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05
Food @ 統一星巴克推出市面上首款直立咖啡年輪
農曆新年春節是中國三大節令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慶,也是全家團聚,朋友互相祝賀,彼此傳遞問候與關懷的最佳時機。而統一星巴克以下午茶糕點作為今年禮盒開發的主概念,其中最特別的是市面上首款的直立式咖啡年輪,咖啡蛋糕體中以新鮮進口的澳洲奶油,用手工輪轉配合慢火烘焙,再以爽口的白巧克力將蛋糕層層包圍,塑造出一圈圈高昇矗立,象徵滿滿的祝福意味,推出勢必成為今年春節最佳伴手禮之一!此外,還有像「焦糖咖啡蛋糕」、「咖啡鳳梨酥」、「和風脆餅禮盒」等,總計共有十款之多,價位自320元至1950元不等,提供多種不同的選擇!
統一星巴克表示,根據往年春節時期禮盒的銷售狀況觀察到,國人購買禮盒,大部分是以拜訪送禮居多,亦不乏有自用家中請客,而價位多居於300元-500元間;禮盒的類型則偏好包裝精緻的餅乾類或是糕點。從去年春節開始,統一星巴克即開發了以糕點為主的伴手禮商品,除了商品本身的精緻可口,包裝設計質感更為講究,送禮時充分展現誠意與人情味。今年不僅在糕點外觀更創新,亦推出多種與春節應景的商品,例如:象徵吉祥的桔香水果蛋糕、擁有旺來好兆頭的咖啡鳳梨酥..等,更讓西方的咖啡與在地文化上有著緊密的結合。除此之外,咖啡豆與咖啡調理器具,亦是過年居家調理咖啡不可或缺的組合,希望讓大家度過一個充滿星巴克咖啡香與精緻糕點搭配的農曆佳節。
為了讓消費者於返鄉期間,也可以到全台各地不同設計風格的Starbucks過新年,1月06日起至1月28日,消費者可向新竹(含)以北的星巴克門市,索取限量贈送的『返鄉券』,並至新竹以南的星巴克門市,凡持『返鄉券』購買一杯中杯或大杯的咖啡,就再贈送您相同的中杯咖啡,讓返鄉過節的消費者,可以與家人或朋友一同到Starbucks Coffee,感受獨特的星巴克新年體驗。除此之外,過年期間的星巴克門市更推出「新春傳心意」與「花開迎吉祥」消費滿額送的活動,讓整個春節充滿好運與驚喜。另外,為讓消費者在過年期間也可以品嚐到統一星巴克的咖啡,除了除夕夜會提早於下午5點打烊外,多數門市仍會於新年期間提供服務,但營業時間及日期會因商圈不同略有調整,每一家門市的詳細營業時間,歡迎消費者上統一星巴克網站(http://www.starbucks.com.tw )查詢。
@統一星巴克
12.27.2005
走一趟東京的禪學時光隧道@Arch
My City百貨公司7樓充滿裝置藝術的美食廣場。
My City百貨公司7樓充滿裝置藝術的美食廣場。
My City百貨公司7樓充滿裝置藝術的美食廣場。
My City百貨公司7樓充滿裝置藝術的美食廣場。
My City百貨公司8樓有一種讓人放鬆的氣氛。
穿過時光隧道的感覺,想像一下,當時間流速倏忽靜止的剎那,就是一切都可以感覺真實,卻又虛幻。如夢似真,如真似夢。自由來去的無上流暢感。只要經歷一次,就能在心留下永遠的印象。剛從首爾回來,住過Super Potato設計的首爾Park Hyatt之後,心非常想要重遊一次Super Potato設計的,新宿重新開幕的東口站前大樓My City餐飲大街,位在My City的7樓與8樓公共空間,如果你有時間也去東京旅遊,別錯過這由Super Potato創造的,如同時光隧道般的走道。坐電梯到6樓,走電扶梯上7樓,首先映入眼裡的是無數從天而降的微小星光,從沒想過在商業建築的餐飲街可以無線延伸天頂的想像,光線反射的微粒,彌補了挑高的不足,軟化了空間狹窄的壓力。
首先見到牆面上鋪滿了水泥深灰的各種管狀,不規則地排列在規則的矩形中,接著是彩色的壓克力條,像是直接從服飾店的廢材中取用,仍然閃爍著時尚的光澤,然後是洗得發亮的各種大小的玻璃酒瓶、以各種廢木條拼出的牆面、廢棄的3C用品外殼也能組成一面牆、蒸氣鋼管等等,待我走完一整圈,繞了7樓一遍又一遍,倏地發現,這正是現代生活中產生各種廢材的大本營,以一種超常比例的美感呈現在原本沒有人會注意的美食街的裝置。由杉本貴志領導的Super Potato設計團隊,在東京初以設計餐廳聞名,擅長結合日本的和文化精髓進入現代的美感,2002年My City開幕之初,Super Potato更一鳴驚人地將原本只在餐廳中出現的奇幻美學延伸到公共空間。(MUJI、Hyatt經營的許多飯店、NIKI Club都是Super Potato的大作。)
My City 7樓的設計中,運用社會產生的11種廢棄材料,構成一面面公共空間的牆,將空間當成社群的構思,一面面的展現著強烈的空間語言。原始的創造,可以產生對人最大的影響。而這些廢料還是我們眾人合力製造出的。我自己第一次未作好心理準備,就在中午12點30分闖進My city,其實正是飢腸轆轆的想要飽餐一頓,一下子又見到排山倒海的廢料迎面而來,說真的,也過於震撼。等到回神(肚子還是餓的),友人建議一家以沖繩餐飲為主的和食餐廳,吃著沖繩極品料理「鹹蛋炒苦瓜」,搭配著苦瓜果凍,用味覺喚醒知覺,才滿足安心。果然惟有美食才能安撫五感的不安。
走上8樓景象轉為自然的美感。運用光線、土、石等素材,搭配每個餐廳的主題,呈現祥和的氣氛。大塊大塊的岩石像是自然的生長在大樓般的貼切,或從餐廳的玻璃隔間延伸出來,或成為轉角的一休息地。跟著光線模擬的色彩轉變,各種情境似自然的心情也隨著改變,轉一圈似乎感受到地球各地四季的心情。連吃一頓飯也能有穿越時光隧道的享受。
@Jil Wu +時報周刊+@Pigworkshop
LV亞洲最大旗艦店 by 青木淳@Arch
香港機場內會慶祝置地旗艦店開幕所做的大型LV行李箱廣告,以旅行品起家的品牌形象和旅人穿梭的情境相當有趣。
這張行李箱床模型的原品可是發現剛果的探險家Pierre Savorgnan de Barzza所訂製,由George Vuitton所設計的呢。
LV店內的珠寶、鐘錶部一律採用具有當地風格的旅行工具做為布置主題,在香港,當然就是大大小小的船隻囉。
藝術家Sylvie Fleury所創作的金屬雕塑。
Louis Vuitton又開新店了,而且是全亞洲(除了日本外)最大的旗艦店,連LV的工作人員都要自嘆,「有誰家的旗艦店開得像我們家這麼多?」這家位於香港中環置地廣場(Landmark)的Louis Vuitton Building,是繼巴黎香榭麗舍總店、東京表參道與紐約第5大道旗艦店後,第4座以獨棟的建築物與全系列的產品供應,而被LV定位為maison等級的旗艦大店,第5座同等級的LV Building則是即將在2006年重新開幕的台北中山店。
也許不少人會質疑何以LV近期內不斷開店?但其實對「旗艦店」概念的濫觴者如LV,這個以具有高度品牌辨識性,和整體形象、全系列商品販售的賣場形式,以然是1998年即開始推動的計畫,而目前全球各地的店鋪開設,其實包括了不少重新裝潢、擴建後的舊店新貌。LV董事總經理Serge Brunschwig表示,香港置地店的投資計畫,是從1997與98年香港面臨回歸中國、金融危機時期所做的決定。就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危機就是轉機,事實證明,8年後的今天,香港重新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與中國門戶的新定位,LV在香港6個旗艦店中即有5個為大店等級的比例,足以證明必要時期投資之眼光。
置地廣場位於香港精品最大集中地的中環,近年來各大全球品牌旗艦店紛紛環伺,而置地廣場本身也在今年完成了商場內所有品牌店面的重建與英國著名百貨Harvey Nichols、與置地文華飯店的進駐。LV置地店雖屬置地廣場建築結構的一部分,但從外觀看來確有如獨立的建築體,由建築師青木淳(Jun Aoki)所設計的7000片玻璃與鋁製成的「垂直百葉簾式」外牆,在白日有如一個透明的damier(LV代表的棋格圖騰)盒子,在夜晚還會投射有如萬花筒般的色光變化。
青木淳表示,這是根據香港給他的印象而來,對於這樣一個充滿了二元對立張力的美麗城市,以如鏡影般的玻璃與金屬折射感,堆疊出一種有時豐富、有時空無的光影變化;而這樣的光影與外牆的結合,正是近年來商業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香港這座城市予人最大的印象。內部設計建築師Peter Marino(同時也是鄰近置地店不遠的、較LV早3天開幕的香奈兒旗艦店設計師),在這次設計中,最喜愛的部分為兩座不同設計的樓梯;一為1、2樓之間的懸吊式鋼桿樓梯,有時從不同的角度看來,它像是與整個建築融為一體,消失於無形;二為1樓與地下樓之間的LED顯示屏樓梯,不時地播放著兩位紐西蘭藝術家Michael Hodgson、Bluce Ferguson,以「旅行」和「自然」兩主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
青木淳表示,這樣的外牆與內部樓梯之關係,讓人有一種漫步太空、脫離地心引力的幻覺。同時置地旗艦店擁有全球LV店中最長的一條bag bar,足以展現對港人、觀光客最具吸引力的皮件。LV總裁Yves Carcelle雖然拒絕透露置地旗艦店的投資金額,但表示已準備好以第1年的營業額作為平衡;而LV全年度對於店面擴張、設點的投資總額,則為2億歐元。
Marc Jacobs香港妙語錄
為了置地店的開幕,LV創意總監Marc Jacobs連夜從紐約趕來,除了剪綵、和VIP吃晚飯,還大方地接受媒體1個小時的聯訪,雖然來去匆匆45小時,卻看似相當從容、愉快;記者會當天,他一貫快人快語,頻頻讓旁邊的LV工作人員捏把冷汗,不過,也讓亞洲的記者看識到這位彼得潘(Peter Pan)性格的設計師真性情的一面,儘管時間到了,他眼見本刊記者手舉了老半天都沒被工作人員看到,還特別留下來回答完我的問題,相當窩心,我只能說,「Marc,你人真好。」
Q:你為什麼總是穿著毛衣、襯衫、球鞋,不想改變一下嗎?A:我也想過應該像Lagerfeld、Tom Ford 一樣多打點打點自己,可是,我真的辦不到,我沒辦法那麼早起床敷臉、化妝、換衣服,所以只好都穿一樣的,這樣就不用多想了。
Q:那你又是怎麼設計男裝呢?A:其實我對設計男裝這件事有點不那麼自在,我總覺得男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男人知道女人喜歡時尚,如果有件像樣的衣服或配件,那更可以吸引她們的注意。但我個人其實是有點怕這種為流行、或為別人穿戴衣物的感覺。
Q:所以流行對你而言是什麼?A:我覺得流行是泡沫、是一陣風,是反映當時當刻,我從不覺得流行應該要為社會、現實負什麼責任?當然,設計本身應該具有想法和智慧,但不一定要這麼ㄍ一ㄣ。
Q:你的設計跟個人有什麼樣的聯結?A:我就是喜歡「不絕對的完美」,從不覺得不完美就會失去自信,所以Marc Jacobs的設計理念比較接近我個人、對家人、朋友與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我的反照;而LV,則是我對這個品牌,以及使用這個品牌的人的詮釋。我認為LV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品牌,而喜愛LV的人也是喜歡這種被辨識出來的感覺,所以,我在LV的設計會比較fancy,比較fun,我不把自己當作法國人或巴黎人想,而是一個美國人在法國的看法。
Q:你對流行市場近年來出現的這股「包包熱(Bag Fever)」怎麼想?A:包包熱總比禽流感好吧。(“Bag Fever is better than Birds Flue.”)我覺得是件好事啊,起碼對喜歡流行的人而言比較公平,因為我們總是透過美麗的模特兒穿上緊得要命的衣服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但天知道有多少人能擁有像Gisele一樣的身材?但是,拿個包包至少可以像Gisele的手一樣吧?
