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006

News @ 魅力香港 靠包裝 行銷全世界

夜幕才剛剛垂下。傍晚六點半,尖沙咀北京道的餐廳「胡同」大廳外,全身黑色裝扮的服務人員,已經開始向臨時造訪的客人連聲抱歉。因為今晚,「胡同」裡頭近百個座位早已全數預訂一空。
 「胡同」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中西合併、花俏的創意菜色,也不是空間裡那帶點晦暗、神祕的老中國情調。答案在窗外。從位在二十八樓高的「胡同」大玻璃窗望出去,世界三大夜景、維多利亞港閃閃生輝的風情,在這裡盡收眼底。
 尤其每晚快到八點,用餐的客人們像是事前就約好了般,紛紛停下手中動作,專心等待剛被列進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大的多媒體,有如交響樂般的燈光音樂秀「幻彩詠香江」(A Symphony of Lights)上演。
 樂聲響起,海水與天空連成深深的、暗藍色的舞台。
 新鴻基中心頂樓發射出今晚第一道光束。接著是中環廣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j豐銀行、國際金融中心等二十座摩天大樓,用變化多端的燈光,娓娓道出香港從小漁村到國際大城的故事。

亞洲第二大觀光勝地

 這還不夠精采。末了,白色、綠色、金色和紅色的煙火,幻化成一條條輕盈的長龍,氣勢磅礡地穿梭在維多利亞港間。隔著玻璃窗,一桌來自台灣的遊客,發出長長的讚嘆,「真的好迷人。」
 迷人的香港,在二○○四年交出一張世界級的觀光成績單。
 去年,訪港旅客達到二千一百八十一萬,是香港總人口三倍,創下最高紀錄。其中,中國大陸的觀光客最多,就佔了一千二百萬人。
 面積只有台灣三十三分之一大的香港,去年躍升為全球第七大、亞洲第二大的觀光勝地。
 觀光更是香港的重要財源。
 去年香港的旅遊收入,超過三千六百億台幣,佔了香港GDP的一二.四%。在香港,金融、物流、專業服務業與觀光,被視為支撐香港經濟的四大骨幹。
 小小的香港,為什麼能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不停造訪?
 先天少了豐富的人文與好山好水,香港又是如何靠後天努力,創造自我特色?
 其實,就像「幻彩詠香江」如此令遊客驚喜的背後,是極度講究理性與規劃。
 
藏在感性背後的理性

 首先展現在企業化的專業分工。主導香港觀光業有三大部門,在香港,他們被稱為「黃金鐵三角」。
 套用生產線的概念來看,隸屬政府公部門的「旅遊事務署」,是最上游的製造端,興建觀光的硬體設施與政策規劃。由業界自行組成的「旅遊議會」,負責管理、監督旅行社間的業務行為。至於如何行銷香港,就交給「旅遊發展局」,這是一個半官方組織。
 二○○四年誕生的「幻彩詠香江」,幕後推手就是旅遊事務署。
 當時,旅遊事務署除了在世界各國找燈光設計師,也成立「中央統籌委員會」,和維多利亞港邊的大樓業主們討論合作事宜。
 經過十個月反覆的電腦模擬、燈光測試才大功告成,總製作費用超過兩億台幣(各大樓每月的電費、維修費是自行負擔)。今年十二月,參加「幻彩詠香江」燈光秀表演的大廈,將超過三十棟。
 「一面改善,一面建設,就是要讓旅客有耳目一新的體驗,」香港旅遊事務署表示。
 求新求變,正是香港發展觀光的基本策略。過去幾年,香港政府已經投資一百三十億台幣,開發大型觀光建設,例如:迪士尼樂園、溼地公園和「昂坪360」纜車等。
 隨著明年諸多大型觀光建設即將落成,香港也早已著手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宣傳活動「二○○六精采香港旅遊年」。光是宣傳預算,就砸下近二十八億台幣。
 「香港很懂得靠人為創造特色,」世新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陳家瑜觀察。

