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2010

妹島和世在同濟大學演講@Arch

妹島和世在同濟演講
妹島和世:通透飄逸,源於“公園”與相會

  “我覺得做建築需要堅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當這句素樸而有力的話從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口中說出來時,有著一種特別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襲小黑裙下的妹島女士看起來是那麼瘦小,臉上的神情是那麼恬淡。

  這句話正來自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位女性策展人、本年度普利茨克建築獎得主妹島和世在昨日上午的“2010當代中國建築創作論壇”開幕式上的動人演說。在論壇舉行的同濟大學,可以容納3000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而妹島獨特的建築才華也在她詳盡講述的過往作品中展露無遺。談及其通透風格的源起,妹島和世說:“我的設計都是源於‘公園’這個概念,我把它看作一個人與人相聚的場所,我的出發點是人與人的交流和相會。”

  妹島和世簡介

  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當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築師。

  1956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

  1981年獲日本女子大學碩士學位。

  1987年建立妹島和世個人建築事務所。

  1995年與凱撒立衛合作建立SANAA建築事務所。

  2001年任東京KEIO大學教授。

  2004年,妹島和世與凱撒立衛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2010年,妹島和世與凱撒立衛一起榮獲象徵建築學最高榮譽的普利茨克建築獎。

礦業同盟管理學院,德國埃森
金澤21世紀美術館,日本石川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
肯辛頓花園的夏亭, 英國倫敦

建築:獨一味“通透”

  近年來,有一個日本女性的名字在世界建築界日益風生水起,這就是妹島和世。這位元笑容可掬的女建築師的作品風格獨特,多帶有重要的“通透性”。她與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大量地運用玻璃外牆等材質,讓建築感覺輕而且飄浮,被稱為“穿透、流動”式的建築。

  金澤21世紀美術館,這是妹島第一個拿出來和觀眾分享的項目,可謂是“通透”的典範之作。美術館的外觀是一個正圓,而在巨大的圓盤上安置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體和圓柱體。這座美術館沒有正門,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認為是正面,即四面八方的人都可以進入美術館,在這裡相聚相會。“金澤是一個很小但是很熱鬧的城市,在設計建造前,金澤市長找過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提供一個讓市民活動的空間,基於這個考慮,我們就決定把美術館和交流館這兩個空間結合作為建築的重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最終中標了。”

  美術館的圓形連續透明玻璃外壁,使內外產生了一種通透的感覺,讓市民能更多地體驗美術館的空間同時也能感知外面的風景,這種建築方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妹島介紹,“館內設有多個展覽室,在每個展覽室中間我們都做了空隙的處理,這和以往的美術館設計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這樣就可以讓參觀的人有更多的空間交流,與藝術近距離接觸。其次,在隔斷的材料上,我使用的全部是透明塑膠板,所以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內部的展覽內容,而且這樣也可以根據展覽的需要拆分佈局。”就建築與城市結合,妹島解釋,“大家看這個建築的時候,可以透過玻璃看到這個建築的使用過程,其實這就是一個重新構築的空間了,一個和城市聯合的空間,美術館前面低的建築符合人的狀態,能和人很好地融合;而後面高的部分又可以整體和城市結合。”

  她主持設計的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也同樣的通透飄逸且風格強烈,位於曼哈頓的這個七層樓高的建築,形如不同偏向的盒子堆疊而成,外面裹上一層亮白的外衣,通過銀色鍍鋁的金屬網格,城市街景和星空奇景都可透入其中。妹島就設計初衷說,“這個建築當時建的時候處於很不規整的區域,考慮到博物館本身的隨意性,加之客戶希望擴大本身的空間,因此我就做了這樣一個設計。”對建築的垂直錯位設計,會讓建築內部產生平臺和空隙。“這種設計能夠使建築擁有室外平臺,也能使採光很好,參觀者可以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妹島由內而外地設計這個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按照博物館的需求,用不同盒子代表不同功能區域,並通過這些盒子的移位來讓建築的內部更加通融和開放,並引入光線。這種對“光”的極簡美學的運用,無疑把“通透”表現到了極致。

  同樣的,妹島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托萊多美術館玻璃展廳的項目,再一次給人們“通透”的震撼。托萊多曾經是美國的玻璃製造業基地,現今絕大多數的玻漓工廠已經關閉。托萊多美術館玻璃展廳的修建正是為了記憶這段歷史,當然也是為了迎合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妹島說:“展館內的每一個空間都被透明玻璃圍合,玻璃之間的空氣層不僅起到了隔離內外空間的作用,也起到了展覽空間和室外之間隔熱的作用。”展館的平面來自根據功能設定的直線網格。在房間的連接處使用了彎曲的玻璃。圍合房間的玻璃是連續的曲線,角落是圓弧線。遊客在其中行進,會流線地通過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泡狀曲線。

  風格:另一種“低調”

  講演中,妹島時不時地用“小”、“普通”這些低調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建築。不過,即使再小的空間也能在妹島的手下散發出巨大的魅力。去年,她在倫敦肯辛頓花園蛇形畫廊展區的設計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肯辛頓花園,每年會有3個月時間,讓不同的建築家在內部進行建造設計。妹島去年被邀,“我設計了一個小亭子,我的想法是在一個大的公園裡頭做一個小的公園。” 妹島指著投影的照片,笑著說:“整個屋頂是一個怪裡怪氣的形狀,材料是鋁板,能在陽光下反射產生出一種特殊的效果。在亭子的一角我設計了可以容納100多人的報告廳,這個建築3個月就會被拆掉。整個建築有高低的幅度,最低的地方可以變成一個桌子。”