Q:你覺得luxury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被視為21世紀流行產業詢問度最高的一個問題,可見在它真的讓人相當迷惘。)A:(一副被問過很多遍,卻想要說出破天荒答案的沈思樣)我覺得奢華就是一種非必要的東西。( “ luxury is not necessary.”)(現場頓時之冷幾乎可以聽到工作人員冷汗滴落地板的聲音……)
Q:你總是抽著Marlboro Light、喝Diet Coca、穿球鞋,看來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必需品,卻不一定是別人的必需,所以這就是你所謂的奢侈品?還是你有更重要的東西,而或許不見得是別人需要的?A:(微笑)抽煙當然是不太好,可樂也不一定需要,但生活不一定要過得這麼ㄍ一ㄣ吧?我也可以只靠麵包和水過日子,但那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感受,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我想是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和我對我的狗的愛吧。
@南美瑜+時報周刊
Arch @ LV亞洲最大旗艦店香江登場
香港機場內會慶祝置地旗艦店開幕所做的大型LV行李箱廣告,以旅行品起家的品牌形象和旅人穿梭的情境相當有趣。
這張行李箱床模型的原品可是發現剛果的探險家Pierre Savorgnan de Barzza所訂製,由George Vuitton所設計的呢。
LV店內的珠寶、鐘錶部一律採用具有當地風格的旅行工具做為布置主題,在香港,當然就是大大小小的船隻囉。
藝術家Sylvie Fleury所創作的金屬雕塑。
Louis Vuitton又開新店了,而且是全亞洲(除了日本外)最大的旗艦店,連LV的工作人員都要自嘆,「有誰家的旗艦店開得像我們家這麼多?」這家位於香港中環置地廣場(Landmark)的Louis Vuitton Building,是繼巴黎香榭麗舍總店、東京表參道與紐約第5大道旗艦店後,第4座以獨棟的建築物與全系列的產品供應,而被LV定位為maison等級的旗艦大店,第5座同等級的LV Building則是即將在2006年重新開幕的台北中山店。
也許不少人會質疑何以LV近期內不斷開店?但其實對「旗艦店」概念的濫觴者如LV,這個以具有高度品牌辨識性,和整體形象、全系列商品販售的賣場形式,以然是1998年即開始推動的計畫,而目前全球各地的店鋪開設,其實包括了不少重新裝潢、擴建後的舊店新貌。LV董事總經理Serge Brunschwig表示,香港置地店的投資計畫,是從1997與98年香港面臨回歸中國、金融危機時期所做的決定。就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危機就是轉機,事實證明,8年後的今天,香港重新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與中國門戶的新定位,LV在香港6個旗艦店中即有5個為大店等級的比例,足以證明必要時期投資之眼光。
置地廣場位於香港精品最大集中地的中環,近年來各大全球品牌旗艦店紛紛環伺,而置地廣場本身也在今年完成了商場內所有品牌店面的重建與英國著名百貨Harvey Nichols、與置地文華飯店的進駐。LV置地店雖屬置地廣場建築結構的一部分,但從外觀看來確有如獨立的建築體,由建築師青木淳(Jun Aoki)所設計的7000片玻璃與鋁製成的「垂直百葉簾式」外牆,在白日有如一個透明的damier(LV代表的棋格圖騰)盒子,在夜晚還會投射有如萬花筒般的色光變化。
青木淳表示,這是根據香港給他的印象而來,對於這樣一個充滿了二元對立張力的美麗城市,以如鏡影般的玻璃與金屬折射感,堆疊出一種有時豐富、有時空無的光影變化;而這樣的光影與外牆的結合,正是近年來商業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香港這座城市予人最大的印象。內部設計建築師Peter Marino(同時也是鄰近置地店不遠的、較LV早3天開幕的香奈兒旗艦店設計師),在這次設計中,最喜愛的部分為兩座不同設計的樓梯;一為1、2樓之間的懸吊式鋼桿樓梯,有時從不同的角度看來,它像是與整個建築融為一體,消失於無形;二為1樓與地下樓之間的LED顯示屏樓梯,不時地播放著兩位紐西蘭藝術家Michael Hodgson、Bluce Ferguson,以「旅行」和「自然」兩主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
青木淳表示,這樣的外牆與內部樓梯之關係,讓人有一種漫步太空、脫離地心引力的幻覺。同時置地旗艦店擁有全球LV店中最長的一條bag bar,足以展現對港人、觀光客最具吸引力的皮件。LV總裁Yves Carcelle雖然拒絕透露置地旗艦店的投資金額,但表示已準備好以第1年的營業額作為平衡;而LV全年度對於店面擴張、設點的投資總額,則為2億歐元。
Marc Jacobs香港妙語錄
為了置地店的開幕,LV創意總監Marc Jacobs連夜從紐約趕來,除了剪綵、和VIP吃晚飯,還大方地接受媒體1個小時的聯訪,雖然來去匆匆45小時,卻看似相當從容、愉快;記者會當天,他一貫快人快語,頻頻讓旁邊的LV工作人員捏把冷汗,不過,也讓亞洲的記者看識到這位彼得潘(Peter Pan)性格的設計師真性情的一面,儘管時間到了,他眼見本刊記者手舉了老半天都沒被工作人員看到,還特別留下來回答完我的問題,相當窩心,我只能說,「Marc,你人真好。」
Q:你為什麼總是穿著毛衣、襯衫、球鞋,不想改變一下嗎?A:我也想過應該像Lagerfeld、Tom Ford 一樣多打點打點自己,可是,我真的辦不到,我沒辦法那麼早起床敷臉、化妝、換衣服,所以只好都穿一樣的,這樣就不用多想了。
Q:那你又是怎麼設計男裝呢?A:其實我對設計男裝這件事有點不那麼自在,我總覺得男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男人知道女人喜歡時尚,如果有件像樣的衣服或配件,那更可以吸引她們的注意。但我個人其實是有點怕這種為流行、或為別人穿戴衣物的感覺。
Q:所以流行對你而言是什麼?A:我覺得流行是泡沫、是一陣風,是反映當時當刻,我從不覺得流行應該要為社會、現實負什麼責任?當然,設計本身應該具有想法和智慧,但不一定要這麼ㄍ一ㄣ。
Q:你的設計跟個人有什麼樣的聯結?A:我就是喜歡「不絕對的完美」,從不覺得不完美就會失去自信,所以Marc Jacobs的設計理念比較接近我個人、對家人、朋友與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我的反照;而LV,則是我對這個品牌,以及使用這個品牌的人的詮釋。我認為LV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品牌,而喜愛LV的人也是喜歡這種被辨識出來的感覺,所以,我在LV的設計會比較fancy,比較fun,我不把自己當作法國人或巴黎人想,而是一個美國人在法國的看法。
Q:你對流行市場近年來出現的這股「包包熱(Bag Fever)」怎麼想?A:包包熱總比禽流感好吧。(“Bag Fever is better than Birds Flue.”)我覺得是件好事啊,起碼對喜歡流行的人而言比較公平,因為我們總是透過美麗的模特兒穿上緊得要命的衣服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但天知道有多少人能擁有像Gisele一樣的身材?但是,拿個包包至少可以像Gisele的手一樣吧?
