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2010

斯蒂文•霍爾:都市主義建築究竟是什麼@People


南京藝術與建築博物館
深圳萬科中心

不知不覺,斯蒂文•霍爾已經成為在中國項目最多的外國著名建築大師之一。七個專案,從耳熟能詳、已經建成的北京MOMA和深圳萬科中心開始,到剛在杭州拿下的音樂博物館園區,專案的規模正在擴大,而霍爾本人卻始終低調。這位在1980年代的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蓬勃之時,與弗蘭克•蓋裡以美國東西為界分庭抗禮的建築師,是當代美國建築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建築並不追求外表的華麗,而卻始終強調“靈性的空間”,即使在做大體量的、看似毫無個性的商業樓宇時,也往往有別出心裁之舉,這一點,在他中國的作品中也不鮮見,萬科中心“躺倒的摩天大樓”就是一例。

  日前,斯蒂文•霍爾建築師事務所巡迴展覽“都市主義:斯蒂文•霍爾+李虎——斯蒂文•霍爾建築師事務所在中國的七個作品”在杭州城市規劃展覽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集中展現南京藝術與建築博物館、北京當代MOMA聯接複合體、深圳萬科中心和成都來福士廣場四個專案,詳細記錄從初期概念、方案設計、模型製作及竣工現狀的完整過程;另一方面還將展出該事務所在杭州的三個新項目,即杭州三軸場域、山水杭州以及近期剛獲勝的杭州中國音樂博物館園區設計競賽專案。在展覽開幕式之前,斯蒂文•霍爾接受了媒體記者的專訪,談及他心目中追求的具有“靈性”空間的都市主義建築:“從第一筆的草圖到最後建成,建築都是和情感表達密切相關的,‘靈性’佔據了空間,決定了建築的具體細節。”

  談“都市主義”:建築應超越單一功能

  媒體:您此次展覽被命名為都市主義,您理想中的“都市主義”建築究竟是什麼樣的?

  斯蒂文•霍爾(下簡稱霍爾):我覺得都市主義需要有三個要素。一是要創造城市和集體使用空間,這些非單功能而是新複合體的建築物,富有同步性的豐富功能。就像我們之前北京的MOMA聯接複合體項目,它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住宅建築群,內部有花園、餐廳、電影院和幼稚園等,用高橋相互連接。二是每個建築項目都對材質的實驗和開發利用,進行了光線與感官現象的研究。例如在杭州的三軸場域新項目,它是一個獨特的多用途空間,能為婚禮、音樂會、戲劇等等提供場地,這個建築的主空間被從三軸結構系統的空洞中透入的頂光所照亮,使建築與光相互交融。第三是利用綠色能源,比如建築內外使用地熱採暖和通風製冷,太陽能光伏電板和廢水回收利用等的綠色策略。

  媒體:那此類的“都市主義”建築是否適合中國現在的狀況呢?

  霍爾:不管環境變化如何,建築和城市是要相互支持並緊密相連的,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建築都應該是更好地來為人服務的。單一功能建築的服務性是有限的,都市主義的建築群所能提供的服務將大大超越單一功能的建築。
談中國作品:最喜歡的作品還在腦海中

  媒體:此次展覽選在杭州,而您在中國最新的幾個項目也在杭州,特別是山水杭州的規劃就在西湖畔,能談談您的理解麼?

  霍爾:在介紹我們的設計前我先要說一說我一個模糊的記憶:那是一張古畫,叫做西湖,在畫上可以看到13世紀的西湖,那是自然與建築的完美平衡——城市的建築結構和自然景觀,我想那就是我們需要嘗試的。

  山水杭州是一個很大的項目,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去重塑一整片城區。我記得第一次來杭州之前,就聽到一句古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是抵達後,卻有點失望,直到見到動人的西湖,我對自己說,對,這才是杭州。我看到三潭印月美妙的石凳塔,特別是它在夜裡發出神秘的光。這使我聯想到了這個項目——山水杭州。我們希望達到西湖畫作中的那種平衡,一種自然與人工的平衡。一邊是山的區域,一邊是水的區域,關鍵是要達到平衡——文化與商業的平衡,山與水的平衡,新與舊的平衡。

  媒體:在您看來,在中國做建築和您在其他國家做建築有什麼不同?

  霍爾:在來中國之前,其實我在日本工作過很久。2001年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我覺得中國的發展遠遠快於其他的國家,從2003年第一次接手中國專案,7年以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這種快速的變化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覺得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做了對的事情。

  媒體:到目前為止,您最滿意的中國作品是哪個?

  霍爾:最新的那個。我永遠喜歡還沒有創造出來的那一個,它應該還在我的腦海裡。
談設計:建築需要去感受去觸摸

  媒體:您的每個作品關注的角度和構思都不同,您如何尋找切入點?

  霍爾:我覺得這是一種概念,一種現象。我之前曾寫過一本書——《觀念與現象》,主要是說我在設計時如何表達,通過材料、拼接以及對燈光的運用來尋找突破。從第一筆的草圖到最後建成,這些建築都是和情感表達密切相關的。“靈性”佔據了空間,決定了建築的具體細節。而建築就是一種存在的現象。

  媒體:您專案的靈感來源更多的是和當地環境有關還是從專案本身著手?

  霍爾:我覺得與文化和歷史結合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建築本身的功能也要得以充分體現,要與整體的外部環境所協調。設計是和環境緊密相連的,應該充分考慮城市的歷史、文化、標誌、軸心、光線、色彩等等,建築是彙聚眾多因素形成的一種現象。

  媒體:環保低能耗是否會是你未來關注的重點?

  霍爾:我的未來是一片空白,我覺得未來是未知,無法肯定將來的重點會在哪裡,也許會沿用但也許會嘗試更多新的方向。

  媒體:作為建築師同時也是建築系教授,您對當代中國年輕建築師有何建議?

  霍爾:學建築,需要去看去感受去觸摸,要從自己的眼睛裡去尋找內容,而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或者雜誌。應該親身體驗各地著名的建築,去建築聖地看,循著著名建築師的足跡看,可以參考大師遵循過的路線去深入研究,而不是停留在雜誌和網路上看絢麗的圖片。另外,有機會的話,應該要去著名的建築事務所實習或者工作,這樣得到的經驗是十分寶貴的。

  我年輕的時候就花很多時間去旅行,去看羅馬、威尼斯的古建築,而且我會勾畫草圖。建築需要自己去感受去觸摸。設計是文化的體現,是理想的具體化,歸根結蒂是生活的意志。

@Source from: 東方早報 2010年08月24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