  妹島還提到了她近期在東京建的一個小住宅,“那是一個住宅和庭院結合的建築,我希望讓居住的人能既感受居住的舒適也能感受外部空間的內容,比如植物和陽光。我覺得外立面選擇比較簡潔的方式能有更好的效果。”這個建築外部看似平坦光滑,內部卻百轉千回。“日本的建築都是南北走向的,但是這個建築內部就是凹凸扭曲的,這樣就可以使採光面積大很多,一個房間中有各種方向的開口,這樣就可以向各個方向拓展生活空間。”

  項目:別一番“風景”

  妹島的另一個專案——瑞士洛桑的“勞力士學術中心”,是洛桑理工學院的校園大樓。妹島用波狀起伏的屋頂和樓板為學校組成了一種連續的“風景”。“在設計初期,如何把人群引導到中心區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而且我們希望人在移動的過程中會和別人接觸。因此,我們採用從中心入口的方式,由中間開始發散到不同的地方,這樣就變成現在這個起伏的狀態。”妹島說。在這個匯合、聚合的空間中,學生有了舒適和更多元的交流學習的空間。另外,這個起伏的屋頂下層可以用作小的聚會場所,特別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入口處的咖啡廳,處在人來人往的入口,卻有著玻璃阻隔外界的喧鬧,這無疑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講演會的最後,妹島和世發佈了她在法國的最新專案,位於法國北部朗斯鎮的一個廢棄的採礦工地。現在正在施工中的這片土地,將出現未來的“羅浮宮博物館”朗斯分館(Louvre-Lens)。妹島談到這個項目時,言語間散發出她對這個項目的自豪,“那將會是另一種感覺,我們會大量使用玻璃和鋁的材料。”

  妹島和世向在場觀眾描述著這個博物館建成後的情況,她說:“展覽品的佈置將隨年代而定,使參觀者能夠理解時間與雕塑品之間的關係,感受到歷史的變化。”

  “我的出發點是人與人的交流和相會”

  對話

  記者:世博園中的什麼給你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

  妹島:下午從東京飛過來,其實在裡面沒有很多的時間,只是簡單地轉了一圈看了看,唯一進到裡面參觀的就是中國館。我對《清明上河圖》100米長卷的印象很深,這應該代表了中國的文化。中國館內部先坐電梯上去,再步行下來可以看到底部斜面上的人,這種獨特的內部設計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場館的外形建築,因為我都在很遠的地方看場館,不是特別仔細清楚。我覺得英國館不錯,有可愛的造型,還有比較軟的地面,設計師很有想像力。另外,西班牙館的外部都是由藤草編織的,它充分體現了建築和自然之間的一種過渡。總體我覺得這次世博會的規模很大,我是按照規定路線走的,所以只是留下一個大致的規劃概念。

  記者:很多人稱今年是“妹島年”,因為你先獲得了普利茨克獎,獲獎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妹島:能拿獎我很驚訝、很開心,獲獎後還得到了一枚法國的騎士勳章。我覺得獲獎也是一種機遇,機遇在裡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自己的設計理念、思想方式、建築建成的時間、評委的欣賞等等。我覺得這是一種機會,也要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不管哪一個,當我聽到消息的時候我都很興奮、很高興。不過這一年結束後,我覺得還是要回到零,一切要重新開始。

  記者:在國際乃至日本建築界,普遍都是男性建築師居多,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性建築師,你如何看待這個職業?

  妹島:做建築師,其實對於男人來說也很艱苦。在中國我覺得可能做建築的機會和任務比在日本多,所以建築這個行當對日本的建築師來說,無論男女都更加辛苦。作為女性建築師,我個人並沒有感到很大的不同,只是覺得可能會更有特點一些。

  記者:很多人說你的建築很飄逸,請問你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哪裡,設計的出發點是什麼?

  妹島:我的設計都是源於“公園”這個概念的,我覺得在這個空間中,會產生很多活動,有年輕人在談戀愛,有小孩在玩耍,有老人在交流等等。對建築設計,我是作為一個場所來思考的,把它看作一個人與人相聚的場所,我的出發點是人與人的交流和相會,讓建築進入到人的一種行動中。

  記者:當下很多國際建築師都在中國有建築項目,你是如何評價這些項目的?

  妹島:其實我來中國的機會不多,記得之前去北京就只有一天時間。我在很遠的地方看中國的建築,我覺得他們的建築給人的感覺都很氣派、很震撼,和雜誌裡看到的感覺不一樣。另外,包括CCTV的大樓、鳥巢在內,我覺得在中國他們會花很多錢去做這樣的專案——在建築外部都有很多裝飾。這些在日本是不可能做的,所以我很羡慕他們。我對中國很有興趣,很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來中國。前幾年在南京做的一個小項目應該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這個項目近期就會建成。

  記者:此次你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當代中國建築創作論壇,你如何看待論壇在建築中的作用?

  妹島:這種交流非常有必要,此次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也有很多論壇,我覺得論壇可以起到彌補的作用。你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增加看問題的全面性,能夠融合更多觀念和思想。

  記者:除了工作外,你有什麼愛好?

  妹島:我很喜歡種花,我在日本的時候每天下班回家都會去澆花,看到花我很開心。但是由於我出差的時間比較多,所以經常要麻煩工作的同事幫我照顧它們。

@Source from: 建築中國網 2010年09月15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