Q:你覺得luxury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被視為21世紀流行產業詢問度最高的一個問題,可見在它真的讓人相當迷惘。)A:(一副被問過很多遍,卻想要說出破天荒答案的沈思樣)我覺得奢華就是一種非必要的東西。( “ luxury is not necessary.”)(現場頓時之冷幾乎可以聽到工作人員冷汗滴落地板的聲音……)
Q:你總是抽著Marlboro Light、喝Diet Coca、穿球鞋,看來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必需品,卻不一定是別人的必需,所以這就是你所謂的奢侈品?還是你有更重要的東西,而或許不見得是別人需要的?A:(微笑)抽煙當然是不太好,可樂也不一定需要,但生活不一定要過得這麼ㄍ一ㄣ吧?我也可以只靠麵包和水過日子,但那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感受,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我想是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和我對我的狗的愛吧。
@南美瑜+時報周刊
Fashion @ 漫步好時尚 -Benetton、EA推出時尚腳踏車
時尚走入生活是目前的大趨勢,運動、家居系列更是新一波主流,時尚品牌不僅讓人們生活過得更加舒適,也搶搭上當紅的運動熱潮,讓人們動起來。在這股熱潮下,來自義大利的Emporio Armani與Benetton都相繼推出了腳踏車,讓時尚運動感徹底融入人們的生活。Benetton最新推出的腳踏車採便利的摺疊設計,完全不需要額外工具,無論展開或收納甚至攜帶等,都非常方便;不僅如此,Benetton還將品牌最著名的鮮豔色彩運用到細節處,舉凡煞車線、手把、坐墊等細節處都配上繽紛色彩,而台灣也首次引進了薰衣草紫及金橘色兩款。
另一方面,在2006春夏的米蘭男裝週秀場上,注重休閒運動的Emporio Armani也首次推出的一系列腳踏車,Giorgio Armani甚至讓男模騎著腳踏車出場,完全呈現一派輕鬆自然的模樣,讓運動也可以很有型,無疑為這股時尚漫步的腳踏車風潮,做了最佳背書。
@Mike+GQ.com.tw+嘉裕、迪生亞洲
Lifestyle @ 清庭進駐信義誠品-創意展翅高飛
長久以來,始終對於原創性相當堅持的清庭,繼東豐旗艦店之後,再度選擇了信義誠品做為據點,成立了清庭信義旗艦店。不同於其他門市的是,清庭信義旗艦店不僅在空間換上嶄新的面貌,同時更提供許多限量稀少的設計精品及藝術品,令人相當期待。走進清庭信義旗艦店,即可明顯感受到強大的視覺震撼,黑色蜻蜓翅膀圖樣包覆了整個三度空間,從牆面、地面到天花板皆可見到清庭翅膀圖樣,再加上向內上升的傾斜坡道與傾斜的展示窗櫃,讓賣場空間產生一種錯覺感,而且店中央內部還陳列了黃銘哲的巨型立體藝術創作「飛越2000年」,鮮紅的色彩、流暢的線條與光滑飽滿的實體造型,與店內滿佈的黑色蜻蜓翅膀圖樣形成強烈對比。
另外,沒有門把的展示櫃,好似一座座透明電冰箱,而漂浮於半空中的玻璃纖維模特兒,並繪有青花圖案,宛如陶瓷瓶上的藝術彩繪。基本上,清庭信義旗艦店是一個提供感官購物的空間,來到此的人,或許會想起童年時期的美好回憶—滿載的好奇心,讓消費不再只是單純的行為模式,而是結合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探索之旅。
@清庭DragonFly Gallery +Mike +GQ.com.tw
Design @ 開瓶器 可變身當腰帶扣環
生活中處處有創意,近幾年家用精品不但要有創意,也要多元,最近有一款來自義大利的開瓶器,除開汽水、醬油外,也可變成絲巾領結或皮帶的扣環,一物多用,讓生活備添情趣。
來自義大利的設計師精品專櫃艾烈希,最近引進一款名為MARLI的不鏽鋼開瓶器,像蝴蝶的外型不甚起眼,卻是設計師的一番巧思,獨特之處除了開瓶之外,也可變成女性絲巾、腰帶或領巾的蝴蝶造型扣環。
「瑪莉開瓶器」還可變成男性腰帶扣環,在應酬臨時找不到開瓶器時,可取下腰帶扣環,搖身一變成為方便的開瓶器,解決燃眉之急。
@ http://udn.com+陳俊文
Fashion @ Marc Jacobs打造優雅LV女人
CoCo香奈兒女士曾說過:「時尚,不光只是身上穿的服飾,它是一種創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應了「時尚即生活」的時代大趨勢,精品時尚在過去十年紛紛跨足家飾、化妝品、花藝等產業,亞曼尼(Ar-mani)、agnes b、Fendi、香奈兒、Prada等,都是擴展時尚版圖的箇中高手。2005年,各家精品名牌紛紛朝飯店經營發展,投注巨資打造一個比六星級飯店還要奢華高級的「精品旅館」。
今年五月,亞曼尼與跨國飯店愛瑪集團(EMAAR Hotels &Resorts LLC)簽約,兩家企業將合作發展一系列獨特的國際級「Armani酒店及渡假村」,預定將在未來10年內開設最少七家豪華酒店和3個渡假村。第一家飯店已破土開工,地點就在中東國家杜拜(Dubai),預計將於2008年開幕,屆時將成為全球最高級的飯店。
緊接著在上個月,Missoni、Byblos傳出跟進的消息。義大利針織精品Missoni將與比利時飯店集團Rezidor SAS合作推出頂級飯店,預計將在2010年在全球開30個中小型的精品飯店,名為「Ho-tel Missoni」,2007年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等地率先開幕。
至於Byblos也將跨足飯店業,推出五星級的「Byblos Art Hotel Villa Amista and Chenot spa」,地點就選在義大利的Verona 。
@http://udn.com +陶福媛
Arch @ 紙與生活 創意基地 內外兼修
樸實古意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搖身一變為現代感十足的空間;變的不只是門面,更是內裝。
SUHO STUDIO昨晚宣布成立,融入紙博原有的人文關懷,以及藝術家和紙的美感交流作為設計元素,推動將紙融入生活的創意美學。
樹火設計團隊首次設計的「紙與墨──在時間裡對話」特展,以紙博為雲門「狂草」特別研發的「雲門舞紙」為核心,呈現紙與墨在時間裡對話的豐富可能。
SUHO STUDIO的誕生,也宣示著紙博的成長轉型,未來概念紙品的研發、服裝、建築、陶瓷、玻璃乃至企業形象、部門公關禮品、藝文展演空間及公共場域整體包裝,都可委託設計團隊量身打造。
@ http://udn.com+賴素鈴
12.16.2005
News @ 3000坪誠品書店》他們 讓夢想成為品牌
人,最可貴的誠品資產
一九八九年,首座誠品書店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邊誕生,溫馨的原木地板、優雅的店內陳設、豐富的中外文圖書與終日繚繞的古典音樂,一新愛書人耳目,造就了著名的「誠品印象」。跨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時代氛圍與讀者需求轉變,位於台北市府捷運站旁的誠品信義旗艦店,又將文化與百貨結合,共有風尚、美食廣場等八個樓層,書店則占二到五樓、總面積達三千坪,為「誠品王國」再造里程碑。
五月底才爭取到店面租約,誠品卻在五個多月內,「高壓烘焙」出信義旗艦店,怎麼辦到的?說來,就靠誠品最可貴的資產:人。
細數誠品元老,董事長吳清友之外,執行副總廖美立、信義書店總店長章曉君、書店店長羅玫玲、媒體公關副理李玉華、企劃經理林文琪、商品部經理王珀琪、嘉南/高屏區經理、副理曾乾瑜及葉青華等人,都是年資十數年的「老將」。提到自己與誠品的點點滴滴,「它與我的生命結合」是這批老將共同形容自己與誠品的語言。
冒險家吳清友 推著大家走
談到信義店,廖美立說,這正是吳清友冒險家的性格使然。「他一簽下來,我們馬上就被推著走,去迎接新的挑戰!」協助吳清友創辦誠品的廖美立,一直將誠品視為志業:「只有這個行業可以包容其他行業、聯結各種知識領域。既是資訊的收集者也是提供者,總在玩新的可能……做書店真是太有趣了!」廖美立由衷讚嘆。
如今這座「誠品王國」,光是書店年營業額,就預估為十二億,這個數字是如何估出來的?「用大台北市民人口數為基礎,再參考亞洲幾個都市大型書店營業額推估。」面對出版產業景氣滑落,廖美立感受深刻,她說:「像站在懸崖邊。」但也沒有退縮的意思。
在誠品歷練十一年的李玉華說,誠品人個性或許南轅北轍,但有個共同點是,「都會為達成共同目標,自我負責、鞭策。」大家的價值觀同質性非常高,即使意見有時相左,仍然懷著「我們擁有共同理想」的默契。「壓力難免有,但我一想到要面對工作伙伴,精神就來了!」
多年築夢構思 成就新格局
從一九九一年便擔任敦南店店長的羅玫玲表示,其實誠品想開「兩千坪書店」已有兩、三年,她也越來越覺得敦南店「很擠」,國內新書只放得下所有書種的十分之一,更別說還有童書、外書。另外,隨著社會日趨富足、周休二日帶動國人出國/旅遊風潮,誠品向來講求大方平衡的格局,似乎也該導入新的休閒/主題/遊逛風格,把場域做得更有趣。這些構想,今年終於有機會實踐。
於是,他們重新築夢。譬如信義店的二樓區塊,是以「迴旋」概念設計呈現,強調「機動性、多元性」:書櫃中央刻意鏤空,讓坐在區內看書的讀者與區外的遊走者能彼此對望,在書的風景中,製造出更多「流動的人的風景」,進一步發揮敦南店「看與被看」的特色。
就連天花板,也都各有面貌。二樓語言館的天花板看似積體電路,其實是仿日本「枯山水」的流動感;三樓自然科學書區的天花板有如廣大天幕,讓人錯覺來到天文館;五樓兒童館的天花板,更安裝各色大型螺旋槳,「開幕後,就會全部旋轉起來!」他們玩得不亦樂乎。
21世紀書樂園 獻給漫遊者
作業時間雖然極短,誠品人仍玩得漂亮。李玉華笑說,廖美立和羅玫玲,都是那種「看到一張桌子,會說『嗄?這桌子怎麼會是這樣子的?這感覺不對!應該是……』」的完美主義者。就因為大家的夢想與思索,都醞釀、滋養多年,才能瞬間烘焙出精純如espresso的信義店。
誠品用「閱讀博物館」定位信義書店,然而,信義店巧妙營造的悠遊地圖,或許已超越國人對博物館的有限想像,而更像一座漫遊者(flaneur)的書樂園。順著動線,你能輕易找到自己習於歸屬的空間,也能輕鬆跨越慣性疆界,到別的領域發現新世界,要走要停,要看人看書看建築,任你自由。在一切越來越輕盈的二十一世紀,這個充滿表演精神的巨大遊戲場,屬於愛書的都市漫遊者。
@http://udn.com +何定照
因為誠品 台北人超幸福@News
1989年誠品在台北仁愛圓環成立第一家店,大膽打破傳統書店的純商業空間概念,引進人文質感和精緻品牌概念,讓買書、逛書店成為一種菁英時尚。另一方面。誠品大膽採用溫暖的光線和木質地板,還給愛書人一個溫馨友善的閱讀空間。
16年下來,誠品配合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也引領台灣的文化消費型態和商店美學風格;不但在硬體上突破,更在軟體上打出新的人文概念與思潮,在全台46家店辦演講、藝文活動,甚至生活廚房,從原本只侷限在菁英階層的思想活動,一步步推往普羅大眾的生活文化。
即便是南部的平凡農夫,也可以在城裡的誠品書店,享有和敦南誠品裡衣香鬢影的貴婦一樣,享受相同的書店質感,看一樣的藝文展覽。
當然,16年來,誠品也有過困境和爭議;有人認為它刻意塑造一種布爾喬亞式的「菁英做作」形像,讓人望之卻步;更有人認為誠品把閱讀、文化當成商品販賣,甚至大舉結合百貨、服飾和精品,完全是以文化為商業包裝,玷污了人文的聖潔與想望。
其實,誠品團隊也是一路摸索前進,鮮少有人知道,過去15年,誠品原來是一直虧損的,也曾有部份分店虧損關門,直到去年才一舉盈餘5000萬元。誠品敦南店更被列為旅台必遊景點,許多日港甚至大陸觀光客都要到不打烊的誠品逛逛。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曾羨慕台北人很幸福,就是因為擁有誠品書店。清大客座教授龍應台也曾寫道:「台北的誠品書店在廣大的華人眼中,是一個重要的台北文化地標。」
而如今信義旗艦店的誕生,是誠品的另一個實驗,一方面誠品集團是打造文化地標的新企圖,另一方面更是對台灣閱讀和消費文化的全新檢驗。它,檢視台灣是不是有成熟和足夠的閱讀群體,讓這座文化地標得以生存?
