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場嘉賓致詞不時提及「crisis」「threat」,對於市道景氣的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但是香港特首曾蔭權仍信心滿滿地指出,香港東西文化薈萃,加上居中國門戶的地利之便,受惠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與製造基地,香港具備扮演亞洲設計樞紐的一切特質。
「不 過在這波金融海嘯中,高度仰賴國際金融、港口服務與製造代工業的香港,面臨極大的威脅與考驗;我們的產業同質性太高了,更反映現在是最需要設計與創意產業 的時候,設計與創意,才是聰明的解決問題、應對危機的方法!」主辦設計營商週周的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羅仲榮深有所感地強調。
這次香港設計營商周的伙伴國家是荷蘭,現場隨處可見亮橘色的鬱金香圖底,印著白色「open mind」字樣,正如荷蘭設計給人的鮮明印象,讓人暫時忘卻金融海嘯的沈悶。
「荷 蘭設計(Dutch Design)向來以創新、前衛、富現代感與別具幽默感,在全球設計界獨樹一格。」荷蘭外貿部長法蘭克‧辛斯克(Frank Heemskerk)一語道出荷蘭設計的風格語言。他此行特別率領設計相關產業及教育領域、近280 人前來香港,據稱是有史以來,由荷蘭官方所帶領,最龐大的海外代表團。
台灣景氣低迷,與香港不相上下,若說設計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最佳方案,我們能向荷蘭設計學些什麼呢?
崛起的設計新強權
「創新與開放的態度就是荷蘭設計的獨到之處,只要開放心胸,設計可為企業和政府找到更永續的立足點,建立更好的品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辛斯克指出,全球化讓產品與服務愈來愈類似,唯設計與創意能為企業找出市場區隔,成為競爭中求勝的核心能力。
荷蘭不只有鬱金香和風車,17 世紀孕育出重視呈現光影筆觸的畫家林布蘭、梵谷;如今,她是崛起中的設計強國,在1600 萬人口中,有4 萬6000 位設計師,直接創造26 億歐元產值(約合1200 億新台幣),占GDP7560 億美元(約合2 兆5000 億新台幣)的4%到5%。
1928 年,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成立設計部門。如今支援照明、生活家電、醫療保健三大事業群從事研發的飛利浦設計(Philips Design),在全球擁有500 位設計師,為全球最大設計公司。近年他們結合照明、影音、醫療保健設備等各領域科技,提出簡單化、人性化的「環境體驗」(Ambience Experience)整體解決方案,投射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提升生活品質。而1993 年,由藝評家芮尼‧雷馬克(Renny Ramakers)與設計師海斯‧貝克(Gijs Bakker)發起的Droog Design團體,號召一群年輕設計師參與義大利米蘭家具展,一炮打響荷蘭設計的國際知名度。
Droog Design 總能將常見的生活物件,重新賦予新定義、組合,展現前衛、環保的設計,如提歐‧雷米(Tejo Remy)以廢布料綑綁而成的「廢布椅」、垂吊排列牛奶罐的「牛奶罐燈」、大小抽屜組合的「抽屜五斗櫃」,及85 個燈泡綁成一串的吊燈,都是Droog Design 的經典名作。
「Droog Design 彰顯荷蘭設計的直觀(straight forward),並展現令人驚奇的可能性!」芮尼指出。
荷而蘭建築師團隊近年也走紅國際,如造型破格的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便出自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手筆。
腹地狹小,養成放眼全球的國際觀
荷蘭設計簡單俐落又前衛鮮活,流露務實不矯飾的機能主義,直率表達人性的需求,平實中可見未來感的創意,如此自成一格的獨到設計見解,其實受到歷史、地理背景影響極深。
「我 們國家小、土地少,做任何事總是先全球化思考(global thinking)。」辛斯克點出,面積不過4.2 萬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一點,人口1600 萬,堪稱小國寡民的荷蘭,境內自然資源無法與德法等鄰國相比;加上內需市場太小,反而懂得放眼全球,以國際市場做為設計發想的起點,賺全世界的錢!
