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10

古瑪雅人的可持續性城市設計@Arch

“天空之地”廢墟

導語:古瑪雅城卡拉考的3D地圖被繪出,科學家根據建築、道路和梯田的分佈,認為:“卡拉考是一個低人口密度的農業城市中心,與吳哥寺類似。在這種類型的城市,農業是城市自身的組成部分,周圍環境和地貌與城市融為一體。”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借助於鐳射探測及測距(以下簡稱LiDAR)設備,科學家發現了瑪雅古城邦卡拉考遺址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築、道路和梯田,其中包括了數千座新建築、11條新公路、數萬處梯田以及遍佈這座古城的大量隱秘洞穴。根據勘測獲得的資料,卡拉考的面積超過68平方英里(約合177平方公里)。所有這些發現說明卡拉考的規模要超過此前任何人的預計。
  穿透植被 顯現3D瑪雅城
  在2009年4月飛越古瑪雅城邦卡拉考遺址上空過程中,科學家利用LiDAR設備——雷射光束從地面反彈——繪製了一幅位於伯利茲西部的遺址3D地圖。在此之前,人類學家阿倫-蔡斯和戴安-蔡斯曾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吞噬這座瑪雅城(西元550年至900年處於興盛時期)的濃密灌木叢中跋涉,但他們只發現了卡拉考廢墟的一小部分。阿倫說:“可能只有將所有植物移除,才能看到下面的東西。”
  5月初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舉行的國際科技考古討論會上,科學家公佈了勘測發現,此次勘測在短短4天內便揭示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築、公路以及其他特徵。借助於機載鐳射穿透濃密雨林進行測繪,一座嶄新的古瑪雅城呈現在世人面前,其規模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人的預計。
  LiDAR測繪獲取的新圖像揭示了卡拉考的最高建築以及一系列宮殿和廟宇(被稱之為“Caana”)。為了繪製卡拉考的3D地圖,一架雙引擎飛機在這座古城上空飛越,發射雷射光束穿過濃密的樹冠。在接觸到地面、建築以及下方其他結構之後,雷射光束便發生反彈。雷射光束從飛機發射到地面反彈的路線經過測量,並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統)設備進行三角測繪以產生用於繪製3D地圖的資料。
  梯田農業為古城特點
  古瑪雅人將Caana廟和宮殿稱之為“天空之地”(sky place)。此次勘測發現了數千座新建築、11條新公路、數萬處梯田以及遍佈這座古城的大量隱秘洞穴。根據勘測獲得的資料,卡拉考的面積超過68平方英里(約合177平方公里)。
  “卡拉考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低人口密度的農業城市中心,與吳哥寺類似。在這種類型的城市,農業是城市自身的組成部分,周圍環境和地貌與城市融為一體。”戴安說。卡拉考的大量梯田和水庫系統說明古瑪雅人在數百年時間裡就一直在實踐具有可持續性的城市設計,可謂非常超前。在此次LiDAR勘測前,科學家只對少數梯田進行了測繪,因此並未意識到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對卡拉考的古瑪雅人的生活擁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據資料顯示,在鼎盛時期,大約11.5萬人生活在卡拉考,這一數量是現代伯利茲城人口的兩倍。西元895年左右,卡拉考中部被付之一炬,可能是毀於戰火。LiDAR專案組表示,截至1050年,這座古城已被完全廢棄。
  從勘探所得的資料中顯示,古瑪雅人曾在卡拉考Ceiba Terminus地區附近修建了一些梯田,在LiDAR測繪獲取的圖片中,有著起伏的波紋就是梯田。LiDAR圖像同樣展示了大量建築、產業區、市場、廣場以及將這些區域連接在一起的道路。根據LiDAR獲取的資料,一些此前被認為並不屬於卡拉考的古代遺址實際上就是這座大城市的組成部分。專案負責人阿倫表示:“LiDAR是一種最為有效的研究方式,説明我們確定人口密度、梯田密度、梯田與住宅之間的關係以及古人改造地形地貌的程度。”
  借助于鐳射、衛星以及其他成像技術,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但所有這些技術永遠也無法取代科學家的雙手。蔡斯夫婦表示,有關卡拉考的LiDAR資料說明很多遺址已可以進行地面研究。比如曾經在一次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一個陶瓶,上面刻有瑪雅人太陽神圖案,這些細節化的考古發掘是無法用LiDAR勘測來進行的。
  另外,根據勘測,一些建築群並不擁有明顯功能。研究人員希望對附近一些彼此互不相連的區域進行勘測,它們的年代可能追溯到不同時期。

@Source from: 2010年05月25日 东方早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