是的,我們在觀察全新的誠品能否生存,但誠品也在測試台灣。
@邵冰如+ http://udn.com
12.13.2005
Arch @ 澳洲著名建築師 格蘭.穆卡特訪台
澳洲建築師格蘭?穆卡特是200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受台北市建築師公會邀請來台演講。 記者劉郁青/攝影
澳洲綠建築大師格蘭?穆卡特(Glenn Murcutt)堅持自組一人事務所,執業至今都留在澳洲本土蓋小型私人住宅和公共建築;2002年得到普立茲克建築獎,不僅讓建築界驚訝,還被認為是全球最神秘的建築師,他不用電腦、不上網,至今仍堅持用手繪圖,他應台北市建築師公會邀請來台,將於14日公開演講,本人不僅平凡、感性,還強調建築要呼應氣候、傾聽自然的聲音,親和力十足。
大地方小型建築 極少超過三層樓
邁入科技的時代,穆卡特卻仍過著簡樸、自然的生活,雖然遠離科技,但台北市建築師公會仍靠著傳真往返,請到這位綠建築大師。穆卡特今年69歲,畢業於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建築系,以澳洲雪梨為基地,執業至今35年,他獲獎無數,目前任教於雪梨大學,還擔任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系訪問教授。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如札哈哈蒂(Zaha Hadid)、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等都常接國際競圖的大案子,建築規模宏偉。但穆哈特卻直言,大型建築並非他想做的,他一直在澳洲蓋小型建築,樓高極少超過三層。他說,澳洲幅員廣大,有南歐到芬蘭的距離,橫向寬度也媲美美洲東岸到西岸,氣候環境多元,從多雨到沙漠氣候都有,人口僅1950萬人,而他卻樂於在本土的環境蓋各式各樣的房子。
建築與環境共生 順應風水和地景
穆卡特是永續建築的實踐者,他的建築不用空調,主張建築本身要能和大自然對話,美學要能與環境和諧共生。因此他的建築常反映環境、氣候、土地、景觀,強調採光、通風、隔熱、能源及構造的簡便與材料的在地性。他常使用波狀鐵皮在屋頂與牆上,形狀彎曲、順應風的流向,還可收集雨水回收使用,而澳洲本地的木材、玻璃、石材、磚及混凝土都是他常用的建材。
「Not waste, to conserve」可簡單說明他的中心理念,澳洲地貌平坦,穆卡特十分在意地平線的景觀,所以他的建築多半矮小、貼近地表,線條和地景融為一氣;他的建築在原野中也順應風向,有時房子四周的花香還能隨著風向變化在室內飄香,他說「這是讓我與屋主都能享受自然的創作。」而他與澳洲原住民為友,時常住在原住民部落,還收了個原住民乾女兒,都讓他體會原住民珍惜大自然的永續精神。
掌控建築各環節 彷彿詮釋交響曲
得到普立茲克建築獎後,他仍堅持一人事務所,自己專心投入小型設計案所有的細節。他說,他習慣一人工作,工作伙伴一多,往往延誤進度。他通常在家工作,一個人工作很自在,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早上起來該先進廁所還是工作室,而有時還分不清是在玩樂、還是在工作。穆卡特形容他有如樂團的指揮,對每個建築環節的掌控有如從頭到尾詮釋一首交響樂曲。
穆卡特最喜歡梭羅在《湖濱散記》的一段話「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將生命花費在平凡的事情上,因此能將平凡的事情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而穆卡特也正專注於平凡的建築,並做到最好。
@http://udn.com+劉郁青
Arch @ 重逢華山園區新貌啟用
華山園區歷經多次面貌轉換,昨天由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揭幕,重新開放啟用,讓這個古蹟活化使用的藝文空間,以原有舊廠區建築群結合新增加的中央藝文公園區,以嶄新風貌再次呈現在國人面前。
利用傳統竹材編織手法,藝術家王文志再以巨型酒瓶、酒杯相扣連結意象,代表與市民再次重逢的莫大喜悅,這個以「重逢華山」的設計主題,先從改變空間的外觀造型做起,讓民眾得以由此步上華山門面,發現一個嶄新的藝文欣賞角度,增加由園區往外窺探的心靈空間。
立委李永萍昨天也參加開幕式,她說,八年前地方人士有意將華山開發成商業區,她不惜和藝文界站上同一陣線,經過爭取,才使華山園區得以保存下來,如今更在文建會的重新規畫下,成為服務國內表演團隊排練演出的場所,期待文建會能夠繼續支持,讓這塊文化園區發揮最大效益。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指出,各界對於各種規模不一的藝文展演場地需求若渴,而華山文化園區位於台北都會首善之區,更應以台灣「新文化的醞釀平台」自許,畢竟造新的場館容易,維護整修舊有建築物需要投入更多元的觀點,才能吸納各種不同形式、層次領域的文化,讓既有園區空間創造更豐富多元的可能性。
文建會說,仍會繼續推動華山藝文之星的計畫,但不會占用太多華山文化園區腹地,反而會採新舊並存方式,以期建立以藝文為主、專業與專用的優質場地。
華山文化園區現階段雖然僅屬短期修繕完成,各項功能仍盡量滿足各界的需求,園區除將開放更多館室空間,以提供多元的排練與展演使用;尚有華山部落格、藝文資訊站、圖書資料教室等服務設施。
@黑中亮+http://udn.com
故宮晶華餐廳 如玻璃屋@Arch
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昨天與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簽訂BOT案合約,晶華將以新台幣3.9億元打造故宮晶華餐廳,可望在兩年內開幕。
故宮晶華的基地位於故宮正館西側,現為故宮員工合作社自營的「上林賦」餐廳,未來將拆除改建為故宮晶華餐廳。晶華已委託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此一餐廳四面採落地玻璃帷幕,形同玻璃屋的開放式建築,讓用餐可一覽山色無遺。
為取得此一BOT案,晶華除將成立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故宮晶華獨力負擔興建經費,尚將依法支付政府1000萬元開發權利金,另須付地租,每年並將以營運收入的5%挹注國庫、另提撥收入的1%給故宮。據估計,故宮晶華年在BOT特許年期25年內,可望繳給國庫4.7億元、給故宮近億元。
外傳故宮晶華所在基地為水源保護地,質疑其能否作商業使用。故宮強調,所謂的水源保護地在故宮西側停車場,故宮其餘土地皆屬機關用地,而該院申請此案的用途為「員工餐廳」,未來故宮晶華也確將提供員工用餐,故宮在招標前曾與專業工程顧問公司研究過適法性,一切合法無虞。
故宮院長石守謙強調,故宮希望不僅擁有典藏文物,而能進一步倡導如書聖王羲之當年與友人在「蘭亭」曲水流觴、賦詩雅集的「飲食文化」,他相信在晶華加入後,勢必能激盪出全新的創造力。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則以貝聿銘為巴黎羅浮宮設計玻璃金字塔相比擬,強調故宮晶華將以現代精神詮釋傳統。
@ http://udn.com+周美惠
藝文配美食 晶華後年進駐故宮 賣小吃@Culture
滷肉飯、蚵仔煎、肉圓、貢丸湯等台灣特色小吃,未來在故宮也吃得到。由晶華集團經營的故宮餐飲服務中心「故宮晶華」預計後年底開幕,佔地1200坪、4個樓層內囊括十餘種特色小吃,還能包辦喜宴,初步規畫套餐價最低450元,宴會桌價則1萬3500元起。
晶華集團今天中午與故宮博物院簽約,打造一個歷史、美食兼具的餐飲空間,故宮晶華預計明年中招商,後年起正式營運,經營權25年,總投資金額3.9億元,由名設計師姚仁喜負責,外觀結合了故宮既有的傳統美感加上時尚風格,在壁面上運用大片玻璃帷幕,讓開放式空間的設計延續到外部環境,建築物內熙來攘往的客人影像,賦予大樓更多活力。
這項由晶華集團取得的BOT案「故宮晶華」,位於故宮展覽大樓西側、上林賦餐廳舊址,未來的四個樓層包括地下一樓、地上三樓,總計1200坪,全天可容納8000人次用餐。
「故宮晶華」地下一樓是全台各地特色小吃,透過五星級主廚的創意,保留傳統美味,排盤則更摩登,單點80元、定食280元。一、二樓都是以台菜為根基,設計成適合民眾用餐的開放式空間與包廂,午間套餐客單價各450、1000元,晚間套餐各550、1500元。
@林怡秀+ http://udn.com
故宮、晶華攜手 打造飲食文化@Culture
院長石守謙表示,飲食不只吃喝,更是內在涵養,故宮有精采的典藏品,也希望有個與之匹配的飲食文化,舊有「上林賦」餐廳不足彰顯國際專業,因此導入新資源。「故宮晶華」每年將額外提撥營運收入1%,作故宮教育展示研究等推廣經費。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表示,故宮是中華文化寶藏所在,未來將結合傳統與現代,將華人飲食文化和歷史文化更緊密結合,並在尊重傳統建築精神,創造引領時尚的新餐飲。由姚仁喜規畫的「故宮晶華」,牆面採大片玻璃帷幕,結合過去和現代特殊建材,使開放式空間的寬闊延續到外部環境;夕陽西下內部光線透過玻璃帷幕映照,經溫暖光暈向外展現建築的生命力。
為照顧大眾消費力,「故宮晶華」地下1樓為美食街,將各鄉鎮特色小吃摩登化、1樓為古代客棧式設計,將本土食材結合故宮元素,充分展露大廚巧思、2樓包廂將以濃濃的中國歷史朝代風格取勝,每一間都不一樣,也許是春秋戰國式也許是漢唐明清式,多功能宴會廳在3樓,商務會議外,也可辦場有氣質的喜宴。
@陳淑英+news.chinatimes.com
Arch @ 格蘭.穆卡特:生態建築理念 取法原住民
執業35年,夫婦都是建築師的格蘭,昨日風塵僕僕地從耶魯大學的美東轉來台灣,他說:「事務所從我出門去旅行講學,就關門一段時間了,這就是一人事務所的好處;而我在家,一早起來可決定要上廁所或直接上圖桌畫圖,悉聽我尊便。」聽得全場大笑不已,深覺這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一個男人。
「哪有幸福?我在1969年開業前,是因沒頭路,才逼自己開業,而太太為避免兩人都在同公司,家裡會沒收入,才到別人的事務所上班。」一連串的爆料,跟在普立茲克建築獎網站的資料,根本離幸福太遠。