「荷蘭人擁有懂得『向外看』的國際視野。」成長於紐西蘭、於荷蘭工作幾十年的飛利浦設計部門副總裁葛蘭特‧戴維森(Grant Davidson)觀察指出。
而「低地國」荷蘭長年與海爭地,自14 世紀起,便開始一連串人工治水、築堤、填海、造陸工程,增加10%以上的國土面積,而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陸」之說。因為土地有限,荷蘭人更能有遠見地看待土地利用的效率,重視環境永續,也間接影響對於設計與都市規畫及建築的觀點。
地理限制所醞釀的不安全感,造就荷蘭人向外開拓,勇於冒險創新的性格,成為第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國家。翻開歷史,荷蘭是開啟17、18 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於1602 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發展國際貿易,將亞洲的香料、絲綢、獸皮銷往歐洲,締造荷蘭的黃金時期,並曾殖民台灣38 年。
無力冒犯臨邦,卻藉貿易融入歐洲大國經濟發展,荷蘭人務實性格由此可見。善於營商的荷蘭人,後來還發明了共同基金、股票市場、信用、保險等,創造當代資本主義與金融制度;而全世界第一樁金融泡沫危機,就是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狂熱」,過度投機炒作鬱金香價格而產生的經濟泡沫!
用絕佳創意從景氣谷底翻身
荷蘭設計師既是心胸開闊的創新者、實事求是的競爭對手,也是手腕靈活的商人;這些特質,也在設計教育的養成中可見端倪。
「荷蘭人血液裡留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基因。」今年38 歲的陶藝設計師Sander Luske,也在大學教授陶藝設計課程,他提到荷蘭的設計教育講究設計概念的理據、重視動手做,而且很重視「市場」。「你可以天馬行空、自由地設計,但你要說出一個好故事。
而且請學生設計茶具組,首先請他們鎖定使用對象,接著才根據使用需求進行創意發想與設計。」他解釋,荷蘭的設計教育,創意是建立在完整的分析上面,而且一開始就會設想到消費者與市場。
去年,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時尚」(Red- Light Fashion)計畫藉著時尚設計師進駐,改變該區犯罪氣息的HTNK 時尚顧問公司何伊婷克(Mariette Hoitink)指出:「義大利有很多設計大師,但沒有看到新一代的年輕設計師,出現斷層;反觀荷蘭,年輕設計師輩出,整個設計創意產業都充滿活力!」
出身Droog Design,以狂放奇想風格聞名全球的荷蘭設計金童馬瑟‧汪德斯(Marcel Wanders)衷心建議:「在最艱困的市場與時間點,你最好確保你的產品是最好的,而現在正是設計能拉開市場區隔的時候!」
即便地理受限如台灣、香港,又即便是在景氣的谷底,也能以荷蘭為師,發展設計創意產業。唯有憑藉創意與設計,才能應對金融海嘯,引領大家自不景氣的浪底翻身!
1993 年,Droog 以「乾設計」概念,在米蘭設計家具展大放異彩,懂得行銷生意的荷蘭政府,當然嗅到了設計這門好生意。荷蘭教育文化科學部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於2002 年出資,成立名「Premsela」的公營設計推廣單位,將「荷蘭設計」(Dutch Design)行銷全世界。
Premsela 每年編列4 億歐元的預算,成員為設計界專業人士;做為荷蘭設計產業的窗口,Premsela 創立以來以「荷蘭設計」為號召,廣邀荷蘭設計師參加國際設計大展,從歐洲的米蘭設計家具展,到東京100% Design 與香港的設計營商周,都出自其大力推動;以甫結束的東京100% Design 為例,Premsela 以「荷蘭創造(Created in Holland)」為策畫概念參展,提出許多設計與異業結合的方案,欲協助荷蘭設計師擴大東洋市場。
做為荷蘭設計與各國設計產業的交流平台,Premsela 另主導由阿姆斯特單及烏特列茲政府資助成立的FreeDesigndom 計畫,期待2010年讓荷蘭成為「設計大國」!
@Source: 30雜誌 2009-01-20 記者:林孟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