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10

建築界的“妹島年”@Arch




建築界的“妹島年”
日本女建築師妹島和世常這樣說:“建築是人和城市溝通的媒介。”也正是這句話,幾乎成為了她從業至今一個暗自遵循的不二法則。
15年前,當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凱撒立衛(Ryue Nishizawa)合夥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時,那一年獲普里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也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這對建築界的組合並沒有把目光放在宏大的建築項目上,也並沒有完成數目龐大的建築工程,而是以幾乎一年做一個項目的節奏慢慢尋找著自己的獨特語言。而時間越往現在靠近,他們也越加顯示出其重要性。
2004年,他們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The 21st Century Museumof Contemporary Art)在第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摘取最傑出方案金獅獎;並在今年剛剛獲得業界最高榮譽的普里茲克獎。
對於一個建築的評價,每天使用這個建築的人自然也是最有發言權的。而妹島建築設計的第一步,便是研究將要處於其中的人的行動和感知,以及人們的行動與其它事物的聯繫。妹島總是試圖打破室內與室外的隔閡,尋求一種透明性,讓身處其中的人們既能享受陽光和自然,又能擁有私密空間和對自然界變化的感知。妹島對創造禁錮、宏大的建築體量和敘事空間毫無興趣,空間於她不再是簡單的圍合之物,而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
妹島的這種通透,內外交融的空間理念其實深深存在于東方文化傳統之中。她認為她和凱撒並沒有直接運用日本傳統建築的手法,但傳統建築中那種質樸的建造方式、對輕質材料的使用,以及室內外空間的模糊性,的確對他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日本評論界有一種說法,認為妹島和世這一代建築師是從小被電視、電影和錄影媒體培育起來的一代建築師,因此他們這代人對於空間的理解發生了巨大改變。因此從妹島和世身上體現出的某種混合的特性,非常耐人尋味。
妹島出生于1956年,1981年進入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並在裡面工作了7年之後才開始自立門戶,她對“極少主義”設計理念的把握,建築輕而薄的質感,以及內部空間的重視,無不受到老師的影響。而日本在戰後價值觀的改變,比如磯崎新的“反紀念性”,“未建成”的否定建構的思想,也非常強烈地影響到伊東豐雄這一代的建築師。
伊東豐雄的仙台媒體中心是一個改變空間組織的重要作品,他用玻璃打造整棟建築,把電腦媒體對人類生活的改變放入了建築空間,非常自然地從早期對造型變化的追求進入一個更多元和內斂的創作時期。與妹島和世同時代的建築大師隈研吾也提出過消除建築表現的口號。妹島正是在這種文化交融與對抗中慢慢發展出屬於她自己的空間語言。
她在2003年完成的位於東京的私人住宅“李子林住宅”(HouseinPlumGrove)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頗有意思的是,房屋的主人認為:舒適並不是一個居所所必需的特質,居住空間應該擁有自己的緊張感。妹島則非常成功地在其中植入了這種張力。由於她的很多建築表面都採用了玻璃的元素,使得人們覺得她的建築具有強烈的“風格”,但妹島所追求的那種透明,卻遠沒有使用玻璃這麼簡單。

“我覺得我想找到某種不用透明材料的透明性,不是物理上的透明,而是通過平面組織的方法。”

這種方法在這個李子林住宅當中被推向極致。內部和外部空間被妹島用空間分割和開窗的方法彼此穿透而達到“透明”。因此在這個房屋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景框當中的景框,有時候,甚至無法判斷空間真正的深度。

妹島和世和凱撒立衛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是不是從小就想當一名建築師,凱撒在一旁笑說,妹島她其實只想當外婆。妹島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說法:“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真的非常想當外婆。因為她們很放鬆,坐在走廊裡享受著陽光。”這位身材嬌小,面容和藹,戴著黑框眼鏡的建築師對於兒時的夢想,似乎比那些“從小想當科學家”的孩子們貫徹得要徹底:走進她的建築裡,再想想“坐在走廊裡享受陽光”這句質樸的話語,會發現確實沒法找出更為貼切的表述了。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