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09

綠的海平線 紐約紀錄片展獲高評價@News


紐約現代美術館21日晚間放映郭亮吟導演的「綠的海平線」。這部紀錄當年被召募到日本軍機工廠工作的台灣少年工大半生流離的故事,獲得紐約觀眾極高的肯定。

影片上映前兩小時門票已銷售一空。這部紀錄片在2008年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第30屆「金穗獎」首獎及日本湯布院文化紀錄電影節「松川賞」大獎與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不少透過口碑相傳知道這部影片的紐約觀眾都很期待,所以紐約現代美術館昨晚票房創下紀錄片少有的售罄紀錄。

郭亮吟應紐約現代美術館「2009年紀錄片雙週展」策展人邀請,參加「綠的海平線」在紐約的首映。

影片放映中,不時會聽到觀眾席發出輕輕的嘆息聲。60分鐘的影片沒有刻意訴諸悲情,也沒有批判,歷史圖片與幾位當年少年工的訪談交織,像一首敘事詩。觀眾們在影片結束以熱烈的掌聲向坐在觀眾席的郭亮吟致意。

郭亮吟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她在1999年從一位曾在日本飛機工廠工作的老先生那兒聽到,二次大戰末期日本軍隊在台灣募集了8000多名少年工到日本生產軍用飛機的海軍工廠工作。這段故事讓她非常驚訝,更令她驚訝的是:為什麼台灣少年工的命運從來沒有被提及?

她開始從各種管道挖掘出被埋藏了60年的故事,過程中也了解到這些台灣少年工的人生波折反映出太多太複雜的問題。2002年到2006年之間,「綠的海平線」的製作團隊在台灣和日本訪問到幾位已是中老年人的當年的台灣少年工。

1944年到日本高座(Koza)海軍工廠的8000多名台灣少年工,不少人在美軍轟炸日本軍工廠時死亡。二次大戰結束,這些並不認識新祖國的少年們回到台灣後,身份認同的問題讓他們備受艱辛。少數希望能在日本就學的少年們也陷入艱困的境遇。

1952年中共以免費就學吸引一些留在日本的台灣少年工到大陸。這些曾為日本工作的台灣人在文革時代也成為被清算鬥爭的對象。在中國大陸住了30年後,於 1982年回到東京的林文瑞,在片中談到他在台灣、日本及中國大陸的人生起落,許多經歷在外人眼中啼笑皆非,對當事人而言,卻是無比辛酸。

郭亮吟說,幾位回到台灣定居的當年的少年工在接受訪問時都表示很意外會有人詢問這段往事。他們說,10幾歲到日本工作是希望人生有較好的發展,日本戰敗後 他們不知何去何從;20歲出頭回到台灣,卻莫名其妙地陷入他們根本不了解的政治問題。對這些動盪時代裡無奈求存的台灣少年工而言,兩個夢都失落了。

台灣少年工的故事在解嚴之前不只是被遺忘,當事人也小心謹慎的隱藏。郭亮吟說,他們表示,在白色恐怖下被冤屈比面對戰爭還要可怕。

郭亮吟說,挖掘台灣少年工的故事的過程中,對於台灣的複雜的認同問題有更深層的思考;從訪談中也學習到很多經驗。

「綠的海平線」是獨立製作。製作團隊自2006年開始在台灣各地巡迴放映50多場,地點包括文化中心、學校及誠品書店。郭亮吟說,在各地放映都獲得熱烈迴響,反映出以年輕人為主的觀眾對於那個時代希望知道更多。

這部紀錄片在海外的放映,包括日本、新加坡、法國、加拿大及美國的舊金山與紐約也受到極高的肯定。郭亮吟說,製作紀錄片需要長時間考證及彙集資料,把不同敘事風格的訪談及不同情節剪輯成60分鐘的影片,也是重大挑戰。

「綠的海平線」獲得的共鳴讓製作團隊很受鼓舞。郭亮吟表示,目前他們正在製作「軍教男兒」,紀錄當年孫立人成立以台灣人為主的新軍 -- 「台灣軍士教導團」的故事。當年只存在 1 年多的軍團是另一個埋沒在過去的往事,郭亮吟希望這段湮沒的過去能獲得和台灣少年工一樣的關注。

@VIA: http://udn.com/ 2009/02/22 中央社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