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隈岩吾的透明塑膠新材料裝置《空氣磚》
導語:三件作品,都出自大牌之手,只是這三人身份互不相同——建築師、雕塑家、工業設計師。日前,一場名為“超空間”的藝術展在滬申畫廊揭幕,日本建築師隈岩吾的透明塑膠新材料裝置《空氣磚》、當紅印裔英國雕塑家阿尼什-卡普爾的壁上圓球雕塑《曖昧狀態》、已故日本工業設計名家倉俁史朗題為《好胃口》的一組玻璃和鋁製成的餐桌椅被並置。對於這樣的混搭,策展人清水敏男表示:“‘超空間’是指從現實空間到非現實空間,達到這一狀態很重要的特性是‘透明’,三件作品都從不同角度表現了這個過程。我認為藝術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分,而上海這座城市有能力吞噬各種藝術作品。”
開幕當日,受到最多關注的或許還是隈岩吾的作品,不僅因為其尺度較大且自成空間,更多的或許是因為隈岩吾本人也身臨現場。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隈岩吾表示:“我一直在找尋21世紀建築的基本驅動力,在19世紀是石頭和木材,20世紀是混凝土,21世紀會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新的材料,也可能是老的材料的新用法,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建築師的尋找本非孤立的藝術行為。在隈岩吾之前的作品中,無論是長城公社“竹屋”中運用的竹子,還是在日本山頂的博物館中採用經過處理的傳統紙作為原料,都是作為建築構築環境、融入環境的手段。在策展人眼中,這些憨態可掬的透明泡泡體現的“透明感”不只是因為它的物質屬性,“這件作品展示了和環境之間的透明關係,不是因為它本身是透明的,而是作品本身和環境之間的互動呈現出一種互在其中,但又有距離感的關係。”清水敏男說。
阿尼什-卡普爾的作品也頗值玩味。這位印裔英國雕塑家在歐美雕塑界可算得上是當紅炸子雞,最近更因為拿下倫敦2010奧運會標誌雕塑“哈伯泡泡塔”的設計而飽受爭議。此次參展的作品,帶給觀眾的卻不是震驚,而是安靜。泛著金屬光澤的圓球被懸貼在展室的牆壁上,使得本來平常的空間,莫名因為這些本應沉重的球體而有了輕飄的懸浮感。所謂“曖昧”,或許就來自於輕與重的感覺錯位。
此外,在當天與展覽相關的論壇上,論壇嘉賓清水敏男、隈岩吾和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對於藝術、建築和城市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對話,三者的“真實性”從各個角度被反復強調。伍江認為建築的真實性應該是讓使用者得到更好的品質,隈岩吾則從建築理念的角度來解析,“建築應該以和人、環境的關係作為基礎,考慮當地的特色,創造出新的環境。”建築不僅應該成為作品,更應作為城市的一部分而存在。而對於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其是否能夠真正體現一座城市的表情則是最為重要的衡量標準。“超空間”的建築、藝術和設計,在現實中仍然要和真實空間發生關聯。
@Source from: 2010年06月07 东方早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