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卡特的建築,採光良好、順應地形、氣候,而且很少超過三層樓高;與澳洲大自然呼應,能依風向、氣候變化而產生居住功能。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提供
澳洲建築師格蘭?穆卡特是200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受台北市建築師公會邀請來台演講。 記者劉郁青/攝影
澳洲綠建築大師格蘭?穆卡特(Glenn Murcutt)堅持自組一人事務所,執業至今都留在澳洲本土蓋小型私人住宅和公共建築;2002年得到普立茲克建築獎,不僅讓建築界驚訝,還被認為是全球最神秘的建築師,他不用電腦、不上網,至今仍堅持用手繪圖,他應台北市建築師公會邀請來台,將於14日公開演講,本人不僅平凡、感性,還強調建築要呼應氣候、傾聽自然的聲音,親和力十足。
大地方小型建築 極少超過三層樓
邁入科技的時代,穆卡特卻仍過著簡樸、自然的生活,雖然遠離科技,但台北市建築師公會仍靠著傳真往返,請到這位綠建築大師。穆卡特今年69歲,畢業於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建築系,以澳洲雪梨為基地,執業至今35年,他獲獎無數,目前任教於雪梨大學,還擔任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系訪問教授。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如札哈哈蒂(Zaha Hadid)、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等都常接國際競圖的大案子,建築規模宏偉。但穆哈特卻直言,大型建築並非他想做的,他一直在澳洲蓋小型建築,樓高極少超過三層。他說,澳洲幅員廣大,有南歐到芬蘭的距離,橫向寬度也媲美美洲東岸到西岸,氣候環境多元,從多雨到沙漠氣候都有,人口僅1950萬人,而他卻樂於在本土的環境蓋各式各樣的房子。
建築與環境共生 順應風水和地景
穆卡特是永續建築的實踐者,他的建築不用空調,主張建築本身要能和大自然對話,美學要能與環境和諧共生。因此他的建築常反映環境、氣候、土地、景觀,強調採光、通風、隔熱、能源及構造的簡便與材料的在地性。他常使用波狀鐵皮在屋頂與牆上,形狀彎曲、順應風的流向,還可收集雨水回收使用,而澳洲本地的木材、玻璃、石材、磚及混凝土都是他常用的建材。
「Not waste, to conserve」可簡單說明他的中心理念,澳洲地貌平坦,穆卡特十分在意地平線的景觀,所以他的建築多半矮小、貼近地表,線條和地景融為一氣;他的建築在原野中也順應風向,有時房子四周的花香還能隨著風向變化在室內飄香,他說「這是讓我與屋主都能享受自然的創作。」而他與澳洲原住民為友,時常住在原住民部落,還收了個原住民乾女兒,都讓他體會原住民珍惜大自然的永續精神。
掌控建築各環節 彷彿詮釋交響曲
得到普立茲克建築獎後,他仍堅持一人事務所,自己專心投入小型設計案所有的細節。他說,他習慣一人工作,工作伙伴一多,往往延誤進度。他通常在家工作,一個人工作很自在,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早上起來該先進廁所還是工作室,而有時還分不清是在玩樂、還是在工作。穆卡特形容他有如樂團的指揮,對每個建築環節的掌控有如從頭到尾詮釋一首交響樂曲。
穆卡特最喜歡梭羅在《湖濱散記》的一段話「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將生命花費在平凡的事情上,因此能將平凡的事情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而穆卡特也正專注於平凡的建築,並做到最好。
@http://udn.com+劉郁青
1 則留言:
不知道可不可以問一個笨笨的問題呢?不過,Kenzo san 可以不回答。
(這兒沒有留言板,所以就亂寫在這兒囉。閱後,麻煩刪除。)
為什麼衣櫃裡面的吊桿,要改成跟門垂直呢?(古老的衣櫃,吊桿都是跟門平行,我們看到的是一排衣服的側面。)現在看到的,都是第一件衣服的正面。
老實說,找衣服不是很方便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