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讚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偉大銀雕藝術家的Georg Jensen曾說,餐桌是家庭的象徵,當家庭成員聚在一起享用晚餐,如果這時有美麗的餐具相伴,那一定會是更愉快的用餐、或者說家庭經驗。
器皿會反應時代特性,每個時代風潮都因為先有了思想的醞釀,而後才形成一種生活方式,繼而才影響了器皿與其相關使用的各種物品,早期銀器餐具的使用多半僅在王公貴族的上流社會裡,這也使得銀器一直以來都代表著快樂富足的象徵。
說起銀器餐具,就非得提起幾乎與丹麥畫上等號的百年銀器品牌GEORG JENSEN,創辦人Georg Jensen曾說:「銀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好材質。銀擁有如月亮溫潤迷人的光芒,就像丹麥夏夜裡的曖曖光輝。」
用生命積累的手感
在目前高度機械化的時代裡,銀器的價值也就在於它的必需被手工打造,一件GEORG JENSEN的銀器餐具,約需五百個工作時數才能完成,製造過程裡的繁複奢華與高超技術,不僅表現在精緻的外表,同時也賦予作品內在無比的價值。
銀雕工匠在製作銀器時,必須用靈敏的手去觸摸判斷銀質拉薄繃緊的程度,並且準確無誤地錘打,銼磨甚至鏤刻,另外,銀的硬度並不高,所以要打造出垂直水平的 角度是非常困難,因此如果妳有幸收藏了一件銀器,務必要去撫觸銀雕的細工,體會前人工匠的心血結晶,因為這所有一捶一痕,都是工匠們一次一次的敲打,用生 命所積累的手藝顛峰。
白色黃金
瓷器從中國唐朝開始發展盛行,而後由馬可波羅傳回了歐洲,馬可波羅以「半透明的貝殼」將之命名為Porcelain。瓷器通常也被稱作「白色黃金」,在路易十四的王宮中,深受許多貴族夫人們所喜愛,它是財富與品味的象徵,也是人人所渴望擁有。
這種精緻的製陶原料,是由高領土、石英、長石所混合而成;主要是由一種高領土決定了它的透明度、堅硬度、光澤和清脆的響亮程度。而一般所說的骨瓷,是由 Josiah Spode在西元1800年所發明製作。骨磁因添加了動物的骨粉而得名,骨粉使得瓷器光澤耀眼,透明度更高,清脆度也更好,更堅韌強硬,不易碎,呈現出一 種淡淡的象牙白色,種種明顯的特質都是因為加入了動物的骨粉使然。
技巧背後的藝術創作
製造瓷器的過程相當繁複,尤其是一種稱為depositing的技術,是當結束器皿彩繪裝飾後,需要經過三次的窯燒過程。但因工藝師無法將金、白金或彩色 的線條裝飾在器皿邊緣上,因而必須將這易碎的步驟委任給專業的畫磁師傅(fileur)來製作,包括ARMANI、HERMES餐瓷上的圖案,都是由畫磁 師傅一筆一筆手工描繪。
可是使瓷器攀上崇高地位的並不僅是因為它的製作難度或手工描繪技巧,每一件瓷器背後的創作靈感所賦予的文化性,才是真正可貴之處,像是HERMES餐瓷光 是構思就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且往往有其特別源引的歷史文化或風俗藝術,另外像是法國的Haviland餐瓷與來自米蘭的DMK,都長期邀請不同藝術 家、設計師參與設計餐瓷創作,這都是讓參磁能有超越實用之外的典藏價值。
@Source from: 《BRAND名牌誌》2009年7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