昨日格蘭跟台灣的建築圈深談很多,他來台灣,除為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普立茲克建築獎展」系列演講而來,也期望來看看台灣原住民部落,北市公會理事長陳鴻明等人為其安排前往屏東舊好茶部落及日月潭邵族新部落探訪,格蘭說:「我從原住民那裡學到很多,不僅認了個毛利人乾女兒,也從原住民住宅強調永遠為明天保存資源學到建築與環境的敏感關係,我認為這是環境觀的食物鏈。」
昨日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最動人的介紹是從事住宅設計,如何思及人在環境中的謙卑自處,他以高架基礎脫離地面,避免傷及原有地貌,又提供隔絕溼氣、蟲蛇的侵襲。而雙層屋頂,則創造了微氣候,使室內得以通風。在比手劃腳間,看得出這個深受毛利人揭示「輕觸大地(to touch this earth lightly)」的建築師,其實是有深厚的物理、數學與人文涵養。
而他最終強調,時間更是一帖好的設計藥方,在澳洲執業35年,大概只完成近20件重要作品,只一件藝術教育中心與湖邊餐廳外,其他都是私人住宅,幾乎都是澳洲富豪的私宅,他說:「每件平均約一兩百坪的一層房舍,設計時間約3到5年。」聽得在場的台灣建築師難以置信。
@丁榮生+news.chinatimes.com
12.11.2005
Culture @ 「歌劇魅影」魅力長青的秘密
文化創意產業最需要的,便是縝密的操作手法,明年一月,兩廳院引進的歌劇魅影幕後推手「真正好公司」,將為台灣藝文界扎實地上一堂課。
七月韓國首爾市中心的首爾藝術中心,正上演著一齣令觀眾無法靜心的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規矩保守的韓國觀眾,幾乎都早早到場等待開演。將近三小時的演出,華麗繁複的歌劇院場景,可以在三十秒內迅速切換成陰森詭異的地底湖面,無線遙控的小船流利來去,讓氤氳著乾冰霧氣的湖面情景更為逼真。劇終,全場情緒隨之沸騰,謝幕時間長達十分鐘。
首爾演出後,「歌劇魅影」明年一月在台北演出三十二場,預期將成為這兩年「貓」、「真善美」、「鐘樓怪人」、「芝加哥」等音樂劇熱潮的最高峰。
「歌劇魅影」可說是史上最長青的音樂劇,也是最會賺錢的,自從一九八六年的首演以來,現場演出版本已有十六種,錄音發行版本也有九種,在全球十七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有超過七千萬人次的觀眾,已在全球達成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營收。
「歌劇魅影」是知名音樂劇作家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巔峰之作。「歌劇魅影」場景設定在劇院,與演出環境互相呼應,和時下最風行的「體驗式」觀賞經驗不謀而合。
尤其在劇中,觀眾能在兩幕劇情感受迅速切換二十個場景的目不暇給,比情景設定單一的「貓」更有吸引力,也創造了「奇觀音樂劇」風潮。其後西貢小姐舞台上出現直升機等多少受其影響,這些舞台技術自首演以來就一直是該劇賣點。
建立標準作業: 紀錄每場演出出入處
韋伯是藝術家,卻也是頭腦清楚的生意人,因此於一九七七年,他在英國創立「真正好」(Really Useful)經紀公司,負責韋伯所有作品的演出到行銷的細節操作。歌劇魅影劇組本身也有一本厚達百多頁,內容鉅細靡遺的引導手冊(Guide Book),可說是劇組的聖經,所有舞台上的技術規格,從音樂、服裝、化妝、舞蹈,都有圖文說明。
不論是「貓」或是「歌劇魅影」,「真正好」公司出品的韋伯作品,都有一套嚴格的執行規範,把最難量化的表演藝術,變成一套像工廠流水線的生產方法,什麼人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動作,大到整體走位,小到魅影用什麼手勢怎麼摔帽子,都有規定。
舉例而言,「歌劇魅影」的劇情中有開槍射擊的劇情,空包彈不是打完就算了,每天晚上把子彈打掉以後,還得要把空殼撿回來,放在箱子裡,負責者還要簽字證明這兩個殼已經回收。
每場演出,真正好公司都會安排品質監督員坐在觀眾席,紀錄每一處有出入之處,當天演出哪個地方有問題,巡迴當地的製作單位第二天一定會拿到一份由技術總監、舞台監督還有監督員共同簽名的報告,報告前晚演出是哪幾個演員出問題,或哪邊舞台技術沒跟上。
真正好公司執行製作李建璋舉例,在上海演出時,有一天,追趕魅影的人應該從架子上爬下來,照規定應有五人一起往下爬,那天卻有兩人因保險鎖沒鉤住而沒有爬,事後就被要求改進。事實上,觀眾並不知道,究竟應有多少人爬下來,劇情也不會因此而受影響,但「真正好」講究細節的做事態度,卻讓上海大劇院的經理印象深刻。
舞台品管嚴謹: 每個流程測試兩次以上
為達到這個同樣的演出,除了執行導演把關,每日演出前都會針對較為重要的場景細排,即使開演以後也不敢懈怠,每週仍有一次整體彩排,隨時都預備好四位全能演員,可隨時上場接替任何角色的演出。
相較起來,台灣劇團的人力資源就顯得很陽春,拿著名劇團表演工作坊的名作「暗戀桃花源」為例,即使已是團體定目劇,還發生過演員臨時出車禍,骨折不能到場差點開天窗的狀況,最後由平日跟排的賴聲川弟子劉亮佐代打上場。
「歌劇魅影」最令樂迷津津樂道的,便是第一幕結束時,大水晶吊燈從觀眾的上方砸下,掉到舞台上的場面,音樂總監凡妮莎.史坎梅爾笑言,每次掉下來時,她都得練習抓準時間特意低頭,才不會被波及,這也讓前兩排貴賓席的觀眾每每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機關特效繁複,因此每天下午即使彩排已經十分緊湊,分秒必爭,仍然會進行例行的測試流程,每天都得把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大型吊燈,快速墜落到舞台的正前方,接著徐徐升起回到劇院上方,這樣的流程都測試過兩次以上。
貫徹行銷模式: 與合作者平均分攤成本
真正好公司在行銷與製作上,也不若其他經紀公司,談好一筆價碼賣給當地製作公司,而是皆採取合作的模式,平均分攤成本,爭取從演出到行銷操作的決策空間。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了將「歌劇魅影」引進台灣,從初步接觸至預計演出時點間,前後花了將近三年的準備功夫,還耗費新台幣三億成本,手筆之大,可說是兩廳院引進音樂劇產品之首。光是原裝舞台與服裝就有二十七個貨櫃,「貓」演出時才不過七個貨櫃。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說,對於藝文行銷仍停留在隨性手工業式的台灣來說,這不是引進一個演出,而是引進一個完整的製作Know-how。
負責洽談行銷與贊助配合的兩廳院業務副總監劉怡汝則說,真正好公司甚至會協助兩廳院界定贊助者的層級,例如每個國家都一定會選定與一家信用卡公司合作,或是要兩廳院不要因心急而太早訂定獨家贊助廠商,以免太早限定贊助額度與行情,相關商品的販售權也僅限於演出時在兩廳院。
兩廳院也打算在未來演出期間,開放相關技術講座予台灣的劇場工作者參與學習,已在世界各地現場看過五個版本的朱宗慶興奮地說,光是可以現場學習如何控制大吊燈從天而降的技術,便是一門值回票價的學習,他也希望「歌劇魅影」帶來的,不只是聲光俱佳的演出,更是一堂可讓台灣人未來也能複製自己優秀作品出國的製作課程。
@劉毓雯 +商業周刊
12.10.2005
Fashion @ LV旗艦店 奢華到香江
繼香奈兒香港旗艦店開幕之後,Louis Vuitoon也不遑多讓,規模位居全球第四大的香港旗艦店昨日盛大開幕,地點同樣選在中環的置地廣場。LV全球總裁Yves Carcell笑說:「我們喜歡和競爭對手當鄰居!愈是強勁的對手,靠得愈近!」
LV香港旗艦店延續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巴黎之屋」的設計,科技感的LED階梯、利用鏡片反射光影、大量的透視玻璃帷幕,以及不時出現LV的Monogram和Dami-er格紋Logo,既創新現代,又謹遵LV的傳統歷史,規模僅次於巴黎的「巴黎之屋」、紐約第五十七街店和東京的六本木店。
參與設計的日本建築師青木淳,負責LV店外的巨型玻璃帷幕,7000條垂直鋁片玻璃,與橫向的液態銀巧妙組合,形成Damier格紋圖案,當戶外的陽光投射進屋內時,形成令人目炫神迷的光影。
「透明和光影,是這家店的特色!」青木淳(Jun Aoki)指出,他是從香港這個城市擷取靈感,香港的白天和晚上都充滿活力,白天陽光普照、喧鬧明朗,就連晚上也是燈火通明、明亮如白畫。
統籌室內設計的知名建築師Peter Marino,則以LED螢幕搭建的樓梯貫聯三個樓層,就連天花板的鏡子也反映樓梯的影像,置身其中,有種不知身在何處之感。Peter Marino表示,常有人問他「如何在室內設計中表現『奢華』?」,他認為奢華有兩大元素,一是光,一是寬廣的空間,香港四季如春,沒有光源的問題,但在地狹人稠的香港,能在LV店內見到如此寬敞明亮、透明而一望無際的空間,那就是「奢華」了。
香港旗艦店還創下一個紀錄,那就是擁有一條全球最長的「LV包吧檯」(Bag Bar),消費者可坐在吧檯前選擇皮包,就像在酒吧點雞尾酒一樣輕鬆自在。乍看之下猶如飄浮在半空中的鏡面鋼樓梯,以及以鋼架懸掛在半空中的骨董皮箱,則將空間的概念無限延伸,仿若打破了時空的界線一般,既虛幻又神奇。
為了慶祝香港旗艦店開幕,LV特地在店內安排藝術品展,包括印度藝術家Anish Kapoor以玻璃纖維設計的雕塑作品,就擺設計置地廣場的中庭內供大眾欣賞。此外,店內還以LV最暢銷的Speedy包為主題,展出歷年來更具代表性的Speedy包,以及知名藝術家Sylvie Fleury設計的鍍銀Speedy包。
至於針對新店開幕推出的限量紀念商品,包括京劇臉譜項鍊墜飾和Tambour Lovely Luck表,也在開幕當天就銷售一空。京劇臉譜墜飾上鑲嵌紅寶石和藍寶石,售價35600港幣,限量20個;Tambour紀念表則在背面刻有「-Landmark 2005」的字樣,限量35只。據悉京劇臉譜墜飾和Tam-bour表都在開幕當天就被香港VIP搶購一空了。
把每一家店視為自己的孩子 Yves Carcell 最愛美而實用
