想中的美術館、「中國式空間」的思考、中國日常生活空間?的當代藝術創作可能性、中國傳統空間與經驗的建築學轉化、文化遺產與文化傳統的思考、歷史與傳統的意義等。
小西門才剛完工,未來將被如何運用,目前還不確定。策展人捉住時機,讓這塊甫誕生的新新天地變成當代藝術的舞台,由兩岸三地與國際數十位藝術家與建築師,盡情發揮,探索中國空間裡的當代藝術,讓創意如魔法一般,點活沈睡的古老民居。
@轉載自2006/09/07 民生報 +陳冬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