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010

台北西區,舊味變新潮/復活時尚@Culture

記者:撰文=林奇伯
台北,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城市,卻正悄然改變。多年來,不斷往東邊發展的商業與人潮,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有「軸心翻轉」的態勢。包括萬華、大同在內的台北西區,一改過去暮氣沉沉的破舊老社區樣貌,在春節期間以一部台灣電影《艋舺》的賣座宣示大復活。cwgv_20100410_1270831470_0.jpgleft -->
西區復活1》艋舺剝皮寮 老街鹹粥鄉愁味
萬華,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的代名詞,華西街夜市更是外國觀光客的必遊勝地,但隨著商業活動東移,20年不到的時間,萬華淪為台北最老舊的象徵。繼電影《海角七号》捧紅恆春老街後,《艋舺》也為拍攝地點萬華剝皮寮老街帶來大批觀光人潮。剝皮寮位在台北市廣州街和康定路交叉口附近,《艋舺》才上映兩個月,這裡也突然像換了新裝。老街對面的永豐銀行直接將整個外牆貼上紅磚圖案的貼紙,像極了清代老建築;正面也掛上一幅五位美少年的電影海報,遠遠望去,彷彿穿上一襲復古風格的時尚外衣,頗有
故宮形象廣告「Old is New」的風韻。
西區復活2》當代藝術館 外溢藝術到社區
台北西區的復活中,以台北當代藝術館最引人矚目。這棟位在長安西路的紅磚灰瓦建築,日治時代是建成小學校的一部分,光復後,台北市政府在此辦公了40年。2001年在全台城鄉再造的狂潮中被改建為當代藝術館,但因所在位置為老舊社區,附近遊民聚集,雖與
捷運中山站相距僅5分鐘路程,卻只能默默經營。這個沉寂已久,甚至被部分藝術界人士譏為「聊備一格」的藝術館,2009年卻突然跌破眾人眼鏡,連續幾個前衛藝術展,在年輕人間自然發酵,紛紛湧進這個老社區,全年參觀人次達到22萬,是2007年的3倍!
西區復活3》大稻埕碼頭 變身單車樂活夜據點
春日已至,戶外活動又開始活躍,台北西區也發展出樂活新趨勢。從新店碧潭到淡水總長約36公里的自行車道,開始有人熱中於夜騎,藉以避開白天的艷陽與人潮。平日夜晚是車隊的天下。週五晚間開始,則是家庭與都會上班族的天下,夜騎車潮從黃昏到深夜,從深夜到清晨,整個河岸自行車道川流不息,數目超過週末日間數目的一半,車輪上的LED燈不斷迴旋閃爍,形成台北都會奇景!
@Source from:
遠見雜誌 2010-04-09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