「昨天下午我一下飛機,就直接到趕到店裡,鬍子都沒刮……」路易威登全球總裁Yves Carcell提及他見到香港旗艦店的心情,「但一見到店,心裡的大石頭就放了下來,因為它真的很美!」
LV在全球總共有345家店,香港LV旗艦店只是其中一家,但Yves Carcell坦承,他對這家店的期望特別高。詢問他在眾多LV店中,最喜歡那一家?他笑說,每家店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樣,都一視同仁,但他最喜歡新近才開幕的店,「因為它的設計概念最新穎,讓我感到既新奇又驚訝!」
最近各家精品先後在香港增設據點,Yves Carcell不諱言是看上來港觀光大陸消費者的消費實力,目前香港、大陸等大中華區的銷售成長率,每年都呈現倍數成長,未來他不排除在大陸的免稅店裡設立據點,吸引更多的大陸消費者上門。
對於香港旗艦店的評價,Yves Carcell以「美而實用」四字來形容,他認為LV店的設計應該像飯店一樣,不但要裝潢華美,而且要舒適而實用,就像把奢華融入生活當中一樣,讓人感受到那一分自在。
「例如貫聯三個樓層的LED螢幕階梯,就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它既美,又很實用!」Yves Carcell說。
身為LV總裁,不要但掌管LV的行銷企畫和財務管理,還得與設計人才如設計總監Marc Jacobs、室內設計師Peter Marino合作,他坦承「並不容易」。
他笑說,設計師是善變的,常常早上已決定的設計,到了下午就突然要變更,讓他這個學商出身的「生意人」覺得很不解。但與設計師互動,也有讓他很感動的時刻,例如七年前,LV邀請Marc Jacobs擔任設計總監,他與Marc Jacobs兩人在巴黎的一家中國餐館吃炒麵,Marc看見他的Monogram皮夾,愛不釋手,直嚷著這是很棒的設計,後來Marc Jacobs以Monogram設計很多產品,都相當受歡迎。
位於台北晶華商圈的LV旗艦店即將在明年四月開幕,Yves Carcell透露「會是一個很大很漂亮的店!而且是LV明年擴店計畫當中最大的一個」。至於會是什麼模樣?Yves Carcell笑說:「這是一個秘密!現在不能說!」
@http://udn.com+陶福媛
Marc Jacobs打造優雅LV女人@People
Marc Jacobs可說是時尚圈的青年才俊,他是美國服裝設計師協會(CF-DA)歷屆得主當中,年紀最輕、而且獲獎最多次的設計師,迄今仍無人能出其右,打破他所創下的輝煌紀錄。不過面對媒體,有「設計才子」之稱的Marc Ja-cobs顯得十分親和,一點也見不到時尚大師的倨傲之氣。
一身輕裝、白色球鞋,喝著健怡可樂,Marc Jacobs的裝扮十分「平實」,一點也不「時尚」。他笑說,這就是他的風格,他和Tom Ford、Karl Lagerfeld不一樣,他喜歡舒適的穿著,平實且平凡,最好不要被別人注意到,「我就像一般人一樣,我也穿便宜的球襪和內褲!」語畢,全堂哄然。
早在Parsons設計學院念書時,Marc Jacobs的才華就已備受矚目,還沒畢業,他設計的針織系列就已上市。1997年,Marc Jacobs受邀擔任Louis Vuitton的設計總監,從此設計事業扶搖直上、聲望如日中天。
優雅自在,正是Marc Jacobs設計作品的特色,他讓女人可以在優雅和舒適自在之間找到平衡點,穿上他設計的華服,不會覺得束縛,他使用的材質以柔軟的棉、絲、麻等居多,而且剪裁寬鬆不緊束,就像他自己喜愛的衣著打扮──剪裁寬鬆的襯衫、不繫領帶、毛背心,足下蹬著一雙球鞋,即是「優雅自在」二字的最佳詮釋者。
他指出,他的自創品牌Marc Jacobs和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的服飾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Marc Jacobs的風格就像他本人,衣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LV服裝則是耀眼顯目,立刻就被眾人注意到。
「我一直覺得LV皮箱很難用!」Marc Jacobs笑說,「但在機場,只要看見有人拎著LV皮箱,大家就會知道『哦!那是很貴的皮箱,這個人很有錢,且熱愛時尚!』」
當有人問Marc Jacobs,「奢華」的定義為何時,Marc Jacobs坦言:「奢華,就是你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一語道破奢華精品營造的世界,其實只是一個虛幻的夢想罷了,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在Marc Jacobs眼中,什麼又是「必需品」呢?Marc Jacobs 的回答既不是名牌包,也不是華服美裳,他說:「是朋友之間的情誼,還有我對狗的愛吧!」
這就是Marc Jacobs,一個處身虛幻不實的浮華世界,但能如此超脫自在的服裝設計師。
@陶福媛+http://udn.com
Arch @ 中國建築師 爭取國際鎂光燈
美國雜誌「建築報告」曾統計,2003年中國用掉了一半的全球建築材料;中國自己的調查則發現,在中國做建築的外籍建築師比率不到百分之一。這顯示中國建築師是世界建築界中數量最龐大的族群,但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卻如此模糊。
但近幾年,中國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如「北京三大件」鳥巢、中央電視台、水立方等,幾乎交給國際大腕如庫哈斯操刀設計;就連中國自辦的「北京建築雙年展」,焦點也都是國際大師。
在這樣的困境中,張永和就任麻省理工學院系主任後「回鍋」辦的第一個建築展,以本地建築師為主、外國建築師為輔的作法,深具意義,不僅昭告在中國城市化運動中,真正掌握大局的是中國建築師,也讓中國建築師首次「集體發聲」。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認為,外國建築師誇耀、個人化的建築設計,易於獲得標誌性建築的競圖,然而在地化的都市設計,中國建築師卻能展現細膩、平實、體貼的特質。
@http://udn.com+陳宛茜
12.09.2005
無印良品-擅長減法 純粹生活@Lifestyle
無印良品為何可以創造跨越國籍、地域、文化的認同,答案就在……
無印良品(MUJI)如果需要代言人,很多名人可能搶著當,事實上,全世界的名流MUJI迷就足以做成一本雜誌,但無印良品連牌子都沒有(無印就是no logo),更不用代言人。
從裡而外實踐簡約、單純、環保的的「良品精神」,就在為無印良品代言。
誕生於日本的無印良品不但名列「世界100大品牌」,排名更在古馳、愛馬仕之前;年營業額超過340億台幣,在英國、法國、愛爾蘭、新加坡以及台灣等12個國家,擁有50個據點。
安心
安心,是很多人對它有潛在好感的原因。消費者知道它不會亂來,在細節上也會幫你把關。在今日台灣動輒出現黑心商品之際,這種堅持更顯珍貴。
無印良品為了環保和消費者的健康,有許多素材盡可能不用。但他們內部決定,從明年(2006年)開始,不用「盡可能」這樣曖昧的字眼,詳細規定不用的素材。
如不用PVC。雖然PVC是公認的容易加工、又耐久的質材,但燃燒後可能會產生戴奧辛,和其他環境荷爾蒙的疑慮,所以不用。
在會接觸口、食物、加熱的部份也不用氟素。很多平底鍋等調理用品採用氟素(如鐵氟龍),但氟素超過攝氏260度,有研究發現會分解出有致癌的毒氣。
還有不再使用國際上禁止、但日本尚未禁止的食品添加物如甘味劑甜菊(stevia)、山梨酸(sorbic acid)。
「我到今天都還在發現MUJI,」台灣無印良品營運部經理王炳蘊拿起一包零食,背後在營養標示那一欄才有小小的字寫:「不使用基因改造玉米澱粉,」和台灣正面大剌剌標示或大作宣傳非常不同。
創意
有趣的是,為了環保而誕生的商品,反而帶給消費者新鮮感,意外地成為熱銷商品。最有名的例子是「乾燥香菇」。在日本只有完整形狀的乾香菇才能販賣,但是無印良品認為,在料理時都會將香菇切碎,所以是否有破損、歪斜,根本不重要,所以生產了便宜的「乾燥香菇」,反而造成熱賣。
又例如殘系T恤。是將生產過程中剩餘的紗線做成限量(也非限量不可)的T恤,由於每件獨一無二,成為MUJI迷每年收藏的聖品。
但MUJI迷看不到的地方,無印良品做得更多。
他們提出了和「地球共生的5原則」,要和更多人溝通環保。
他們在網站上,列出近兩年來他們在垃圾、紙張、二氧化碳減量的實際成績,也列出家電產品回收和再商品化的成效。
不設計
很多人也愛無印良品所呈現的低調謙和的設計。這一切其實還是來自「回到單純」的初衷。
「無印良品的基本就是省去不必要的設計,誕生的商品都是單純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究極的自在性,」無印良品的藝術顧問設計大師原研哉說明,要讓每個消費者都覺得用得順手,「這正是我要的」的感覺。
要達到這種「究極的自在性」,他們還是有方法。
「我們仰賴大量的生活經驗做發想,」日本無印良品商品企畫室長伊東詳次對媒體說。例如化妝水瓶是綠色的,靈感來自紅酒,比較能遮光。
他們也在網站上募集「夢想計劃」,網友可以將自己的創意告訴MUJI,只要在18天內得到300名網友的連署,MUJI就將它商品化。並在產品說明書上列上這300名網友的名字,以示感謝。
還只相信資金、廣告宣傳、公關造勢的人很難想像,賣日用品也能賣到這般跨國連鎖,連最驕傲的巴黎人都愛。
正是樂活(Lohas)這個普世價值,大家都愛健康、也愛環保,完成了不受地域限制的認同。
@黃惠如+MUJI.NET
Design @ 仿古結晶刷新視聽 傳統鶯歌更創新意
雖然鶯歌的崛起,只不過近半世紀,但隨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鶯歌中心、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落腳,早已奠定鶯歌在台灣人心中根深柢固的「瓷都」印象,
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主辦,目前在新光三越百貨台南新天地六樓C區文化館展出的「窯火千年──景德鎮?鶯歌?有田陶瓷大展」,五百多件展品中,鶯歌陶瓷作品自然以「地主隊」身分和大陸景德鎮、日本有田爭輝。
