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1

黃聲遠:“插隊”在田中央@People




2011-11-10來源:南都週刊

17年裡,宜蘭縣換了四屆政府,田中央專案卻始終不結,建築師也遲遲不走。黃聲遠想讓大家明白,他做的不是項目,也不單單是在建房子,而是環境改造活動。

記者_洪鵠 成都報導

臺灣建築師黃聲遠第一次來成都。說實話,他有一點失望。

失望源於期待,來之前,他聽過很多關於成都的美妙傳說。人們告訴他,成都是大陸最閒適的城市,人們愛吃愛耍,怡然自得,日子過得慢悠悠。黃聲遠穿一件老頭汗衫一雙拖鞋來到成都,被滿街飛馳的私家車嚇得要死,再看看馬路,起碼10車道比起北京那是窄一點,但這就叫慢城市了?

黃聲遠搖頭歎氣:大家衡量時間快慢的尺規完全不一樣。

田園城市

黃聲遠這次來,是因2011成都雙年展之邀。辦了五屆的成都雙年展,今年首次突破了單純藝術展的範疇,納入了建築和設計兩項新的議題。其中物我之境:國際建築展規模最大,近八十件作品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成都工業文明博覽館展出。

策展人支文軍告訴記者,物我之境的概念來源於莊子天地一體、太和萬物的思想,先人一早明白,人與環境不是相互孤立、互不干擾的存在物,而是彼此依存、息息相關的有機整體。以這一概念為題,國際建築展試圖探討城市”“建築田園關係,同時確立人在這些環境中的位置詩意的棲居早已淪為地產廣告上的常用詞時,創造一個真正的田園之境如何成為可能。

2009年底,成都市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發展計畫,旨在打造以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和城鄉一體為特徵的新型都市。在這個大背景下,物我之境國際建築展與成都的城市發展戰略便呼應上了。

近現代田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英國人埃比尼澤·霍華德於十九、二十世紀相交之際提出。其實工業化和城市化引發的問題已逐漸在英國城市中嶄頭露角,霍華德針對這些問題(比如污染和貧民窟)提出了改造倫敦這樣的大都市為田園城市的願景並分析了現實可能性。國際建築展聯合策展人戴春告訴記者,100多年來霍華德這一概念在建築學、城市學裡已有了相當多的研究、探討包括實踐,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中國當代的城市實踐中詮釋。

具體到成都,就是田園的概念如何在成都的文化、藝術、建築中表述並能刺激和引導這個城市的發展。為此,本屆建築展邀請了18位知名建築師和設計師,來自臺灣的黃聲遠也是其中之一。
黃聲遠的參展項目叫原來。他沒有像其他建築師們一樣鋪開一卷卷設計圖紙或掛上一排效果圖,一張畫著臺灣宜蘭縣地圖的工作臺低矮得像田埂一樣,一段反復播放的7分鐘錄影,記錄的是黃聲遠和他的團隊田中央設計群的日常工作狀態。看到有觀眾抱著胳膊拘謹地站在工作臺前看錄影,黃聲遠會從一堆採訪機器後面鑽出腦袋,招呼大家坐到田埂上看。黃聲遠看不出年紀,一張娃娃臉上戴一副圓框眼鏡,看上去就像一個年輕的縣城美術教師。實際上他已經47歲,光宜蘭專案就做了17年。

在宜蘭,黃聲遠和他的事務所以鐵打的田中央流水的縣政府而聞名。17年裡宜蘭縣換了四屆政府,這個項目卻始終不結,建築師也遲遲不走。人們一開始會好奇我到底要建什麼,怎麼這麼多年也建不好。我慢慢讓大家明白我們做的不是項目,也不單單是在建房子,而是環境改造活動。
這讓黃聲遠在理解成都市提出的田園城市發展計畫時有點困難。在他看來,成都欲用20年的時間初步建成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還是急了。像個農民一樣在稻田裡工作了十幾年,黃聲遠已經不習慣時間表,他習慣的是用五六年的時間來建一座房子,起碼可以用上一百年

黃聲遠在停工的同時會做一些別的事,他也常常是在停工的階段,找到了完善的想法。

田中央

紮根宜蘭之前,黃聲遠也有過華麗的人生履歷。他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畢業于東海大學建築系,之後赴美留學,先是攻下了耶魯大學的建築學碩士,隨即供職於洛杉磯一家名為Eric O`Moss的建築事務所。像大多數出身於這個含金量極高專業的年輕人一樣,黃聲遠開始了日夜顛倒飛來飛去的生活,為大都市設計它們的摩天大樓。但他很早便知道這並非自己所欲。

從內心裡,我無法認同這種為建築而建築的工作,我覺得建築不應該如此自負,不應該只因為設計者的片面理解而傷害到周遭環境與居民的習慣,它應該是種陪伴,應該與環境譜出共鳴。黃聲遠回憶。很快他便辭去了事務所的職務。

1994年,宜蘭縣政府與仰山文教基金會發起了一個推動宜蘭厝的活動,希望與建築師一起尋找一種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和景觀特色的現代民居。宜蘭位於臺灣島東北部,盛產稻米和蔥蒜,北回歸線穿過此地,在北宜高速開通前,被認為是臺灣現代化失樂園裡最後的故鄉。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宜蘭貫徹著文化立縣的發展策略,在城市建設的過程對其與環境的調和給予足夠的重視。
黃聲遠敏感地覺察到,在這裡他可以做的正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宜蘭縣員山鄉惠好村,綠油油的稻田環繞著一座半舊的廠房,這裡就是黃聲遠的田中央設計群。這個富有鄉土氣息的名字常常被人們認為浪漫,但黃聲遠說,他們並非刻意追求這個詩意的名字,田中央只是他們實際工作環境的描述。我們剛剛在宜蘭工作的時候,經常就坐在稻田旁邊討論、開會。初來乍到,先要熟悉這裡的環境。我們認為要做好一個地方的建築,一定要紮根在當地。而他們就是這樣在地的設計師。宜蘭不大,小鎮上大大小小的各種工程都是黃聲遠們在做,這群建築師們常年也生活在這裡,我們做的事都是我們自己也需要的

