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006

News @ 從世博會特展》看日本怎麼搞文化派對

有人說,世博會就像是人類「文明的派對」,成功的大型世界博覽會,不只可展現國力、產業特色,也讓新發明、新科技及文化創意,有了最佳亮相舞台,發揮超大型媒體功能,成為企業展現品牌及形象的最佳場所,並增進人與人的互動。
如果,台灣要在2011年、舉辦中華民國建國100年的大型博覽會,政府及民間各界該從何準備起?10月3日到11月12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登場的「台日博覽會特展」,或許可讓會展服務產業(MICE)剛起步的台灣,有機會從日本博覽會的豐富經驗中得到啟發。

此展由安益(Uniplan)國際展覽集團、台北市立美術館、吉田秀雄紀念事業集團及中華民國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主辦,引進百餘年來日本各式博覽會的歷史文物與相關珍貴海報,展品來自吉田秀雄紀念事業集團旗下的東京廣告博物館,呈現日本130多年來舉辦博覽會的歷程,其中包括從錦繪看日本博覽會的起源、日本博覽會的多元風貌(包括萬國博及地方博)、博覽會與企業的共奏、世界名牌及新發明與博覽會的淵源等不同主題。

百年歷程
從明治維新的地方博到去年愛知世博會,一覽無遺。

安益集團總裁、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理事長涂建國指出,政府94年度起推動「會議展覽服務業發展四年計畫」,提出2008年舉辦大型博覽會的計畫。同時,2008北京奧運及2010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如火如荼地籌備,「台灣必須加速會展領域的規劃及服務公司,才可能應付未來國家行銷需求。」

他說,日本早從明治維新時期就開辦各種博覽會,其中包括五次世界博覽會及無數次地方型博覽會,這些豐富經驗最值得台灣參考借鏡。

去年涂建國與中華民國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創會會長、且與日本廣告界淵源很深的賴東明,一起到日本電通集團旗下的東京廣告博物館參觀,看到當時展出的博覽會特展,便決定引進,為將來台灣舉辦世博推廣暖身,經過一年多的聯繫安排、投入約千萬元經費,終於促成。

大型博覽會舉行時通常是當時社會的大事,既展現國家實力、文化特色、開創企業商機,也具有「國際行銷超大型媒體」的功能。

日本萬博會製作人第一把交椅、有「世博會大叔」美譽、也是愛知世博會總策劃的泉真也指出,1970年大阪世博會舉行時,日本人口約1億人,吸引到場參觀者高達6,400萬人,這個紀錄在世界萬博史上還未被打破。

另如1935年舉辦的「台灣始政40年的博覽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盛大的博覽會,當時台灣有600萬人口,參與人數約300萬人。日據時代,台灣也到日本參加過三次島外博覽會,珍貴史料都將在此次活動中一併展出。

城市行銷
不只專注買賣商機,還要凸顯地方文化及特色產業。

此外,很多新創意、新發明、新品牌都因在博覽會亮相,而發光發亮。明治十年(1877年),日本以文明開化及振興產業為主題,在東京上野公園舉辦第一屆勸業博覽會,讓博覽會成為企業提高產品形象的最佳舞台,朝日啤酒就曾在第四屆勸業博覽會獲得一等賞獎狀。

但是,涂建國指出,台灣目前看大型活動的商機還不夠全面,以北京奧運為例,台灣想到的可能只是買賣,怎麼把東西賣進去;但大型活動帶來的商機其實不僅於此,「觀光局、航空公司等都應善用此商機,思考如何把奧運人潮帶來台灣」。

文化創意,更是大型展覽活動的重頭戲,以日本愛知博覽會為例,名古屋館就把縣民創作的剪紙作品,製成燈箱圖案,讓藝術文化在博覽會中形成公民參與,也分享了地球市民(global common)的主題觀念。

日本的博覽會經驗,最值得台灣學習之處,在於「不好高騖遠」,從地方博覽會開始做起,而不是一開始就做世界博覽會。

從台日博覽會展出的海報中,可以發現,日本舉辦過上千次的日本「地方博」,總能凸顯出城市品牌、文化特色、特殊產業,以及民眾參與精神;台灣各地都在舉辦藝術季、文化節活動,如果可帶進博覽會概念,便更有價值,但「必須做到城市行銷、城市的特色及城市的產業,才有可能成功。」涂建國強調,「這也是引進這項展覽最大的用意。」

在這次展出的博覽會海報中,最難得一見的是「錦繪」作品,描繪當時的博覽會場景人物栩栩如生,錦繪不只讓人看見日本博覽會的起源與盛況,本身也是文化藝術作品。

展覽期間也將舉辦跨國研討會,包括日本國家級博覽會大師泉真也、愛知博覽會總策劃福井昌平、愛知博覽會Global House館長福川伸次及電通育英會顧問藤谷明等大師都將來台,與台灣政府、企業界面對面交流,探討博覽會為社會文化、經濟帶來的價值與媒體效益。

@2006/09/23 經濟日報 + 鄭秋霜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