雖然台灣當代陶瓷發展中,個人藝術創作與陶瓷產業往往道路殊異,不少國外歸來的陶瓷藝術家,受到美國西岸創作的自由風氣影響,挑戰陶瓷「容器」概念或顛覆傳統陶藝的作法,甚至以陶瓷為媒材發展到複合多媒材的裝置作品;但不能忽視的是,鶯歌的陶瓷創作者在台灣陶瓷產業、市場演變史,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鶯歌發展為台灣陶瓷重鎮,是在光復後不久。鶯歌的陶瓷發展卻可以上溯到清嘉慶九年(1804年),福建泉州人吳鞍渡海來台,在鶯歌就地取用當地田土製作粗陶,展開了鶯歌製陶兩百年的歷史。
日治時期就已「尖山燒」打出名聲,後來因大批福州師傅在戰爭期間回歸大陸,鶯歌開始實施機械化生產以提高產能,而由傳統邁向現代化,並在光復後迅速壯大;後來更因日本與大陸的陶瓷供應一度中斷,鶯歌填補空白,1960年代中期之後,北投陶瓷業者因禁燃生煤、採土政策的限制而轉至鶯歌,也匯聚了更豐富的人才與資源,一躍成為台灣新的陶瓷中心。
1970年代之後,鶯歌引進天然瓦斯,朝向高附加價值的藝術陶瓷發展,三十多年來,仿古瓷與結晶釉,已成為鶯歌陶瓷的重要特色,多年來投入青花釉裡紅的王新篤則從傳統出新意。
@http://udn.com+賴素鈴
Arch @ 功學社音樂廳 啟用
功學社音樂廳座落於蘆洲企業總部。 記者黑中亮/攝影
聳立在台北縣蘆洲地區的一棟白色建築──功學社集團總部大樓,內部擁有一座音響效果極佳的「功學社音樂廳」,美侖美奐的內部設計,加上典雅的音樂家咖啡廳,昨天由企業三代首腦共同剪綵啟用,一流的表演場館讓國內音樂家們雀躍不已,期待能早日租用演出。
功學社,這個在地企業是全球五大的樂器製造大廠,今年歡慶75周年,由於集團總部大樓新建完成,因此斥資數千萬打造世界一流的功學社音樂廳,並設置自有及代理品牌的樂器旗艦店,功學社音樂教室也擴充為可同時容納300位學員、27間琴房,成為國內音樂產業發展的龍頭。
功學社集團從當年位於高雄旗山的一家小文具店,搖身一變為現今世界樂器製造廠的龍頭之一,歷經75年來的努力,特別是當年「用香蕉換鋼琴」的創業艱辛過程,一路到今天,成為擁有數個國際知名自有品牌的世界級樂器大廠後,功學社選擇在蘆洲落地生根,建立跨國集團的企業總部,作為永續經營的基礎。
功學社集團一向致力贊助國內音樂團體,如今,體認到表演場館的不足,因此決定在企業總部大樓建造一座專業級的「功學社音樂廳」,可容納406個座位,較國家音樂廳演奏廳略大外,多功能考量及更高的室內空間,要比國家演奏廳來得更優。加上一台市價超過500萬,由功學社代理來自德國製造的史坦威演奏型鋼琴,功學社表示,這座世界級的中型音樂廳,不但要滿足每一位聽眾聽的享受,也要讓受邀的音樂家同樣有受重視的感受,使「功學社音樂廳」成為台灣與世界音樂接軌的重要殿堂。
今晚,當代長笛大師威廉.班奈特 (William Bennett),將使用功學社所自製的世界名牌「Altus」長笛,為功學社音樂廳揭開首演序幕,這不但是威廉班奈特首次為私人音樂廳進行試奏演奏,也是這座「功學社演奏廳」首度與世人見面。
現任功學社集團總經理謝武弘指出,興建功學社音樂廳及音樂教室不是為賺錢,而是做為企業回饋鄉土的一分心,企業總部大樓昨天雖剪綵啟用,但周邊音樂廳及音樂教室的使用管理收費辦法尚未訂出,應會延到明年農曆年後,可正式對外公布並開放外界的租用申請。
@黑中亮+ http://udn.com
12.08.2005
Culture @ 日本純愛風 吹向全亞洲
「純愛小說」難以具體定義,日本純愛小說現在幾以片山恭一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及市川拓司的《現在,很想見你》為代表,這股風潮最初是因社會充斥暴力,人們的心靈渴望從純愛來感受寧靜而衍生。台灣一向追趕日本流行潮流,隨著純愛電影、日劇引領風騷,出版界也跟進。
皇冠出版社外文主編莊靜君說,純愛小說內涵簡單,不管寫的是愛情還是親情,都是較純粹、單純的情感,敘述的筆調清淡,日本形容這類小說內含一股緩慢且純粹的「情流」。日本「小學館」因推出片山和市川而炒熱純愛風潮,進而為純愛小說推出《Qui! La! La!》雜誌及文學獎,發掘年輕創作者。
1977年出生的才女作家西加奈子就是先在《Qui! La! La!》連載而一炮而紅,西加奈子背景特殊,因父親工作關係她出生於德黑蘭,兩年後,因伊朗革命歸國。7歲到12歲則在埃及度過,畢業於日本關西大學法學院。她目前在日本生活,過著白天寫小說,晚上則在雷鬼酒吧打工的日子。
西加奈子首部作品為《葵(暫譯)》,台灣仍無譯本,第二本在日本走紅的《櫻》搶先在台出版。《櫻》描寫一個平凡卻遭逢變故的家庭,透過一隻帶給全家歡笑的狗SAKU-RA(櫻),連繫起全家的情感。西加奈子書寫《櫻》的靈感源於家裡養的一隻雜種狗,書裡感人的內容讓不少讀者流淚。
莊靜君表示,日本作家正在世代交替,過去男作家擅長推理、女作家寫愛情,但近來寫純愛小說出名的作家都是30歲左右的男性作家,顯示作家的性別與書寫種類正在「角色互換」;「@小說」鎖定15到25歲的讀者,因這類小說描述的多是學生或剛出社會年輕人的愛情故事,特別吸引年輕族群,而新世代竄起的作家不論男女都非常年輕。
純愛風也在韓國發酵,1985年出生的韓國作家可愛淘(本名李允世)極受歡迎,擅長描寫少女漫畫風格的小說,將漫畫裡純情的情感在小說裡更深化,受到歡迎,雖仍在就讀大學,但通常正在撰寫中的新書,大陸、泰國、日本等亞洲市場的版權也馬上售出,除了《狼的誘惑1&2》已在台出版,新作《Outsider》也預計明年2月在台面市。
@劉郁青+http://udn.com
12.01.2005
Celine設計總監 時尚狠角色@Fashion
CELINE2006春夏新裝充滿甜美女人味。記者林秀明/攝影
今年七月甫接任Celine設計總監一職的Ivana Omazic,昨日翩然來台。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她展露自信的笑容,面對媒體的刁鑽質疑時,她以堅定口吻悍衛自己的立場……,雖年僅32歲,已然有大將之風。
「Who is Ivana Omazic?」,今年十月,在她為Celine設計的第一季作品尚未在巴黎時尚周發表之前,時尚圈內幾乎沒有人認得她。如今初出茅廬的她,要以實力證明她的存在。
「這個Ivana Omazic,會是個狠角色!」在巴黎時尚周Celine發表會結束後,歐洲某報紙的時尚記者為她下了這個註解。不僅因為她年輕貌美,而是她設計的服飾十分實穿,她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更了解市場的需求,這正是一個設計新人最欠缺的特質。
「我為Celine設計的第一季作品,並不全然獲得好評,我記得一共有兩家美國雜誌、一家歐洲報紙並不喜歡我的作品!」Ivana Omazic的直率坦白,實在令人驚訝,但看得出來她並不以為意,因為她明白,未來還要面對更大的挑戰,這一點小小的「誤解」,她不會放在心上。
Ivana Omazic五歲時就立志要做個設計師,一從設計學院畢業後就在Romeo Gigli工作,然後進入Prada集團,先後在Jil Sander、Miu Miu執掌設計,在時尚圈的經歷相當豐富。
她指出,Celine、Prada、Miu Miu和Jil Sander這四個品牌,有不少巧合之處,一來四者都是女性設計師創立的品牌,二來鎖定的對象都是大都會的時尚女子。但從設計風格來說,這四個品牌迥然不同,Miu Miu的服飾風格俏皮趣味,Prada的風格優雅高貴,Jil Sander則著重細節。
「Celine,則是巴黎時尚的象徵,充滿自信,又不失甜美的女人味。」她認為,Celine的歷任設計師,包括Michael Kors和Roberto Menichetti為Celine設計的作品,都帶有濃郁的個人風格,但她有自信,她會是Celine精神的最佳詮釋者。
「我曾與Vipiana Celine女士促膝長談,是那種很深入的Women's Talk喔!」Ivana Omazic笑說,在了解Celine之後,她深深愛上了Celine,同時也更能將這分情感投注在作品當中。
@陶福媛+http://udn.com
Hello Kitty Christmas USB key@Design
Hello Kitty Christmas USB key
It's been a while since we presented some Hello Kitty stuff, and we'll give you a fix right now with this IO-DATA Sanrio Kitty Special Box, a 512MB USB memory key stuffed in a nice gift box... rejoice HK lovers!!
@akihabaranews.com+ IO DATA
Design @ USB phone for Skype
The Taiwanese Skype phone gets to Tokyo
We already presented this USB phone for Skype use on Spet 14th, and here it is in Tokyo! It's Buffalo branded and since the information is in Japanese rather than in chinese this time, we can give you the info that was missing a few months ago! This BSKP-U202 allows you to control your Skype completely from the phone itself and thanks to Skype Out you can call regular numbers too. the is a jog wheel that allows you to navigate through your Skype contacts and this product might just give that little extra push to complete the breakthrough of Skype in Japan, and that's excellent news, because a lot of software will tap into this excellent technology, hopefully changing our lives forever!