1995年,宜蘭縣政府委託黃聲遠設計多功能的社會福利大樓。這座合院型的建築圍合出一塊中央空地,可以展開各種公共活動,各樓層辦公室與走廊都朝向這個廣場。建築走廊木欄杆上的斜面,可以在觀景的時候讓手臂自然地斜靠在上面。

田中央的很多建築和整個社區空間發生更密切的關係,所以很難用傳統建築評論和建築學去看待。北京的建築批評學者史建說。

社福大樓向河邊蔓延,一座橋亭漂浮在環河道路上。往相反方向,舊城牆旁的楊士芳紀念林園依照旁邊遺址嶽廟廂房的寬度,被設計成兩棟長形建築。就這樣,田中央的建造設計延伸到歷史遺產改造、河流整治、城市規劃等,也包括馬路街角一處舊枕木搭建的花壇。但黃聲遠說,很難用數量來統計田中央一共做了多少案子,大部分案子都沒有完結,留了個口子,好比一個開放性的結尾,始終有修正和改善的可能。

這種未完成態實質上是一種謙卑態度的反映。田中央或許是最尊重當地人意見的建築事務所。在黃聲遠看來,農民往往比我們更懂得生命,他們資源有限,必須做出的事情。比如修橋時,當地居民建議將路修得比較窄,就可以讓人們有機會打招呼。路燈不要那麼亮,否則住在附近的水鳥會孵不出來。

你並不需要很有理想很有激情才能說服他們。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他們是在一起的,我注意到的其實也是他們注意的。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設計和構思,正是黃聲遠接近田園城市的腳步。何謂田園?黃聲遠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纖濃合度、自給自足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小孩可以安全地搭汽車,進出政府機構要像出入自家後院一樣方便。而且,發生過的故事,以後還都找得到痕跡。

田中央只是黃聲遠團隊實際工作環境的描述。

建築的社會關懷

從礁溪衛生所、礁溪鄉公所、宜蘭火車站前的鋼鐵森林到西堤屋橋與社福中心、羅東新林場等,田中央在宜蘭已做了一系列的公共建築。做公共建築的初衷,是營造一個誰都可以進出的空間。建築師創造一個建築不是為了否定人們的價值,不能讓人進去後有挫折感,一下子變得縮手縮腳。
公共空間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老百姓在公共資源中體會到平時無法體會的東西。田中央去年在宜蘭修的一座橋津梅棧道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慶河橋,連接著宜蘭的舊城巷弄和北岸的津梅田野,原本是日據時期建造的一座水泥橋,來往兩條車道供機動車行駛,導致行人過橋非常困難。通常的做法會是拆掉這座橋,重建一座足夠寬的、可以令人車和平相處的新橋。但黃聲遠用了一種非傳統的處理方法。他做了一座新的棧橋,附掛在舊橋之下,經過計算的結構剛好能夠支撐不太寬的橋面棧板,最狹窄的地方,只能供一個人推著一輛自行車經過。

為了這座非常規的棧橋安裝,黃聲遠說服當地河川局的理由是為了觀察橋墩安全和觀測河川水位。所以,走到中央接近河面的位置,過橋的人必須屈身穿過水泥橋底,慢慢地貼近水面,轉到橋的另一側,躲過河流50年洪水氾濫線的出水高度。按照黃聲遠的描述,也有整個環境氛圍的鋪陳光線和水汽穿過橋體照在棧道上的花草和爬藤植物上,秋千懸吊在棧板下搖來晃去,橋側的鋼結構杆件末端故意被延伸,像風吹蘆葦,呼應著遠方山巒起伏。

2010年,這座津梅棧橋以最高票數入圍第二屆中國建築傳媒獎,評委給予的獲獎理由是:利用原有的機動車行橋樑,以巧妙而簡單的構造,營造出步行棧道的空間,使跨越宜蘭河的居民有了安全親切的廊道和交往空間,突顯建築師從生活場景的細微處,去反映一種平實的社會關懷意識。

田中央,黃聲遠們並不把他們做的建築看成所謂的項目,他們將其視之為整體的改造活動。項目是有工期、有限制、有始有終的,而我們如果進行得不順利,就先停在那兒,停工的同時可以做一些別的事。其實每個人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也並非像想像的那麼高,停下來的時候我們也不覺得有特別大的壓力,多數可以重新再開始,有時一邊修改方案,一邊再找經費。而他常常是在停工的階段,才找到了完善的想法,在修改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掙扎,慢慢知道什麼是好的,修改,才能真正直面問題。最後的作品已經不完全是建築師或事務所的作品,而是工匠、村民、業主所有人的作品。他相信絕大多數事情都是這樣:不會特別順利,也不會真的失敗。

正在建的宜蘭火車站已經花了八年多時間,黃聲遠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慢慢做一個作品,讓它趨於完美,而這對於今天的大多數建築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奢侈的想法。

2 則留言:

miller 提到...

黃聲遠很會說故事,但他的建築真的是如他講的那一回事嗎?

他號稱投入十萬個小時,蓋的宜蘭聖嘉民啟智中心,五年內已經連續發生三起,因為他的荒繆設計,發生墜樓的意外。

你可以認同他的話,也可以多做觀察,再仔細思考,他做的事對多少人與宜蘭當地,造成傷害。

miller 提到...

www.youtube.com/user/silvertaiwan/

Search+