傾聽顧客,了解顧客

 傾聽顧客的聲音,則是香港成功發展觀光的另一個關鍵。
 來到位在北角的旅遊發展局,這裡和香港給旅客熱鬧、五光十色的形象不太一樣。窄小、暗暗的辦公室裡容不下過多裝潢,就連放在入口處的廣告燈廂,都有些褪色。
 在這個負責行銷香港的大本營裡,總共有兩百多位員工。他們多半來自航空、三C、精品和零售通路等大眾民生產業。
 就連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臧明華,也並非旅遊專業出身。碩士念MBA,她曾服務於《時代雜誌》集團和渣打銀行業務主管。
 四年前臧明華接下港旅局總幹事一職,對她來說,推廣香港不單只是一個工作,還是一個使命。
 「香港是自己的家,請客人來家裡玩,是一件多有光榮的事啊!」臧明華說。她穿著鐵灰色的合身套裝,俐落的及耳短髮,還挑染了一點紅色。短短四十五分鐘的採訪裡,臧明華還不忘向訪客介紹,香港又多了哪些好吃好玩的新景點。
 臧明華的行銷、業務專業背景,也為港旅局帶來改變。「我們是以『知識為本』,」她說。所以在上任後,臧明華成立了「策略規劃部門」,掌握全球各地旅客的潛在需求。
 鏡頭轉向香港機場的入關處。一位港旅局的員工,正要開始對台灣旅客做市場調查,了解旅客為什麼來香港?待了多久?有沒有小孩同行?她一邊問,一邊把市調結果即時輸入手上的銀色PDA。
 「三個小時,要做一百份,」這位員工說。在港旅局,像這樣的市場調查,一年要做一百萬人次。

不停包裝,不斷改善
 
 在香港旅遊發展局,數字和精確性很重要,不是靠直覺。「沒有guts feeling這種事,」香港旅遊發展局台灣處長黃莉惠說。
 她印象深刻,有回港旅局想了解,在台灣到底哪些客層最常到香港消費,台灣的同仁們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台商啊。」結果經過市調和焦點團體調查,答案揭曉:出乎意料,竟是北部的年輕女性上班族。「比創意誰沒有?但就是差在準不準,了不了解市場,」黃莉惠說。
 香港也很擅長包裝及宣傳。
 在香港,春天有「新春國際匯演之夜」,夏天有「購物節」,秋天是「美食之最大賞」,到了冬天還有「繽紛冬日節」,全都是包裝出來的活動。「做旅遊,要香港不熱鬧,是做不起來的,」臧明華說。
 但包裝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要從香港既有優勢去發揮。
 臧明華有句常常掛在口邊的至理名言,「你要是個家庭主婦,就不要希望明天變成美少女。」
 就拿「美食之最大賞」來說,它的用意就是在強化香港做為「亞洲美食之都」的形象。只要在香港領有營業牌照的餐飲業者,不管大小,都可以報名參加。唯一的條件是,得獎作品必須公開販賣,讓遊客來都吃得到。「辦比賽,不能只有曇花一現,」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深市場行銷主任詹書婷說。
 每年港旅局還會變出不同的比賽題目,增加話題性。
 就像今年的參賽者就要從「素菜、炸、辣和中西薈萃」四個主題擇一發揮。這個比賽也很講究公信力,除了廣邀海內外媒體、美食評論家來當評審,香港市民還可以上網公投、評分。而且民眾的分數,就佔總成績一○%。
 除了不斷創造新意,香港也很小心翼翼地維持旅遊水準。「其實要讓旅遊成功發展的因素,不能單靠硬件,還要軟件。在香港,我們很注重品質,」臧明華說。
 港旅局從六年前開始推動「優質旅遊服務計劃」,目前全港已有五千多個店家加入。每一個申請認證的店家,要先經過店鋪環境、產品、銷售過程、員工和運作系統,共五個大項的審核。滿分是一千分,拿到六百分以上,才算合格,而且每年必須換證一次。
 得到認證的店家,可以在門口掛上「優」的識別標誌。港旅局還會把得到認證的店家,製作成旅遊指南,提供旅客免費索取。

讓遊客一來再來

 為了吸引更多店家參與「優質旅遊服務計劃」,港旅局還特別找來劉德華做代言人。廣告裡,他一下是電影「無間道」裡的劉sir,一下又變成「法內情」裡的律師。最後,劉德華做回自己,還酷酷地說,「在戲中,角色經常混淆,不過現實生活,可要清清楚楚,貨真價實,才能吸引更多顧客。」
 時序剛剛跨入十一月,熙熙攘攘的中環地鐵站裡,一排綠色的聖誕樹站在柱子旁,紅色、白色的彩球繞樑而上,看起來熱鬧繽紛。
 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們,一邊忙著裝上燈泡,一邊向遊客介紹,「在香港,聖誕節總是比較早到。」
 「個個都問我,現在你們香港要怎麼跟上海,跟東京,跟新加坡比?」臧明華不疾不徐地說,「只要香港人不停止於求進步,我很有信心,香港,會成為遊客一來再來的地方。」


@天下雜誌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