@akihabaranews.com+ Buffalo
News @ 台灣設計 可藉大陸市場國際化
「我認為台灣設計師無可避免得藉大陸市場國際化,所幸我們設計競爭力仍強過他們,且台灣設計經驗,到大陸仍有所為。」上海建築.裝飾.室內設計獎評審、台灣設計名家姚政仲昨日樂觀認為,台灣設計師有明天。
兩岸競合中,台灣有優勢嗎?姚政仲認為台灣人未來藉大陸進軍國際無所避免;而剛開幕的上海當代藝術館,所聘的創意總監為台灣藝術時尚教母陸蓉之。她認為,當全球焦聚大陸,台灣過去有所資取於東京、紐約、倫敦、巴黎,未來無可避免要加上上海,才能清晰體會全球的變遷,但所幸西方文明到中國的質變,台灣可藉東、西文化的融合優勢,早早打入國際。
真正落地上海發展的設計名家登琨豔,認為來大陸發展是聚焦全球的便捷之道。他們指出,台灣設計競爭力,在與大陸生活經驗雷同且文化差異不大的因素,因當前大陸市場胃納大,設計能量不限國際一流好手,連台灣過去的生活鑿痕在此也有相對容量,從上海設計獎觀察,姚政仲說台灣仍有絕對優勢,「不應小覷去大陸發展的國際化經驗,如自我封閉只在台灣兜圈子,碰上發展高原期,長遠來說不啻自殺。」
但如何藉中國市場,發展台灣設計能量?基本有直接移民大陸、兩岸奔波與跟台商蜻蜓點水三類。如登琨豔常駐大陸,以商空間與古蹟保存議題取勝,其世界觀與在地共鳴讓人刮目相看;張毅與楊慧珊的琉璃工房獲亞洲設計獎後,可說是台灣人才外流典型。
未來如何強化設計能量?因台灣的設計以輕薄短小著名,以空間為例,目前在大陸以餐飲、咖啡廳與中小型賣店取勝,如上海南京東路徒步區,就有台灣西門町的城市風格;但大陸則普遍尺度超大、風土多元與國際活動多(如奧運、萬國博覽會)為要項。
Fashion @ 華裔設計師 紐約成名
美國是民族大熔爐,華裔服裝設計師要想在時尚圈成名,紐約是不二之選。榮獲美國設計師協會CFDA最佳女裝設計師獎的Vera Wang、上個月甫獲得達拉斯流行時尚獎(Dallas Fashion Awards)的Derek Lam
、台灣旅美設計師賈雯蘭等,都是在紐約時尚圈闖出一片天。
Derek Lam是新近走紅的新銳服裝設計師,喜歡嘗鮮的時尚人士,莫不對他的服飾作品感到好奇。曾擔任Michael Kors助手達12年的他,作品風格華麗,帶有濃郁的異國風情,剪裁寬鬆自在是最大特色,不但美,而且美的有個性。引進Derek Lam的精品店老闆娘高秋鴻指出,Derek Lam的小禮服是最受歡迎的單品,風格華麗但又不會顯得太過招搖,十分實穿。
@陶福媛+http://udn.com
Fashion @ 創新的新銳設計師
玩時尚,還需要一點童心和創意。前衛設計師品牌Libertine ,即是將舊衣拆解後,再重新組裝後,賦予新意,
Libertine的設計師Johnson Hartig和Cindy Greene,其實分居洛杉磯和紐約兩地,兩人絕少碰面,只要在為了創作新品時,才會聚首。兩位設計師各有分工、各司其職,Johnson在西岸負責向成衣商採購賣不掉的舊衣、異國風情的布料等,把衣服逐一拆解後,郵寄給紐約的Cindy,曾在DKNY擔任塗鴉設計師的Cindy則負責重新裁縫、剪接、畫上她最專長的塗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也就大功告成。
@陶福媛+http://udn.com
Fashion @ 紐約時尚代表
紐約時尚,崇尚的是俐落剪裁、未來創意和實穿,其中又以Marc Jacobs、Michael Kors和Sass & Bide最具代表性。Marc Jocabs的現代風格,普普風的大扣子、蝴蝶結和鮮豔飽滿的色彩,向來是好萊塢女星和社交名媛的最愛。
Michael Kors則以俐落剪裁見長,樣式極簡的套裝,穿在身上硬挺有型,一襲繡釘鑽珠的針織衫,自然垂墜在身上後,形塑凹凸有致的身材,可說是將美式休閒風「奢華化」的最佳代表。
在紐約走紅的澳洲設計師雙人組Sass & Bide,則帶有新世紀解構主義的風格,有如幾何圖形的剪裁,將女人身體的版圖重新塑型,未來風十足,可說是將紐約時尚最擅長的剪裁技巧發揮到了極至。
@陶福媛+http://udn.com
11.28.2005
Fashion @ 莎拉波娃香水 非常俄羅斯
擁有姣好面貌、魔鬼身材的網球明星瑪莉亞?莎拉波娃,成為各大品牌追逐的明星,最近還推出同名香水,前一位擁有同名香水的運動員為喬丹。
來自俄羅斯的18歲美女莎拉波娃,不但有手機、手表、運動服的代言合同,現在也有了同名香水,際遇之好讓許多運動選手都自嘆不如。
全新推出的個人第一款香水「Maria Sharabova」,是由曾為Estee lauder, Christian Dior和Calvin Klein等品牌設計香水的調香大師-Carlos Vinals設計,特別利用濃郁的槴子花和明朗的茉莉,調配出莎拉波娃女性化的另一面,在尾調中還特別加入俄羅斯白琥珀的香氣,點出莎拉波娃不同於西化世界的美感。
莎拉波娃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結合我所喜歡的時尚,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樂趣及創造力。我非常喜歡接觸時尚界的脈動,更期待能親身體驗。」
@徐淑媛+http://udn.com
11.26.2005
MADE IN TAIWAN 台灣製造 國際發聲@Culture
一個逐漸躍上國際舞台的小島,有多少故事是妳我不曾知曉的曾經; 風光國際的背後,是一群默默努力的電影工作者想說給您聽的故事, 這次,帶妳一探這片屬於台灣電影的驕傲。
身為一個廣受世界影迷認可的國際大導演,雖然有台灣媒體稱他為「台灣之光」,但其實不可否認的是,李安在以《理性與感性》確認了其好萊塢A級導演地位之後,就不斷面臨外界對他身份認同上的矛盾。台灣人覺得他受美國電影教育,拍美國電影,作品貼近美國觀眾的口味,不能算台灣導演;美國人卻認為他生於台灣、長於台灣,雖然用美國的技術,電影卻全是說著中國文化的事,骨子裡該是不折不扣的華人導演,沒人將他當美國人看,《臥虎藏龍》參賽那年的奧斯卡,該是個心照不宣的證明。
但是李安自己內心想法倒比大多數人清楚:他是來自台灣的導演,內在裡根深柢固流著中華文化的血液,用華人的觀點在拍電影。他沒有成為美國公民,頻繁回台參與電影相關活動,並且從不諱言在台灣生長過程裡,父親和環境對他大部分創作的畢生影響。 李安本身的背景是個複雜案例,他的成功也象徵許多複雜的意義。
他是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最佳例證,用西方科技的技術,拍東方情感的電影,最後達成一個普世都容易接受的結果。海明威曾說:「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李安的童年當然不必不幸,但創作人永遠逃不開他所生長的土地。即使去到了天涯海角,李安都是台灣出去的導演,在世界各個角落傳達這塊土地為他孕育的故事。
台灣電影有侯孝賢,就像美國電影有奧森威爾斯一樣,一個好導演的作品,有時能夠總結一個文化的氣質,一個年代的氣味。首先帶台灣電影走向國際的導演,是侯孝賢;從過去到現在的幾十年間,對於世界各地無數影迷來說,侯孝賢就是台灣電影的代名詞。
的確,想起侯孝賢的電影就好像想起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純屬於台灣的年代,紀錄著堅毅刻苦的人民百姓。「不要做跟別人一樣的東西。」一句簡單的哲學,造就了一個台灣的電影大師。細究侯孝賢著名的「長鏡頭」影像風格的源頭,一方面是考慮到他的電影哲學所希望達成的記錄性質,固加大景深,讓鏡頭在後沈默觀望;另一方面是非專業演員在技術上的限制,長鏡頭的遠距離幫助他們自然化的表演能夠充分發揮。
同時,侯孝賢不喜歡太多剪接,而以自然轉景的方式取代,「空間感」是侯孝賢電影中的重要元素。有人拿侯孝賢對比於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比得了他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比得了他們影像的風格,但卻比不了他們彼此對自身文化的濃郁情感。世界各地有無數學術論文在談論侯孝賢的電影美學,有無數影迷在鑽研侯孝賢的電影。因為侯孝賢,台灣土地的風光讓別人看到了,台灣人民的氣質讓別人感受到了,台灣走過的艱辛歷史讓別人注意到了。於是我們更加明白,電影藝術可以不只是娛樂,不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它還可能傳述一個文化、記錄一個時代、保存一種情感。
絕對台灣--蔡明亮儘管他實際上出生於馬來西亞,20歲才來台灣,但不會有人懷疑蔡明亮是台灣導演;儘管作品內容艱澀難解,但也不會有人懷疑蔡明亮拍的絕對是台灣電影。他在電影方面的創作才能在1993年以《青少年哪叱》爆發出來,原因是蔡明亮無意間在一家電動玩具店遇到來從來沒有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李康生,他成為蔡明亮重要的靈感來源,不僅《青》一片的腳本是為李康生量身打造,日後所謂「蔡氏風格」,也是兩人在一部部電影的合作中建立的。
蔡明亮的電影向來以難以解讀著稱,但他的作品真的無解嗎?我們不妨這樣看,蔡明亮在成年之後才來到台灣,因此他沒有一般台灣民眾歷史或文化上的包袱,他的工作性質與洞察力又使得他能深入觀察台灣社會的各種面向,因此影片的元素全然是本土的,但是他組織這些元素的方式卻更百無禁忌。
《天邊一朵雲》探討的是無所不在的情慾,他的長鏡頭讓情慾穿透了政治符號(蔣公銅像),不同類型感官(那顆西瓜刺激了我們不少想像),以及語言(全片只有一句對白)。即使是無法完全進入劇情的觀眾,仍然可以隱約感受到他的長鏡頭如何剝除這些「本土元素」在我們思維中原有的框架與重量,重新被結構為形而上的意含。
台灣電影數十年,女性導演能夠走向國際的,僅有一個張艾嘉。從影逾三十年,從《最愛》、《黃色故事》、《少女小漁》、《新同居時代》到《心動》,張艾嘉的電影總有股獨特的小品氣味,讓觀眾溫暖在心底。除了在金馬獎、亞太影展的亮眼成績,張艾嘉在國際上亦有相當的聲譽。倫敦電影節及多倫多電影節分別於1989年及1992年都曾舉辦「張艾嘉電影回顧展」,柏林影展亦曾邀請她做評審。1997年她參與演出的一部加拿大與法國合作投資的電影《紅色小提琴》,是她以一個亞洲女演員之姿走入國際的最大一步,這部片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然而,什麼獎、什麼外在的成績,都不該是談張艾嘉時的重點。看她的電影,看她的人生,我們看到一個台灣女性電影從業人員的努力不懈精神、長時間鍥而不捨的耕耘,給我們最難能可貴的啟發。
@黃允中+美麗佳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